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
中班科学活动――小水滴的秘密(聂莉莉)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的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冰,给每位幼儿提供一杯水。
2、镜子、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小水杯里的奥秘。
1、出示几杯水,请幼儿观察。这就是我们昨天一起准备的水,看看发生变化了吗?
2、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昨天放进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结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经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动小水杯。
1、将已结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动室中间,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水杯里的变化。
2、小水滴变成了冰,我们有办法让它变成水吗?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纸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师将一杯水倒入平底锅中加热沸腾,请幼儿猜测水会怎么样。
2、幼儿观察几分钟,看看发生了什么,平底锅中的水是否会减少。
3、教师用镜子、纸、透明杯等举到平底锅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为什么都逃出来了?它被抓住了吗?告诉幼儿细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变成“胖胖”的水滴了。
中班科学活动――种子排队(聂莉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排列的结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让每名幼儿准备如下材料:一盘种子(蚕豆、瓜子、松子各八颗)、排列卡两张(一张画有三条一样长的线段,一张没有线)、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种子分类。
1、请幼儿将蚕豆、瓜子和松子分类,感知并交流每种种子的数量。
2、在一张纸上要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才能记清楚?。
3、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交流。
二、种子排队。
1、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队,要求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整齐。
2、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3、讨论:为什么蚕豆排的最长,松子排的最短呢?。
4、记录排列的结果。
三、猜测并实践。
1、幼儿人手一张纸,纸上画有间隔数厘米的三条平行线,三条线的起点与终点一致。请幼儿猜测:把三种种子分别放在线上一个挨一个地排队(都从起点开始排),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长?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短?为什么?
2、请幼儿自己尝试。
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 长短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比本领(聂莉莉)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动准备:
1、猫头鹰、啄木鸟、燕子的标本或图片;田鼠、虫子图片若干‘4、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活动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出猫头鹰、啄木鸟、燕子,让幼儿说出各种鸟都有哪些本领,可让孩子们相互讲一讲,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用各种鸟类捕捉害虫为主线,复习4的形成与数数,学习5的形成与数数。
三、引导幼儿用材料操作和数手指游戏,进一步理解4添上1是5。
四、教师与幼儿合作一起制作简单的活动材料。
中班科学活动设计:纸的秘密
设计思路:
“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幼儿对“纸”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幼儿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对纸的种类、特性、用途以及纸的由来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为了培养幼儿在探索中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幼儿对古代科学家的崇敬,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2、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3、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4、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5、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请家长为幼儿讲解纸的用途。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质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大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聂莉莉)
活动目标: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面镜子,足量的纸,笔。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猜猜是谁。
1、观察活动材料的画面,看看他们是什么?
2、同样是树叶,同样是斑点狗,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二、特别的朋友。
1、翻看幼儿活动材料第7 页的照片。这里有三位小朋友,他们都说自己很特别,你们看出来了没有?听听
2、找一个好朋友,仔细比一比我们的长相,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3、教师鼓励幼儿两人合作,用自己的方式和符号记录观察结果。
4、教师参与与幼儿的观察、记录。引导幼儿从关注身高、胖瘦等明显特征转向关注有趣的、不太明显的细微特征,如手的大小、手指的弯曲度,头顶的旋涡、眉毛的浓淡等。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的观察记录汇总到大的记录表中。
6、我们原来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三、寻人启示。
1、我要找我的好朋友,但我不说他的名字。你们可以问我他是男孩还是女孩,长的什么样,然后通过我的回答,猜猜他是谁。
2、教师根据幼儿观察记录上的特征,有选择的进行描述,请幼儿裁裁老师说的是谁?
大班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聂莉莉)
活动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等办法,对物体坠落现象产生兴趣。
2、观察、认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
活动准备:
1、“轱辘轱辘落”教具。
2、“美丽下落路”学具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轱辘轱辘落。
1、演示准备。
2、老师如果松开手,系在这根绳子上的重物会怎样?
3、教师演示数次,引导幼儿发现重物会落下。
4、老师用力卷起绳子,才能把重物吊起来,如果不用力,重物会自己上来吗?
5、能够把重的东西吊起来的工具或者机器还有哪些?
二、美丽下落路。
1、教师演示“美丽下落路”。在白纸的一个角落,倒一小勺
2、它是怎么造的?为什么说它有志气?
