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6-25 09:40: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经典)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够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进行破案。

  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动物的脚印。

  材料准备:课件,幼儿侦探卡人手一张,笔若干,侦探道具(眼镜,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猜测,激发幼儿推理的欲望。

  1.引导语:老虎妈妈开了一间开心超市,生意可好了,每天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老虎要整理货物,清点商品数量。

  2.幼儿对照自己的清单卡,记录数量。

  引导语:老虎妈妈请小朋友们帮忙清点货架上的商品,核对一下货架上的商品和单子上的数量是否一样?算出来的单子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问题?

  3.小结:货架上少了1罐蜂蜜、2个蛋糕、3瓶牛奶。

  4.提问:那少了的1罐蜂蜜,2个蛋糕,3瓶牛奶可能会是谁拿走的呢?

  师:你们说得都有可能,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超市找找线索吧!

  (二)依据线索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圈定嫌疑人。

  1.线索一:脚印。

  (1)引导语:在案发现场,我们发现了一些脚印,脚印分别是哪几只小动物留下的?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将留下的脚印与相对应的动物找出来,并在侦探卡的第一行做上记号。

  2.线索二:帽子。

  (1)引导语:除了脚印,还留下了什么线索?带着帽子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监控里发现了这些小动物带着帽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仔细找找看。

  (2)请你们把带帽子的嫌疑人也找出来,在第二行里做上记号。

  3.线索三:目击者。

  (1)引导语:除了发现的脚印和戴帽子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位目击者。

  (2)目击者:我看见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的`人带着黑色墨镜急冲冲地拿着东西就跑走了。

  (3)引导幼儿根据线索观察图片,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侦探卡的第三行。

  (三)幼儿尝试整合推理出的线索指定嫌疑人并结案。

  1.思考: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谁最有可能是拿走东西那呢?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的侦探卡,想一想并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推理:

  引导语:要满足以上三条线索的动物才是最大的嫌疑人,谁是最可能拿走蜂蜜、蛋糕和牛奶呢?。(鸡)

  3.结案,了解真相。

  师:你们都说鸡的嫌疑最大,鸡可能就是拿走东西的人。那鸡为什么会拿蜂蜜、蛋糕和牛奶呢?

  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鸡妈妈,听听鸡妈妈会怎么说。

  小结:原来真的是鸡妈妈拿的东西,帮助别人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今天小侦探们的表现都不错,帮助超市主人老虎妈妈破了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仔细观察,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你们会是个厉害聪明的小侦探家。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阅读区投放有关找不同、走迷宫等益智性的书籍,激发幼儿进行探索与思考。

  2.家园共育:请家长有机会可以带幼儿去体验侦探游戏。

  活动反思: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导入“小伴龙”,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扮演“小小侦探家”帮助小伴龙找出嫌疑人,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方法进行破案,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动脑筋想问题寻找答案。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通过线索找出对应的嫌疑人,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结合三条线索进行推理时,部分幼儿没有推理出鸡妈妈是最大的嫌疑人,可能是幼儿没有抓住“要满足以上三条线索的动物才是最大的嫌疑人”这个条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找到的线索结果并进行分享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目标:

  1、初步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

  鸡蛋若干每组打开的蛋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听教师讲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

  猫妈妈生了一只猫,母鸡去祝贺,小猫圆圆的脑袋,软软的毛……

  2、鸡妈妈为什么伤心?(提示生了一个宝宝,没有小手和小脚,不会叫妈妈)

  3、幼儿在听教师讲一边故事,问“后来鸡妈妈还伤心吗?为什么呢?”

  (二)探索鸡蛋里的秘密

  1、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回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

  2、给幼儿发鸡蛋,让孩子摸摸、看看,感觉鸡蛋的外形。提示幼儿要轻拿轻放。

  3、我们刚才看见了鸡蛋外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鸡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的请举手说给我们听听。

  4、给幼儿分组观察打开的.鸡蛋。

  5、小朋友,这黄黄的、白白的各是什么啊?

