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的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 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象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长短
2.幼儿用画纸、画笔。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谁的尾巴长
出示图片:小兔子,猴子
请幼儿观察比较,小兔子和猴子谁的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
2.谁的耳朵长
请幼儿观察比较,小兔子和猴子谁的的耳朵长。(兔子的耳朵长)
3.比较长短
趣味练习:比较(3-1 3-2)
--两只长短不一的铅笔
这两支铅笔,哪支长?哪支短?
幼儿观察比较后说出,长长的铅笔,短短的.铅笔。
--两只长短不一样的钉子
幼儿观察比较好说出,长长的钉子,短短的钉子。
4.画长短
--请小朋友画两根线,一根长线,一根短线。
并能指着长线说:长长的线。指着短线说:短短的线。
根据幼儿的兴趣,再画出其他长短不一样的东西。
5.评价
能正确区分长短。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3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标记图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规律,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导幼儿帮它们排队,请个别幼儿来操作,边排边说:一只大象排在小狗的后面,一只小狗排在大象的后面……最后,从前往后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瓢虫(3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数学)
一、活动目标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4、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数是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班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形成的。本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8添上1是9理解9的形成,学会点数9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指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学习9的的形成,知道8添1是9,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的物体。
2. 理解9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读数字9 。
3. 愿意帮助别人,接受任务并能努力完成。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课件。
2. 三角形、正方形卡片人手各9张。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鸟儿舞会”入场式,复习8以内的数。
提问:舞会上入场的鸟儿有几只?小喜鹊也飞来了,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们分别在哪个入口呢?引导幼儿点数小鸟衣服上的图案,帮它们找到相应的`入口。
2. 播放课件,幼儿观看“鸟儿舞会”颁奖的场景,初步学习9的形成。
教师导语:小喜鹊的奖品藏在房间中,它需要闯过不同的关卡才能得到奖品,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喜鹊吧。
(1)出示数字8,小喜鹊要拿出相应数量的正方形卡片,一一对应摆在三角形卡片下面,比较说出两种卡片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或去掉一个的方法变成一样多。
(2)关卡二——寻找宝箱:有8把钥匙,小喜鹊要打开9扇带锁的门,才能找到藏在房间中的奖品,怎么办?引导幼儿找到另外1把钥匙,打开带锁的门,帮小喜鹊拿到奖品。
3. 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巩固9以内数的点数。组织幼儿玩“抱团”游戏:幼儿扮演小动物,在场地上自由舞蹈、玩耍,教师说出抱团的人数,幼儿找到相应数量的朋友抱成一团。例如:教师说“9人抱团”,幼儿寻找朋友,9个人抱成一团。
活动结束:播放舞会音乐,幼儿快乐舞蹈。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5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6
一、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一)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二)运用 1 元、5 元、10 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一)能够运用 1 元、5 元、10 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
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面值的人民币)
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 元)
2、这张呢?哦!(5 元)
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 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 元)
6、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 1 元、5 元、10 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
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 10 元)
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 5 元)
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 1 元)
5、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6、10(一张 10 元)5+5(两张 5 元)5+1+1+1+1+1(一张 5 元,五张 1 元)
1+1+1+1+1+1+1+1+1+1(十张 1 元)
7、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给我们准备了红包,让我们去购物。
(四)购物游戏
1、抢红包:哇!小朋友看,这是光头强给小朋友准备的红包,现在我数一二三,一起来抢红包吧!抢到红包后先看清楚红包里面的钱数,再选取自己想购买的商品
2、小朋友都抢到红包了吗?待会儿我们带着红包要去书店、玩具店、烧烤店购物了,但是在购物之前,必须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
(1)去书店的小朋友,当你买到书后,坐到这边的桌子旁,轻轻地翻阅图书,不能撕毁,保持安静。
(2)去烧烤店的小朋友选好烤串付完钱后坐到后面的餐桌旁,耐心等待,品尝烤串时小心竹签。
(3)去玩具店的小朋友注意了,你们再选取玩具时不能拥挤,排着队去付钱,买到玩具后到后面的地上玩会儿听明白了吗?