3、你认为小燕子这样做好吗?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学习小燕子造房子的精神从小培养坚持性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2
名称
听一听、猜一猜
区别
科学探索区
价值取向:
引导幼儿对瓶内之物(黄豆、大米、积木等)感兴趣,通过摇摆瓶子,学会倾听与分辨。在活动中能大胆猜想,对自己的猜想要有自信。并能通过验证的方法取得最后的正确结果,体验小实验所带来的快乐。瓶内之物可以随着幼儿的发展有所提升其难度,从粗变为细,如:黄豆可以换为芝麻等,加深幼儿的倾听难度,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小瓶可以采用有特殊瓶盖的瓶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瓶子进行探索。
材料设计:
分类盒一个,粘贴于区域盘子中,每个小格内放有被幼儿分辨的物品,如:黄豆、大米、沙子、积木等。五个有特殊瓶盖的瓶子,每个瓶子里放有相应的物品。
玩法提示:
幼儿可以随意拿一个小瓶子,并放在耳朵边进行摇摆,先进行猜想,然后把瓶子放在自己认为是正确答案的物品前。等到所有的'瓶子都猜想过了,最后可以打开瓶子进行验证活动。幼儿可以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以此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指导要点:
活动前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以此提高幼儿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同时也学会认真地倾听。在实验活动中,先引导幼儿对分类盒中所提供的物品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实验活动。如果幼儿对开瓶盖有一些难度,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3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诉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
“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诉人们怎么换乘。”)
【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一条带箭头的线,引发幼儿对箭头的关注,并交流有关箭头的经验,为之后环节中理解箭头的意义作铺垫。】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天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到底会有些什么数字呢(教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如果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好像不够长了。
(教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神奇,—下子很感兴趣。)
变长的线上还藏着许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
(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1~10“出发刀,引导幼儿发现在一段数字中间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数字。之后,教师通过会变长的线,引发幼儿初步感知线上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小到大排列)。】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立即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
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十分有趣,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发现: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该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
“我发现了问题!11和13应该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顺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出生的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教师提供了贴有幼儿头像的学号小人,让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将自己和同伴的学号小人摆放在线上合适的位置,在此过程中体会自己学号与同伴学号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步呈现出一条完整的数轴,并验证了之前学号摆放的方法。在分享与纠错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不同学号在这条线上距离存在差异的原因,了解不同数字在排列过程中的规律与特点,并感受数序与线段的关系。】
三、游戏:猜学号
1.引导幼儿分成两队玩“猜学号”的游戏。
教师说明规则:
(1)两队轮流“猜学号”,教师提示猜的数字是大了还是小了。
(2)谁猜中了,那一队即赢,获得一面小红旗。
2.第一次玩游戏。教师先在空白卡片上写下心中想的学号。提问:猜猜我心里想的学号是几号?
3.幼儿猜出一个学号,教师就给出提示,如11太小了。这时教师要追问:我说的1 1太小了是什么意思?11比谁小?那接下来要往哪个方向去猜?
4.让我们用一个小箭头来帮帮忙吧,请箭头来帮我们指明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猜。这个箭头可以怎么放?指向哪一边?现在有几个箭头?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的学号肯定在几和几的中间?
