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5-17 16:27: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经典15篇]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在幼儿园,会听到孩子们在议论: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昨天我看见广场有放风筝的,飞的可高了;今天风大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萌发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请家长配合,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准备: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视频《风的危害》和《风能的利用》、风的音效、各种植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情境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特殊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打开门欢迎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吧!门外什么也没有,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呢?

  2、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尝试制造风探索风产生的原因

  1、提问:我们今天请来的是我们的"风"朋友那风是哪里来的?

  (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各种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幼儿边回答边演示)

  (2)幼儿互相尝试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边尝试边思考)

  (3)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三、风的基本特征请幼儿相互合作,两人互相对着扇风,请幼儿看看、闻闻、摸摸风是什么样的?

  小结:风是摸不到、尝不到、闻不到、看不到的一种气体。

  四、游戏:大风和小风幼儿分别戴头饰扮演各种植物,听音效用肢体表现小风来时植物怎样动,大风来时植物怎样动。

  五、通过短片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观看短片《风的危害》后提问:风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怎样减小风灾?

  2、观看短片《风能的利用》后提问: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风能?

  六、教师总结,以游戏《风车和风儿共游戏》结束活动风车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快举起你的风车一起欢迎我们的风朋友和我们一起游戏吧。(幼儿随音乐玩)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户外放风筝或去参观风能发电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几种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一种物体,由于数量、材质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听的声音》。

  2、图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软硬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 师(1)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教室做客,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那我们来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图片宝宝)

  (2)天亮了,听听看妈妈叫了哪个小动物去叫醒宝宝呢?(大公鸡)(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大公鸡)还有哪些动物是会叫的啊?(幼儿模仿)会叫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请它们帮忙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洗手图片)

  (4)洗好手,吃好饭,宝宝准备坐车去上幼儿园啦,这个车子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

  2、小结: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马路上也还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听。

  二、把黄豆装进瓶子里,根据装豆子的数量区分声音的不同。

  (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3)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摇有声音吗?如果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声音很大,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气小)

  小结:原来,大鼓要用大一点的力气,小鼓要用小一点的力气。

  (7)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宝宝,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少的豆子,我们来听听看像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另外一个里面装了很多的豆子,我们也来听听看。

  小结:原来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满,力气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丰富关于恐龙的知识,了解恐龙消失的几种原因。

  2、能围绕有关恐龙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对探索恐龙的秘密感兴趣,萌发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AR图书《恐龙跑出来》

  2、每个幼儿一个IPAD,内存《恐龙为什么不见了》的视频(包括环境变化

  说、火山喷发说、陨石撞击说和偷蛋说等4—5种恐龙消失的原因)。

  活动过程:

  一、利用AR技术导入活动:神秘的恐龙蛋

  教师利用AR出示一个的蛋宝宝图片:看看谁来了?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

  蛋?(幼儿自由猜测)

  ——教师:咔嚓,蛋宝宝裂开来了,瞧,谁出来了?(恐龙出来了)——教师:原来这是一个神秘的恐龙蛋,小恐龙就是从这个恐龙蛋里钻出来的。今天小恐龙就要带我们到恐龙岛探险,你们想去吗?

  二、结合AR技术创设到“恐龙岛探险”的情境,丰富幼儿关于恐龙的知识。

  1、恐龙岛上有许多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它为什么叫xx龙?它的牙齿什么样?它吃什么食物?它有什么本领?

  2、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

  3、逐一介绍剑龙、霸王龙、梁龙、三角龙、翼龙等,使幼儿加深对恐龙的认识。

  (1)腕龙——有30多米高。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头和脖子是什么样的?它是食草的恐龙还是食肉的恐龙?(食草恐龙)

  (2)霸王龙——它是恐龙世界中最凶残,最厉害的恐龙,引导幼儿观察它的嘴、牙齿、腿,想一想为什么它的嘴那么大,牙那么锋利呢?