(4)谁来当收银员?老师交给你们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付对钱的小朋友贴一个贴纸,还要正确的收钱、找钱。
(五)结束活动
好了,今天的购物游戏就到这里吧!物归原主,哪里取的东西放回哪里?请你们坐回座位,我来看看大多数小朋友付对了钱,得到了小贴纸。(对没得到贴纸的小朋友进行提问)你来说说,你刚才要买什么东西,你用了多少钱买的?
结束语:小朋友,今天的购物愉快吗?虽然我们得到了光头强的红包,但是以后也要劝劝他不要乱砍树,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五、活动反思
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操作,初步学会了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几种不同的付款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利用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使用了真实的人民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钱币购物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7
大班幼儿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较大发展,在分类活动中,可以逐步学习按物体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特征进行分类以及按规律进行二次分类和多角度分类。“小管家”活动,就为幼儿提供按大的门小的窗、大的桌子小的椅子进行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的机会;在按物体的名称进行一次分类后,各组又进行多角度的二次分类,并尝试用简单的表格进行统计。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两种特征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探索的过程和发现,具有观察判断能力。
3.萌发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意愿,具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懒洋洋头饰 1 个,小管家标志牌若干;带隔断的小整理箱、笔
及统计各 4 份;实物小图片,如: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梨、桃子,铅笔盒、
笔袋、橡皮,圆柱体、正方形、长方形,碗,勺、盘图片各 10 张。
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调查自己家中有多少门窗、桌椅,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结果,学习分类统计物品,初步了解简单的统汁方法。
1.交流调查结果:相互介绍自己家的门窗、桌椅各有多少,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录的。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宇、汉字记录,数字记录等。
3.教师评价幼儿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最后展示自己设计的记录表格,开说明表格记录的优点。如:可以按物体的多种特征和数量清楚地圮录下来。
二、开展“小管家”游戏,学习按物体的两种以上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扮演懒羊羊,请幼儿帮忙整理混合在一起的水果、文具、积木、餐具, 导人活动。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如:请幼儿将红的、好吃的放在一起,将不是红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大的、好玩的放在一起,将小的、进餐用的放在一起等。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一次分类:请幼儿分 4 组,按水果、文具、积木、餐
具的类别将图片分到 4 个小整理箱内,检查验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4 组幼儿按要求选择图片,各自完成二次分类统计任务,填好统计表。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分类依据。如;积木组可以先将积木按大小分,再把分好的两组图片按形状或颜色分;也可先将积木按颜色分,再按大小或形状分等。
4.4 个组各选一名幼儿分别验证,看一看4 个组统计的结果是否与物品吻合。提醒幼儿将物品分类整理好,放到指定的整理箱中。
三、评价分类统计的过程、结果,佩戴“小管家”标志牌。
鼓励幼儿完成任务,幼儿间评价,推选出分得又对又快的小组,并颁发小管家标志牌。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8
一、活动目标
1、跟随故事情节感受9的不同分解方式,能看图列算式,并掌握9的减法运算。
2、体验分包子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出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瞧,这个小女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她叫做妞妞,妞妞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妞妞的妈妈开了一家点心店。看,点心店的生意怎么样?你怎么看出来的?(点心店的生意好极了,妞妞的妈妈每天忙得团团转。)
3、咦,妞妞哪去了呢?(放大镜)她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蹲在店外面,看上去非常孤单。她想啊,要是能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一起玩,那该多好啊。)
(二)倾听、参与讲述包子店发生的事,感受9的不同分解方式
1、这一天,晚上快关门的时候,我们一起帮妞妞数一数,盘子里还有几个香喷喷的煎饺了?(9个)这时,听,什么声音?谁来了呢?(裁缝店的老板推门走进来)他买走了几个煎饺?(5个),那应该还剩几个呢?(4个)
2、妞妞妈妈每做一次生意都要记账,我们一起来帮她记一记好不好?原来一共有几个煎饺?9个煎饺用数字9表示,裁缝店老板买走了5个,少掉了应该用什么符号?(减号),还剩下4个(=4),这样减法算式就写好了。妞妞妈妈就能很清楚地知道今天卖了几个煎饺,小朋友们,你们会写了吗?
