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15 10:41:08 教师心得 我要投稿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优秀(15篇)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

  9月1日上午8:30—10:30,我园组织了教师园本培训讲座,在这两个小时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的特色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次培训的内容有马燕老师《幼儿园备课的有效策略》和费老师带来的剪纸艺术《心随剪走,剪随心动》,让我记忆深刻,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备好课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通过聆听了马燕老师的讲座《幼儿园备课的有效策略》,我深深地体会到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案那么简单,教师还应备目标、备教具、备过程、等等。此外,上完一节教学活动还应进行深刻的反思,关注孩子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钻研型的教师。就制定目标上我们还做了互动,探讨在目标制定上我们应注意的几方面,其实我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在设定教育目标时,往往会缺少对制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分析不够。

  我平时在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我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照我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我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还是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还是要不断的反思,随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指之处,这个过程贵在坚持。

  二、美妙的剪纸艺术——心随剪走,剪随心动

  剪纸是我们幼儿园的特色为了能让新教师对剪纸艺术的了解特开展本次的培训,作为新的成员,我对剪纸的认识还停留在就萌芽状态,培训中费老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剪纸的由来、剪纸的教育价值、剪纸对幼儿的好处,讲述了剪纸的常用纹样,基本折法等几方面进行了讲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我更加深刻了解到剪纸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剪纸是幼儿园的特色,而我是幼儿园的新生力量只有平时多看、多练、多学习,才能缩短与其他教师的距离。

  半天的园本培训讲座,让我又一次充实了自己,希望以后能经常参加这种活动,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

  这次培训中,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幼师的六是“满汉全席”筵——课堂教学活动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一项项的活动犹如满汉全席似的被一盆盆、一盘盘地往上端。可怜的文本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

  然而,新课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规划水平很高,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前进过程中难以预知的具体问题。没有问题,就不是新课程改革。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师的反思。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追求和困惑,是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结果。问题就是课题,“许多教育探索、教学研究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级别的'研究课题,课题是否立项,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史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因此,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对的艺术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老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能够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提问更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提问这一手段,可以较好地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向我们揭示: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探究欲望,并有意识地为幼儿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并引领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因此,提问设计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终身发展。

  我认为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问题优化首先要弄清楚问题的分类和指向性,也就是说什么样的问题问什么样的幼儿,再从语言的提问方面进行改进。

  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将提问划分为三个类型,即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和探索性问题。

  记忆性问题提问能力较弱的幼儿。记忆性问题是教师经常提问的一种类型,它需要幼儿回忆已有的信息,例如: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里面有谁?昨天是什么节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这类需要幼儿回忆就能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加强幼儿印象,防止幼儿遗忘,但是思考的水平较低,因此较适合向班上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恢复自信,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思考性问题需要幼儿通过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加工而获得问题的答案,适合提问中等能力的幼儿。例如:在教学《盲人摸象》时,提问:听完故事后,你知道盲人是如何摸象的?几个盲人在摸象?为什么要摸象?这样的问题需要幼儿运用已有的信息去创造新的信息,把幼儿的思维引向深层,同时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探索性问题往往需要幼儿对已知信息结合原认知体验,通过辨证、选择等综合分析后才能将问题很好地回答出来,因此适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机关保育院大班常识教学活动――《奇妙的变化》。教学中,教师提问:

  ①白纸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②为什么图案会消失?

  ③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穿着米汤衣服藏在树林里的怪兽?

  ④怎样消灭怪兽?

  问题的提问沿着认知材料提供的思路进行扩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无定法,问无定法,但教需有法,问需知类,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让幼儿在知识和能力、学习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继续长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摸索。

  在今天参加培训以前,看到培训的内容是《园本教研的实质与价值、类型与方法》时,我就迫切希望培训日的到来,因为作为幼儿园段教研组长,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不停地在思索什么样的园本教研是适合我们的园本教研,为什么我们有些教研活动的开展却显得效果平平,怎样才能让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带着这些许许多多的困惑,我认真而细致地聆听了虞莉莉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授课,收获颇丰。在授课中,虞老师点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幼儿园教育全面发展的保证,而园本教研活动是有效的途径。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了交流、学习及自我提高的平台,帮助教师明确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随着虞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园本教研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也对教研活动的策划有了明确的指向。

  一、 我们应紧紧围绕教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所有的教研题目从老师中来,从老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遇到的问题。

  二、 教研形式灵活多样,从而提高教师们教研的兴趣。比如表演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现场观摩式等,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师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为了主动地参与者。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使教研活动的气氛活跃,充分激发教师们的思路,让大家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师们的思想能够有碰撞的机会,产生新的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大胆的尝试。

  三、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真正从老师中发现问题,菜单式的选择性学习,注重到了每位教师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与基础上得到发展。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会遵循虞老师给我们指引的方向,创设宽松的教研氛围,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相信,只要用真心去感受情感,用真实去感悟教研,我们所收获的热情一定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

  近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培训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1、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研究型课程、自愿报名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近年来,中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对待升学率,我们的策略是“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3、教师会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是编制出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为了有效地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观念要更新。由于绝大多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学校、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传统的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5、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何不断强化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之有课程改革的正确意识,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6、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是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发展的瓶颈。