  6、教师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蛋黄和蛋白对小鸡生长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辨别并找出野菜。

  2、会正确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体验参与野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挖野菜的工具及装野菜的袋子。

  2、教师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郊外。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郊外,引起幼儿挖野菜的兴趣。

  2、讨论挖野菜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你们都想挖野菜,也带来了挖野菜的工具,那么在挖野菜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正确使用工具;不离开同伴;如果公园有水,注意提醒幼儿不到水边玩耍。

  3、组织幼儿进行挖野菜活动。

  师:每个小组都讨论了野菜长在哪里?下面我们就按你们的想法分组挖野菜,注意不要离开老师太远。

  幼儿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分辨不清时,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也可请挖的熟练地幼儿帮助其他幼儿。

  4、回园讨论,对也才进行分类。

  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谁的'多。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野菜的种类分类,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检查,特别要幼儿区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师:你们都吃过哪些野菜食品?我们挖的野菜可以怎样吃?

  教师组织幼儿将挖的野菜清洗干净,送厨房加工。

  组织幼儿品尝野菜食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产生对抓西瓜虫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铲子、盛西瓜虫的器皿、放大镜。

  2.幼儿用书。

  环境创设生活活动在发现区增添放大镜,引导幼儿观察西瓜虫、蜻蜓、蝉等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

  1.引导幼儿讨论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西瓜虫,知道西瓜虫都做哪些事情?它喜欢生活在哪些地方?

  2.启发幼儿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幼儿园户外那些地方会有西瓜虫?我们到甚么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捉西瓜虫需要带哪些工具?应注意什么?

  峡山区岞山街道岞山幼儿园教师备课卡活动过程第二阶段1.幼儿分4-5组自由在园内寻找西瓜虫。

  2.请幼儿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是怎样发现西瓜虫的?在哪里找到的?是不是和刚才说的'地方一样?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3.引导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虫并进行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西瓜虫有几只脚?他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当它碰到危险时,会怎样?缩起来的时候,它像什么?

  4.请幼儿模仿西瓜虫的样子,尤其是遇到危险后,缩起来的样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平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个人操作材料:1/2鸡蛋壳人手3个,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有颜色水的盆、托盘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卡纸条、积木、乒乓球、书、冬瓜、棋子。

  3、有关拱形的多媒体图片。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起幼儿兴趣

  2、探索力作用于鸡蛋壳的凹面、凸面的不同现象"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你们愿意来做个实验吗?"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分别戳蛋壳的凹面、凸面。

  师幼共同小结: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先啄破的。

  3、往鸡蛋壳内、壳外做注水实验,明白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

  出示针管,演示如何吸水、注水。

  幼儿做实验。

  幼儿交流实验的结果。

  教师讲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原理:针管里的水就象是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当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流掉了,就像是铅笔上的力大部分沿蛋壳表面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拱形桥面也能承受较大的力;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水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4、分组操作、探索拱形的秘密。

  A组幼儿用卡纸和积木搭桥,要求是用两块积木做桥墩固定,卡纸做桥面,桥面至少要承受3颗小棋子的重量不会塌掉。(活动中如果幼儿不能想到拱桥,可提醒幼儿想想还有什么形状的桥。)教师提供材料,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建构桥。

  "我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师,搭建一座拱形桥,桥造好后,会有很多行人和车辆从桥上通过,所以,桥要造得牢固。"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地建构。

  B组幼儿实验:乒乓球的研究。

  "幼儿自由选择乒乓球,用手使劲捏压一个完整的乒乓球,容易压瘪吗?""请你们每人选择3个切成一半的乒乓球壳扣在桌面上,看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C组幼儿实验瓜皮拱。把半圆形的冬瓜切成5块,注意切口的方向,然后小心的搭建一个瓜皮拱,在上面放上物品,瓜皮拱不会垮。

