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时间:2023-02-01 11:38: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2

  活动目的: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预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熟悉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预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预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活动结束: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3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幼儿学习科学所要经历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喜欢科学活动!我特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淀粉遇到碘后会变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在科学实验中操作的浓厚兴趣。

  2、让幼儿学会简单的记录,并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封信、一把刷子。

  2、学具:馒头、洋芋、黄瓜、萝卜、洋葱,记录表,水彩笔;碘酒,棉签、毛巾若干。

  活动重难点

  探究淀粉遇到碘后会变色的现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刚才,老师收到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拆开看看?咦,好奇怪呀,这可真是一封神奇的信,内容哪里去了呢 ?(幼儿猜一猜)

  2、出示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涂上去,你们就能看到信的.内容了?(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

  3、大家想不想搞清楚这里面的秘密呢?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探究淀粉遇到碘后会变色的现象

  1、观察碘酒,把发现告诉老师!

  2、知道碘酒有什么作用吗?

  3、碘酒可以消毒,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护士阿姨来一次消毒比赛吧!看谁做得最快,又能把工具摆放整齐。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只消毒平常最常用的两根指头尖。(幼儿模仿老师给指头消毒)

  4、老师想来个比赛,用刚才消毒过的两根手指头捡出5粒白米饭,放到白纸上。

  5、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想想这是为什么?

  6、教师小结。

  三、拓展寻找碰到碘酒会变色的食物。

  1、在生活中除了米饭,还有很多食物,是不是每种食物都含有淀粉呢?老师还准备了五种食物:馒头、黄瓜、洋芋、萝卜、洋葱,下面我们要实验这些食物碰到碘酒会不会发生变化,如果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变成紫色,就说明这种食物的身上藏有淀粉,请记录员在记录卡对应的图画下面打“√”,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最细心!

  2、分组用棉签醮一点碘酒直接碰在食物上,要仔细观察。特别要注意:操作时,请小朋友不要食用各种食物。

  3、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分组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给以评价。

  活动延伸

  小朋友运用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回家后约爸爸妈妈继续寻找淀粉的踪迹,好吗?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4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一整段藕,放在自然角里,它那特殊的造型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但是孩子的兴趣似乎都是在藕的表面,对藕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秘密还是知之甚少的。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家乡的藕》,并从各个领域设计了一系列关于藕的活动,比如有水墨画“美丽的荷花”,印章画“藕片印花”,科学活动“藕怎么成长”等。本设计主要从藕中的孔这一细节进行探索和认识活动。

  教学详案

  教学备注

  [课时建议] 1课时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数数、玩玩中感知藕的一些基本特征,体验藕中有孔这一有趣的现象。

  2.乐于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情况。

  3.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藕的有趣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段鲜藕、藕的图片一张;吸管、水(装在小塑料瓶里)、玻璃丝带、电线人手一份;焐熟藕、炒藕丝、嫩藕丝每组各一盆。

  [活动过程]

  一、感知藕的外部特征(出示一节藕)

  1.今天我们带来了什么?(藕)

  2.请小朋友看看、摸摸、闻闻、藕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可以从颜色、形状还有气味等方面来说。)

  (1)白白的,长长的,象小朋友的手臂。

  (2)摸上去滑滑的,象一根小棍子。

  (3)闻着感觉有点臭。

  小结:藕是乳白色的,摸上去比较光滑,看上去象一根小棍子,也象小朋友的小手臂。

  二、感知藕的内部特征

  1.发现藕中有孔这一现象

  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藕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请阿姨和老师帮忙把藕切开,看看里面是怎样的?(当老师和阿姨把藕一段段切开来时,一阵阵的清香溢满了整个教室,教师急忙抓住这个契机,再请小朋友仔细闻一闻,现在的藕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一阵阵:好香啊!……终于还了藕的“清香”之身!)