  7、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内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用的教育资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参照系,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等方面。为教师尽快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能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2

  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纪律习惯等行为习惯。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尤其是在一年级,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那么根据学生们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我们班的具体情况,我重点培养孩子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半年多以来对班级的养成教育也有一些总结:

  (一)、明确职责,培养习惯

  根据咱们学校让每个孩子有一次小班干部的体验这个理念,在开学初的时候我们班一多半以上学生都是小班干部,然后每一周轮换一次,主要是想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是“小主人”,他们有权利和义务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的光荣与耻辱是和他们各自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我对学生说,你的一点点失误就可以给集体带来批评,比如说在楼道里乱跑,开学初经常有孩子扣分,一方面是跟学生强调乱跑乱闹的后果,另一方面我更多地会强调班集体的荣誉,一个学生扣分,就有可能让这一周大家的努力白费,而且这些规章制度我都会在我们班的家长群里面说,携手家长的力量一起来让孩子养成这些规矩。包括值日组值日的时候,如果没有打扫干净被扣了分,那班级共同守护的100分就不是满分了,其实小学生他们非常在意这些荣誉,慢慢地,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年级五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这个班级,久而久之,我们班的学生在纪律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经常得到流动红旗,在这个时候学生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可以给班集体带来表扬,他们都非常自豪,也更加喜欢这个班集体。

  在集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专人负责,这样就可以使老师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各班进行岗位的分工。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岗位后,就要向他们宣布各自岗位的职责,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同时也达到自律的效果。既培养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有妙招管理显智慧”学生养成教育研讨沙龙我们每两周都要对学生的岗位工作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要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提出要求。

  (二)、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自觉守纪,热爱学习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不仅仅是这一方面,包括乐于助人等,我们班的班级雷锋是班级的副班长,恰好这个月是雷锋活动月,在班级里进行过一次雷锋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时树立了班级雷锋的榜样,并对她所做的`一些好事告诉了同学们,这一段时间能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在积极地帮助本班的同学,帮他们放凳子,收拾东西,主动为班级收拾打扫工具,捡垃圾等等,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在榜样的表现中,不知不觉得让孩子们养成了很多好的习惯。

  在之前我们班值日生,每一天都值日的时间都不够,然而我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很充足,但他们的表现就是比较拖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激励制度,孩子们很爱看课外书,尤其是班级读书角的书籍,因而我告诉孩子们,如果当天值日生在规定时间中值完日并且符合值日的要求,就奖励该组每人一本课外读物拿回家一个星期进行阅读,孩子们的劲头很足,每一组的小组长也开始认真起来,他们都很想看书,便会互相督促,甚至于会把教室卫生的收尾工作完成的非常好,而且每一周我都会评出优秀值日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玩耍时间作为奖励,现在我们班的值日生总是会提前做好值日,而且他们也很喜欢劳动。

  以上就是我对班级养成教育的一些心得,行为习惯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而且我也相信,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3

  幼儿教师心得_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成为一名全优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因此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

  (三)、良好的教师观;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成为一名全优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

  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

  因此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

  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

  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

  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

  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

  (三)、良好的教师观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发展者等教育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

  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

  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因为都学过教法这点就不多讲了。

  利用我们所学的游戏的方法,用幼儿能接受的教学语言,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施教。

  幼儿园教师要做全才。

  幼儿园教学是不分科的,各领域相互渗透的。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孩子的观察、对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观察等。

  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样都是阴面,是土地上的先化,还是落在石头(铁盖)上的先化?为什么?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去观察、主动去探究。

  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大家都知道,小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他可能会问老师鸟都吃虫子吗?有吃虫的、也还有吃米粒的(还有吃草叶等植物的鸟),鸟都怎么吃虫子?(有的鸟很聪明借助于小棍捉虫吃,是人与自然节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们要动脑、动手去制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

  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环境。

  另外,实际生活中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会用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同事合作艺术;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

  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

  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

  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

  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

  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

  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

  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4

  为期一周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由衷感谢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学习都以实际的经验交流、丰富的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心,使我的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教师着“的”,也代表着“学学生”。作为教师,是必备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人。第三,教师是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学等,应了解不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水准,更要具有的心理品质与道德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充满了信心、动力和热情。尤其是教师心理调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平衡,并获得了更多的方法,这对自己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教师适应教学、环境、人际关系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取在教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业,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不求回报,刻苦地钻研下去,一切为的就是一份热爱和执着,在教学中,不能墨守陈规,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去思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最终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终身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有了新的理解。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我还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提升自己,在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5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沿河县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一天的培训时间,让我回想起了母亲经常给我唠的一件家常: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就只能喂两头猪,一头卖了用来贴补家用,另一头用来过年改善生活。生活的捉襟见肘让母亲把这两头猪当做宝贝一样看待。有一年运气不好,养的猪病了,食儿吃得少,少了股欢腾劲。请来的兽医让父亲母亲把猪捉住好打针,结果这畜生呼一下来了精神,几个人愣是捉不住它。兽医换了个方法,找了点猪草喂它,顺便给它挠挠痒,等它舒服了,没留神,一针就扎了进去。