  三组实验结束后,可让幼儿互换位置进行多个实验,进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5、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是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物品?"教师用多媒体图片做介绍,使幼儿明白物品设计成拱形的原因。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拱形建筑物、隧道、桥梁、屋顶等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力。

  重点介绍拱形桥,引导幼儿理解拱形的桥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想不到吧,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人们根据蛋壳的原理建造了许多建筑物,你们知道有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吗?"结束:小朋友们可以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拱形的,也可以自己设计拱形的物品,并把它们画下来,让其他人了解这些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受自然界昆虫的可爱、奇妙,萌发爱 护小动物的情感

  2.学习靠腰部扭动贴地爬行,锻炼躯干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对腰部扭动贴地爬行动作感兴趣,能克服畏难情绪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模仿虫子腰部扭动贴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虫的可爱、奇妙

  难点:能克服困难、协调地完成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模仿不同动物的爬行动作;了解青虫的演变过程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布袋、录音机、磁带。场地准备: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园,并放置好小青虫的“粪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经验回顾:哪些动物会爬?怎么爬?昆虫爬的.动作有哪些?

  2.热身运动:幼儿分散模仿各种动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脚着地屈膝爬,手脚着地爬,匍匐等等;

  ②集体模仿:两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虫”滚动前进;幼儿全体屈膝,将手搭在前幼儿的臀部上,变成长长的“毛毛虫”蠕动前进;变成“蜈蚣”,同时抬手抬脚爬行前进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小青虫长得怎么样?是怎么爬的?

  2.幼儿自由尝试,模仿青虫的爬行;

  3.讨论动作要领: “撅起小屁股,抬起小脑袋,弯弯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 (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靠腰部的扭动,尽量不用手去推,将臀部往上拱,使身体成∩,膝盖跪住,将上身往前伸长,如此反复。)

  4.幼儿第二次练习(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不用手脚帮忙,靠腰部扭动爬行,动作协调)。

  三、游戏部分

  1.“找肥料”

  请“青虫”用刚学会的爬行动作,将这些肥料分别运到指定地点,比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又快又多。

  2.“我们长大了”

  请每个幼儿取一只布袋,将身体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虫长大了)练习爬行(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调节幼儿的活动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小青虫的梦”

  ①教师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讲述游戏规则:根据人数将幼儿分成2组,先是鱼贯地爬过山坡,在山坡对面的草丛中拣起一根教师事先准备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后钻入布袋,爬过草地,在音乐声中钻出布袋,代表蜕变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儿跟着蝴蝶姐姐开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丝结茧(将身体钻入布袋中)――蜕变成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随音乐中,学蝴蝶飞舞;

  2.整理活动场地,出场。

  【延伸活动】

  在晨间活动中,让幼儿用布袋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花园里的昆虫特感兴趣,会长时间地观察,有的甚至趴在虫子后面跟着它爬,我就以青虫成长的过程为游戏情节,力图做到:一、渗透环境教育: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其相互间的作用,体会到它的美妙,激发喜爱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虫的梦”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以“青虫”参与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活动。二、增加难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儿躯干的扭动来爬行,难度颇大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其三,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小青虫爬行,激发幼儿探索身体运动的乐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动场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园,避免了体育活动中繁琐的场地布置,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与我们的关系是这么的密切与和谐,使环境教育从情感角度入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田。学习新动作、游戏、课中小肆还是放松活动,教师均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如在动作学习时,教师以“噘起小屁股,抬起小脑袋,弯弯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儿歌来形象化幼儿的动作要领,使幼儿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幼儿在形象的游戏情节中,反复练习爬行,乐此不疲,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探索光的反射现象,知道镜子会反光。