  (3)翼龙——它是什么恐龙它和别的恐龙有什么不一样?它是食草的恐龙还是食肉的恐龙因为它会飞,又食肉,所以它是统治天空的恐龙。

  (4)三角龙——为什么要叫它三角龙?它的三个角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4、给恐龙分类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恐龙,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外形和特征,有的是吃草的恐龙,有的是吃肉的恐龙,食肉恐龙这么凶猛,那食草恐龙会怎么保护自己呢?(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结合视频小结。

  三、幼儿分组观看IPAD,探讨恐龙不见了的原因

  1、提问:现在还有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不见了?

  2、小恐龙把他们消失的原因存在了IPAD里面,请小朋友自己寻找恐龙消失的'原因吧,一会儿要请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找到的恐龙消失的原因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恐龙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说法

  (1)地球气候突变,恐龙无法适应;

  (2)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上尘土飞扬,终日的尘土挡住了阳光,使植物不能光和作用,使恐龙没有食物,饿死。

  (3)由于地壳运动,使得气温大大下降,冰雪覆盖大地。这样作为冷血动物的恐龙,挡不住寒冷环境的侵袭,慢慢死亡,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恐龙为什么会在地球上灭绝呢?这个问题一直为科学家们所思考与研究。

  关于恐龙消失的说法有多种,至今还有许多谜,如果对恐龙非常感兴趣,长大以后可以继续研究。

  四、进行情感教育,珍爱生命,热爱自然提问: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很长时间,最后怎么样了?

  现在地球上还生存着哪些生物呢?

  如果不想让这些生物也像恐龙一样消失,应该怎样做?

  小结:爱护大自然,珍爱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长大以后,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保护地球!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火山爆发的现象。

  2、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每人一份:粘土做的小火山模型、操作盘、小苏打粉、一个塑料杯、红色颜料、白醋、小勺子;火山爆发的录像资料、操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小火山爆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

  二、播放“火山爆发”的录像,观察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上面发生了一件事,请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什么了?为什么山会喷出红色的`液体?从哪里喷出来的?像这样喷出红色液体的山我们通常叫什么?

  三、鼓励幼儿做“火山爆发”的实验。

  1、看一看。

  教师演示

  2、问一问

  教师提问幼儿教师的操作步骤。

  3、做一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活动情况

  个别不成功幼儿的情况。

  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真的火山爆发的情况。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5

  一、活动名称

  大小、长短、前后、上下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瓶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透明容器装水前、后的影像变化。

  2、注意幼儿安全的操作,培养实验的安全意识。

  3、幼儿学习记录物体的影像变化。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透明玻璃瓶,图片,毛巾,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瓶子,了解瓶子的形状,材料。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看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注意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材料,等方面进行观察。)“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们看看这些瓶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注意引导幼儿说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点)

  “原来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们拿瓶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幼儿透过空的瓶子看物体,观察物体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1)幼儿透过瓶子看周围的物体。

  提问:“你们有没有试着用空瓶看东西?”“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瓶子去看一看周围的东西,看看他们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不一样?”(注意引导幼儿分批拿瓶子,以免过于拥挤)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你刚才是怎么看的?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变化?”

  (3)幼儿透过瓶子看记录表上的图片并进行记录。

  (2)“刚才我们看了周围的东西,我们的记录纸上有漂亮的图片,你们可以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仔细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看,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4)幼儿相互进行交流。

  3.引导幼儿在瓶子里装上水,透过装水的瓶子看图片,并进行记录。

  (1)猜想:“刚才我们用空的瓶子看东西,请你们想一想,如果在瓶子里装上水,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验证:“刚才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来试试好吗?装水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引导幼儿分批装水并帮助幼儿将盖子拧紧,将瓶子和手擦干)

  (3)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第二张记录纸上。

  (4)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评价总结。

  4.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使所照成像变形。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幼儿初步认识重力、重心。

  2、积极探索不倒翁,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喜欢参加科学活动。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

  探索不倒翁,初步了解上轻下重,重心越低越稳。活动难点:动手制作玩具不倒翁

  活动准备

  不倒翁(各式各样的)、乒乓球(剪开1/3口)、硬币、双面胶、扇形彩纸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不倒翁

  师:小朋友们,今天咱来猜一个小谜语,谜语: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孩子们猜猜看是什么玩具?