  就这个故事的教育功能而言,它对我有如下启迪:

  1、目前的沿河教育,至少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教育,是生了病的教育。课改已然进行了十多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虽然是每个教师知道甚至明了的教学价值取向,但是无论是我们进行培训还是推行继续教育,教师们的教育观仍然被家长的要求乃至社会的舆论绑架着,仍然习惯以学生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成就,分数、排名成了衡量学生素质高低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一把标尺,学校的办学理念无法在课堂上予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在沿河就像是水土不服的柑橘,无法开花结果,教师甚至是学校都没有魄力对自己进行改变;

  2、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观念上的改变才能让课改实施下去。我们学校集中的是全县最优秀的教师,拥有的是全县最好的教学设施。单纯从教学资源而言,至少在沿河,我们的教师不但具有上好课的能力,还具有推进课改、切实践行新课标的能力。可一旦走进我们的课堂,你会发现我们从事的依然是最原始、最落后的“机械劳动”,作为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从不愿苛责我的教师,我知道我的教师们对工作的兢兢业业,不过这根治不了新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不力的病根。教师观念上不更新,不接受变革,素质教育、优质教育、公平教育如何在现实课堂中生根发芽?

  3、无论是因循守旧,还是推陈出新,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学生的感受和获得应该是检验课改是否成功的试金石,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是有效的,学生的评价拥有最直接的话语权。言归正传,今天听了中国报刊社专家的培训,让我对学校管理下了决心: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要革命,我们就要敢于在课改中打翻我们一直顾忌的那些坛坛罐罐(所谓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教师过于单一的评价、学校统考排名)。在这场革命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无疑是我们这场攻坚战最关键的一环。以下两点是我就课改中的两大主体谈的一点初浅的想法:

  1、学校的规划是学校办学的导向,对课改的理解更应透彻。在育人还是单一地认可知识传授的选择上,我们要摒弃以应试为目的、以知识目标为唯一目标、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要有接受课改就必须接受阵痛的勇气。

  新课程目标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我们走了许多弯路,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大的方向,只是在抉择时我们还在犹豫,教育局甚至上级教育部门潜意识里都会以期末考试、期末考核的结果来衡量学校的工作,这种一叶障目的做法左右了我们的思想,左右了教师们的思想:一方面,觉得“以学生为本”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担心“以学生为本”下的课堂教不了学生知识,教师们的责任心让我们不忍再去苛责教师不把课堂还给学生,不去践行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与其说是教师的瞻前顾后,不如说是我们教学评价机制上的犹豫:学校的工作评价虽不仅限于结果,却忽视了过程的重视。我们对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监督,往往只能“程序化”地只评价到教师的完成情况,对过程缺乏质的雕琢,久而久之,形成积弊。

  倡导课改,我们就要倡导、甚至是规范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只有这样,教师们才会在教学中贯穿发展的理念,才会有指导自己教学的根本性纲领要求。

  2、教师是课改的主体,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不仅“授业”,更要“传道”,课堂才可能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

  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在课改中我更担心是教师的理念而不是能力,实验小学的教师,从教工龄大多在xx年以上,岁月不仅沉淀出了经验,也容易让教师偏信于自己的经验。甚至在长期的教学中,滋生出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工作只是由“惯性”来进行,从而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艺术性及创新性,这对于课改而言是致命的。

  课改的第一步就必须解决教师的教师的心态,教师要悦纳自己,悦纳自己的工作,理性地分析职业存在的使命感,正确认识职业带来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改时注重策略:

  (1)促进教师观念上的改变首先需要学校为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提供其展示自身价值的交流平台,杜威曾说:教学犹如做买卖,只有教师积极地卖,没有学生主动地买,买卖没有做成,也不会有真正的教学与教育。我对这句话倒有这样的理解,要想让“教师要积极地卖”,必定得让教师认为这“买卖”是他喜欢的职业,是能体现他自身价值的职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会一定程度地消除消除教师的倦怠情绪。

  (2)通过名师课堂示范及课改专家组的培训,要求教师在课堂贯彻“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理念,教学评价及常规考核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备课。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学是一个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实质性地适应这一改变。

  (2)从教研活动看,教师本身就是教科研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深入探究适应学生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我知道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坚持不懈地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我坚信,只要我们实验小学的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6

  20xx年11月15日星期天,我有幸参加了游老师如何运用《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的讲座,本次活动从大体到细微之处都讲述的非常到位,游老师适时的提问也让教师们参与到思考的浪潮中去,使之更易同化,让我对于幼儿园领域整合课程有了全新的了解。以下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1、理念的转变;2、教育主体与客体;3、正视教育者;4、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一、理念的转变

  基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亦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这恰恰泯灭了大多数孩子学习求知、探索的热情。

  现下如何把这种理念转变过来,才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教育需要求变、求新,而教育离不开教育者,所以教育者的改变需要有心,只有抛开传统观念,用心去思考,才能有真正的突破。假如教育者本身没有求知的欲望,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那教育理念对她而言无非是空谈。

