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2-26 12:26: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

  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飞机图片(客机、战斗机、水上飞机、直升机):课前回家收集关于飞机种类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提问:“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猜猜是什么?

  2.提问:你们做过飞机吗?坐飞机有什么感觉?

  小结:坐飞机很舒服,速度很快。

  二、通过观察客机的飞机模型,激发幼儿的前期经验,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观察飞机模型,与同伴交流讨论,了解飞机的结构。

  提问:观察飞机模型,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用处?

  小结: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这几部分构成。机翼是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尾翼是保证飞机平稳飞行的,起落架帮助飞机平稳起飞和降落。

  2.通过模型认识飞机的用途与便利。

  提问:它的用处是什么吗?它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坐飞机旅行?

  小结:飞机是现在速度最快的一种交通工具,他可以在天上飞行,可以去汽车去不了的地方。出行坐飞机很便利,飞机的本领真大。

  三、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除了客机,你们还认识哪些不同的飞机?它们都有哪些用处?直升机有什么用处?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战斗机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飞机有这么多种类,他们的用途也不一样。有的飞机可以用来打击敌人,维护国家的安全,一般是军用飞机;有的飞机用来运送旅客或者是喷洒农药,一般就是农用飞机。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本领真是大。

  四、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行带来的震撼和祖国的强大。

  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种飞机?为什么?你们还想设计出什么样的飞机?会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五、活动延伸

  到活动区,将你们想要设计的飞机画出来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运用直观性、引导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独有的学习效果。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了飞机的种类及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在解决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时,让幼儿观察客机飞机模型在前,教师总结、提升在后,利用观察法,充分的引导幼儿探索与发现,并在己有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说说除了客机还认识哪几种飞机,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认识到飞机本领大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个别幼儿的差异性,让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还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的认识到不同种类的飞机外形与作用,加深了对飞机的了解。

  在解决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时,运用谈话法,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飞机,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己有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视听结合法,让幼儿通过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整节活动中师幼互动频繁而有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其作用,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幼儿想象设计自己飞机时,急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提问不明确,对于幼儿的回答缺少肯定与提升,导致幼儿在设计飞机时缺少新意,现场调控能力还需继续加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温水的烧杯一个,熟鹌鹑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记录表一张,视频《死海的秘密》

  幼儿:每人装有同量温水的杯子3个,熟鹌鹑蛋,糖、盐、味精各一份,搅拌棒一根,记录表一张,彩笔一支,毛巾1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好奇、探究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名魔术师,今天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这里有一杯水,我还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鹌鹑蛋)

  (1)夏天到了,蛋宝宝要到水里去游泳,扑通一声跳下水,蛋宝宝怎样了?(蛋宝宝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宝宝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别着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棒搅一搅。

  (师往杯子里倒入魔术粉,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蛋宝宝怎样了?(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请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来做魔术粉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刚才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盐、糖、味精,边说边出示图卡边贴在大表格上,我的魔术粉就藏在它们中间,那么你认为魔术粉是谁呢?(幼儿讨论)

  3、教师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猜测的方法。(教师请幼儿将猜测结果用对、错符号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上)猜测记录后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三、幼儿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

  2、教师介绍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宝宝在什么地方?桌上的魔术粉有哪些?(提示幼儿看清魔术粉标记图)

  3、请小朋友将每一种魔术粉倒进相同标志的杯子中试一试,轻轻搅拌,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每一种实验后马上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试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表格粘贴到前面。

  四、交流试验结论

  1、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

  2、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力呢?

五、播放PPT,揭开《死海的秘密》

  1、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一个都没死,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提问:你发现了死海的什么秘密?

  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

  结论:(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

  师:你们不仅救出了蛋宝宝,还发现了盐的秘密。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许多奇妙的用处等我们来发现,等你找到可别忘了告诉其他小朋友哦。

  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对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调料和发现溶解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开展科学活动教师的预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为了使幼儿观察盐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显,于是使用了约1/3杯的调料粉,通过操作,我发现分别放进去之后,不仅盐水里的鹌鹑蛋浮起来了,味精溶液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了,原来味精里也含盐。为了减少材料带给幼儿的干扰因素,我有精心挑选了无盐味精,经过反复操作,我选取了刚好能使蛋富起来的盐量,在此基础上,再投放同样量的味精和盐,问题解决了。我还选取了材料较软的木质搅拌棒,并在每组材料中添放了备用的鹌鹑蛋,以备不时之需。

