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内容:
钓鱼、夹珠子、旋转莲花
二、活动目的:
1、体验参与娱乐游戏的乐趣。
2、掌握简单的用筷子的技能,并能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鱼、钓鱼竿、玻璃珠、筷子、半个的'乒乓球等若干。
环境准备:三盆水、三组夹珠子、两组旋转莲花。
四、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师:今天,小象要来和我们班的小朋友进行游戏比赛,在比赛之前小朋友要先学会一个本领----用筷子夹珠子
2、师讲解示范使用筷子的简单技能。
师: 先拿起一双筷子,大拇指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绕过筷子和大拇指轻轻碰在一起,中指轻轻靠在筷子上,其它两指自然放着.现在小象要来夹珠子,一起数数看它夹了多少?小象夹完了,它还想再玩,就用筷子再把珠子一个一个的夹回去,然后接着再玩.等一下小朋友也可以像它一样,边夹边数,夹完以后,再把它夹回去
3、师介绍场景布置,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2
适宜年龄:25~30个月
适宜人数:
14人以内(成人、孩子各半)家长学习目标
1.知道25~30个月龄段的宝宝认知里外的三个等级及相应的指导方法。
第一等级:能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里外方位。
第二等级:能指认实物的里面和外面。
第三等级:能指认图片上物体的里面和外面。
2.学会观察宝宝的行为,了解宝宝对里外的现有认知水平,学会在家里开展相关游戏。
宝宝发展目标
1.能在三种不同等级的活动中认知里外。
2.愿意并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呼啦圈、手套和袜套(宝宝人手一双)、糖果罐(宝宝人手一只)、各式糖果若干、黑色水粉颜料(人手一盘)、画有盘子的图片(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按目标难度层层递进,家长可以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游戏,进行里外概念的认知。
1.问候环节(等级一)
(1)将一只呼啦圈放在地上,教师站在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
(2)每个宝宝依次上前,走进呼啦圈里向大家打招呼,然后跨出来回到原位。
2.小手小脚躲猫猫(等级一)
(1)教师示范戴手套、穿袜套,再把手和脚拿出来。
师:我把手和脚藏到手套和袜套里去了,看不见了;又拿出来了,能看见了。
(2)宝宝自己尝试戴手套,穿袜套,再脱去。
师:宝宝们赶快把小手小脚都藏到手套和袜套里面。
3.调皮的糖果(等级二)
(1)教师示范,剥开糖果纸,把糖果装进罐里。
师:看,调皮的糖果藏在衣服里面呢,衣服在外面把它包起来了。
(2)宝宝尝试自己剥糖果,并装进罐里。
(3)完成后请宝宝将糖纸放进垃圾桶里。
4.点点乐(等级三)
(1)出示画有盘子的图片,教师示范用一根手指蘸颜料,在画面中的盘子里点一点。
师:我们一起来点点点,把黑黑的瓜子都点在盘子里面。宝宝注意不要把瓜子掉到盘子外面。
(2)请宝宝在画面上玩点瓜子的.游戏。
家长指导语
里外概念是空间方位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日后行为习惯的养成、数学中的几何学习、美术绘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基础作用。25~30个月是宝宝里外方位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本次活动我们就提供了三个难度等级的活动来发展宝宝对于里外方位的认知。
等级一的两个活动都是用身体去感知里外方位,家长可以用语言告诉宝宝身体在什么的里面或外面,帮助宝宝在感知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里外方位。等级二和等级三的活动需要按要求指认事物的里外。当宝宝没能正确指认时,家长不要急于纠正或代替,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如“瓜子掉到盘子外面去了,小花猫要吃掉了”来鼓励宝宝尝试。
家长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宝宝的认知水平,根据宝宝的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等级的活动并进行指导。
家庭活动延伸
婴幼儿首先是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里外,然后能指认实物的里外,再能指认抽象画面上物体的里外。为了让宝宝循序渐进地掌握里外概念,在家里可以这么做:
1.用大纸箱、大伞等做道具,和宝宝玩躲猫猫、火车过山洞等游戏,让宝宝用整个身体感知里外;在穿脱衣裤、鞋袜、手套时,让宝宝用身体的局部感知里外。