  2、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息息相关,哪一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多数时候幼儿园、幼儿老师为了使家长满意,总是不断地去迎合家长,导致幼儿园教育呈倾斜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大方向,是让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

  3、玩中学、学中玩,很多老师担心学的时间少了怕学不到,所以不断地在活动中说,确实老师是说了很多,孩子们现下也学会了,但明天呢、明年呢、往后的任何一个日子里,他能记住吗?!不,这些会很快地被他遗忘在角落里,孤零零地等待着被它的主人从脑海中删除。整整十年过去了,我却还记得语文老师给我讲的《小桔灯》,因为当时她并不是只叫我们读,而是陪我们玩游戏,最后每个人还用桔子做了一盏小桔灯。而物理老师叫我们背的什么物质,早已消弭于漫长的时光里了。

  二、教育主体与客体

  教育主体一般指教育者,教育客体一般指教育者的对象也就是受教育者。但现在很多老师会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单一地只做教育主体,而忽视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在活动当中,如何定位自己的主客体?

  1、其实我是一个“学生中心论”的支持者,因为假如儿童的心理没有受到威胁的话,他们是会自然而然地显示出自己的探索行为,所以在一些探索活动当中,做为教师就可以充分给孩子时间、空间,让其自由地去探索、发现!

  2、但有一些认知活动,比如“安全过马路”,这时候教师就要做为主体,给幼儿直观地展现如何安全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险性以及直面的后果。这便是客体主体之间的转化了。

  三、正视教育者

  幼儿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幼儿教师流动性大,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懂得权衡利弊,幼儿教师自然也不例外,她们会选择离开,无非就是物质得不到满足,要么就是精神得不到满足。走在一线的是幼儿教师,她们必须承受并接受多方的压力,然后不断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地很好地成为孩子与自然、与世界、与社会之间的媒介,幼儿园教育才能够推上巅峰。

  而现下我们的盲区是,如何去转化这种压力?

  1、首先我们得正视教育者,幼儿老师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是的,她还是启蒙老师,你需要给孩子打开世界的窗,让他自己绘制缤纷绚烂的空间,这就是你应该肩负的责任。

  2、扪心自问你真的喜欢孩子吗?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很好,你一定可以很快地转化各方的.压力。相对地,如果答案是摇摆不定或是否定的,那就要请您认真想想了。这就相当于目标,当你的目标明确,就算经过曲折的道路也定会到达终点;如若目标模糊、或是根本还未确立,一味地往前走,迷失是必然的。假设幼儿教师都迷失了,又何谈幼儿教育呢!

  3、幼儿教师所带领的一班孩子都是个体,他们是一个家庭当中不可或缺、备受恩宠的家庭小成员,他们的家人非常爱他们,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老师的爱护,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会给老师提许多看似无理却是出于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也曾被自己的家人这样爱过,这样想的话,你会感觉更轻松一些,只要好好与家长沟通,共同用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样便足以了!

  四、教学技能的专业化

  当教育者本身的理念与观念形成以后,自然会去考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而现在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教学技能呈现细化状态?

  1、互动: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首要的就是先得有跟孩子互动的意识。因为与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孩子会更有兴趣参与。而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会贯穿幼儿情感、认知以及兴趣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更易去接受。

  2、自由探索:我们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在活动当中,引导幼儿化被动为主动,以此来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激发幼儿探索的精神,真正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

  3、情感的贯穿:我们每一个老师所组织的活动都有其不同的目标,那自然会有其不同的情感走向,所以教师本身应该以多样形式把这种情感贯穿其中,使得活动不仅能达到显性目标,还能达到隐性目标(一般是指情感方面的目标)。

  最后,通过此次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很深,尤其游老师会抛出问题让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尤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行进在幼儿园一线的老师们,如果想要求变、求新,那她在路上必定会荆棘重重,所以我们都应该在每一日的活动中认真对教学材料深入地进行分析,对孩子们的心理状态要拿捏准确,再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等等,这些才是促使我们教学专业化发展的最佳途径!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7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游戏的时间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自由游戏时间不够,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可我们不能以游戏时间不够来作为借口,因为按照教师的要求玩和按照自己的意愿玩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的。保证一次连续游戏时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第二、关于区角活动的性质

  有了区角活动游戏反而减少了,这是教师普遍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区角活动不是游戏呢?因为区角活动中的大量材料都有教师预设了特定的目标,规定了玩法,而幼儿对很多内容并不感兴趣,常常需要教师引导着去选择。教师的困惑是区角活动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它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区角活动应该是游戏性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性的?我的观点应该倡导游戏性的区角活动。

  第三、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的关系

  大部分幼儿园都是以主题的形式来实施课程的。然而,如何通过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活动来展开主题,可以反映教师对主题活动的不同理解,从而决定游戏在主题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差异很大,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分科教学,那么游戏至多就是服务于某种特定教学目标的手段;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那么具有游戏意义的自主探索和自发表现就会渗透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与主题名称相关的系列活动,那么教师就会根据这些活动的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游戏;如果教师把主题活动做成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那么幼儿的美工建构活动就会占据主题活动的'主要过程。