  在材料的设计上,我们为了减少幼儿间的'材料干扰,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样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贴有三种调料标签的三杯水,标签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线,另外一一对应摆放贴有同样三种标签的调料盒,这样幼儿一目了然,对应投放为幼儿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扰。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情景魔术“救救蛋宝宝”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还适时地向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我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位幼儿放在盐水里的鹌鹑蛋没有浮起来时,耐心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当发现原来是鹌鹑蛋破了时,及时为幼儿更换了好的鹌鹑蛋,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得出结论部分,我请幼儿将表格以叠压的方式显现操作结果,便于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也很重要,如:你发现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浮起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当幼儿在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一点仍有一点小困惑时,我又适时视频“死海的秘密“从而用另一途径加强了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认为这是真正的结束,有全面观察了所有幼儿的实验结果后,发现有一位幼儿盐水里的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把她找来一起找原因,发现也是蛋破了,我们有更换了一个好的,问题迎刃而解。体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仍由一些遗憾之处,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够充分,在座位的摆放上要更加有利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要大胆放开,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百科: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家规定井盐和矿盐的氯化钠含量不得低于95%。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活动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认识紫色、桔黄色、绿色,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幼儿能运用颜色大胆创新作品。

  活动准备:

  1、足量的红、黄、蓝三色颜料,透明口杯,棉签若干,调色盘。桔子、茄子、白菜图片各8个。

  2、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2、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用刚刚带来的颜料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3、交代实验要求,请幼儿调色、上色,教师指导。

  指导语: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教师逐个变出一篮子没涂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交代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启发幼儿自我创作图画。

  指导语:

  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已经给茄子(桔子、白菜)宝宝们上完颜色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好吗?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用颜料变了魔术,我请小朋友们回去用其他的颜料变出更多的漂亮颜色,然后把你的魔术分享给老师和朋友们,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体验玩纸船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难点: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蜡光纸、皱纹纸、报纸若干;胶头滴管、三种纸质纸张。

  2、幼儿分四组,准备4盆水(大盆);

  3、三种不同纸质的纸船若干;

  4、三种纸船沉浮时间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感受纸船的乐趣。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纸船,进行玩纸船游戏。

  2、在玩纸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师:在刚刚玩纸船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基础部分

  (二)感知纸的不同。

  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有的纸船沉下去了,而有的纸船还漂在水面上呢?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观察,并说出纸的名称。

  2、讨论三种纸的不同。

  教师小结:三种纸的名称不同,软硬不同。

  (三)猜测三种纸船沉浮的速度。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纸船,请幼儿说说谁会先沉下去,谁会在水面上漂很长时间?

  (四)观看视频并得知实验结果。

  小结:皱纹纸纸船会最先沉下,蜡光纸纸船是漂在水面上时间最长的'。

  (五)了解纸的吸水性。

  1、启发提问: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

  2、幼儿实验:分别往不同的纸上滴水观察、发现。

  3、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谁吸水快谁就沉得快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船,你们还可以试着去玩一玩纸船哦!

  活动总结

  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材料,为每一位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这样每一位幼儿均可以得到实践上的操作;包括我为了实验的真实性,我特意拍摄了视频,这样更加直观和直接让幼儿观看了实验效果。

  幼儿:在整过活动过程中,幼儿都是积极参与在活动之中,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强,在一开始幼儿自由玩纸船时,幼儿均是自由选择了不同的纸船玩,并没有告诉幼儿更多的信息,就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为什么有的船很快就沉下去,而有的船却慢一点下沉,当有的幼儿刚放船到水中时就说:我的船怎么沉了!其实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会自然而然引起旁边小朋友们的讨论和发现,随之就带着幼儿通过实践去探索与发现纸船下沉快慢的秘密。

  教师:我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觉得这节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所有幼儿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而且都是带着问题在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在玩中学,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如有记录表的经验,是还可以准备简单的记录表。最后的结束部分,孩子们也是在得到实验结果后的再次操作,这样他们会主动带着实验结果进行自己的纸船游戏,又将会有再次的实验验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

  2、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四、延伸活动:

  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给幼儿们讲。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有时尖尖的东西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1、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件物品教师就拿一样,放在幼儿面前。

  2、看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

  请幼儿观看表演,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害?

