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在《一样的小熊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熊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序数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找到事物相对的位置。
2.在绘本情境中,看懂数学符号“→”,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有关绘本内容的PPT,任务卡(利用现有场景设置的带有箭头的任务卡)、图片(各种魔法帽)、魔法帽各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能熟练点数1~10。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PPT1(魔法城)。师:这是哪里?这是谁?(魔法师)
小结:欢迎来到魔法城,这里住着一位大魔法师,他办了一所魔法学校。
2.出示PPT2(小魔法师们在玩耍)。师:有几位小魔法师?
出示PPT3(小魔法师们按照大小个排队)。师: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魔法学校里一共有十位小魔法师,他们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准备去参加魔法考试了。
(价值分析:通过魔法城图片的解读,帮助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活动情境,并初步接触“→”)
二、魔法考试
(一)找钥匙
1.出示 PPT4(第一个考试——找钥匙,并添加“↓7”)。师:第一个考试是找钥匙,钥匙在最大的.书架上的柜子里。
提问:钥匙在哪里?“↓7”是什么意思?
小结:“↓7”就是按照箭头的方向,从上往下数第7个。
2.出示 PPT5(小魔法师们找钥匙)。师:哪几位小魔法师找对了?
小结:箭头“↓”表示从上往下数,一共有5位小魔法师闯关成功。
(二)找魔法卡片
1.出示 PPT6(第二个考试——找卡片,并添加“↑6”)。师:大魔法师给出了第二个题目,谁看懂了?是什么任务呢?
小结:第二个考试是从下往上数,在第6个抽屉找9张卡片。
2.出示 PPT7(小魔法师们找卡片的情况)。师:他们错在哪里?
小结:箭头从哪里开始,就表示从哪里开始数数。先要从下往上数,找到第 6 个抽屉,还要在抽屉里找9张牌,才算完成任务。
(三)寻找魔法斗篷
1.出示 PPT8(两位小魔法师通关)。师:通过两轮考试,最后只剩下了两位魔法师,让我们为这两位小魔法师拍手庆贺吧。
2.出示 PPT9(第三个考试——找衣服,并添加“→10”)。师:请仔细阅读任务卡,获得卡片上的信息,把这些信息都用起来就能完成挑战了。(从左到右数,第10件衣服)
(价值分析:通过三个任务,有层次性地帮助孩子们了解并内化相关符号。第一次任务,在幼儿解读的基础上由教师来告知任务内容;第二次,主要由幼儿来解读,并用语言组织,说出任务内容;第三次,由幼儿解读任务,并自己寻找图片上的答案)
三、寻找魔法帽
1.过渡。师:小魔法师终于来到了魔法城,他为了感谢我们,从魔法城给我们寄来了几张卡片。
2.解读卡片信息(寻找魔法帽图片的任务)。师:请说说卡片上藏着的任务是什么。(请幼儿一张张解读卡片上的信息)
3.幼儿两人或是三人一组,持一张任务卡,去寻找魔法帽图片。
4.展示幼儿找出的图片(各种魔法帽),教师给每一位幼儿分发魔法帽。
(价值分析:结合现实的情境,运用任务卡,在真实的操作中帮助孩子们真正地了解本次活动中数学符号的含义,激发幼儿运用逻辑与关系,寻找礼物,并获得真实的礼物,给予幼儿活动中参与的满足感)
活动反思
首先,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为了达成目标,我主要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在PPT中,为了方便幼儿验证,在图示上加入了数字;二是故事情境中,安排了三个与目标匹配的任务,并且利用“找对”与“纠错”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三是操作紧紧围绕目标,结合活动场地,提供了任务卡片,让幼儿在现实操作中去运用序数与箭头。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3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4
设计意图:
幼儿以能够掌握单排不同方向的5以内序数的练习(即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本次活动主要为突破从不同方向通过辨别第几行第几列能够准确找出相对位置。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序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使幼儿掌握物体不同方向的'排列次序(第几行、第几个)
3、能力目标:
1)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wawayaya软件,
2. 水彩笔每人5支、记录单(如图1)
3. 5色蘑菇棋子若干、小熊棋子每人5颗、有标记的棋盘(如图2)
活动过程:
1.看wawayaya活动软件,探索5以内序数
通过软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利用wawayaya活动软件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学习看第几行,第几个的方法
总结:如果在一排里找东西要这样做:一是要想好从哪个方向数,二是要数出是第几个;如果要在几排里找东西在哪,就要横着数第几个,竖着数第几个,才能找到这个东西
2.在棋盘上设计“种树”的位置并记录,尝试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
1)请幼儿观察棋盘上有什么变化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和“<”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三、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引出数字小兔。
让幼儿观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找出后,比较大小,填上“>”或“<”。
四、游戏:击鼓传包
玩法:教师摇动铃鼓,幼儿传猫头包,鼓声停止,包在谁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各从包里抽出一张卡片,比较大小,如“8”和“6”,大数幼儿先说:“8大于6”,小数幼儿说:“6小于8”。游戏依次进行。