  无论我们怎么理解游戏,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因此教师只需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时间、空间与主题相关的某些材料。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是两者融合互为生成;二是分清游戏与教学的界限,是两者并列,相对独立。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8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础,并将教育融入到其他活动中。我相信,游戏是儿童天性的体现,也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像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既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游戏获得各种能力。因此,一节优质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将游戏、教学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时,首先要考虑这个主题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符,并能与他们身边的环境相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仅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以及主题中蕴含的探索机会和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小小超市》。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将通过教学活动来积累购物的经验。然而,这些经验很少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的机会。因此,我们决定创建一个虚拟的超市环境,让幼儿们能够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体验购物的乐趣。通过这样的创设,不仅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还可以让原本平淡无奇的'超市变得有趣起来。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照相馆和服装店接连登场。由于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商品、设定价格并贴上标签,所以他们在游戏中制作商品将游刃有余。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3、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9

  在课改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始终以县优质幼儿园的标准严格对照,认真整改,能按照县幼儿教学工作要求进行研究,坚决杜绝小学化教学。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尊重信任的团队精神、营造充满爱心的校园气氛、构建全面开放的园本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注重学前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着眼幼儿潜在能力的开发,促进全体幼儿身心的发展。办园水平迅速提高,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锻造了一支研究型的教研人才,得到了我镇社会各界,家长同行的赞许和认可。现将一年来我园的课改工作做具体的评析和认真的反思。

  (一)初显成效 通过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我园的课改工作已走上正轨,整个工作的框架已经建立,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是开好了局,起好了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学习呈现出新的生态。在课改的初期,我们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着眼点和突破口,重视理论学习,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园教师的教学开始真正关注幼儿的成长背景、生活经验和即时的体验,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轻易否定幼儿的各种奇思怪想,积极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不同于别人的见解,注意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鼓励性语言替代了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激励性评价替代了机械重复的表扬、奖励,"分层评价"等评价方式和"评价栏"、"幼儿成长袋"等评价工具被普遍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幼儿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因学定教"、"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学习"成为教学新概念;"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什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成为教师新词汇;"走下讲台,到幼儿中间去"、"蹲下来和幼儿对话"成为活动新景观;敢说敢问、求新求异、合作互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新倾向;关注生活、走向实践、研究探索成为广大教师成长的新方式,师幼关系呈现出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态势。课改实验所活跃起来的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反思之风、写作之风,已在悄悄地改变着我园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购买课改书籍、订阅专业报刊,成为众多教师的新选择;上网学习交流成为青年教师的新时尚。教师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合作交流、积极互动、共同成长。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呈现出人才辈出的新气象。

  (二)感受与体会 回顾一年多的课改工作,我们以为以下几方面对于推进课改实验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经验的体会,也是我们行动中的思考,更是今后工作应该坚持的工作原则。

  1、"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是我园课改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保证和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和突破口,因而它也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园教育水平。基于这种认识、机遇和挑战,我园确立"下大决心、下苦功夫、下大力气"抓课改的态度,确立了"说好不回头"的信心,决心把课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正是有了这样的大决心,我园课改工作才能做到"不等不靠、抓紧抓早",才能做到构思宏远、谋划细致,才能做到感召全园教育工作者奋发努力,才能使我园课改工作克服园小、起点低,地处边远的劣势,真正开拓创新,勇辟蹊径、盘活资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课改的实施者是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所以,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和研讨,培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发展教师的专业智慧是推进课改的重要着力点。

  近一年来,我们正是从这一点认识出发,用大力气抓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研讨、交流,抓教师的反思和论文写作,从而达到教师素质明显提高,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热情高涨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学习同幼儿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过程。因此,我园创设了多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3、整合多方资源、拓宽教育途经是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地方资源。幼儿园要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丰厚的优势,有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拓展个性化课程内容,丰富幼儿生活,充分发挥其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

  4、加强课程研究,精选教育内容,多元的整合为课改插上双翼。加强对幼儿一日活动的研究。强化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意识,创设积极有效的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表现表达的机会,加快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进程,保证每个孩子在园健康、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来要求自己的教育行为,推动幼儿的学习。加强对主题课程的研究。强化整体意识,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对主题目标进行再定位,对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再整合,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开展主题活动应体现自主探究,以环境为依托,让幼儿亲历过程,体验乐趣,教师要重视观察,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或生成课程。

  (三)问题与差距新课程、新教材、新活动,挑战无处不在,困惑无处不在,问题无处不在;没有挑战是逃避的遁词,没有困惑是盲从的粉饰,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一年多来,让我们在享受着喜悦的同时,也深感我园的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有:

  1、办园条件方面,我们除了加快新园的建设步伐外,环境、设备进一步扩充,争当一流水平。

  2、在幼儿园管理方面,继续以科研带动教研,请专家亲临指导,总结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进行汇编。