  (1)小兔子用画画的笔在别人的脸上点墨水。

  (2)小猴在玩树枝。

  (3)小兔子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在用剪刀剪纸。

  (4)小鹅用筷子对着老师的眼睛说话。

  3、教师小结。

  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闹、玩耍;第三,当周围有同伴在这样哄闹时要提醒他们,并躲开他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萌生玩石头的兴趣,了解石头上可以涂色画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石头的用途,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倾听大胆的想向,敢说。

  活动难点:

  通过幼儿的小手来帮助石头达成心愿。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鸡,小猫。蜈蚣卡片各一张贴在积木上。

  2、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

  3、幼儿每人捡3—4块石头,组织幼儿参观小区,寻找石头路。

  4、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画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大胆想象,自由涂、画石头,通过幼儿的小手一个个石头,摇身一变,成了幼儿手中心爱的玩物。有的变成了有趣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有的变成了动物,企鹅、小鸟、兔子、象、蝴蝶。。。。。有的利用了石头的形状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有的利用石头本身的窟窿变成了有胡子的老人、奥特曼、还有的把石头涂成了各种颜色,铺成了一条小的五彩石头路。

  二、石头碰碰响。

  调皮的石头、来唱碰碰歌了———石头打击乐。音乐享乐,我们用石头跟着节奏演奏吧,播放音乐,按节奏用石头与石头一起敲击。

  三、听故事《快乐的石头》

  在石头王国里有一块石头,光溜溜,胖乎乎的,石头看到小朋友能天天上幼儿园跟老师学本领,心理很羡慕。一只小鸡走来了。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石头。这时一只小猫过来了。小猫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蜈蚣爬过来,石头说:蜈蚣大哥,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蜈蚣摇摇头,还是不肯把脚借给石头。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石头多想到处看看。哟,多漂亮的石头!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捡起了石头,把它变成了一副画送给了老师。现在石头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静静的听课。石头就象自己长了脚一样。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1、倾听故事: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引导幼儿说说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石头虽然最后还没长出脚,但它感觉自己长了脚一样,因为它的心愿实现了,不光是那个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却帮了很多石头达成了心愿。石头来到我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四、变成一样多。

  方法同组幼儿分男女,男孩拿出和鸡脚一样多的石头2个,女孩拿出和猫脚一样多的石头,用什么办法把2个和4个石头变成一样多呢?(有的拿来2个变成和4个一样多,有的把4个里拿掉1个放在2个那里,变成一样多了。还有的把4个石头拿走2个,变成和2个一样多)

  五、会变的石头,用肢体动作表示。

  有的变成了兔子,有的变成了大象,有的变成了飞鸟,蝴蝶。有的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奥特曼的形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种特性。(重点)

  2、能大胆猜想与实验,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新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纸的秘密,知道要爱惜和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1、摸箱,内放各种有特点的纸若干。

  2、废报纸若干,空瓶子每人一个。

  3、小纸人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采用摸箱的游戏,让幼儿感知、回忆各种纸的外部特点。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摸箱的游戏。1、请幼儿上前摸纸箱中的纸,猜出名称,并说出理由。2、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纸。

  二、通过竞赛让幼儿了解纸易折、易皱、易撕、易卷等特点。

  1、教师介绍竞赛规则:每个人眼前有一个空瓶子和一张旧报纸,看谁能用各种办法快速地把这张废报纸快速地放到瓶子里。(幼儿操作时,教师强调平常做纸的实验时也要用废旧纸,因为纸很宝贵,同时鼓励幼儿发散性地想出各种办法)

  2、请有代表性的`幼儿演示方法,得出纸的各种特点,同时随机教育要爱护纸。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纸有易折、易皱、易撕、易卷的特点,再以后使用纸制品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仔细,不要把它们弄折、弄皱、弄撕、弄卷了。

  三、通过小游戏让幼儿了解纸的其他特性。

  1、纸宝宝迷路回不了家了,这儿有四条路,帮帮它看走哪条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师演示课件教具让幼儿知道纸怕火、怕水、怕划,同时进一步教育幼儿爱惜用纸。(出示课件:有四条路同向小纸人的家,长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别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请幼儿预测小纸人走这四条路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时演示课件、现场演示)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纸还怕火、怕水、怕划再以后使用纸制品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仔细,离火、水、刀子远一点。

  四、谈话:让幼儿了解一些特殊的纸。教师设疑:不是说纸怕水吗?那我们平常喝水用的纸杯为什么不怕水呢?(原来这些纸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已经不怕水了)那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纸呢?(教师介绍一些特殊的纸:不怕高温的纸,可放在微波炉里烤;可以吃的纸等)请幼儿一起品尝可以吃的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屑。

