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2-10-14 08:30:1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集锦7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

  小百科:尾巴基本的意义是指动物的身体器官,因其在身体的后部,后来延伸为事物主要部分的跟随部位。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折纸是我班班级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之初幼儿通过玩纸,发现了纸的特性。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已自拟出活动常规及要求。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己能准确掌握了边、角、中线等概念,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对角折、对边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基本技能,此次活动是在对边折的基础上演变出双三角。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 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 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活动自评:

  一方面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大胆尝试。

  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青蛙外形进行总结,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而且在游戏中增进了同伴间的友情,用青蛙喝水的方式引导幼儿喝水,符合小班年龄特点。活动讲评中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双三角的折法,还在多方面提高了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2.饼干、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华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呢?

  (3)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4)结果怎样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走了。

  情境(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阿姨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教师提示:

  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陌生人又拿出玩具给小朋友玩,教师提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陌生人遭小朋友拒绝后,边走边说:“真拿这些小孩没办法!“4.结束。提醒幼儿今后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信陌生人。

  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一、 教学目标:

  1、教育幼儿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

  2、斑马线给人们带来安全。

  3、不走斑马线会肇成事故的危险性。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二、 教学准备:

  斑马线的图片、事例1"2个

  三、 教学过程:

  (一)老师拿出斑马线图片供幼儿认识。

  提问;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它用来干什么的呢?

  3、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到斑马线!

  (二) 教师讲解斑马线给人带来的重要性。

  提问:1、有了斑马线会怎么样呢?

  2、如果没有斑马线的话马路上的人又会怎么样呢?

  (三)总结以上所说的事,进行反思。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我通过讲故事《过马路请走斑马线》并让幼儿回答问题,使幼儿认识了斑马线,明白了斑马线对行人安全的重要,让幼儿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的原因,对吃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面包就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在平常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们在吃面包的同时也常常会与面包玩起“游戏”:“咬一口,变成桥;再咬一口,变出把枪!……”没想到,面包在孩子们的眼中蕴涵着无穷的变化!

  孩子们在生活中对面包自然产生的兴趣,让我意识到应该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在此背景下,我设计了“有趣面包”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乐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感受交流的快乐。

  2、观察身边有趣的事物,发现面包的外形变化,大胆进行想象。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没,大胆表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活动中的.食物有所认识

  2、故事课件、各种面包、各色糖果、果酱;消毒毛巾;做好洗手准备。

  3、多媒体教室

  活动过程:

  一、魔棒变变变

  (教师心语:小班幼儿喜欢猜想,他们的想象也极其丰富,所以,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这里是以魔棒变变变为情境,引领孩子进入活动。)

  1、好吃的面包

  ——每个幼儿尝一小块切碎的面包。

  师:刚才你们吃的是什么?你们还吃过什么味道的面包?吃过什么样子的面包?你们知道刚才的面包是从哪来的吗?

  2、神奇的面包

  ——教师出示小魔棒

  师:今天我要教你们用魔棒来变出好吃的面包,和我一起念咒语吧!

  ——在教师和幼儿的 “魔棒,魔棒变变变”的咒语中,放映不同形状面包的幻灯,教师逐一提问。幼儿观察、想象并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看看这块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方形的?

  师:三角形的面包真有趣,你能用身体变出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吗?

  师:让我的魔棒给你们一点魔力吧,看谁能变出更多不同的东西。

  师:这块面包和刚才看到的面包有什么不同?你知道面包中间的心型是怎样变出来的吗?

  ——教师提供一块面包和一个心型模具,请个别幼儿演示。

  (教师心语:好的提问应层层递进,并能很好地推进幼儿的活动。在引导孩子的认知过程中,尽可能地寻找时机,丰富孩子的知识。)

  二、动物朋友的面包

  1、熊妈妈的早餐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

  师:熊妈妈做了三份面包早餐(分别是一块、两块、三块),它们到底是给谁的呢?为什么?

  师:熊爸爸大口吃起了面包,猜猜被熊爸爸咬过的面包会变成什么样?

  ——请一名幼儿现场模仿熊爸爸吃面包。将面包变换角度,引导幼儿想象被咬过一口的面包变化。

  2、动物朋友来品尝

  师:熊宝宝想请它的动物朋友一起来品尝好吃的面包,熊妈妈会同意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

  师:你知道这些面包都是为哪些动物朋友准备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夹在面包中间的水果、青菜等食物,来猜测相应的动物,如:夹有香蕉的面包是为猴子准备的。

  (教师心语:小班是幼儿言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设计了他们喜欢的故事环节,来帮助幼儿大胆表达。)

  三、快乐面包坊

  ——请幼儿观看趣味面包的幻灯,教师出示制作材料,交代制作要求。

  幼儿分组尝试自己动手制作趣味面包。

  ——将幼儿制作好的面包造型,投影成幻灯,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制作过程。

  活动延伸:

  1、将自己做好的面包,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分享。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关注更多可以想象的事物。

  附:课件流程

  各种形状样式的面包幻灯片照片--------摆放在桌子中间三盘数量不同的面包------熊宝宝一家对应做在各自的面包前-------显示熊爸爸咬过的照片-----显示熊宝宝咬过的照片------显示熊妈妈咬过的面包照片--------显示送给好朋友吃的面包(鱼、青菜、肉、小虫 等)-------趣味面包宝宝的幻灯照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菠萝学名凤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菠萝树上。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和爱吃的一种水果。在孩子们的眼里,菠萝是一种特殊的水果――它的果实总和密密的叶子连在一起、它的表皮特别的粗糙、吃到它的果实有点困难……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全面的了解菠萝,我们通过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依靠感官的观察、了解正确的削菠萝方法等活动过程,幼儿在猜猜、玩玩、看看、吃吃中充分感知菠萝的特性,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提高幼儿了的感知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 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 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 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 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 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提高听觉感受力;

  2、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每人一件发响的玩具,录音机及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1、 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2、 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动物叫声、汽车、摩托、倒水等生活中的声音)

  3、 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会怎么样?

  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有时也需要安静。

  (二)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

  1、小朋友有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的?(操作后回答)

  2、除了这些乐器,还有什么会发出声音?

  4、 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解开声音产生这谜。

  1、请幼儿操作乐器及玩具,然后停止一切活动,发出惊奇:“咦,怎么没有声音了?”再玩玩具,再停止。一会有声音,一会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

  2、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有什么感觉?心跳有没有声音?

  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四)请小朋友到院子里,听听有什么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来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8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2

小班幼儿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1-28

幼儿园小班的教案02-19

幼儿园小班教案《喝水歌》含反思_小班教案06-21

幼儿园小班教案《洗手歌》含反思_小班教案06-23

小班关于数字的教案范文 幼儿园小班学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