5.第二次玩游戏。请一位幼儿来选一个学号,教师将线上的学号卡片都拿走,再来玩一玩猜学号的游戏。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以竞赛的形式玩猜学号的游戏(在数轴上显现数字过渡到隐藏数字)。幼儿根据“大了”或“小了”的提示来猜测他人手中所藏的学号。此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运用箭头来表示猜测的方向,帮助幼儿理解“大”“小”的提示并显现猜测的范围(数字区间)。】
四、讨论与延伸
1.今天玩的游戏都和数字排排队有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数字是排好队的?数字排好队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幼儿分享生活中数序的经验。
“电影院里有数字,座位是从小到大排好的。”
“马路上的红绿灯上也有数字。”
3.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进一步梳
理:电影院里座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
好队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座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幼儿在数序认知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此环节在与幼儿的有效讨论中,引发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数序,而这些生活中的数序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本案例荣获:20xx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学前教育)一等奖。
点评
简洁而不失智慧 内秀而更显专业——观摩闸北区安庆幼儿园卢世轶老师的“学号小人”有感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黄琼
20xx年3月25日,全市教研员和示范园园长集聚闸北区安庆幼儿园,观摩在20xx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卢世轶老师的大班集体学习活动“学号小人”。又一次走近卢世轶老师,再次收获着无比的惊喜与感动,卢老师为我们全方位展示了她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下面,以“学号小人’为例,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与思考。
第一,价值的最大化
今天,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要什么?其对幼儿发展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卢老师的这个集体学习活动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数学教学的价值。首先,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寻找线上数字的秘密"“猜猜这段线上0一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以及“猜学号”游戏中,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也许,这份被激活的兴趣,会点燃幼儿未来对数学学习的探索愿望。其次,数学智慧的发展。借助于“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卢老师把丰富的数学元素予以充分组合: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的关系:线段上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自己学号与同伴学号之间的大小、位置关系等。在这个过程中,别具一格地体现了对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发展价值。幼儿在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游戏情境中,快乐地发现与学习,自主地建构着初步的、隐形的“心理数轴”,并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数学智慧。
第二,设计的有效性
这个集体学习活动设计的特色在于:一是简洁。整个活动主要的教具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制的“带箭头的直线”。教具极其简单,却在上面创造性地演绎了丰富的数学教育元素。这样简洁而不失智慧的教学设计,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比起那些“豪华版”的教具,也更有利于推广、复制。二是融合。以往的数学活动,常常是“单打一”的设计,或者“数数”教学,或者“相邻数”教学,或者“加减运算"教学,再或者“几何形体”教学等。而卢老师把许多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数字大小的比较、数数、认数、数序、相邻数,以及线段与数字的各种关系等。这样整合性的数学教学,反映了执教者以及安庆幼儿园的团队对数学教育的驾驭能力和创造性设计的能力。三是挑战。整个活动,不仅挑战着幼儿方方面面的数学知识,更挑战着幼儿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数学经验的语言能力。幼儿乐在其中,也成长在其中。
第三,互动的现场智慧
这既是一个预设的,又蕴涵着诸多生成因素和大量不确定内容的集体学习活动。卢老师机智而沉稳地面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予以适切的回应。如,当幼儿把自己的学号插到箭头上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卢老师冷静地回应,“没有关系,让我们先解决‘靠在一起的数字’问题。”于是,幼儿插学号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解决。又如,当两队幼儿做“猜学号”游戏,一队输了,有个幼儿不由自主地说,“要输得起!”卢老师立即“接球”,回应道,“是啊,输得起,才能赢得更多!”现场师幼互动的情况,一方面反映了卢老师沉稳、机智又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个性特点,同时,更折射出了卢老师心中装着本次活动目标和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眼里看着幼儿当前的现状与发展水平,进行着有效的师幼互动。当然,在互动方面,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有的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如,当教师总结幼儿在箭头上数数“小朋友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十个十个数”的时候,有幼儿“插嘴”道,“我会五个五个数”“我还会两个两个数”。然而,教师没有“接球”,未对幼儿不同的数数方法、经验和学习积极性予以及时的首肯。但无论如何,卢老师沉稳而富有逻辑思维特质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最后,还愿意与大家分享的是,卢老师在“评优”活动中,不仅把一个活动上得别具特色,她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也组织得有滋有味。另外,在“评优”的答辩与“全市展示”的互动环节中,她对主题活动开展效果的评价、对数学与主题关系的见解、对个别学习活动中结构化问题的理解,以及对集体学习活动难易问题的处理等,都很有个人独立见解和专业底气。这充分反映了她——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位本科生、有八年一线实践积累的教师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实践能力。
总之,卢老师是一位简洁而不失智慧,内秀而更显专业的青年教师。我由衷地期待着卢老师把“评优”作为新的发展起点,今后能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超越自我,在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中,走得更远、更好!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4
设计意图:
《纲要》在科学目标里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将生日派对这一真实的生活情景引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超市购物、开火车、送礼物、统计等环节,涉及了数的分解组合、排序、量词的正确运用、分类、统计等方面的数学知识。让幼儿感受数、量的关系,提高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幼儿的数学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小猫写给小朋友的信??小超市及超市商品(根据幼儿人数确定商品数量的多少)商品标签、购物劵、1-24的数字胸卡分类柜、统计卡?生日派对的用品、乐曲《开火车》《生日快乐》、售货员
2、知识的准备:学习正确运用数量词、如: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我收到一封写给我们中四班小朋友的信,你们猜猜这封信是谁寄来的'?信里说什么了?(教师出示信)
2、教师给幼儿念信,提问:小猫请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我们该为小猫带些什么呢?(礼物)
二、超市购物,为小猫送礼物
1、超市购物。交代注意事项:购买礼物的时候,小朋友要看清楚商品的价钱,该用多少钱去买。
2、小朋友排队结账,"售货员"要注意看幼儿付的款对不对。
三、参加生日派对
1、放音乐《开火车》,幼儿排成一队模仿开火车去参加生日派对。要求数字1当火车头,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给小猫送礼物。每个幼儿说一句"小猫,祝你生日快乐,我送你一?"