  幼:不倒翁

  2、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不倒翁,玩一玩、摸一摸激发幼儿兴趣。(幼儿上来试一试能不能弄倒不倒翁)

  师: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大力士,现在请小朋友来前面试一试,看看谁能把不倒翁推倒。

  3、幼儿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师:小朋友们,刚才小朋友把不倒翁推倒了吗?它为什么不会倒下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请幼儿大胆猜测)

  幼:因为它底下有东西(因为它底部圆圆的)

  小结:不倒翁上轻下重,它的底部是圆圆的、里面有东西,所以它不倒

  4、介绍材料,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不倒翁

  (孩子已有经验:能正确使用双面胶,会用扇形粘成圆锥)

  (1)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不倒翁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兵乓球(剪开1/3口)、硬币、双面胶、扇形彩纸等材料来做不倒翁。

  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一个不倒翁。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制作不倒翁的?

  让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制作的不倒翁为什么有的是站着的,有的是歪的。发现制作不倒翁的区别。

  1x0001作品直立的幼儿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做的?幼:把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中间的位置,它就不会倒了。请作品歪着的幼儿讲一讲自己是怎么做的?

  幼:因为硬币没有固定、硬币粘歪了。

  ②如果幼儿制作的都歪,和老师的.不倒翁做对比。

  教师小结:

  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能站的直直的。硬币粘在别的位置或没有固定,不倒翁的身体就会歪。硬币要固定好,否则重心就会跑掉,不倒翁倒下就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

  当重力和重心在物体的中心位置的时候,物体就会保持平衡。不倒翁下面的重物在它的底部中心位置,帮助它保持平衡。

  (3)幼儿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把硬币固定在乒乓球底部的中心位置,不倒翁就不倒了,那么现在小朋友们试一试自己的不倒翁,如果它不倒,咱们就用扇形彩纸给它装饰漂亮的帽子。如果你的不倒翁还有些歪,那请你把自己的不倒翁调整一下重心,再给它装饰漂亮的帽子。

  四、不倒翁在生活中的运用

  1、汽车:通过降低汽车的重心,可以使汽车在急刹车或转弯时,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撞车翻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2、不倒翁沙袋:它依靠铁质材料的底盘来稳定重心,上部仅为很轻的软质泡沫或其他物质,即使受到较强的外力作用,沙袋也不会倾倒

  3、不倒翁摇摇杯:上轻下重内空,加厚的圆弧形底部,重量集中于杯体底部中心,底部接触面很小,移动时杯体可摇晃。

  4、摇椅、木马

  五、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不倒翁,也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周末跟爸爸妈妈去游乐场或者商场看看,哪些物品是利用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制作的。

  活动总结

  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找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有底部中心点的位置以及重物(硬币)的固定等,从而使幼儿在实验中自己动手制作不倒翁,幼儿从失败中找到经验再次改进一次一次的尝试,直到幼儿成功完成了不倒翁,从本节课中培养了幼儿探索的能力以及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7

  适宜对象:

  中、大班幼儿

  价值指向:

  1、这些魔块主要有数学、美工、棋艺的游戏功能,培养幼儿的数学、益智水平。

  2、通过丰富的游戏内容,培养幼儿对数学、美工、棋艺活动的浓厚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树立规则意识。

  材料设计:

  (一)材料与工具:彩色卡纸、水笔、直尺、美工刀、剪刀

  (二)制作方法:

  1、黑色卡纸作底板(4K),红、绿、蓝、紫卡纸制作小魔块(4cmX4cm)。

  2、红、绿、蓝、紫小魔块四边割开便于拼插。

  3、红、绿、蓝、紫小魔块中雕出“□△○”图案。

  4、红、绿、蓝、紫小魔块角落各标上数字“1—10”

  (三)提示:小魔块上的图案和数字可根据幼儿的水平进行增减。

  玩法与指导:

  (一)数学领域:

  1、分类与排序

  玩法提示:可对小魔块进行颜色、形状、数字大小的`分类和排列。

  指导要点:根据颜色、形状、数字大小分类,在操作板上有规律地排列。(中、大班幼儿)