  (1)里面有一根长长的丝连在一起。

  (2)藕里面还有孔。

  2.数数藕有几个孔

  (1)藕里的孔排成了什么形状的队伍呢?象什么? (排成了一个圆形,象一朵花。)

  (2)你藕里面的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在这个环节中,看得仔细的孩子会发现:藕里除了有排成圆形的,象花瓣一样的孔以外,边上还有很多不规则的,象很多小气泡一样的小孔,这对问题“数数藕中有几个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为了能排除这些小气泡的干扰,于是我设计了请小朋友数数藕中有几片花瓣这个问题,使得每个幼儿都能非常形象地知道,哪些孔是要数的,哪些孔是不需要数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的方法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小结:藕切开来里面有长长的细细的丝,里面有孔,这些孔排成了一朵花的形状,这些花瓣有大有小,每个藕都有9个孔。

  三、试试藕的孔是不是通的。

  师:这些小洞洞到底有多深,能不能通到下面呢?1.介绍材料(玻璃丝线、电线、吸管、水)

  2.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藕的孔是通的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在操作前就能理解什么是通,什么是不通,以便在操作是能针对这一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 3.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具,以证明藕的孔是通的还是不通的。(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你选的是什么材料,证明是通的了吗? (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小结:不管你的藕是粗是细,是短是长,是老是嫩,我们都能用各种材料证明,藕中的每一个孔都是通的。

  四、介绍藕的出处和功效。

  师:你吃过藕吗?你吃过的藕是怎样的呢? (幼儿根据经验介绍。) 那吃藕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尝。

  品尝用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藕的味道。

  在这环节中,认识藕的外形特征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请幼儿闻一闻藕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藕是臭的,这和原计划中藕是清香的有很大的出入于是我又进一步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会有点臭呢?为什么藕的身上会有淤泥呢?在这个环节中,很自然地引导出平时美味的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

  在数的过程中,由于藕中的孔数排成圆形的,这是一个难点所在,所以在第一次数数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7个、8个、9个等。在请幼儿讲述经验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是少数了,有的幼儿是把一个孔数了两遍。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不多不少的把这些花瓣数出来呢? 在多次尝试以后,孩子们探索到了很多方法:如,可以先按住其中一个孔再数,也可以在一个孔的边上做个记号,也可以从小孔开始数,从大孔开始数,还可以从边上有个小黑点的地方开始数。当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以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藕不管大小、粗细,中间都有9个孔。

  教师选择这四种材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在穿过藕的孔时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认真选择。

  生的藕可以清热解渴.’还能止血化痰;藕煮熟以后可以补血养胃,还有止泻的功能。

  [活动延伸]和个别种植藕的家长取得联系,带孩子们到藕池观看藕的出泥过程,同时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情感。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的主题——“藕”就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很多孩子的家门前都有荷花池,但是孩子们平时关注的也许只有那碧绿的荷叶和娇艳的荷花,对埋在淤泥里的藕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上。通过今天的实践探究,让孩子认识藕,并借此推展到其他活动。本次活动的关键在于提炼了有利于促进幼儿科学素养提高的内容。

  2.把感知数量巧妙地融入活动中大纲要求中班幼儿目测数群,但幼儿在目测数量较多的、排成圆形的物体时,容易受排列形式的影响,不能正确感知物体数量。所以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数到8个孔,而有的小朋友会数到1O个呢?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数数量时每样东西只能数一遍,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掉——要记住自己是从哪一个开始数的,在第一个开始数的地方做个记号,一直数到它前面的一个,以此来突破难点。通过数藕中间的孔,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学会了怎样数排成圆形的物体的数量。先前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幼儿的教育应遵循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孩子确立科学的自我,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比如,本次活动就有一个环节,就是请幼儿闻一闻藕是什么味道。按照活动设计上的安排,幼儿闻出来的藕气味应该是清香的,但是当天才从荷塘里挖出来藕有一股淤泥的气味,所以当孩子们发现藕是“臭”的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幼儿的发现违背了原计划而显得束手无策或反复让幼儿闻以达到教学目标,而是灵机一动,接着反问:“为什么你闻到的藕好像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自然而然地引导出藕是生长在淤泥里的话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视的。

  4.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有一个环节是探索藕中间的那么多孔到底是不是空的,教师根据操作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不同材质为幼儿准备了多种操作材料,有比较坚硬但有较强可塑性的电线、有较柔软但不会分叉的玻璃丝带、有空心但外表直直的吸管、也有随意变化的水。在操作过程中,幼儿选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尝试,每一种材料的尝试都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惊喜。本次操作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5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分享交流、归纳整理,了解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在个别、小组、集体交流中大胆、有条理地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

  1.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书、图片以及教师自备一定数量的动物图片:

  2.收集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生动形象的录像资料;