3、统计统计参加生日的人数,男孩子()人,女孩子()人;统计各类礼物的多少。幼儿按照玩的、吃的和文具统计各类礼物的多少
4、庆祝生日,共享美味,分享快乐全体幼儿为小猫共唱《生日快乐》歌,庆祝生日,吃生日蛋糕,分享小猫节日的快乐。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5
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过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 (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 (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 (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建议
1.常见的水果和比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见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较特殊的水果了。
2.现在的幼儿知识经验都较丰富,介绍常见的水果可由幼儿自己来介绍。
当幼儿介绍自己拿来的水果时会有一种自豪感。
3.活动可延续为一个半日活动。前半部分介绍各种水果,尽可能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让幼儿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来布置和装饰环境。
4.若照片较难收集,可用各种画报或宣传广告图片来代替。
5.将带来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个活动继续用。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
2、会看路线图,根据路标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相应路线。
二、活动准备:
箭头、路线图等。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春天天气暖洋洋,兔宝宝们也出来找东西吃了。妈妈告诉小兔们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又新鲜又好吃食物,那怎样才能找到哪个地方呢?别着及,看妈妈给小兔们留了两个精囊妙计,你们想看哪个?
(二)根据箭头,学看路线:
1、教师分别出示四个不同方向的箭头: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吗?对了,这四个箭头表示四个不同的方向,那光看这四个箭头,小兔能不能找到那个美丽的地方,怎么办?好我们打开第二个精囊妙计。
2、介绍路线图和地形图:这好象是兔妈妈去找食物时拍的照片,上面的是路线图,有很多箭头和数字;下面的地形图,有很多的圆点……
重点路线图:我们来猜猜,在迷宫图中这些箭头代表什么?(路标)可以告诉我们什么?(行走路线的方向),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这张路线图一共要走多少才能走到终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重点地形图:这是一张迷宫图,迷宫图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怎样才能从起点走到终点呢?路线图中第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个方向走呢?
学习在迷宫图中根据路线图画出相应路线: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路标在迷宫图中画出起点出发的第一步路线。第一步所画出的路线与路线图中所指示的路线一样吗?小朋友真聪明,我们走的第一步都必须从起点出发。
哪个小朋友按路标画出第二步与第三步的路线:请小朋友看着这三步路线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兔妈妈的每一步是怎样走的?走多少距离?通过观察与讨论,每一步路线都要接着上一步的路线走,每一次走一格,也就是脚印跟脚印之间的距离。
老师走:走错了,怎么办?还是小朋友的眼睛亮记性好。不过,兔宝宝也有话要说了:我们没有大二班小朋友聪明,有的时候眼睛发花,象姚老师一样……,有的时候记性太差,走过的路标又忘记了,有什么办法来记住已经走过的路标呢?(商量)兔妈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找到了那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拍手吧!