  2、比大小

  玩法提示:幼儿双方反合魔块,任意抽出进行比较数字大小。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认识数字的大小。(中班幼儿)

  3、数与量的匹配

  玩法提示:根据板上出示的魔块数摆放数字,或根据数字摆放相应数量的魔块。

  指导要点:请幼儿正确感知相应的数与量。(中班幼儿)

  (二)美工领域:

  1、刻画图案

  玩法提示:根据魔块上的图案在纸上进行刻画。

  指导要点:沿着图案边框进行刻画,刻画流畅。(中班幼儿)

  2、图案拼画

  玩法提示:对不同图案进行拼画。

  指导要点:发挥想象,大胆尝试。(中、大班幼儿)

  (三)棋艺领域:

  玩法提示:在操作板上将魔块有规律地进行排列,成一长道,规定起点与终点;另取不同颜色或图案的魔块做棋子;六块不同数字的魔块拼成骰子,遇到同色或同图案可跳一次。

  指导要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尽量鼓励幼儿自己规定游戏规则,每次游戏人数不超过4人。(大班幼儿)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8

  一、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

  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

  观察自己的小手

  (2)学习新课: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了解指纹。

  师: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师: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4)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

  师:其实啊,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5)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6)归纳总结:

  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七、活动延伸

  回到家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可爱的指纹做一副手指印画吧。

  《奇妙的指纹》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科学活动《奇妙的指纹》这个活动对象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带有一定的陌生感,让孩子们从发现自身的奥秘开始,激发他们探索操作的欲望。这个活动我从体验操作、发现、探究的这样一个活动过程,让孩子自由地交流鼓励孩子们能大胆地探索。 活动中,我设计多样的“问题情境”、采取伙伴式的师幼合作方式,得以充分地体现。由于我平时教学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也不爱提问题。为了引导和帮助孩子们去思考和探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我以操作体验法:让其观察自己的指纹、他人的指纹,并进行比较、验证,发现指纹其中的基本特征,比较其不同。

  在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们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指纹,我采用实验操作法。活动开始,我以情境讲述警察破案的形式,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自然地引出活动内容《奇妙的指纹》然后我问孩子们:“看看你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你自己是十个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的好朋友的指纹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一样吗?”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我请孩子们去操作,操作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都很积极,而且观察的也很仔细。但是自己也存在的很多问题。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指纹还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来问我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性。以上是我对这个活动的反思,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希望自己在下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提高。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从上倒下的观察猪的身体,了解猪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2、解猪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3、观察动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长带幼儿去农村的主场看看,积累感性知识。

  2、集各种猪的照片和视频资料。

  3、带、皮鞋、皮包及猪肉制品等食物。

  4、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语引出主题。

  师:耳朵大,眼睛小,身子胖,鼻子翘。

  一天到晚睡大觉,它的身体全是宝。

  二、关于猪的知识。

  ——师:你见过大肥猪吗?请你说说猪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永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猪的基本形象。

  三、观察视频猪的形态。

  ——师:猪的头上有什么?它是身恶魔样子的?

  ——师带领幼儿学一学扇扇猪耳朵、翘翘猪鼻子的动作。

  ——师:小猪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的后面有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猪的头上有一个大鼻子和大嘴巴,有两只大大的耳朵和两只小小的眼睛,猪的全身长满了皮毛,胖胖的'身体下面有四条腿。

  五、寻找与猪相似的其他动物,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是:猪妈妈生下来的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寻找与猪相同特征的其他动物,根据幼儿的回答,师用文字在黑板上记录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大象头上有一个长鼻子,小兔子头上有两只长耳朵等,告诉幼儿宝宝生下来有的象妈妈、有的像爸爸,都是兽类动物。

  ——引导幼儿从这些兽类动物中找出人类圈养的动物,并告诉幼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家畜”

  六、探讨猪与人类的关系。

  师:猪有什么用?猪肉可以做什么?(香肠、火腿肠)

  猪皮可以做什么?(皮包、皮夹、皮鞋)

  猪毛可以做什么?(刷子)猪粪可以做什么?(肥料)

  师出示相应的食物让幼儿观察,感知猪的用处。

  七、音乐活动《小猪睡觉》。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0

  目标让幼儿感知沙子的特性,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学习用沙土造型,充分享受玩沙的乐趣。

  准备小铲、小桶、筛子、模子、水等。

  过程活动

  (一)干沙

  1、让幼儿在沙地里自由自在地玩沙子。可以光着脚在沙子上走一走、跳一跳;可以用手摸一摸、抓一抓;可以用铲子、小桶、筛子等玩具玩沙子。

  教师启发幼儿:

  在沙子上跳一跳,有什么感觉?