  3、在课程改革方面,要继续不断研究、多出成果,在幼儿发展方面,借助课改力量,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4、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虽然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改革已有较明晰的认识,对课改普遍有积极正确的态度,但有些老师还没有充分认识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不能正确区分课改进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四)今后工作思路针对我园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阶段、有重点地把课改引向深入。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课改创新水平,促进教师与课改一同发展。要对准"教学改变"、"评价改革"、"课题研究"等几个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课程课题研究。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课题意识、研究意识,做到边教学、边反思、边研究。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方向和主题,进一步明确课题组内工作目标和分工,还要经常组织开展研究交流活动。以课题研究深化、带动课改实验,使课改实验在各项课题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工作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因此,幼儿园要从园情、教情、学情出发,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一方面,要把幼儿园管理从"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逐步转变到"人本管理"和"课程管理"上来,要不断摸索符合各校实际、富于幼儿园个性的管理模式和幼儿园文化,使幼儿园工作向个性化、高效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和协调课改实验和其他工作的关系,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工作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幼儿园人、事、物、时各要素的关系,充分发掘幼儿园已有的教育资源,尤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资源,确保课改实验和其他工作协调发展。3、将课改实验向纵深推进,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工作是一个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要把握当前,更要着眼于发展,积极主动地把课改理念渗透到各方面工作中,系统地改进各方面工作。从纵的角度讲,要进一步明确各阶段课改工作的重点,做到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以主要矛盾地解决带动整体工作的发展。课改的深化与推进,要求我们加强反思,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才能实现课改的有效推进,实现我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没有回头路,改革呼唤行动者。实验新课程的过程,就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破除困惑的过程,是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过程。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课程改革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也能通过游戏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的机会。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和游戏的角度,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幼儿园的课程安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早晨的升旗仪式开始,到一天的结束,幼儿园的课程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其中,语言课程尤为重要。通过歌唱、故事讲解和语言游戏等形式,老师们引导孩子们积累语言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我注意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迅速掌握各种文字和表达方式,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疑惑。同时,数学、科学和美术等课程也被巧妙地融合其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各种知识。这样的课程安排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其次,幼儿园的游戏环境给了孩子们宝贵的成长机会。游戏是幼儿园的主旋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和自由发挥等方式,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我曾观察到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家长和店主的角色,从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孩子们在感知和认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见,幼儿园的.游戏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有益。

  再者,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相辅相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模式。课程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通过游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游戏也能够为课程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孩子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孩子们在语言课上学到了一首儿歌,通过游戏的方式,他们能够更好地记住歌词和旋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最后,幼儿园的课程和游戏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生活习惯。除了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幼儿园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和社交能力。例如,上学早晨的升旗仪式和午睡前的整理活动,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幼儿园还定期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和研学旅行,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无论是课程的安排、游戏的环境,还是教育模式和培养效果,都自然而然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优势与价值。作为家长,我们应积极地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游戏体验,与幼儿园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努力。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1

  为了贯彻《指南》的精神,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并提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水平,海安市特别在城南实验小学组织了一次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专题培训活动。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培训。

  这次的学习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园长的每一句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对“游戏”的理解以及对“自主游戏”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入和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位一线教师,我曾经常面临着如何平衡教学和娱乐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勉强加入游戏元素,我们通常只是简单地插入一些游戏。然而,我经常对于为什么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失去了兴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学习感到困惑。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课程游戏化应该从质量的'角度考虑,站在孩子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上思考,以及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

  游戏化课程是指通过将幼儿园课程融入生活中,使其更加贴近实际、生动有趣。同时,也注重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交流和展示自我。在游戏化课程中,幼儿能够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角色,而焦点则是放在幼儿身上。幼儿的行为反映了教师的思想和行动。课程游戏化的核心目标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并且充分探索、交流和表现自己。它要求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谈和行动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幼儿的言谈和行动。出色的幼儿园课程应该不断引发幼儿的兴趣,创造新的活动,使幼儿能够专注地参与当前的活动,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成长和发展。

  此次学习,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行为,意识到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并探索高质量的幼儿园课程。我深知需要持续学习和反思。罗园长提出的解决措施给了我新思路和启示。在未来的教学管理中,我将改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一同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们作为教师,持续观察和深入思考,用心地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那么我们就能给予幼儿创造自主游戏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将满足幼儿的自主游戏愿望,同时激发他们对自主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每天都过得快乐。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2

  这两天,我们参与了“幼儿园课程嬉戏化”培训。倾听了省教育专家张晖老师的讲座《幼儿园课程嬉戏化内涵与实施途径》和陈海青园长的讲座《对课程嬉戏化的理解》以及张红俭园长的讲座《幼儿嬉戏的观看记录与分析》,丰富详实的讲座内容,鲜活的案例分析,让我对课程嬉戏化有了一个更深化的熟悉和全新的解读。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经常怀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嬉戏。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爱好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情愿学。通过培训我了解到,课程嬉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制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讲座来反思自身发觉,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意体现嬉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嬉戏,由于可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急”通常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孩子嬉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制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嬉戏,应当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课程嬉戏化的关键在老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老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嬉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乐观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究、交往与表现,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是幼儿不断丰富和进展新阅历,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老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

  这次的培训活动,给了我启发和思索,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3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所呈现的目标、内容、方法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前瞻、领先的幼教理念和具体可行的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设置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五个领域,还单列了数学,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领域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及发展规律教育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解决了以前其他课程不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学科课程形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呈现出许多问题,现将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材优点具体表现