小结:到底兔妈妈是怎么找的.呢?让我们看着照片来回忆一下:春天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出来找食物,……终于发现了这个好地方。
四、幼儿操作,帮小兔找食:
1、教师:这里有三份路线图和一张地形图,请你们每个小朋友帮助小黑兔、小灰兔、小红兔找到它们喜欢吃的实物。瞧,他们都已经找到起点了,小黑兔在这里,而且他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你可以看一下他的路线图就知道接下去他应该怎么走了,而且还可以找到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请你们帮助它们找到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
2、指导幼儿完成操作练习。
五、讲评延伸,丰富拓展:
1、讲评:通过个别幼儿的演示找出小黑兔、小灰兔、小红兔找到它们喜欢吃的实物。
2、拓展延伸:你见过生活中的箭头吗?在哪里见过的?观看录象“生活中的箭头”。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7
设计意图:
我班是我园种植活动的实验班,在进行观察记录活动时,幼儿对蔬菜叶子的形状、蔬菜的生长过程记录,在概念上不是很理解,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叶子的认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的观察中,体验植物变化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知识探求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叶子具有的光合作用,能理解光合作用对大自然的意义。
3.知道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能用手势表现叶子不同形状和生长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参与、观察了种植活动的全过程
2.几种植物叶子实物若干,白菜、萝卜.茄子.玉米头饰若干
3.多媒体课件(课件一:叶子的结构 课件二:光合作用 课件三:叶子的生长方式)
4.录音机一台,磁带歌曲《叶子》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叶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叶子长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叶子实物)
2.提问:这是什么叶子?长的什么样子呢?(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后使用正确的词语,尖尖的、长长的、大大的、圆圆的……,并完整的回答)
3.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各种各样叶子,在叶子的身体里,还有几位好朋友藏在里面,我们现在就去把它们找出来。
二认识叶子的基本结构(播放多媒体课件一)
1.师:第一个朋友在叶子的边线叫叶缘;第二个朋友是叶片上的细线叫叶脉;第三个朋友在叶片的底部叫叶片基部;第四个朋友叫叶柄。(请幼儿拿着实物说出叶子结构正确的名称)
2.师:认识了叶子这么多的朋友,请小朋友来做一下呼吸的动作,我们来放松一下。(做深呼吸二次并配上手势)。
3,提问:
(1)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吗?(氧气)
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呢?(二氧化碳)
(2)我们人体时刻要呼吸,我们人体需要的氧气是从那里来的'呢?
三了解叶子的光合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二)
1.叶子的光和作用:叶子利用太阳光的照射,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身体里,再做成氧气放出来。(图一)
2.呼吸的作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叶子释放的氧气,同时把没有用处的气体二氧化碳呼出来。(图二)
3.叶子的作用:叶子不停地把二氧化碳吸进自己的身体里制作氧气,然后放出来让大自然吸收。(图三)
4.师小结:叶子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制作氧气,叶子的身体是制作氧气的工厂,叶子的朋友是工厂的工人。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这些叶子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四 了解叶子的生长方式(播放课件三)
1.师:组织幼儿观察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
2.请小朋友描述三种叶子的不同生长方式,并能用手势演示。
3.教师小结:一片一片叶子向上长的叫互生;两片叶对着向上长的叫对生;三片叶或更多的叶子一起向上长的叫轮生。
4.师:请全体幼儿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
一手在下,一手在上手指并拢,做互生叶状;
双手手碗靠拢,手指伸直,表示两片叶,做对生叶状;
两人或多个幼儿一起做,一幼儿双手手腕靠拢,表示两片叶,另一幼儿伸出手表示第三片、第四片……叶子,做轮生状。
5.师总结:小朋友认识了叶子是各种各样的,知道了叶子的光合作用,了解了叶子不同的生长方式。如果在户外发现了奇异的叶子,可以收藏好,带到幼儿园,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它。
五 结束部分(播放磁带《叶子》)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蔬菜叶子头饰,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跟着音乐《叶子》,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第一段:表演叶子的形状。第二段:表演叶子的生长方式。第三段:表演呼吸新鲜空气。)
活动延伸
可让幼儿到户外去找不同形状的树叶,开拓视野,巩固学习效果。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8
让孩子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
活动目标:
能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要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奠定团体中互动的基本礼节,体会更丰富的感情分化,建立积极和谐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分组
活动过程:
1、引导者先和幼儿讨论在生活中许多的礼节,如早上到幼儿园问候老师,与幼儿打招呼,道早安,拿东西时用双手接,并会说谢谢,不小心撞到别人时要说对不起,拿东西给别人时,要说请,放学回家时会和老师、幼儿道别说再见等。
2、接下来,引导者可以发问,让幼儿来回答,如踩到别人时要说什么,幼儿就回答“对不起”,以此方式来练习生活中常用的.礼节及礼貌用语,同时在这一周内提醒幼儿要注意礼貌
注意事项:
除了课程上的教学外,引导者应和幼儿将这些礼节融入日常生活中。
失败的处理:
幼儿最记得或常用的词汇可能较少的原因是因为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要用什么礼貌用语,因此讨论时知道,实际上不会使用,因此需加强日常生活练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一起回教室。
活动名称:四个好朋友(小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向幼儿介绍情境表演的名字“四个好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四个好朋友”
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小公鸡四个好朋友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和小花猫在跳舞,跳着跳着,小白兔不小心踩了小花猫的脚,小白兔连忙说:“对不起”,小花猫说:“没关系”。它们互相笑笑又继续跳舞。小黄狗和小公鸡在玩拍球游戏,小黄狗不小心撞了小公鸡的头,小黄狗连忙说:“对不起”,小公鸡说:“没关系”。它们又在一起高高兴兴游戏,玩的可开心了。
3、讨论:
我们向故事中的谁来学习?为什么来学它?