3、第二天晚上,快关店的时候,妞妞数了一下笼子里的包子,还有几个?(9个)最后一位客人金店的老板娘来了,买走了6个包子,那应该还剩下几个包子?(3个)
4、好了,一单生意又做成了,妈妈又要记账了,哪位小朋友来帮妈妈算一算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来。(请幼儿上前书写)(真棒,看来你已经能当妈妈的小助手了)
5、晚上,妞妞帮妈妈扫地的时候,抬头看了一眼蒸笼,发生了什么事?(包子少了一个)另一个包子哪去了呢?妞妞问妈妈,“妈妈,你有没有看到那个大包子?”妈妈说:“鬼丫头,自己吃了还装傻呀。”听了妈妈的话,妞妞觉得怎么样?(委屈)
6、小朋友们,你们也觉得包子是被妞妞偷吃的吗?那它到哪去了呢?你们猜一猜。妞妞也觉得包子是被偷走了。
(三)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抓小偷的方法,学会看图列算式
1、妞妞决定抓住偷包子的小偷,她想了个什么方法?为什么把包子放在桌上?盘子里有几个包子?(9个)为什么要把面粉洒在地上?
2、看,天亮了,妞妞抓住小偷了吗?虽然小偷没有抓住,但是小偷留下了一些线索?你发现了什么?(用放大镜找脚印)你猜一猜这会是谁的脚印呢?
3、妞妞不仅发现了脚印这个线索,还发现盘子里又少了2个包子。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原来盘子里一共有几个包子?(9个)被偷吃了2个,还剩几个呢?(7个)妞妞赶紧把这件事记下来告诉妈妈,你能帮她来记一记吗?(9-2=7)
4、妞妞心想,又被小偷偷走了2个包子,这一次,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小偷。于是她又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什么方法?(她把包子放在桌子上,还在地上、桌子上、凳子上放了许多的碗、盘子、筷子,还把又黏又滑的油倒在地上,这样小偷摔倒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就能抓住他。)
5、你们觉得这次她会抓住小偷吗?听,什么声音?谁来了?小偷哐当一声摔在地板上,看,小偷是谁呀?(一只瘦巴巴的小黑猫)是不是跟你们猜的一样呢?(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都是小侦探。)
6、偷包子的小偷终于被抓住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置它呢?我们看妞妞是怎么做的?(妞妞轻轻地抱起小黑猫,对小猫说:“你是不是因为太饿了,才偷吃东西呀,你做我的朋友吧。”)妞妞还给小黑猫取了个名字叫闹闹,从那以后,他们天天在一起玩。
7、妈妈喊道:“妞妞,闹闹,过来吃包子喽。”他们跑到桌子边一看,妈妈准备了几个大包子?(9个)那妞妞和闹闹会怎么分这9个包子呢?请小朋友们来帮他们出出主意。
(四)幼儿分组操作并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师:小朋友们马上可以自己分组,3—4个人一组,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盘包子,还有一张记录纸,一个小朋友记录,其余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想办法怎么分。
师:(教师示范)老师先来分一分,每个盘子里都有9个包子,就在第一个框里写上数字9,我想分给妞妞1个,就在妞妞对应的框里写上数字1,还剩下几个呢?(8个)给闹闹,就在闹闹对应的框里写上数字8,这样就分好了。小朋友们马上分的时候要注意,重复的分法就不要写了哦,记录的小朋友要检查一下已经写过的算式。
师:老师还增加了难度,每一组只有5分钟的时间,老师会倒计时,当听到最后的“叮”一声时,小朋友们就不能写了哦。好了,马上请小朋友们先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当我说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才能动手分哦。都坐好了吗?