  3.分类整理资料的展板4张,不同类别过冬方式的动物标记卡一张(图文并茂),记录纸和笔若干,胶棒若干;

  4.用于促进幼儿良好科学学习品质养成的评比表一张。分别用嘴巴,耳朵,手作为标记。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片,图书等

  1.鼓励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经验,充分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积极性。(达成目标2)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到你们手里都带来了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你一定很想跟朋友们分享吧?这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多么有学问哦。那你也一定很想从别人那里知道更多的知识,让你自己更有学问。那现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去分享交流,注意哦——老师有两个秘诀帮助你们成为有学问的人。1.如果你想要别人喜欢听你说,你一定要仔细的、有条理的把话说清楚;2.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多,你一定要专心听别人说。最后,我们来看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哪个小朋友最有学问哟——到时候,请每一组派小朋友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代表说得最完整、最有条理,我会给他们的评比栏的小嘴巴标记栏目贴上小红旗哟!

  2.请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幼儿代表集体分享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培养幼儿学会搜集信息,有条理完整讲述,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提出分享交流的要求,每一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代表,把刚才自由交流搜集的信息有条理的讲述,分享。从而不仅让幼儿学会整合信息,更让幼儿体会到交流分享的意义。达成目标2)

  师:请每一组的代表来跟大家分享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吧。谁说得更有条理,更丰富,就会赢得小红旗。

  3.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小朋友真厉害,通过分享交流,了解到那么多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不过,你们还有一些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不知道哦,现在我们一起去视频中了解吧!这一次我们评比,仔细观看和专心倾听,不漏掉任何一点知识的本领,看哪一组会得到小红旗呢?

  环节二:通过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全面了解动物过冬的多种方式

  分段观看《动物过冬》视频。

  (分为三段:冬眠,迂徙,换毛。看完一段,帮助幼儿归纳分析,教师在记录板上贴上过冬方式的'标记。标记图文并茂。为下一步幼儿分类整理做基础。达成目标1)

  1.看完第一段

  提问:通过视频,你了解到刚才那些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它们要过冬?

  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2.看第二段以前

  提问: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冬眠呀?我们接着去了解吧。

  引导幼儿归纳,动物迁徙也是为了过冬。

  3.第三段视频之前

  提问:动物赊了冬眠,迁徒之外,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吗?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了解动物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如换毛。

  教师小结: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各自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4.评比出认真看、专心听的小组,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重点观察,倾听的良好习惯。

  环节三:鼓励幼儿将已有动物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突破重点,达成目标

  1.幼儿讨论自己带来的动物属于哪一类方式过冬,在展板上归类整理粘贴。

  2.教师小结。分析评比结果,鼓励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习得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你还想知道关于动物的哪些秘密?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记录。顺应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下一活动。

  我们下一次再来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6

  一、 活动目标

  1. 能让幼儿正确掌握物体高矮的方法。

  2. 能让幼儿用三个物体进行排序。

  3. 能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1

  2.人物卡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提问环节

  1.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那你们想不想玩呢? 幼儿回答:

  2.小眼睛要看老师哦,我要请人上来咯。

  4. 小朋友你看老师和某某小朋友俩个人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

  5. 这次玩游戏的名字叫比高矮,小朋友游戏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回答:

  (二)活动环节

  1.请三位小朋友上来,请小朋友观察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举手告诉老师。

  2.多次进行游戏,让幼儿正确了解高矮的含义。

  3.让幼儿明白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东西都可以比高矮,请幼儿讨论一下,你观察的谁比高矮?

  四、人物联系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这三位小客人需要小朋友来帮助她们比一比高矮,小朋友你们可以做到么?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三位小客人呢?

  3.这三位小客人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你们是不是也有好朋友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好朋友是谁?(出示三张人物卡投影仪)

  五、幼儿操作,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幼儿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七、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高矮,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比一比高矮,明天来告诉陈老师哦!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7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闪电的形成,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准备:

  1.两个气球。

  2.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雷阵雨时闪电的情形。

  活动与指导:

  1.教师请幼儿回忆雷阵雨的情形,启发幼儿思考闪电是怎么回事,引起幼儿对于闪电的兴趣。

  2.教师将活动室用黑布遮住,拿两个气球一下一下地接触,请幼儿观察气球接触后会出现火星跳跃的现象。

  3.教师告诉幼儿他们看到的火花就是电,在天空当中也有许多带电的云层,这些带电的`云层相互碰撞就会发生同气球一样的火星现象,这就是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准备:

  1.1个菜盘,7个茶杯。

  2.纸盒1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拿起盒子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幼儿跟着说: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盘子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圆内、圆外和圆上。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到圆内、圆外和圆上,让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各有几个人。注意说出里外。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让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各有几个人。

  4.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3个幼儿站到外面,启发幼儿说出房子外面有3个小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8

  目标:初步了解、认识电池,知道要把电池装进玩具里是有方法的。

  准备:

  1. 各种圆柱体电池

  2. 装有5号电池的电动玩具若干

  3. 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

  一、感知不同大小的电池。

  1. 教师出示电动娃娃。“说一说它为什么会唱歌?猜猜它的肚子里藏着什么?”

  2.教师拿出娃娃里的电池,对幼儿的话进行验证。教师把电池宝宝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看一看,电池宝宝是什么形状的?

  3. 教师把电池宝宝调个头站在桌子上“为什么它会倒,站不牢?看一看,它的两端一不一样?(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屁股,有突突头的一端是电池宝宝的头)请每位幼儿拿起电池进行验证。

  4. 教师出示其他圆柱形的电池宝宝“它们张得一样吗?(有点粗,有点细)

  二、给电池宝宝排队

  1.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电池宝宝排排队,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排。

  2 教师小结:你们看,这个电池宝宝最粗最大,其他的'一比一个细小。这个电池宝宝是最小的,把它排在第一个,其他的一个比一个粗。

  三、玩电动玩具,知道装电池是有方法的

  1. “现在,请你们来玩电动玩具,我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电动玩具和电池宝宝,请你们自己来装电池,然后玩一玩!”

  2. 幼儿自由操作

  3.“你们在玩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的玩具响了,有的却没响,这是怎么回事呀?”(电池装错了)

  4. 教师请玩具会响的幼儿说一说他的电池是怎么装的?它的屁股坐在哪里?(弹簧)

  5. 教师出示电池宝宝的家的图示“原来电池宝宝的家有弹簧,还有什么?(白白的,像铁一样的东西)

  6. “嗯,这是一个帽子”教师边出示电池宝宝住进家的图示边念:电池宝宝是怎样住进家的?是“屁股坐在弹簧上,头儿顶在帽子里

  7. 教师演示装电池

  8. 请幼儿重新试一试,拿起玩具出去玩一玩

  四、延伸:知道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

  今天,我们认识电池宝宝,也能把电池宝宝正确地装进玩具。你们知道吗?除了有圆柱体的电池宝宝,还有其他形状的电池宝宝,如正方形的,纽扣形的等,回去请你的爸爸妈妈帮你找一找,看看它们是装在什么玩具的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9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

  (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活动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

  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0

  (一)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撕纸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活动一: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二)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有趣的纸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看书,乐意参加摸书找纸的游戏。

  2.练习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并找出相应的纸配对。

  材料准备

  一本用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复印纸等做的纸书及与之相配套的不同颜色的纸。

  活动效果

  在幼儿对部分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我又根据小小班孩子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一本色彩鲜艳的纸书,书的每一页是由皱纹纸、瓦楞纸、复印纸、电光纸等组成。为了吸引孩子看、摸这本书,并找出与书中纸一样的纸配对,我特意将书边剪成花边状,让它从外观上看就与其他书不同,并在每一页贴上了从废旧图书、广告画儿上剪下的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形象。这样,即使孩子说不出电光纸、瓦楞纸的名称,也可以通过说小动物的名称让老师和小朋友都了解他指的是哪一页了。书做好了,我将它放进了感知操作区。

  早饭后,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玩了起来。雨楠拿出了那本“纸书”,一张一张地翻着,翻一张,用小手摸摸。翻完几遍,她又从旁边筐里的好几种纸条中,拿出皱纹纸的纸条,在书里找了起来。雨楠的举动吸引了旁边几名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也加入了进来。