4、请小朋友再次表演“四个好朋友”
5、教师小结:当你不小心撞了、碰了或踩了别人时应该赔礼道歉并说“对不起”,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你要原谅他并说“没关系”。
三、结束部分
表扬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9
活动目标:
1、增进数数的能力。
2、获得扮演开店游戏的乐趣。
3、在游戏中学习以认真的态度工作。
活动准备:
1、布置“商店”的道具,如收款机、纸制钱币、货物架、海报纸、卡纸、色纸、浆糊、彩色笔、卷标贴纸。
2、事先选择一家商店,并和商店主人联系参观事宜。
3、活动前一天,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几枚一元硬币带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1、参观前,与幼儿讨论参观时应遵守的规则,如不能买超过多少元的东西,买好后记得索取发票或找零钱。
2、实际到店里购物,并观察店里出售商品的种类以及老板是如何为顾客服务的。
3、回园后,请幼儿分享购物过程中的'趣事。然后问幼儿:如果你开了一个小商店,你想卖些什么东西?你会取什么样的店名?你准备如何招呼客人?
4、将幼儿分成数组,各组决定所要开的店,并着手布置商店。然后实际进行扮演游戏。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物品进行排序的规律和特点。
2.能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按ABAB的方法来排序。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游戏中体验亲手制作礼物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两种物品进行排序的'规律和特点。
活动难点:
尝试根据大小、颜色的不同按ABAB的方法来排序。
活动准备:
1.课件PPT,不同大小的串珠及彩绳。
2.操作单:图片王冠、蛋糕人手一份,合种水果和爱心巧克力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王冠上宝石的排列规律
特点。
师:熊妈妈要过生日了,全家人都在忙着做准备,熊爸爸为熊妈妈准备了一顶漂亮的王冠。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尝试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
1.帮助熊爸爸把王冠上掉落的宝石找回来。
2.和小熊一起给熊妈妈串一条漂亮的项链。
三、操作:
装饰蛋糕。巩固练习,掌握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按ABAB的排序方法。
四、全体幼儿为熊妈妈送上生日歌,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数学区--为幼儿投放各种材料,继续进行按规律从排序的操作活动。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触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软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触摸和观察的结果。
3、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摸箱4个,花布2块
2、猕猴桃16个,苹果17个,冬枣20个,桔子17个,香蕉6个,其他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
出示魔术箱,请幼儿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
2、猜测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猕猴桃的触觉特征。
幼儿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摸的感觉,并大胆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水果拿出来进一步观察,引导幼儿感知猕猴桃软软的、毛毛的、圆圆的等触觉特征。
3、摸摸各种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触觉特征。
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其他水果的触觉特征。
自选喜欢的水果,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触觉感受。
归纳小结触摸感受。
4、游戏《请你把它摸出来》
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水果,从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来。
幼儿自由摸箱内的水果,体验触摸的乐趣。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找蚯蚓并摄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猜想并记录;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课件;放大镜,白纸,擦手布,记录纸;展板: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引出问题和猜想
1.看录像,回忆经验。
提问:上次我们到花坛边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吗?在哪里找到的?我们来看看那天的录像。(边看录像边讨论)
2.介绍问题并猜想。
师:我们不但找了蚯蚓,还提出了许多问题,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块展板,分别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的发现。(分别出示并介绍三块展板,整个活动中提醒幼儿将问题、猜想及发现分类放到相应展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将记录问题的纸片送到“我们的问题”展板上,师幼共同猜想。如幼儿甲:蚯蚓和人一样有手、脚、眼睛吗?同伴1:我见过蚯蚓,没看到它有手有脚。同伴2:我认为蚯蚓有脚,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环节是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需要,同时通过共同猜想,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和带着问题去探究。)
二、自由观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观察要求。
师:是不是像我们猜的这样呢?今天,我把蚯蚓请过来了,待会儿我们再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自由观察、议论、记录,验证猜想,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师: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用图画或标记记录在纸片上。(幼儿有观察记录经验,这里的记录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幼儿自主发挥。)
师:蚯蚓的身体长什么样的?摸摸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身体里有骨头吗?长了脚吗?