五、戴小猴头饰,幼儿做小猴子,学习把不等式边等式。
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做一个《小猴学样》的游戏,游戏之前先要学样本领—把不等式变等式。”启发幼儿说出“4小于3”,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并说:“猴妈妈说,两边的小猴子不一样多,太难记了,我想让两边的小猴子一样多,把“>”变成“=”该怎么办呢?小猴子动脑筋想一想。”想出4-1=3、3+1=4两种办法都行。
六、听音乐做“小猴学样”游戏。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一、巩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游戏中发展数数能力。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乐意参与游戏,乐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蓝色、黄色)的胸卡若干。
2、红、黄、蓝小鱼若干、一大一小锅子各一。
3、小篓子人手各一。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巩固黄蓝两种颜色的认识,并导入活动。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妈妈这儿有许多小猫的胸卡,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赶紧找个圆点坐下来。
2、找宝宝:呀,你们都是我的宝宝啦!开心吗?开心的就叫一声猫叫?让我瞧一瞧,你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啊?还有谁也是小蓝猫呢?小蓝猫来让妈妈抱一下,我们亲亲热热一家人,开心吗?开心的就大声地叫两声。妈妈的小黄猫在哪里?也来让妈妈抱一下。开心的叫三声?
3、选择路线
师: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能告诉妈妈你们有什么本领?好,今天妈妈在草地上晒了许多鱼干,想请你们帮妈妈去收鱼干,愿意吗?去草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黄色的,一条是蓝色的,我们的黄猫、蓝猫该走哪条路呢?赶快到路口排队。过渡:听着音乐小猫跟猫妈妈去草地。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挤,注意安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猫收鱼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发展三以内的数数能力。
(1)师:宝宝们,草地到了,你们看妈妈晒的鱼干多吗?有些什么样的鱼干呢?(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现在我们可以收鱼干啦!在草地上当心把小草踩坏了,也不能摘小草。小猫们爬一爬,找一找,一只小猫收一条鱼干。你收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干呢?快把收到的鱼干放在口袋里吧。收到鱼干高兴吗?用动作表示一下:耶!
(2)请宝宝们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条跟自己一样颜色的鱼干。并请小猫相互检查一下收的鱼干是否正确。
(3)请每只小猫去收一条红色的大鱼干。你收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干呢?
师:呀,还有些鱼干请猫阿姨给我们收吧,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看看哪条路大,哪条路小?请黄猫在大一点的路上走,蓝猫在小一点的路上走(听音乐动作)
二)小猫数鱼干,感知三以内鱼干的数量。
(1)、师:到家了,每只小猫把口袋里的鱼干倒在小筐里,数数看你收了几条鱼干。(每人自己数--师幼一起数)还有谁也是收到3条鱼干呢?
(2)、你收到的红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自己数数)你收到的黄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数数)你收到了几条蓝鱼干?(目测)
三)小猫烧鱼,按大小给鱼干分类
(1)师:宝宝们,肚子饿吗?妈妈来烧鱼干给宝宝吃,好吗?你们看妈妈这儿有几只锅子?两只一样大吗?大鱼干应该放哪个锅子烧?小鱼干放哪个锅子?请你们把手中的鱼干一条一条放进锅里。大鱼干放在大锅里,小鱼干放在小锅里。
(2)幼儿放鱼,老师对幼儿的行为做即时的检验:是否放对了大鱼和小鱼。儿歌:小猫小猫要烧鱼,大鱼放在大锅里,小鱼放在小锅里。
师:呀,两只锅里现在变成许多鱼了。
三、结束部分
师:鱼儿烧好了,香喷喷的,真好吃啊!瞧!宝宝们想尝一尝吗?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洗手,吃鱼干喽!
活动延伸:游戏《卖鱼》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8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介于幼儿对二次分类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以幼儿最熟悉的图形宝宝为内容开展了这次活动,来让幼儿尝试进行二次分类。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学习两种看(如颜色、形状)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2.会自己收拾整理数学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的二次分类底板一张,三种形状的大图形卡片各四张(每种形状的卡片分红、蓝两种颜色)
幼儿二次分类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场地布置二次分类板
活动重点
学习两种看(如颜色、形状)标记把图形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 能自主地进行数学操作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三种图形。
( 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1.师:今天有许多图形宝宝要来我们班上做客,瞧!来了哪些图形宝宝?它们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来做客?