  轩轩挑了一张纸站在雨楠的身边有些着急:“让我找找我的纸跟哪张一样?”“等我找完你再找。”雨楠继续找。她找到了电光纸,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我发现雨楠找到的电光纸也是绿色的。“你摸摸它们一样吗?”我在旁边轻轻地说。几只小手都上来摸。“这纸是滑溜的!不是雨楠拿的皱纹纸。”轩轩摸完后说。雨楠不服地说:“就一样,都是绿色的。”“雨楠说得也对,她发现纸都是绿色的。那你们再摸摸,看看它们到底一样不一样?”我继续引导。他们摸摸电光纸,又摸摸雨楠手中的皱纹纸。月月说:“皱纹纸有点剌手。”“那这种纸呢?”“这种纸不剌手,是滑溜的。”小昂抢着说.“那你们知道这种纸叫什么名字吗?”我指着电光纸说。“叫滑溜纸。”“叫亮纸。”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给纸起了名字。“你们刚才摸的特滑溜的、还有点亮光的纸,它叫电光纸你们以后再看到它,就认识它了,对不对?”“对,它叫申光纸。”小昂一板一眼地说。“那你们再找找筐里的纸还有没有跟书里一样的了?”我轻声地询问。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找纸的找纸,翻书的翻书,继续着他们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上述这些有关纸的游戏中,幼儿在教师有意创设的环境条件中,不断地运用感官来感知纸的特性,尝试去发现问题,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释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申,孩子们的感知觉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对纸的认识申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同时,幼儿在操作中也了解了纸的不同用途和废纸的再利用价值,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说,游戏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材料是两者间的桥梁。教师如果要让孩子在游戏申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幼儿,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与材料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三)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纸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四)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纸宝宝跳舞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运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动作,是两岁半幼儿非常热衷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目标。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十分耐心地帮助幼儿运用他们能理解的图画形式做记录,这为幼儿将来自己记录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理念,以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五)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打开来,尝一尝

  设计思路:

  两岁半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装食品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爱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通过剥糖、掰开心果、剥鹌鹑蛋、剥橘子等,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硬的、软的、脆的,等等。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盒子、罐子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开启方式。

  准备:

  1.鹌鹑蛋、橘子、巧克力、瑞士糖、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密封袋(如图)、玩具锁(如图)、盒子、塑料瓶等各种装食物的容器。

  3.每人一只托盘,毛巾若干。

  过程:

  1.展示托盘里的食品。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认识吗?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有的孩子不知道鹌鹑蛋的名称,误认为是鸡蛋。教师便适时地帮助孩子回忆:“这是我们吃过的,它比鸡蛋小,叫‘鹌鹑蛋’。”

  2.教师告诉幼儿好吃的东西都藏在不同的盒子、瓶子里,引导幼儿预测有没有办法吃到这些东西。多数孩子表示有办法吃到食物。有幼儿说:“开开来!”教师则引导幼儿说出:“打开来,尝一尝。”

  3.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盒子。孩子们开始探索。许多幼儿先摇晃瓶子或者盒子,当听到“哐啷哐啷”的声音时,幼儿流露出满意的表情,他们开始了“工作”。有的幼儿很快打开盒子,取出鹌鹑蛋,认真地剥起来;有的幼儿拿到了比较难开的铁罐子,教师暗示并鼓励他耐心探索;有的幼儿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显得有点着急,且不愿尝试,教师便帮助他选择比较容易成功的纸盒,让他同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幼儿拿到的是有拉链的小包,里面有包装的巧克力,但因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而无法顺利打开。这时,教师就引导同伴互动,让幼儿体验成功并获得相关经验。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一个双层的月饼盒,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回忆刚才使用过的各种手段,并逐一尝试将它打开。许多孩子围在一起,大家你碰碰,我摸摸,试图打开这个盒子。一个孩子无意间打开了盖子,盒子看上去是空的,但摇一摇,却又能听见声音。孩子们觉得很奇怪,大家开始寻找有没有拉链,有没有搭扣……这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给以提示,帮助幼儿发现盒子的秘密。最终,孩子们打开了盒子,他们十分兴奋,但马上又发现了新问题:盒子里的食物都有塑料包装袋,怎么打开呢?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可以从“小缺口”处撕开。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食物,并提醒幼儿吃东西前要擦手,有好吃的东西要大家分享,废弃物要放在指定地方。

  5.一起整理场地。

  点评/洪晓琴(上海南西幼儿园园长)“吃”是两岁半幼儿最熟悉的活动之一,生活中孩子们拥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于是,教师在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充分感知各种瓶罐的特性以及不同的开启方式。我们发现,各种食品本身已被教师巧妙地融入了探索目标,目的是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刺激,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整个活动非常生活化,符合托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运用“做中学”的理念,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提出想法,并帮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在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健康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内容:

  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如吃东西以前要擦手,剥下来的果壳和包装纸等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

  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即自己是如何打开盒子、瓶子的,并以绘画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鼓励幼儿尝试打开各种不同的容器和包装袋,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述操作过程,并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六)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认识红黄绿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活动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1

  目标

  1.认识部分红皮或红心的水果。

  2.体验共同制作的乐趣。

  准备

  1.选择红皮或红心的水果(干果),如:红苹果、西瓜、西红柿、火龙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酱、果酱、水果刀(带齿、钝头)、调羹等。

  3.幼儿在区角中已学会使用切割工具。

  过程

  1.尝尝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水果沙拉。

  ――品尝后,说说里面有哪些水果。(幼儿说出一种水果,教师就出示这种水果实物)

  ――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红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儿,还有什么味道? (沙拉酱)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吗? (让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每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尝水果沙拉。

  ――幼儿自由品尝水果沙拉。可尝尝本组的,也可尝尝其他组做的。

  ――说说哪一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请这一组幼儿介绍是怎样制作的。

  建议

  1.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互相交流、协作、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制作沙拉的方法,在与材料、学习伙伴的交互过程中建构制作技能。在制作沙拉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刻意将制作方法告诉幼儿,而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实际上学习沙拉的制作方法已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制作沙拉的过程中,教师的巡回观察非常重要。

  3.活动可根据条件或分组制作或幼儿每人制作一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新邻居

  目标

  1.体验手部动作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2.萌发对手影游戏的兴趣。

  准备

  1.已有做手影游戏的经验。

  2.挂图。

  3.台灯若干。

  4.故事磁带。

  过程

  1.它们是谁。

  ――幼儿观察挂图,自由交流。

  ――根据幼儿的热点话题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新房子中为什么总会出现黑影?它们到底是谁?

  2.谁是新邻居。

  ――幼儿带着问题,边看挂图,边完整欣赏故事。

  ――哪些小动物成了新邻居?

  ――房子里的小兔、小羊、大狼是怎么回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图形涂色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给图形涂色

  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2.能通过身体造型进一步了解椭圆形和半圆形。

  准备

  1.圆形、半圆形、椭圆形贴绒教具各一。

  2.直径相等的圆形、半圆形、椭圆形纸每人一张,放入每组的小筐内。

  3.幼儿活动材料《数图形》,水彩笔。

  4.三种形状的硬纸每人一份。

  过程

  1.认识椭圆形。

  ――出示圆形和椭圆形贴绒教具,让幼儿找出圆形。

  ――幼儿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圆形和椭圆形进行比较,说说两种形状有什么不同。

  ――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

  ――启发幼儿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现。

  2.认识半圆形。

  ――出示半圆形贴绒教具。这是什么形状?

  ――幼儿在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比较。

  ――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如: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启发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3.给图形涂色。

  ――在幼儿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椭圆形、半圆形、圆形,并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涂画区分。

  建议

  1.借助身体的运动能使幼儿加深对形状的了解,丰富有关空间和形状的经验。

  2.在数学角里提供各种图形让幼儿拼画。

  3.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2

  活动目标

  1观察油和水混合时互不相溶的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开拓视野。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了洗涤用品。

  2.烧杯、搅棒每人一套;油、水、洗衣粉、洗洁精、蔬果净、洗手液、肥皂水、雪碧、盐各四份;每人一块有油渍的毛巾;连线标记卡(附后)。

  3.制作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提出问题:①桌上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油和水)②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2.既然油和水有那么多的用处,那我们来做个好玩的实验。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油和水倒在你们面前的杯子里,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并做出回答)

  3.勘儿动手操作并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可以先倒入水,也可以先倒入油;可以油多一些,也可以水多一些,或者一样多.看看油和水在杯子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什么现象)

  4.小结:水和油互不相溶。无论用什么方法,总是油在上,水在下。

  二、基本部分

  1.举一些常见事例.并播放课件《小鸡和小鸭洗澡》,引出生活中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加深幼儿印象。提问:

  ①小鸡和小鸭在水里的时候,它们的羽毛怎样了?