  1、课程设置具有整合性

  该教材着眼于幼儿八大智能培养,同时整合了五个教育领域,没有单一的学科分界,对教师需要全面熟悉领域目标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课程设置具有开放性

  该教材提供了预设课程的内容,又给老师生成课程提供空间,为教师自主开发园本课程,根据儿童兴趣自主设置课程提供了余地,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形成一定的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家园沟通、交流与合作。

  3、课程设置具有生活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根据儿童需要,源于儿童生活。从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规划到活动进行,都注重儿童生活经验,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例如其主题单元设计:奇妙的蛋;相反国;感官总动员;头发、膝盖、肩膀、脚等主题单元设计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4、课程设置具有游戏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生动有效的`游戏趣味,具有教、学、玩合一的特点,满足幼儿玩的天性。

  5、课程设置让环境说话

  该教材课程设置体现了教育内容“情景化”的论述,利于师生把环境布置与主题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可根据主题单元进程设置主题墙,让环境与教育目标结合在一起。例如在主题单元设计:“我家和我家附近”,孩子可画好家园线路图粘贴墙上,在主题单元“交通工具博览会”主题单元设计中,教师根据需求可在活动室布置“交通工具展示角”,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展示角玩耍游戏交往。

  6、课程设置具有操作性

  该教材课程设置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可供儿童动手的色彩鲜艳的图卡,让幼儿自己玩耍操作,克服了单一的传教方法,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课程设置具有严谨性

  该教材各年龄段层次内容在设置上不但生动灵活,教育性强等,而且各层次目标、内容等方面还有内在严密的逻辑性,遵循了因材施教、循序发展的原则,尤其在“我的数学”,因其数理学科特点,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性,而难以与其它领域整合,就单列为“我的数学”,利于对孩子进行完整的数概念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的培养。同时数学课程设置学习趣味浓厚,游戏性强,避免了枯燥、单调。

  8、课程设置充满人文主义关怀

  看得出教材是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础,在具体内容设置上强调本土与多元文化学习相结合,注重人文与生态关怀,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不足具体表现

  1、在艺术方面,比较注重儿童对艺术各方面的习得培养,但在歌曲选定上,显得偏少而且曲调不是很优美,艺术性不强,对儿童的歌曲欣赏设置较少。

  2、在语言领域方面,故事儿歌较少,尤其是儿歌不押韵,不朗朗上口,故事体现不出年龄特点,有时大班故事太简单,例如故事《叶子》,有时又太复杂,例如中班《过年》。同时主题表现形式挖掘不深,还可再丰富。

  3、本土文化过浓,例如在社会方面,很多让幼儿感知理解的是南京地区周边文化,这对老师生成本土过程虽说提供了一定空间,但也不利于老师实际操作,增加了一定难度,例如《元宵》、《看灯》等。

  4、小班数学过难,儿童操作依靠老师过多,多数不能独立完成,数理逻辑方面显得秩序性不是很强,比如在感知数量形成等数概念问题中,没有呈现系统学习,其中可能穿插分类、排序比较认识等其它数学问题。

  5、教参上,家园亲子合作较多,同时对家长要求过高,有时难与落实。

  6、一个主题单元有时涉及某个领域太多,而另外领域又不足,例如在“头发、肩膀、膝盖、脚”等主题单元活动中,健康涉及过多,而语言等其它领域涉及又较少。

  7、课程重复多,例如在主题单元活动“伞的世界”中,语言领域呈现的这几个问题,在其它领域也多次重复呈现。

  8、总的感觉有时显得有的课程设置处于一种拼凑状态,教材不是很尽善尽美。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4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现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作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课程审议是社会民主的产物,更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还是教师专业自主的重要表现。课程审议意味着参与教育过程的相关人员对课程及其实施具有决定权,尤其是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

  二、谁在审议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体,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中,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课程中,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说,教师、保育员、园长、家长、政府行政人员、专家、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参与幼儿园课程审议。其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要力量。教师之间的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要形式。分析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不同的情况。 从目的性、经常性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审议有以下三种情况。

  (1)哑口实践:教师之间极少交流,分配教学任务甚至相关科目后,各自完成任务,互不了解,互不关心,课程实施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有配合和整合。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的确存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同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幼儿园的人际氛围等因素有关。

  (2)偶尔为之:教师之间有一些课程审议的现象,但出现频率很低,目的性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课程审议对课程实施及课程建设的.作用。

  (3)经常发生:课程审议成为教师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教师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审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课程审议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在课程审议过程中专业才智得到充分激发,思想也会碰撞出火花。

  从参与者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审议有以下四种情况。

  (1)班内审议:课程审议主要在班内教师间进行。在很多幼儿园里,保育员也参与课程审议。 教师h:我的想法是既然出去一次,就尽可能让幼儿多看、多听,充分发挥调查的作用,不要局限在看“河流”上。

  教师x:我认为不是不能看别的,而是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看被污染的河流是计划中的主要内容,只用了6分钟,而看奶牛场却用了11分钟,看老年活动室也用了9分钟,看埋电缆用了15分钟,在路上随意走走看看也用了不少时间。是不是