2.结合日常生活为宝宝提供认知里外的机会,如把玩具放进筐里、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把勺子放进碗里、把吸管插进饮料瓶里等,或是把水果放到盘子外面、把笔放到盒子外面等;还可提供俄罗斯套娃、套杯等玩具。
3.为宝宝提供纸、笔、胶棒、剪刀、颜料等工具,尝试在一定轮廓范围里涂鸦、粘贴等。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线的变化感知直线和曲线,并能用身体动作简单的表现。
(2) 和妈妈一起玩线,变线,感知亲子玩线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皱纹纸剪成的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受直线和曲线,直线跳波浪舞和圆圈舞。
(1) 直线跳波浪舞。
教师:分别拉住线的两端,上下抖动手腕,直线跳波浪舞。
(2) 直线跳圆圈舞。
教师:抓住线的`一端,手画圈,直线跳圆圈舞。
二、妈妈和宝宝一起让直线跳波浪舞和圆圈舞。
(1) 一起跳波浪舞。
师:妈妈抓住线的一端,宝宝抓住线的另一端,妈妈和宝宝手腕上下抖动,直线跳波浪舞。
(2) 一起让线跳圆圈舞。
师:妈妈抓住宝宝的手,和宝宝一起手画圈,直线跳圆圈舞。
三、用身体变线,尝试用身体表现线的变化。
(1) 身体的线跳波浪舞
师:把手臂伸直,也变成一条直线了。手臂上下动,也跳波浪舞拉!
(2) 宝宝和妈妈线连线跳圆圈舞。
师:妈妈和宝宝身体的线连起来,跳圆圈舞。
休息活动:家长带宝宝喝水、拉尿。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4
游戏目标:1,训练触觉和四肢着地爬行的能力。2.训练听觉和提高辨别声源的能力。
游戏准备:山洞玩具
游戏方法:
1, 成人中的一人趴在地上,腹部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山洞”,另一人在“山洞”的一边用小铃等发声玩具吸引幼儿,让其从“山洞”中钻过来。
2,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增加难度,出示山洞玩具,成人和宝宝一起排队从山洞内爬过,或在另一头逗引幼儿爬过来。
拾豆豆
目标:训练孩子拇指与食指捏拾细小物品这一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
准备:每位幼儿自带干净的`瓶子2—3只,各类豆豆(请家长帮忙带)
方法:
教师准备一些干净的豆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用手去拾,并放入瓶子内,家长加以引导和必要的帮助。
注意:孩子捡豆豆时,妈妈或家人应在一旁照看,以免孩子将豆吞入口中。
水果大餐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与家长共同操作的兴趣。
2、 初步尝试使用固体胶。
活动准备:
1、 水果花篮图人手一张
2、 各种水果造型图片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漂亮的水果花篮引题
2、 演示使用固体胶
3、 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水果花篮。
4、 展示作品,分发奖品。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5
目标:
1.尝试与同伴组成临时家庭,协商、分工、合作制作一份披萨。
2.在共同制作披萨的过程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全家人的相互合作和体谅。
准备:
1.大任务单,制作披萨的视频及流程图。
2.小任务单和笔各4份,工具盒(安全刀具、砧板、毛刷、毛巾)4套,分隔盘4个,夹子若干。
3.披萨饼皮、披萨酱、芝士各4份;小番茄、彩椒(青、红、黄)、蘑菇、玉米粒等蔬菜若干;香肠、培根、虾(焯过水)等荤菜若干。
过程:
一、谈话导入。产生兴趣
1.回忆《朱家故事》的内容。
(教师出示绘本第26~27页,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意识到家庭的幸福快乐需要家人共同努力。)
师:我们都已经看过《朱家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朱家故事》告诉我们,家里的事要共同分担,这样全家人才会幸福快乐。
2.了解活动要求,萌发参与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组成4个临时家庭,进行“家庭披萨大比拼”的活动,比比哪个家庭做披萨又快又好。
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教师引导幼儿迁移《朱家故事》中的经验,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师(小结):全家人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干得又快又好。
二、解读制作流程和任务单,了解如何分工合作
1.观看视频,了解做披萨的`流程和方法。
师: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幼儿观看制作披萨的视频。)
师:披萨是怎么做的?