  用脚踩过干沙子后,看看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把干沙子,试试能不能捏成一个球?

  用铲子挖洞、挖井、造房子,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用筛子筛过的沙子什么样?摸一摸这些沙子有什么感觉?

  2、模仿:让幼儿在沙池里或沙滩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如乌龟、螃蟹爬,小兔跳等。

  活动

  (二)湿沙

  1、在沙箱或沙池中喷洒适量的水,放上一些玩具和模型。让幼儿自由地玩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

  用脚踩一踩,看看湿沙子上留下的.脚印什么样?

  用手捏一捏,试试湿沙子能捏成球吗?

  用容器、模子扣一扣,看看湿沙子能变成什么样?

  用筛子筛一筛,仔细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

  用小棍或手指在沙子上画画、按手印、按各种图型印,比一比,谁的图案最美?

  用湿沙子筑长城、建城堡……比一比谁建的最牢固?谁造的最有趣?

  2、讨论:干沙子与湿沙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

  (三)小实验

  在玻璃杯中放些干沙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让幼儿观察杯子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沙子里会冒出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将杯子放到窗台上,过一会再观察,看看杯子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漏斗上铺一块纱布,将杯子里的沙子倒入漏斗,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建议

  活动(一)和(二)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扩展以上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

  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3、通过游戏和模仿活动提高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感受游戏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了解各种各样的鞋子的特征,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反面都标有5元以内的价格,货柜,“货币”,记录卡,笔,购物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最近,我们开展了关于鞋子的活动,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许多鞋子,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鞋子。幼儿自由介绍

  二、基本部分:

  1、准备开超市:

  师:小朋友现在想用鞋子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最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开个鞋子超市

  2、分类活动:

  师:可是,这些鞋子现在放的有点乱,小朋友可以想想,我们的鞋子可以按什么方法分分类,把他们放在柜台上呢?

  师:咦,鞋底上都标上了价格,我们今天按价格来分类呢?

  教师引导幼儿按不同的价格来分类

  幼儿按鞋子的价格摆放相应的柜台

  3、集体核对

  4、选营业员

  (1)师:小朋友看看我们商店里的柜台和商品都有了,商店里还却什么?(营业员,货价,钱,顾客)

  (2)请小朋友讨论用什么办法来选营业员。

  师:你们说说看,你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选营业员呢?

  (3)选营业员,营业员就位

  师:好,现在请营业员选择你喜欢的'柜台。

  5、游戏活动:

  师: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的游戏和平时不一样,小朋友可以自由组合,3个人一家,一个管钱一个负责记录,还有一个负责选鞋子,每一家有10元钱,要一边买一边记,买一双记一次价格,要把钱全部用完,组合好的家庭就可以来领钱。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介绍自己买的什么,自己是怎样把钱用完的。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2

  设计思路:

  每棵树都是活的,它和我们人一样,需要吃、休息、呼吸,也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春是倾听大树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大量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桠,为新的季节的欣欣向荣做准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听诊器在树干上寻找、倾听梧桐树“心跳”的方法,感知树木旺盛的生命力。

  2、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培养关注自然的态度。

  教案准备

  1、到公园察看观察地点,选择直径约15厘米且皮较薄的梧桐树作为观察对象(其他的落叶树也行)。

  2、听诊器人手一个,幼儿倾听过自己(同伴)的心跳。

  教案过程

  一、说一说心跳的感觉。体味:你听过谁的心跳声?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儿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声音很有节奏;声音是有规律的跳动,像老师弹钢琴一样很有力量;我听到的是咚、咚的声音……

  二、找一找梧桐树的'心跳。

  1、你们猜猜,梧桐树有心跳吗?