师:仔细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节一节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学活动离不开观察和感知,这一环节我给予孩子充分观察和探索机会。观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同时教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分享发现
1.提醒幼儿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师:请你们轻轻地将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镜和记号笔放回篮子,带好你的记录到老师这儿来。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和你的猜想一样吗?请幼儿将记录纸放到投影仪下介绍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验证了一些猜想,发现了蚯蚓的身体是细细的、长长的、软软的;身上是一节一节的,它是一种环节动物;它没有骨头也没有脚,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它靠刚毛和身体的一伸一缩来蠕动。
(幼儿有了充分的观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及时满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发现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较,从中领悟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猜想,更离不开实际的操作验证。教师简明扼要的小结,意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四、肢体模仿,体验快乐
师:你们喜欢蚯蚓吗,为什么?我们来学学蚯蚓松土和蠕动的样子。(幼儿模仿蚯蚓钻土、蠕动、打滚、蜷缩……)
(幼儿用肢体模仿蚯蚓,能加深对蚯蚓的认识。同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五、观看动画,整理经验
师:我还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小蚯蚓丁丁)。
看动画后提问:小蚯蚓丁丁告诉我们什么了?进一步巩固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认识,重点讨论奇怪的再生现象。
六、鼓励提问,引发新的猜想和探究
师:蚯蚓的秘密可真多,关于蚯蚓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1.相互提问并讨论,同时记录问题放到展板上。
2.提问留白,引发新的探究。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蚯蚓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有人知道吗?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结语:今天,我们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发现了蚯蚓许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问题,进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们猜想的这样?我们可以问问有学问的人,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自己观察、做实验,继续研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此环节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能大胆思考和提问,是良好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培养。)
七、将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室一角为蚯蚓营造一个“家”,进行进一步的猜想、观察和实验。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3
设计意图:
幼儿园改造线路留下的零散的废旧电线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玩的乐趣:有的将电线弯一弯当“蛇”来吓唬同伴;有的绕成圈当手镯;有的当发箍戴在头上、、、孩子们被电线这一独特、新颖的特殊材料所深深吸引。
依据新《纲要》在科学领域中提出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一指导思想,我捕捉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精心设计了这一科学探究活动,意在帮助孩子们在有目的地玩的过程中构建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知识经验,同时在尝试借助物体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关于事物间关系的认识。
活动目的:
1、感知电线可随意弯折的特点。
2、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让自己创意的电线作品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想象、乐于探索的精神,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彩色胶皮电线若干。
2、橡皮泥、积木、积塑、牙膏盒、易拉罐、夹子、笔、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激发学习兴趣。
师:(出示电线)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它?
幼:电线,我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充电器、电话、三用机……)的后面见过电线。
小结:电线是电器的亲密朋友,它会导电,有了它,可以使电灯发亮,使电器正常工作。
——幼儿对在哪儿见过电线有亲身感受,他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眼睛还在教室周围四处寻找,有效激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
二、变一变,引导创造想象。
1、师:今天,老师要用这废旧的电线来变魔术,瞧!我让电线弯弯腰,变成了什么?
幼:变成了彩虹(拱桥、眉毛、山洞、头箍)
师:换个方向看,象什么?
幼:象微笑的嘴巴、象一片西瓜、象小船、、、
师:再换个方向看,还象什么?
幼:象天上的月亮。
——在引导幼儿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改变物体方向,尽可能地进行多方位启发,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
2、师:你们也想变魔术吗?在椅子底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电线,小心取出来,想一想自己要变什么,再动手试一试吧!
3、幼儿自由弯曲电线变造型,教师观察指导。
4、和同伴交流: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
幼:我变的是气球,也很象捞鱼的勺子。
(眼镜、蜗牛、气球、耳机、烟斗)
——教师前一环节的引导有效推进了孩子们对电线造型的兴趣与思考,他们能对自己变出的造型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
小结: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三、试一试,鼓励探索发现。
1、师:把你变的电线造型放在地上试试,它可以站起来吗?(不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猜想让电线造型站起来的方法。
幼1:把它靠在椅子腿上,就站起来。
幼2:把它插在鞋子里也可以站起来了。
——教师简短、有效的提问关系到孩子思维活动的质量,推进了孩子的活动。
3、师:老师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准备了许多的材料,你可以带上自己的电线造型去试试,怎样让这些材料帮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实验成功了,就把这个方法画在纸张上。想出的办法越多越好。
4、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让幼儿借助自己常见的物体帮助电线造型站起来,孩子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同时,丰富的材料既满足了孩子们探索要求,又能进行多方位组合,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积极探索,获取经验。
四、评一评,构建知识经验。
(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
1、师: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幼:我把它靠在积木上,让它站起来。
幼:我用橡皮泥粘住,让它站起来。
师:你愿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告诉大家吗?