2.小结:今天来我们班做客的图形宝宝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它们穿着红色和蓝色的衣服来我们班做客。
评析:导入部分我是直接出示直观的三种图形卡片,来让幼儿辨认,介于幼儿对这几种常见的图形记忆深刻,所以幼儿都是脱口而出,其次我引导幼儿说完整的短句,如红色的圆形,蓝色的长方形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幼儿更加牢记。为以下活动做铺垫。
(二)认识二次分类板和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
(第一次分类)
1.师:刚才老师接到了图形宝宝的妈妈打来的电话,要她的图形宝宝回家,可是图形宝宝不认识自己的家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2.师:你们看,图形宝宝的家有几个房间呀?哪两个呢?红色图形宝宝住在哪个房间?蓝色图形宝宝住在哪个房间?
3.小结:小朋友们说得不错,原来这些图形宝宝有两个家,一个是红色标记,
另一个是蓝色标记,这是他们两个家。我请小朋友分别帮这些图形宝宝找到家。
(请个别幼儿操作) (第二次分类)
4.师: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住在一起太吵了,图形宝宝的妈妈决定把大房间分成了几间小房间,你们看看有哪些房间?
5.提问:每一个房间里该住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现在每个房间里住着几个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呀?
5.小结:图形宝宝的妈妈帮他们又分了房间,是根据它们的图形来分的,红色标记里分别住着红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蓝色标记里又分别住着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请你观察一下,马上来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小房间。好吗?
(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6.小结:小朋友都找对了,图形宝宝们都开心极了,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家。老师黑板上的这张图就是二次分类板。
【评析:通过两次分类,一次是按颜色,一次是按形状,让幼儿很快就了解了二次分类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专注度很高,个个都很认真,认真操作。其次在操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图形在什么家,让幼儿更加能够对二次分类了解更渗透。】
(三)幼儿用操作卡片自己练习二次分类。
1.师:桌子上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它们呀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送它们回家时你们先要看清楚图形的的家在哪里,然后再把它们送回家,别送错喽!否则图形宝宝会哭的哦!
(四)游戏“图形找家”。
1.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都送回家了,图形宝宝的妈妈说:“我非常感谢我们小朋友,所以想请你们到我宝宝的家里来玩。”你们愿意吗?你们先去找一个图形宝宝贴在身上,然后根据自己的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记住男小朋友住大房间,女小朋友住小房间。
(五)结束活动。
1.师:天已经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与图形宝宝和妈妈说再见吧!
五、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PPT,如图一,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快乐餐会(感知7以内数量)微反思
本次活动,全程以故事展开,加上故事环节以小动物为主,幼儿比较感兴趣。首先通过数一数果园里的水果复习数量6,幼儿通过跟着老师点数来完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教师通过快乐餐会这一情景,与幼儿一同感知7以内数量,通过数香蕉、数苹果、数小鱼等,引导幼儿感知数量7,理解数字7可以代表任意7个物品。
在动画效果设置上,我们选用超链接、路径等技术创设动态场景,以此来调动幼儿兴趣。结尾处教师通过幼儿无声操作为观看者营造人机互动的场景,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整体来看,我觉得本节活动思路新颖,教学效果显著。但在微课制作的技术运用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0
设计意图
“排序”是数学活动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中班下期幼儿已有一定的排序经验,且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而发现一定的特点,体会其中的规律,并尝试大胆自主的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场景,充分运动神秘的“排列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列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在活动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习、大胆创新。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2、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仔细观察,并发现场景中事物的相同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AB模式。
难点:能保持对模式排序活动的兴趣,在创造模式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2种颜色的桌布各3张、2种颜色的椅子各15把、2种不同颜色的盆栽、排列女王装扮、教室中的玩具与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以排列女王的角色身份带领幼儿进入预设排列王国场景中,引发幼儿自主发现环境中的规律,调动幼儿参与兴趣。
师:“孩子们,欢迎来到我的排列王国,请坐。我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有规律排列的物品,你们猜一猜我喜欢什么排列规律的物品,回答正确的,我将奖励我们王国的徽章一枚。答案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环境中哦。
(二)基础部分:
1、发现规律:
——幼儿分享自我发现,口述模式后,教师引导其余幼儿共同验证,帮助幼儿理解模式排列的规律,即什么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师:“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摆放的?如何摆放的?它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王国秘密,女王喜欢的排列规律是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
2、排一排:
——介绍材料后,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桌面材料来表现ABAB模式。
师:“排列女王有三个要求:第一,必须使用刚刚的排列规律“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排列这些材料。第二,可以选择两种材料,也可以选择一
种材料。第三,排时须保证数量,至少重复出现3组。”
(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若发现多数幼儿存在疑惑,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问题,则可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引发生生互动)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有目的地选择材料开展排序活动。对选取一种材料开展排序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了解他(她)的想法(便于二次操作的分享)。
师:“你选择了什么材料?有几种?是怎么排列的?”