  2、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教师提议去幼儿园里寻找蚂蚁、

  教师: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教师: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朋友们分组找一块空地,撒在空地上。过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并引导幼儿简单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如:小蚂蚁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洞的旁边都是小草,旁边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果,它们的家有好听的名字叫一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树根草从、在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 观察幼儿用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 蚂蚁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3、小蚂蚁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2、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

  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活动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小册子。

  教案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3.小结: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教师小结。

  2.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教师小结。

  教师介绍晴雨表,并运用玩。

 四、制作晴雨表。

  介绍日记本式的晴雨表,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4-18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5-06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8-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1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24

幼儿园中班《水的净化》科学活动教案04-1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幼儿园的蚂蚁》06-05

在线咨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

  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飞机图片(客机、战斗机、水上飞机、直升机):课前回家收集关于飞机种类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提问:“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猜猜是什么?

  2.提问:你们做过飞机吗?坐飞机有什么感觉?

  小结:坐飞机很舒服,速度很快。

  二、通过观察客机的飞机模型,激发幼儿的前期经验,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观察飞机模型,与同伴交流讨论,了解飞机的结构。

  提问:观察飞机模型,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用处?

  小结: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这几部分构成。机翼是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尾翼是保证飞机平稳飞行的,起落架帮助飞机平稳起飞和降落。

  2.通过模型认识飞机的用途与便利。

  提问:它的用处是什么吗?它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坐飞机旅行?

  小结:飞机是现在速度最快的一种交通工具,他可以在天上飞行,可以去汽车去不了的地方。出行坐飞机很便利,飞机的本领真大。

  三、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除了客机,你们还认识哪些不同的飞机?它们都有哪些用处?直升机有什么用处?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战斗机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飞机有这么多种类,他们的用途也不一样。有的飞机可以用来打击敌人,维护国家的安全,一般是军用飞机;有的飞机用来运送旅客或者是喷洒农药,一般就是农用飞机。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本领真是大。

  四、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行带来的震撼和祖国的强大。

  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种飞机?为什么?你们还想设计出什么样的飞机?会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五、活动延伸

  到活动区,将你们想要设计的飞机画出来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运用直观性、引导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独有的学习效果。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了飞机的种类及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在解决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时,让幼儿观察客机飞机模型在前,教师总结、提升在后,利用观察法,充分的引导幼儿探索与发现,并在己有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说说除了客机还认识哪几种飞机,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认识到飞机本领大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个别幼儿的差异性,让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还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的认识到不同种类的飞机外形与作用,加深了对飞机的了解。

  在解决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时,运用谈话法,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飞机,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己有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视听结合法,让幼儿通过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整节活动中师幼互动频繁而有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其作用,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幼儿想象设计自己飞机时,急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提问不明确,对于幼儿的回答缺少肯定与提升,导致幼儿在设计飞机时缺少新意,现场调控能力还需继续加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2、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关于物体沉浮、溶解的初步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装有温水的烧杯一个,熟鹌鹑蛋一个,搅拌棒一支,盐一杯。记录表一张,视频《死海的秘密》

  幼儿:每人装有同量温水的杯子3个,熟鹌鹑蛋,糖、盐、味精各一份,搅拌棒一根,记录表一张,彩笔一支,毛巾1条。

  活动过程:

一、魔术“蛋宝宝浮起来”导入,激发幼儿好奇、探究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名魔术师,今天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这里有一杯水,我还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出示鹌鹑蛋)

  (1)夏天到了,蛋宝宝要到水里去游泳,扑通一声跳下水,蛋宝宝怎样了?(蛋宝宝沉在水底)

  (2)不好了,蛋宝宝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别着急,我来想个好办法,让蛋宝宝在水中浮上来。这是我的魔术粉(盐),我要把它倒进去,用魔棒搅一搅。

  (师往杯子里倒入魔术粉,用搅拌棒慢慢搅拌,边说“变变变”直至蛋浮起来)

  蛋宝宝怎样了?(浮起来了)

  二、是什么魔术粉让蛋宝宝浮起来?引发幼儿猜想与假设

  1、请你猜一猜,我是用什么来做魔术粉的?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从魔术粉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提示幼儿)

  2、刚才大部分小朋友猜的是盐、糖、味精,边说边出示图卡边贴在大表格上,我的魔术粉就藏在它们中间,那么你认为魔术粉是谁呢?(幼儿讨论)

  3、教师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猜测的方法。(教师请幼儿将猜测结果用对、错符号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上)猜测记录后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三、幼儿实验,验证猜测结果

  1、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样做才能知道你猜的对不对呢?