幼:我把它插在牙膏盒里,让它站起来。
——教师通过让孩子介绍自己认为最棒的经验,既给予了多数幼儿表达的机会,又能让介绍的办法不重复,充分发挥了经验分享的功效,促进每位幼儿得到发展。
小结:看来你们真有办法,运用插、靠、粘、挂的办法让自己的电线造型站都起来了,真了不起。
五、玩一玩,提升探索难度。
1、师:瞧!我也变了一副眼镜,还能自己立起来呢!你们也能想出办法,不用别的材料帮忙,让电线造型自己站起来吗?
2、幼儿再次尝试不借助材料,让电线造型站起来。
师:如果你試成果了,就把它摆到老师的跟前来。
3、交流:这些能自己站起的电线造型身上都藏着一个秘密,知道是什么吗?
幼:他们的下面有底座。
幼;它们有弯弯的支撑点。
——层层递进的提问,让孩子们对探索活动充满期待,他们在一次次挑战中充满激情和乐趣,大部分幼儿能在玩弄电线的过程中,摸索出让电线造型自己站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许多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回家后,你们还可以继续和电线交朋友,变一变,试一试、还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电线造型站起来。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4
设计意图:
有一天,孩子们在玩抓尾巴的游戏。这时,刘其昕抓到一条尾巴说:“老师,看我抓到一条大灰狼的尾巴。”听到刘其昕的话,有几个小朋友也参与到其中,纷纷说:“不对,这是小猴子的尾巴。”“这是小兔子的尾巴。”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找来了一张尾巴的图片,请他们说说这是谁的尾巴,说什么的都有,其实这是他们都认识的小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体分开后,他们就不认识了。幼儿在认识动物时都是通过整体进行认识,他们看到一张完整的动物图片时,能很快说出是什么动物,但是将动物分割开来变成一小部分时,就不认识了。于是,为了让幼儿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更细致的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特设计本次活动。并通过本次活动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2、能从动物的局部判断出是哪种动物,并能合作将动物完整的拼出来。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动重点是:鼓励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探索精神。
活动难点: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大森林场景布置、东方之星动物大转盘、动物拼图卡片、动物图片、盘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大森林的场景中。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谁的`家?(小动物)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观察,增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称。
师:大森林里有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给孩子一个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动物名字,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印象,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并使幼儿了解大森林是小动物的家,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下面内容奠定基础。)
3、游戏:《玩转盘》
师:这些动物可调皮了,它们都藏了起来,看,有几只藏到了大转盘上,你们猜猜它是谁?(教师出示大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幼儿自己玩转盘,将转盘的指针转起来,转到哪个地方,就根据对动物的认识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刚才,你找到了哪些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玩转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转盘上提供的特征正确的说出动物名字。该游戏的难度不大,动物的特征明显,易于每一位幼儿的独立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能针对动物的头部进行推断动物名字,初步学习推断的方法,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将枯燥的认知活动转变成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4、游戏:《找动物》
师:在大森林里还藏着好多的动物?这些动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动物的身体、有的是动物的脚、有的是动物的头。我们在找到后,要猜出它是谁,然后告诉老师。(幼儿到大森林里找动物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寻找活动,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并能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整体的动物,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讲述自己找到的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将动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动物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将动物的完整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通过自己手中的部分动物卡片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进行对应摆放,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6、结束部分――《拼图游戏》
请找出相同动物图片的小朋友,合作将动物的部分拼成一个整体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能观察到动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征,并能相互配合进行拼图,将动物图片拼完整。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尝试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动:《玩拼图》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拼图,能独立将拼图完成。(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动物的了解。)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5
内容与要求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重点
为螺丝和螺帽配对,并简要地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
(1)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2.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问题一: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4)问题二: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5)问题三: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问题四: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3.模仿游戏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05-15
[荐]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05-1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教案05-31
最新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设计09-25
【精选】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15篇05-15
科学活动设计幼儿园教案【合集15篇】05-15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03-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蚯蚓》教案设计10-0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