“你只选了一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优先请选用两种材料的,再选择一种材料)
——第一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有的小朋友选了2种材料,通过不同颜色、形状、长短、高矮的材料来表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3、排列能手:
——提高难度,引导只选用一种材料来表现特定模式,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表征
师:“刚刚有小朋友选了一种材料,并通过调整摆放的方式来展示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我非常的喜欢,你们还有其他什么好办法吗?你有其他的摆放位置吗?除了摆放位置的不同,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幼儿进行排列,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关注幼儿能否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模式以及幼儿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师:“你选择了哪种材料?你是怎样表示1个1个间隔排列的呢?”
——第二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1种材料也可以进行2个1组的规律排列。可以从造型上、数量、摆放位置上来展现2个1组,1个1个间隔出现。”
4、排列高手
——再一次提高难度,不再提供任何实物材料,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特定模式
师:“刚刚你们为我装饰的环境我很满意,接下来为了感谢你们,我准备去参加一个舞会,排列女王的舞蹈站队应该是怎样的呢?”
——师幼齐互动,鼓励幼儿用声音和动作多样化来表示特定模式。师:“不用动作,可以用其他的身体部位吗?”
——第三次排列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用材料、用我们身体的各部位,声音都能表示出“2个1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结束部分:
——再次梳理今日活动经验,引导幼儿寻找生活当中不一样的规律排列师:“小朋友生活中的规律还很多,回家后排列高手们再去找一找更多其他的规律吧!”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游戏为形式”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以“排列王国”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幼儿在情景中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时,发现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利用课件与情境的设置和层层递进的环节有关系,而且孩子们在操作这个环节发现都是他们平时自己的游戏场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本人设计这节以破译密码为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来认识数字“5”的中班数学活动《破译密码》。
机器猫小叮当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多的卡通形象,也是幼儿较喜欢的一个卡通角色,幼儿对机器猫的认识也是它有许多神奇的'宝贝,所以整个活动就以机器猫为幼儿带来了神密的保险箱,请幼儿帮忙打开为主线,通过三个神奇盒子的逐个展示,最终破译了密码,获得了礼物为游戏环节,使幼儿认识了数字5。本活动让幼儿体会到了逐步突破难关的乐趣,不仅学习内容有着循序渐进的关系,整个活动也更加生动有趣,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个活动中,能够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探究精神、主动性、自尊自信、交往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发展,真正让幼儿做到 “玩中学,学中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初步感受用不同方法来数数,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数。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5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自制保险箱一个,神奇的盒子3个。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小箩筐和一个大箩筐,若干糖果。
4、机器猫胸饰一个,《机器猫》的主题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机器猫胸饰贴在黑板上)原来是机器猫小叮当。今天它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个难题,这儿有个漂亮的保险箱,里面装着许多好东西,它让我们来想办法打开这个保险箱,可这个保险箱需要用密码打开,而密码藏在了这三个神奇的盒子里。”(出示箱子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图案和圆点是多少,里面就有数字几)找到数字:1、2、3、4。
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多种数数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双数双数地数;目测。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3、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5、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五、结束部分:随音乐跳舞庆祝。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2
比较厚薄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3、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4、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5、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较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师:咦,那里又有一块肥皂,跟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还是薄的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活动延伸: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区分后放好。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3
中班数学:排序(加组合)
工作准备:彩色圆柱四盒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地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适合年龄:3——5岁
操作过程:
1、介绍教具。铺毯请教具。
2、展示蓝色圆柱体,同其它圆柱体。
3、取出黄色圆柱体,请幼儿把高度相同的放到一起,并列摆放。
4、取出绿色、红色圆柱体,将绿色圆柱体按照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把红色圆柱体和绿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再把黄色圆柱体和红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
5、看三种颜色的圆柱体是不是一样粗的摞到了一起?
6、把四种彩色圆柱体摆成十字花,高的粗的摆到中间,说规律。
7、收时从最近的开始。
活动延伸:和插座圆柱体一起操作,进行配对练习
吸引力:色彩和大小、粗细、高低的不同
错误订正:用视觉和触觉去订正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4
一、活动目标: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鸡、小狗、小猫的教具。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2.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④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⑤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变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他们是什么动物呀?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它们怎么了。”
“小鸡、小狗、小猫,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学生)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帮小狗找到家了。小鸡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鸡也找到家了,小猫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圆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猫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猫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3.结束部分:让学生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图形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中心幼儿园、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中班数学教学设计07-07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12-08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4篇)02-10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5篇02-09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14篇02-10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15篇)12-09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15篇12-08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合集15篇)12-09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集锦15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