  2、教师介绍每位小朋友盒中有3杯水,蛋宝宝在什么地方?桌上的魔术粉有哪些?(提示幼儿看清魔术粉标记图)

  3、请小朋友将每一种魔术粉倒进相同标志的杯子中试一试,轻轻搅拌,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每一种实验后马上记录在表格上。

  指导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轻轻搅拌,引导幼儿间相互观察、交流试验的结果,感受新奇发现的乐趣。(讨论交流分享)

  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表格粘贴到前面。

  四、交流试验结论

  1、说一说水里加入什么魔术粉使蛋宝宝很快浮上来?

  2、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很快浮上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力呢?

五、播放PPT,揭开《死海的秘密》

  1、师:地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叫“死海”。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死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一个都没死,这是为什么呢?……

  2、幼儿观看视频“死海的秘密”。

  3、提问:你发现了死海的什么秘密?

  在死海里的人为什么不沉下去呢?

  结论:(因为死海里含有大量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4、教师与幼儿总结:原来,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才能使沉在水下的蛋宝宝浮上来。

  师:你们不仅救出了蛋宝宝,还发现了盐的秘密。盐的作用真奇妙,它还有许多奇妙的用处等我们来发现,等你找到可别忘了告诉其他小朋友哦。

  科学活动奇妙的盐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幼儿对水的浮力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认识调料和发现溶解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幼儿通过实验,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并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开展科学活动教师的预操作非常重要。在活动进行之前,我为了使幼儿观察盐增加水的浮力效果明显,于是使用了约1/3杯的调料粉,通过操作,我发现分别放进去之后,不仅盐水里的鹌鹑蛋浮起来了,味精溶液里的鹌鹑蛋也浮起来了,原来味精里也含盐。为了减少材料带给幼儿的干扰因素,我有精心挑选了无盐味精,经过反复操作,我选取了刚好能使蛋富起来的盐量,在此基础上,再投放同样量的味精和盐,问题解决了。我还选取了材料较软的木质搅拌棒,并在每组材料中添放了备用的鹌鹑蛋,以备不时之需。

  在材料的设计上,我们为了减少幼儿间的'材料干扰,精心制作了像小簸箕一样的操作盒,里面放置贴有三种调料标签的三杯水,标签的高度正好是水位线,另外一一对应摆放贴有同样三种标签的调料盒,这样幼儿一目了然,对应投放为幼儿操作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干扰。

  在活动设计上,开始部分情景魔术“救救蛋宝宝”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示范操作的同时还适时地向幼儿提出了操作要求,我还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支持不同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当我发现有位幼儿放在盐水里的鹌鹑蛋没有浮起来时,耐心和幼儿共同寻找原因,当发现原来是鹌鹑蛋破了时,及时为幼儿更换了好的鹌鹑蛋,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得出结论部分,我请幼儿将表格以叠压的方式显现操作结果,便于幼儿观察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式提问也很重要,如:你发现了什么?——水里加入什么蛋宝宝浮起来?——为什么水里加入盐蛋宝宝就能浮起来呢?——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一步一步向目标靠拢。当幼儿在盐增加了水的什么?这一点仍有一点小困惑时,我又适时视频“死海的秘密“从而用另一途径加强了对这一现象的认知。

  活动结束后,我并没有认为这是真正的结束,有全面观察了所有幼儿的实验结果后,发现有一位幼儿盐水里的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把她找来一起找原因,发现也是蛋破了,我们有更换了一个好的,问题迎刃而解。体现了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教育理念。

  这次活动仍由一些遗憾之处,例如教师为幼儿提供发言的机会不够充分,在座位的摆放上要更加有利与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这也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要大胆放开,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今后仍需努力改进的地方。

  小百科: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家规定井盐和矿盐的氯化钠含量不得低于95%。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活动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活动难点:

  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认识紫色、桔黄色、绿色,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幼儿能运用颜色大胆创新作品。

  活动准备:

  1、足量的红、黄、蓝三色颜料,透明口杯,棉签若干,调色盘。桔子、茄子、白菜图片各8个。

  2、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2、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用刚刚带来的颜料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3、交代实验要求,请幼儿调色、上色,教师指导。

  指导语: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教师逐个变出一篮子没涂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交代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启发幼儿自我创作图画。

  指导语:

  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已经给茄子(桔子、白菜)宝宝们上完颜色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好吗?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用颜料变了魔术,我请小朋友们回去用其他的颜料变出更多的漂亮颜色,然后把你的魔术分享给老师和朋友们,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体验玩纸船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难点:发展幼儿的比较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蜡光纸、皱纹纸、报纸若干;胶头滴管、三种纸质纸张。

  2、幼儿分四组,准备4盆水(大盆);

  3、三种不同纸质的纸船若干;

  4、三种纸船沉浮时间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感受纸船的乐趣。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纸船,进行玩纸船游戏。

  2、在玩纸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师:在刚刚玩纸船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基础部分

  (二)感知纸的不同。

  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有的纸船沉下去了,而有的纸船还漂在水面上呢?

  1、出示三种纸请幼儿观察,并说出纸的名称。

  2、讨论三种纸的不同。

  教师小结:三种纸的名称不同,软硬不同。

  (三)猜测三种纸船沉浮的速度。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纸船,请幼儿说说谁会先沉下去,谁会在水面上漂很长时间?

  (四)观看视频并得知实验结果。

  小结:皱纹纸纸船会最先沉下,蜡光纸纸船是漂在水面上时间最长的'。

  (五)了解纸的吸水性。

  1、启发提问: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

  2、幼儿实验:分别往不同的纸上滴水观察、发现。

  3、教师小结:不同的纸吸水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谁吸水快谁就沉得快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小船,你们还可以试着去玩一玩纸船哦!

  活动总结

  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材料,为每一位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这样每一位幼儿均可以得到实践上的操作;包括我为了实验的真实性,我特意拍摄了视频,这样更加直观和直接让幼儿观看了实验效果。

  幼儿:在整过活动过程中,幼儿都是积极参与在活动之中,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强,在一开始幼儿自由玩纸船时,幼儿均是自由选择了不同的纸船玩,并没有告诉幼儿更多的信息,就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去发现为什么有的船很快就沉下去,而有的船却慢一点下沉,当有的幼儿刚放船到水中时就说:我的船怎么沉了!其实是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这个时候会自然而然引起旁边小朋友们的讨论和发现,随之就带着幼儿通过实践去探索与发现纸船下沉快慢的秘密。

  教师:我有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觉得这节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所有幼儿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而且都是带着问题在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在玩中学,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如有记录表的经验,是还可以准备简单的记录表。最后的结束部分,孩子们也是在得到实验结果后的再次操作,这样他们会主动带着实验结果进行自己的纸船游戏,又将会有再次的实验验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

  2、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四、延伸活动:

  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一、活动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给幼儿们讲。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尖利的东西,会伤害我们的身体。了解一些避免尖利物品伤害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各种尖利的物品,如:笔、剪刀、树枝、筷子等。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猴哭了》

  2、教师出示带有尖头的笔,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为什么这样的笔碰到小猴的眼睛里,它会大哭?”(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戳在我们的身体上会觉得痛。有时尖尖的东西戳破我们的身体,导致流血。尖利的.东西对眼睛的伤害特别大。)

  1、讨论: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尖尖的?

  尖利的东西有很多,如各种刀、树枝的尖头、筷子等,幼儿每讲一件物品教师就拿一样,放在幼儿面前。

  2、看表演,比较不同行为的性质。

  请幼儿观看表演,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做才不会让自己受伤害?

  (1)小兔子用画画的笔在别人的脸上点墨水。

  (2)小猴在玩树枝。

  (3)小兔子一边望着窗外,一边在用剪刀剪纸。

  (4)小鹅用筷子对着老师的眼睛说话。

  3、教师小结。

  教师: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物品;其次不要拿尖利的物品和同伴哄闹、玩耍;第三,当周围有同伴在这样哄闹时要提醒他们,并躲开他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萌生玩石头的兴趣,了解石头上可以涂色画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石头的用途,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倾听大胆的想向,敢说。

  活动难点:

  通过幼儿的小手来帮助石头达成心愿。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鸡,小猫。蜈蚣卡片各一张贴在积木上。

  2、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

  3、幼儿每人捡3—4块石头,组织幼儿参观小区,寻找石头路。

  4、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画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大胆想象,自由涂、画石头,通过幼儿的小手一个个石头,摇身一变,成了幼儿手中心爱的玩物。有的变成了有趣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有的变成了动物,企鹅、小鸟、兔子、象、蝴蝶。。。。。有的利用了石头的形状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有的利用石头本身的窟窿变成了有胡子的老人、奥特曼、还有的把石头涂成了各种颜色,铺成了一条小的五彩石头路。