师:哪一组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分法?(将幼儿作品投影到电脑上)
(五)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活动结束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还有你的分法去讲给更多的小朋友听一听。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9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和按规律排序。
2、通过学习发展幼儿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种子进行分类、排序。
活动难点:
数量相同时为什么排列长短不一样,长短一样时为什么数量不一样。
活动特点:
操作性强、存在于实际生活并广泛运用与实际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红豆、黄豆、绿豆若干)
2、纸板人手两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方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进教室)
(1)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豆子王国,小朋友们高兴吗?下面我们出发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进教室。
(2)豆子王国里都有那些豆子呀?( 红豆,黄豆,绿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3)小老鼠太调皮了,把种子弄乱了,请小朋友将这些种子进行分类,看都有几颗,并提问幼儿是怎么分得。
二、基本部分(引导幼儿探索规律,并找出规律)
(一)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2)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红)大圆( )
(黄)中圆( )
(绿)小圆 ( )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绿豆)
教师示范排,告诉幼儿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 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 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绿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 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绿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红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 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二)、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 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红)小圆 ( )
(黄)中圆( )
(绿)大圆 ( )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 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 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 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少,绿豆最多)
(5) 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少,绿豆用得最少呢?”
(6) 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 接下来老师要带领你们去文具店,小朋友要开着小汽车去,文具店到了,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 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玩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四、结束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小朋友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重点难点:
几何体的动态特征。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各种几何体混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围坐在周围,做盖高楼活动。引导小朋友尝试用各种几何体盖高楼。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叠放盖高楼?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找出能够叠放盖高楼的几何体。
4.请小朋友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盖的高楼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叠得高?
5.讨论总结找出盖高楼站得稳的'几何体,请小朋友盖一座高楼。
活动延伸:
在建构活动中鼓励小朋友利用几何体搭盖高楼。
评量:
能够找出能叠放和不能叠放的几何体,并能说出原因
活动结束
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活动.有利于小朋友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活动准备
1.20xx年台历
2.人手台历一册、一支笔。
音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台历
1.谈话引出活动(星期)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是星期几?
(幼儿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出示课件:台历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台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台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
这是几月份呢?这个月有几天?
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
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说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人们有什么关系?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
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
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
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
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
再给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
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三、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星期
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出自己生日的一天,画上五角星。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2
活动准备
PPT课件、日历、奶瓶、温度计
活动目标
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二、1、给数字宝宝排序(提示顺序,倒序,单数,双数)
0123456789
9876543210
13579
2468
2、分享老师展示的各种排列方式
(1)认识基数13579
(2)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3)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 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
2、奶瓶
3、温度计
4、目录
四、数字宝宝的组合图形
幼儿逐一观察每个有数字宝宝组成的图形,说一说画的是哪些图形?是有哪些数字宝宝组成的?
五、活动延伸
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区分左右是有关空间方位感认知方面的内容。其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关系。《纲要》中所说:“幼儿园数学应以游戏为主要向导,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于是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多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左右概念。以自身为中心正确的判断左右,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森林图)1份,(六只小动物)。
2.小红花20张(彩纸剪)。
【活动过程】
一、区分左右手,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感知左、右边。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
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3)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
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
(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2.看图区分左右
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
提问: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两组小朋友拉手比赛:(左手拉右手)(右手拉左手)
2.给小朋友贴红花(一组发出指令一组贴红花看谁贴的准确)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4
一.分析教材
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的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0离园……这样易引起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人手一只钟,让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掌翁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始终以为主体。根据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人手一只钟,实物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在活动我避免了"一言谈"和"问答",注重主动的观察,鼓励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观察钟面,指导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本环节,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说说几点钟,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想一想,2点到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看图拨时间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讲讲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在每组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 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 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 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
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5-15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经典】05-15
【热门】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5-15
【推荐】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5-15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5-15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05-15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通用)05-16
(热)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05-16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设计12-03
幼儿数学教学设计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