  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小鸭的羽毛上有一层保护油层,水不能侵入到里面.它们的羽毛一抖,水就从羽毛上滑掉了,所以小鸭洗澡的时候,身上干干的';而小鸡羽毛上没有这种保护油层.小鸡一到水里,羽毛就浸湿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2幼儿操作.感知能去掉油渍的物品。

  ①刚才小朋友说了油的许多好处,可是有时候油也会带给我们很多麻烦。昨天我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滴在衣服上了.有什么方法来去掉油渍呢?

  ②出示准备好的实物,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能和水溶在一起.并能去掉油渍。

  ③请幼儿清除毛巾上的油渍,得出

  结论:洗衣粉、洗洁精、肥皂水等能去除油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洗涤用品。

  三、结束部分

  1.提问:小朋友还认识哪些洗涤用品?每种洗涤用品都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2.给标记卡连线:每位小朋友椅子下面都有一张连线卡,上面是洗衣粉、洗沽精、洗手液、蔬果净,想想它们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用直线和下面的水果、衣服、碗、手连起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3

  活动目标

  尝试向下掷球并在球的回弹时将球抱住。

  活动准备

  大皮球人手一个、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皮球,请宝宝自由的玩玩,引起宝宝的游戏兴趣。

  1.教师:宝宝们有没有玩过大皮球,谁来说说大皮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大皮球想和我们玩游戏,它想和我们抱一抱。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抱皮球的方法。

  1.教师:大皮球、圆又圆,我来抱它玩游戏,向下抛、弹回来,接住皮球笑嘻嘻。

  2.教师示范:向下掷球,当球回弹时立即将球抱住。

  多次示范后引导宝宝徒手练习基本动作。

  三、边念儿歌边引导宝宝做抱球的练习。

  1.请宝宝散开,不要挤到同伴。

  2.如宝宝的.皮球回弹的太远抱不到,提醒宝宝向下掷的时候不要太远。

  休息时请宝宝观看老师表演球的多种玩法,如自抛自接、踢球、拍球等。

  四、请宝宝将皮球送回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4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操作尝试活动,感知沙的特性: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了解沙的用途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活动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培养初步的探索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铲、胶碟 、 、耙等)、水、手巾。

  活动过程:

  一、把幼儿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活动,引出活动主题并进行安全教育。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沙),对啦,你们喜欢玩沙吗?

  今天,我准备了很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一玩,用脚踩一踩,跳一跳,讲一讲你发现了沙有哪些秘密?告诉老师或者同伴们!不过你们玩的时候,请注意:不能把沙往上抛,要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眼睛和鼻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知道了吗?

  二、通过各尝试活动,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A、幼儿自由玩沙。幼儿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上的沙里,然后再把沙放进水里等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

  B、师生一起归纳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小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沙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知道了沙有这么多秘密,那么沙有什么用呢?(沙可以用来建房子、铺路、彩沙可以用来作画、装饰等等。)

  四、幼儿用沙进行建筑活动,感受沙带来的乐趣。

  师:好,我们来当建筑师,把你想建的东西建出来吧!(幼儿自由构建)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

  活动背景:

  春天来了,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他们用小手去摸柔嫩的小草,很愿意在草地上玩,我发现他们开始对小草产生了兴趣,认识小草的这一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2、利用小草进行编制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习观察的技能。4、加深对草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护草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口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草的特征

  1、带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赤脚踩一踩、跺一跺、跳一跳有什么感觉?3、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4、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教师可给适当的提示)5、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6、鼓励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导他们从草的.颜色、气味、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小草叶子容易受伤,小朋友要注意保护他们)7、讨论怎样保护它:草对人类很重要,你愿意保护它吗?你想怎样保护?你看到过别人破坏过它吗?看到了该怎么办?

  二、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2、请幼儿拔一根草,并说一说什么感觉(费劲)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温度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5、让幼儿思考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根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三、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草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份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 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草绳、小动物等编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编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活动反思:孩子在活动中能随老师认真观察,他们很快发现草地上的小草靠近里面的长的茂盛又很绿,而靠近路边的则是长的小和稀少,当问到草地上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另外,孩子们对于草地上的垃圾也很关注,他们甚至认为是垃圾太多了与我应孩子的要求请他们到草地把垃圾拣干净,他们一会儿就把草地上的垃圾拣干净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01-16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精选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书11-18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策划12-1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策划01-04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精选15篇)01-16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集锦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集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