  二、石头碰碰响。

  调皮的石头、来唱碰碰歌了———石头打击乐。音乐享乐,我们用石头跟着节奏演奏吧,播放音乐,按节奏用石头与石头一起敲击。

  三、听故事《快乐的石头》

  在石头王国里有一块石头,光溜溜,胖乎乎的,石头看到小朋友能天天上幼儿园跟老师学本领,心理很羡慕。一只小鸡走来了。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石头。这时一只小猫过来了。小猫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蜈蚣爬过来,石头说:蜈蚣大哥,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蜈蚣摇摇头,还是不肯把脚借给石头。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石头多想到处看看。哟,多漂亮的石头!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捡起了石头,把它变成了一副画送给了老师。现在石头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静静的听课。石头就象自己长了脚一样。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1、倾听故事: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引导幼儿说说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石头虽然最后还没长出脚,但它感觉自己长了脚一样,因为它的心愿实现了,不光是那个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却帮了很多石头达成了心愿。石头来到我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四、变成一样多。

  方法同组幼儿分男女,男孩拿出和鸡脚一样多的石头2个,女孩拿出和猫脚一样多的石头,用什么办法把2个和4个石头变成一样多呢?(有的拿来2个变成和4个一样多,有的把4个里拿掉1个放在2个那里,变成一样多了。还有的把4个石头拿走2个,变成和2个一样多)

  五、会变的石头,用肢体动作表示。

  有的变成了兔子,有的变成了大象,有的变成了飞鸟,蝴蝶。有的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奥特曼的形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易皱、易撕、怕水、怕火等多种特性。(重点)

  2、能大胆猜想与实验,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新发现。(难点)

  3、喜欢探究纸的秘密,知道要爱惜和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1、摸箱,内放各种有特点的纸若干。

  2、废报纸若干,空瓶子每人一个。

  3、小纸人一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采用摸箱的游戏,让幼儿感知、回忆各种纸的外部特点。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摸箱的游戏。1、请幼儿上前摸纸箱中的纸,猜出名称,并说出理由。2、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纸。

  二、通过竞赛让幼儿了解纸易折、易皱、易撕、易卷等特点。

  1、教师介绍竞赛规则:每个人眼前有一个空瓶子和一张旧报纸,看谁能用各种办法快速地把这张废报纸快速地放到瓶子里。(幼儿操作时,教师强调平常做纸的实验时也要用废旧纸,因为纸很宝贵,同时鼓励幼儿发散性地想出各种办法)

  2、请有代表性的`幼儿演示方法,得出纸的各种特点,同时随机教育要爱护纸。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纸有易折、易皱、易撕、易卷的特点,再以后使用纸制品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仔细,不要把它们弄折、弄皱、弄撕、弄卷了。

  三、通过小游戏让幼儿了解纸的其他特性。

  1、纸宝宝迷路回不了家了,这儿有四条路,帮帮它看走哪条路能最快最安全的回家?

  2、教师演示课件教具让幼儿知道纸怕火、怕水、怕划,同时进一步教育幼儿爱惜用纸。(出示课件:有四条路同向小纸人的家,长短不一,其中路上分别有火堆、水坑、碎玻璃、小草,请幼儿预测小纸人走这四条路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时演示课件、现场演示)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纸还怕火、怕水、怕划再以后使用纸制品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仔细,离火、水、刀子远一点。

  四、谈话:让幼儿了解一些特殊的纸。教师设疑:不是说纸怕水吗?那我们平常喝水用的纸杯为什么不怕水呢?(原来这些纸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已经不怕水了)那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纸呢?(教师介绍一些特殊的纸:不怕高温的纸,可放在微波炉里烤;可以吃的纸等)请幼儿一起品尝可以吃的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园实地探寻蚂蚁、观察蚂蚁,对蚂蚁的生活环境、蚁穴感兴趣。

  2、感受寻找蚂蚁、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找到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方,准备好一点饼干屑。

  2、蚂蚁生活环境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3册第4-6页。

  活动过程

  (一)蚂蚁在哪里?

  教师提议去幼儿园里寻找蚂蚁、

  教师:我们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蚂蚁,你们知道蚂蚁生活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蚂蚁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空地上,找一找蚂蚁的家吧!