  2、能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发射。

  3、喜欢玩镜子反光的小实验。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小镜子

  2、选择一个有太阳的日子,带幼儿到室外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我出示了大小不一,样式不一的各种镜子,在选择一个阳光充分的时间,我组织幼儿来到室外一半有阳光一半背阴的场地上。提出了一些玩镜子的要求:我们让阳光和镜子来玩游戏,你会发现什么?等会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老师,看我照的地上出现了亮亮的圆。""我也照出光斑了,在墙上。""我的光斑在门上。""瞧,我的光斑是不停晃动的。"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沉溺在发现操作的愉悦中。突然文文急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看不见我的光斑?"浩浩也说:"我也没有?"旁边的佳佳听见了说,你来我这里,有阳光,就可以照出光斑。于是,在背阴的地方的幼儿走来到了有阳光的地方。可是露露还是焦急地搬弄自身的镜子,不停地看墙壁,还是找不到自身镜子反射的光斑,就向我来求助。我说:"露露别急,试试调整镜子的角度,看看行不行?"露露高兴的答应着,果然在墙上长颈鹿的身上出现了亮亮地圆圆的光斑,露露高兴极了,招呼我看,我夸奖她真会动脑。

  我说"你照出来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动?你是怎样做的?"有的`小朋友不停上下晃动镜子,墙上或地面上就出现晃动的光斑,有的小朋友转着圈转动镜子,墙上活地面上就出现转圈的光斑,引来同伴去抓。还有的小朋友把光斑照到自身的衣服上。

  看到这里,我提醒幼儿说:"你能把光斑照到自身想要去的地方吗?"小朋友们又进入了新的探索。"我的光斑在骆驼的腿上。'"我的照到了门框上""我把光斑照到了老师你的衣服上。"接着我又说:请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反光?"喝茶的杯子""我们吃的不锈钢小碗""我到公园里去看见水也能反光",师:"水真能反光吗?我们来试试。"我就请保育员阿姨搬来了一盆水,放在阳光下,奇迹出现了,在天花板上果然出现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光斑,小朋友们欢呼起来,大家叫它称"彩虹"。我不失时机的让幼儿研讨其中的物理现象,小朋友们虽然没有理解的那么深奥,但他们了解了这种现象。相信,他们以后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思维方面都有很大的协助。在延伸活动中,实验资料准备比较方便,我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做这个实验。

  我在活动开始时,许多小朋友不能胜利地做镜子反光的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尝试调整镜子的角度,做胜利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高。幼儿在活动中都非常的主动和快乐,让小朋友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去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最后得到结论。幼儿都是在主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幼儿都非常投入,我们用数码相机记录了小朋友活动的精彩片段。

  第二次探索:有趣的光斑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形状的镜子反射的光斑是不同的,镜子的角度不同,反射的光斑也不同。

  2、知道在镜子中贴了不透明的图形,就会在光斑中形成相同形状的阴影。

  3、能积极地将自身在操作中的新发现和老师、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镜子、不透明的几何图形小纸片、一盆水

  [活动过程]

  在上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水反射后形成的光斑,很感兴趣,我们特意组织了《有趣的光斑》,小朋友对不同形状的镜子的角度改变了光斑的形状大小,因为幼儿多,反射的光斑多,不能一时分辨出自身反射的光斑。我就临时改变让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小朋友也就能清楚地发现镜子随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光斑大小的形状。

  还有一件事情我感触很深,小朋友发现手上有一面镜子反射的光斑中间有一块黑色的阴影,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我就引导小朋友观察这面镜子与其他镜子的不同,小朋友发现了这面镜子的后面脱落了一块涂层,这块涂层反射后在墙上形成了一个阴影,小朋友们很好奇地问"老师,镜子后面的是什么?"我记得涂的是水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后面的涂层可能有所改变,怕误导小朋友,就把问题留给小朋友,让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

  接下来,小朋友自身选择几何图形的小纸片,贴在镜子上,再次玩镜子反光的现象。

  --文文说:"看我照出了一只云朵!漂亮吗?"

  --璐璐说:"你反射出的是什么?是蘑菇吗?"