  教师h:我认为自己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看“污染的河流”只用了6分钟,但达到了调查的目的。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知河流被污染的情况,并知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河流被污染的状况,也闻到了气味,还看到了两个排污口,我想目的已经达到。

  教师x:也可以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河流原来是怎样的,污染以后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h:当时我只注意让幼儿感知河流污染情况,没有考虑那么多,时间也到了10点25分。其实可以再深入一点的。我的目标是不是太死板了

  教师x:是的。根据昨天的情况,你在那时返回是合理的,孩子又累又渴,应该终止活动,主要问题是整个上午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师h:我真的觉得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参观的机会,让幼儿多看一些东西。

  教师h:是的。

  从上述课程审议片断中可见,教师的认识由不一致逐渐趋向一致。当然,教师的认识并不是任何时候趋向一致都是合理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审议都能导致教师认识的一致,这里有一个标准的问题。

  (3)园际审议:幼儿园之间不定期或定期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审议。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组成

  旨在解决课程问题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幼儿园之间通过课程审议可以优势互补。

  教师g:幼儿用纸盒建成摩天大楼后,觉得纸盒的颜色不好看,有的小朋友提出在大楼上刷颜色。但大楼太高了,幼儿怎么也够不着,就着急了。我站在边上也急了,就对他们说:可以把楼房放倒,这样就可以蹲着涂。小朋友很快给楼房涂上了美丽的颜色。

  教师d:我怎么就没想到用这个办法呢

  社区参与者:我觉得这样做并不是最好。

  教师g:是不是包办了社区参与者:好像不符合你们正在实践的实习场的“逼真性”原则。 教师d:什么是逼真性社区参与者: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个楼房是建好后放倒再装饰的吗实习场是模仿生活的,与现实相似的。

  教师g:幼儿会不会把工作当成游戏

  社区参与者:其实,真和假对幼儿来说,可以很快加以转换,幼儿一直在真实和想像中跳跃。实习场强调真实是基于真实情境中问题和挑

  战的真实性。在比身体更高的物体上刷颜色,幼儿以前没有碰到过,是现实的实习场给定的。它是一次挑战,一次教育机会,一次很好的锻炼。教师的建议可能剥夺了这个机会。

  教师g:好像是的。

  教师d:这样是不是也有安全问题小朋友站在高处刷颜色可能会觉得不平稳。

  社区参与者:他们不但觉得不平稳,还会觉得房子会移动,需要其他幼儿合作来按住房子。教师的作用就是安全保护。这样给房子刷颜色,幼儿能记住很长很长时间。

  教师d:是不是我们对实习场的原则把握得不够准社区参与者:建议对每一条原则举例说明,就举自己班级的实例,这样有助于理解。

  教师g:让我们再想想。

  三、幼儿园课程审议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课程审议的主体,教师的学识特点决定了课程审议的特点。教师的学识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性学识”,它既是依存于有限语境的经验性知识,也是异常丰富、生动、充满弹性的功能性知识,比之研究者的“理论性学识”,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教师的“实践性学识”是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传承的。教师的“实践性学识”具有个人性质,是基于每一个教师的个体经验和反思而形成的,这种经验的传承也是以接受者的实践经验的成熟作为基础的。

  教师的学识特点决定了围绕实践情境和实践问题展开的课程审议是教师交流思想、表达观念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严格地说,不能引发教师反思和深入学习的课程审议不是有效的课程审议。幼儿园课程审议的目的不是争胜负、比高低,而是对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引发反思,形成新的思想和策略。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实践性学识,以理服人,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更为丰富、系统的实践性学识。

  幼儿园课程审议主要是针对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也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的。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幼儿园课程审议能引发教师对自身工作和思想的深入总结,也能引发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为自己深信的观念和行为辩护,但辩护的过程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而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供论据。这样,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深入总结就成了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正是有了这个学习和总结的过程,课程审议对课程建设的作用才得以彰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因此,幼儿园课程审议对参与者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就是一种专业成长的途径。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15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进步,教育越来越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教育基础。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群体的普遍兴趣,将教育的课程融入到游戏中去,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的一大主题。

  20xx年本人有幸参加黄山市课程游戏化教学观摩,聆听王老师的一堂绘本教学与社会领域的解析分享,倾听王老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本次培训收获颇多,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论与实践》中阐述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动性的活动形式,不仅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活动意义,也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基础。

  我们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有时我们也会发现在集体活动中,有一部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单纯的说教引不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但老师说“下面开始游戏”时,孩子们马上改变原来的姿态,随时准备投入到游戏中。

  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采用访谈式类、会议类、活动类、记录类现代通讯类,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总之,从今以后,我想我以后一定会是一个特别快乐的幼教工作者,做他们生活中的照料者,学习中的启迪者,游戏中的合作者,成长中的支持者,科学保教的实践者。让每一个幼儿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03-26

幼儿园课程的心得体会(经典)08-09

幼儿园课程的心得体会08-08

幼儿园课程的心得体会(精选)08-09

幼儿园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11-13

幼儿园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6-15

幼儿园课程的培训心得体会12-11

幼儿园课程游戏心得体会02-20

(优)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07-18

幼儿园课程心得体会(精华)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