  (二)蚂蚁的足迹

  1、实地观察蚂蚁

  教师:这附近有许许多多的蚂蚁,现在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来找一找小蚂蚁,看一看小蚂蚁住在哪里。老师这里有一些饼干屑,等下请小朋友们分组找一块空地,撒在空地上。过会儿,你就能发现蚂蚁,并跟踪到它们的家在哪里了。

  2、幼儿分自由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爱护小蚂蚁,不要踩到小蚂蚁。

  (三)我的蚂蚁朋友

  1、回到教室,讨论观察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蚂蚁的家了吗?它们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组上前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来讲述,并引导幼儿简单描述蚂蚁的生活环境。如:小蚂蚁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洞的旁边都是小草,旁边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师小结:原来,小蚂蚁喜欢在地下挖洞筑果,它们的家有好听的名字叫一蚁穴。它们通常把家安在比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树根草从、在地方找到它们的家。

  (四)蚂蚁的家园。

  1、 观察幼儿用用书,进一步认识地下蚂蚁王国。

  2、 蚂蚁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6页,说说蚁穴的内部形状又如有许多的小房间,鼓励幼儿大胆猜每个“房间”的不同用途。)

  3、小蚂蚁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这一个个的小“房间分别是什么用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们来分享答案,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盐溶解于水会增加水的浮力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白醋,搅拌棒,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二、引导发现。

  1。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2。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3。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盒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盒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没有浮起来,我们来听听你在实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

  5。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为什么他们也放了盐,可是土豆还是没有浮起来?他放了很多盐,土豆片才能浮起来,你们再去试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感受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2、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的各种姿态的图片。教师布置好活动场地:动物的家——将活动场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摄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图。森林中布置有关动物(仙鹤、马、猫头鹰、蝙蝠、猫、乌龟)的家,用积木拼搭成型,上面贴上相关动物的图片;幼儿进场时播放轻柔的音乐。

  2、CAI课件《姿态的万千睡》、电脑、磁带、录音机、电钢;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各种动物的名称 。

  活动过程:

  1、幼儿跳集体舞。跳完舞蹈后,请幼儿说说运动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请幼儿自由休息。教师问幼儿:“你睡觉时需要些什么呢?”幼儿一边讨论一边休息。这时播放课件,背景屏幕换成第一种动物的图片。

  2、看课件,感知动物不同的睡姿。

  请幼儿逐一欣赏课件。各种动物的出现方式不一,有的用动物的叫声、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画面后,请幼儿先想想这种动物是如何睡觉的,并进行表演。幼儿表演完后,再请幼儿观看正确的答案,并模仿正确的睡眠睡姿。(幼儿可随意选择动物)同时用游戏的形式学习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3、连线游戏《它怎么睡觉?》

  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生进行趣味知识比赛,请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指出各种动物是如睡觉的?同时巩固词汇:缩、倒挂、趴等词。当幼儿连对了,电脑就会奖励幼儿一个笑脸娃娃;连错了,电脑会鼓励幼儿再连一次,直到连对为止。比赛结束后,两队比一比看哪队积的笑脸娃娃多,就获胜。

  4、玩游戏:找朋友。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动物们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动物们就回家睡觉。睡觉时必须十分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每一个小动物必须找到自己的家。

  (2)幼儿游戏。

  (3)增加游戏难度、扩大游戏范围。幼儿不仅可以模仿学过的动物、还可以模仿其他的动物,自己动脑想想其它动物是怎么睡觉的?教师可让幼儿充分想象,对幼儿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给幼儿答案,请幼儿自己下课后想办法求证,找寻答案。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后,在父母的协助下了解其它动物的睡眠姿势,然后将结果与其余幼儿共享。

  附资料:仙鹤单脚站立着睡、马站着睡、猫头鹰只睁一只眼、蝙蝠倒挂着睡、猫趴着睡、乌龟缩进壳里睡。

  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活动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小册子。

  教案过程:

  引出→看一看→听一听→小小气象员→延伸

  一、引出课题

  1.老师播放[CCTV—天气预报]

  “小朋友,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呢?”幼儿回答,老师点击[图片]。

  2.老师:“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有时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3.小结:除了用仪器预测气象外,还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表现。有些动物也是气象预报员呢。

  二、一看

  1.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

  “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教师小结。

  2.点击[选择]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知道它是怎样来预报天气的吗?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幼儿讨论。

  “请你来说说,谁能预报气象?”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三、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教师小结。

  教师介绍晴雨表,并运用玩。

 四、制作晴雨表。

  介绍日记本式的晴雨表,交代要求,幼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