2.共同解读制作流程图和任务单。
师:①今天做披萨前要完成几个步骤?②第一步干什么?任务单上的图片和文字是什么意思?③这么多事情,大家可以怎么做?哪些食材是必选的?哪些是可挑选的?挑选时有什么要求?(3素2荤。)
师:如果一家人喜欢吃的东西不一样怎么办?
师(小结):全家人商量好各自做什么,理清做事的顺序,就一定会成功。
三、组织临时家庭制作披萨,体验分工合作的重要
1.了解要求。
师:大家制作的时间为10分钟,最后2分钟时大屏幕上会有倒计时提醒大家。先制作好的家庭把披萨放在前面的桌上,并把任务单挂在挂钩上。
2.幼儿自由组成临时家庭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①提醒幼儿注意成功合作的要点
幼儿园亲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听故事了。平时小朋友们之间谈论得最多的也都是“我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里面讲的……”.“我家里有动画片,里面讲的……”。在这样的谈论过程中.孩子们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己学会或者是创编想象的故事。在今年的“母子读书”故事会的比赛活动中,我们班先后开展了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共同表演故事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找朋友”是其中之一。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过足了故事大王瘾同时也让幼儿在与家长、与同件的相互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增强了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系列活动:
1、“小小”故事会。
2、“亲子”读书赛。
3、给图片涂色。
活动目标:
1、找出有因果关系的图片进行讲述,根据图片编故事,发展创编能力。
2、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相关领域:语言、艺术
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教学方法:看图片、讨论、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图片。(上次活动请幼儿涂色) 。(图片内容为A、B、c三组每两张一组。)
2、头饰若干、皱纹纸、剪刀、回形针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讲述
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每人一张图片,幼儿自由讲述(家长坐在幼儿身后)。师:今天,老师将上次活动时小朋友涂色的图片发给大家。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自己手中的图片,讲一讲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小朋友们相互之间可以随意地讲讲说说,也可以跟你们爸爸、妈妈商量着讲。教师启发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讲清图意,理解内容。
评议一:该教师没有套用传统模式一一指定图片讲述或提出问题讲述,而是一开始就让幼儿人手一张图片讲述,这样做有好处。其一,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幼儿控制能力差,难以做到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指定的图片上,而让幼儿看看自己手中的.图片.让幼儿随意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自己支配注意力,很适合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其二、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图片是幼儿亲手劳动的成果,幼儿讲起来必然会积极、主动。其三.为下一步讲述做铺垫,幼儿的讲述需要有一个观察理解的过程,自由讲述有利于这个过程的完成。
二、找朋友
师:小朋友手中的这些图片还有一个小秘密呢,每两张图片是一对好朋友。讲的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图片去找好朋友,你手中的图片必须与你好朋友手中的图片讲的是同一件事情。1、幼儿找朋友,换座位。找到朋友的小朋友将座位换到一块儿。(家长同样调换座位)2、提问: “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 “你们谁应该排在前面?谁应该排在后面?”启发幼儿对每组两张图片的排列先后进行讨论,明白因果关系。
评议二:老师指出了图片的秘密,两张图片是一对好朋友,由于幼儿是人手一张图片,这样呢,每两个幼儿也就成了一对好朋友,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在幼儿找朋友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向幼儿进行询问,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调整思路,了解幼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
三、创编小故事表演讲述
1、师:每一对好朋友都可以编成一个很有趣、很动听的小故事。现在,就请小朋友来做“故事大王”,好朋友之间相互合作,用自己的小图片,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编、讲、表演故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头饰、皱纹纸、回形针等一些物品,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故事的道具,呆会儿表演时可以用,可以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表演。
2、家长与幼儿共同创编想象,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与家长各种同边讲故事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