  幼儿顿时分成两派: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说“有”的理由是:梧桐树是活的,活着就有心跳;我见啄木鸟为它治过病,说明它和人一样,也应该有心跳……说“没有”的理由是:没听说过大树有心脏;大树和人不一样;见过砍倒的大树,没有发现心跳……

  2、我们一起去找找梧桐树有没有心跳,好吗?

  幼儿5-6人结成小组好奇地去找了,老师只是提醒幼儿要把听诊治器紧贴在树干上,不要动;要多试几个地方,找到最佳听点。

  3、交流听到的树的心跳声。

  幼儿A: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树的心跳声,声音是扑、扑、扑,很小。

  幼儿B:有的心跳声很大,有的心跳声小小的;

  幼儿C:我听时都不敢喘气,后来终于听到了,我听到和我一样的心跳声:咚、咚、咚。

  幼儿D:它的心跳声会变,有时听见,有时又听不见。

  4、为什么梧桐树也有心跳?

  幼儿又议论开了:它的叶子绿绿的,是活的,活着就会有心跳;树叶会光合作用的;梧桐树会不停地往上长,要是没有心跳,树就是死了,就不长了……

  5、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梧桐树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要吃、睡觉、呼吸,也要运动——把大量树液不断地输送给树枝、树叶,才能长粗、长高——我们听到的心跳声,就是大树在生长的声音。

  6、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树都有心跳呢?我们再去找找别的树的心跳,好吗?

  三、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欣赏“树”的相关配乐散文或诗歌。

  活动延伸

  1、听听哺乳动物和鸟儿的心跳。

  2、幼儿查找、收集与树生长相关的资料(如光合作用、年轮的话题等)。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3

  学习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进一步了解电脑的用途。

  .知道使用电脑要注意的事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信息百宝箱》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9页。

  .电脑、游戏光盘。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请幼儿说说电脑像什么。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述故事《聪明的电脑机器人》:

  电脑威威住在安安的家里,每天都会做很多事情,安安觉得威威像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上星期六,爸爸妈妈带安安和弟弟去参观恐龙展览会,拍了很多照片。安安想让住在美国的外婆立刻看到这些照片,于是找电脑威威来帮忙。安安请妈妈写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外婆,还附上了照片,安安说:“威威,请你帮我把信和照片寄给外婆吧。”威威说:“没问题。”威威立刻就把电子邮件传送出去了。爸爸买了一套电子故事书给安安,安安又请威威帮忙,她说:“威威,请你把这个故事读出来。”威威说:“好呀,请你把光盘放进来。”安安把光盘放进威威的身体里,威威就开始播放动画和读故事了。

  安安想送一幅图画给妈妈,她对电脑威威说:“威威,请你和我一起画图画。”威威笑着说:“没问题。你画完图画后,还可以涂上不同的'颜色呢。”安安在手写板上画呀画,过了一会儿,威威身上就出现了一朵红花,安安说:“真神奇,不用彩笔,不用图画纸也能画出漂亮的图画。”安安请爸爸帮忙,用打印机把图画打印出来,然后送给妈妈。

  威威会发邮件、会讲故事、会画图画,他还会做什么呢?只听安安又说:“威威,请你和我一起玩游戏吧。”安安和威威下了几盘棋后,威威说:“我今天跟你又画画,又玩游戏,差不多玩了一个小时,我很累了。”安安说:“我也累了,我的眼睛需要休息了。”于是,安安关了电脑,并用老师教她的方法,做眼保健操来保护眼睛。

  3.与幼儿讨论:

  .安安觉得电脑像什么?(像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安安利用电脑做什么?(给外婆发信和照片、听故事、画图

  画和玩游戏。)

  .你会用电脑做什么?(自由回答。)

  .安安玩电脑玩了多久?她应该怎样做?(一个小时。她应该

  关掉电脑,让眼睛休息。)

  4.请幼儿扮演安安,示范用电脑绘画或玩游戏。

  5.引导其他幼儿注意这位同伴的坐姿是否正确,老师示范操作电脑的正确姿势。

  活动评价

  .能说出电脑的功能。

  .使用电脑时姿势正确。

  .能专心倾听故事。

  活动建议:

  .创设正确使用电脑的环境,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4

  【教材分析】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他们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虫儿和鸣的活动主要依托中班幼儿对虫儿声音的好奇好问心,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情境直接感知,与小组同伴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昆虫的声音,了解虫儿的声音特点与作用。(重点)

  2、能正确区分昆虫的不同声音。(难点)

  3、体验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活动前听听蝈蝈、蛐蛐、蜜蜂、蝉的叫声。

  2、物质准备:昆虫声音的录音(蝈蝈、蛐蛐、蜜蜂、蝉)。蝈蝈、蜜蜂、蛐蛐。眼罩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认识并熟悉各种昆虫的叫声。

  1、分别播放蛐蛐和蝈蝈的叫声,蜜蜂和蝉的.叫声。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你觉着它在干什么?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昆虫发出的声音,有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声音很细小,我们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旋律。

  二、通过情景故事《虫儿音乐会》,进一步熟悉并区分昆虫的声音特点。

  1、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在情境故事中依次播放蝈蝈、蛐蛐、蜜蜂、蝉的叫声。

  2、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在演唱?它是怎样唱的?

  3、小结:幼儿了解蛐蛐外号“夜鸣虫”,一般在夜晚鸣叫,叫声很有节奏感,“蛐儿蛐儿蛐儿蛐儿”的叫。蝈蝈一般白天晚上都会鸣叫,叫声较连续响亮。这两者是靠后腿与翅膀的摩擦发出来的声音。蜜蜂声音“嗡嗡嗡,嗡嗡嗡”,蝉的叫声是“知了—知了—”,这两者都是身体中有独特的发音器官。

  三、游戏:听音辨虫。

  请幼儿戴上眼罩,仔细聆听昆虫的声音,猜一猜是哪一种昆虫的叫声,依据是什么。加深幼儿对声音探究的兴趣。

  四、运用情景表演:我是小秋虫,引导幼儿学习模仿昆虫的叫声以及不同节奏。

  蝉的叫声“知了—知了—”。

  蛐蛐的叫声“蛐儿蛐儿蛐儿蛐儿”。蜜蜂的叫声“嗡嗡嗡,嗡嗡嗡”。蝈蝈的叫声“蝈蝈蝈,蝈蝈蝈”。

  五、观看视频资料:昆虫叫声的含义。

  1、请幼儿安静倾听蝈蝈和蜜蜂的叫声,猜一猜蜜蜂在“说”什么。

  2、播放视频,幼儿了解各种昆虫的鸣叫声不同含义,有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有的是为了配对,有的在互相攻击时也会发出鸣叫。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究昆虫的声音,并与同伴交流。

  附:虫儿音乐会“蝈蝈蝈,蝈蝈蝈”,一只蝈蝈边走边唱,跳上了草丛的叶子上。蝈蝈的声音很大,好像在和大家商量,说:“我们来开一个音乐派对吧!”“好啊,好啊”好多昆虫歌唱家都围拥而来。漂亮的蝴蝶主持人正式宣布音乐派对开始了。首先蝉来

  有趣,多么生动啊!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5

  目标:

  1、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准备:

  1、本地的农作物实物小麦若干。

  2、小麦的生长图片。

  3、一些由小麦制成的食品。

  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春天我们到田野里去春游,看到了农民伯伯的田里种了哪些东西?

  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

  2、认识小麦。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师:我们来看看小麦的样子。

  幼儿观察小麦实物,讲述小麦的外形特征。

  教师总结: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观看图片,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4、了解麦子的用途。

  教师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提问:麦子最后结出的小麦有什么用呢?

  (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

  5、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师: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折一个小船,让小船在水里自由航行。

  幼儿学习儿歌《大馒头,哪里来》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知道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6、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在小麦成熟的季节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观察成熟时期的小麦,体验农民收获粮食的辛苦。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17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8-26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06-08

幼儿科学活动教案10-27

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1-20

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2-2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9-25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2-10

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12-27

【热】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