  --洋洋说:"看我的是三角形,哈哈,你的是椭圆形。"

  --乐乐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张小白兔的贴纸贴在了镜子上,非常兴奋地说:"看我的兔子,我照出了黑兔!"小朋友们高兴地把自身的发现告诉着同伴和老师,感受着实验带来的快乐。

  《有趣的光斑》这次活动幼儿兴趣很高,幼儿很投入,探索性强。通过一个阶段对"有趣的镜子"的探索和研究,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进行实验,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实验过程和发现,我们特意为幼儿开辟了一个角"记下日记,感受快乐",将幼儿的日记展览出来。我想,这种幼儿回到家里自然地把自身上课中的内容讲述给家长,还和家长一起实验,相信,这种活动确实对幼儿有了一定影响,这也正是活动的意义所在!活动中不只锻炼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还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新规律的积极的科学态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的基本种类。

  2.观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茶叶外形特征,感知茶叶泡水后的细微变化。

  3.体验品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茶叶(白茶、铁观音、龙井、碧螺春、银针、茉莉龙球、苦丁茶、普洱茶),每组一份。

  2.茶叶制作过程的录像。

  3.茶具一套,小茶杯每人一套。

  2.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聊茶。师:小朋友有没有品尝过爸爸妈妈泡的茶?知道茶的名称和茶的有关知识吗?有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茶的知识,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记录在记录表上。

  (3)师:你们知道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播放茶叶制作过程的录像)

  小结:制茶过程为:采青→室外萎凋→炒青→揉捻→干燥→包装

  2.引导幼儿观察在桌面上的各种茶叶。

  (1)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感知茶叶的形状。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茶叶,就放在边上的.桌子上,请小朋友去看一看茶叶的形状、颜色,用鼻子去闻一闻味道

  小结:茶叶的形状都不相同,颜色也不太一样,有深有浅,但是闻上去的味道都是非常清香的。

  3.幼儿观察用开水泡后的茶叶的变化,谈谈茶叶的作用

  (1)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杯中的变化。

  (2)师:茶叶到了水中,经过开水泡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我们看到的是茶叶经过开水泡后,又慢慢变回刚采下来的样子,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红,茶水的颜色慢慢变绿,闻一闻真香呀。

  4.品茶

  (1)各种准备好的放在小盘中的茶叶摆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一下,看一看它们的颜色,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并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2)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5.泡茶

  幼儿每人一个杯子,小勺。请幼儿自己动手用各种茶叶泡制茶饮料。在等待茶饮料变凉的过程中,组织幼儿瞧一瞧叶子或花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再看一看茶水的颜色,闻一闻它的味道有什么变化?可以互相的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自己做的饮料什么味道!

  延伸

  继续探究“茶”知识。

  游戏活动:茶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评析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一

  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状,说出看云的感受。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准备:

  选择多云的日子和一块草地。

  过程:

  一、引发兴趣,唤起幼儿的有关经验。

  1、谜语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2、启发幼儿说说平时看到过什么样的云,它们像什么。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形状,说说看云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天空中的一大片云,说说这片云的形状像什么。(让幼儿充分想象,发表意见。)

  2、幼儿随意坐或站,自由观察天上的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云,它像什么,后来又变得像什么,为什么会变。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现象,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幼儿说出云是在不断移动的。)

  三、引导幼儿欣赏故事《云宝宝和风娃娃》(附后)。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寂寞的太阳公公有什么愿望?云宝宝和风娃娃是怎样做的?它们变了些什么魔术?

  2、引导幼儿根据观察所得,尝试仿编故事。

  四、组织游戏:会变的'云。

  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在草地上任意地飘来飘去。当教师说“云变了”时,幼儿马上摆出一种姿势表示云的形态,并说说自己变的是一片什么形状的云。当教师说“大风吹来了”时,幼儿就四散跑开蹲下,表示云被大风吹散了。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云的形成过程以及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准备:

  白云卡片一张,磁带、录音机各一,手电筒五支,白纸若干。

  过程:

  一、游戏:我是云宝宝。

  随着愉快、轻松的音乐,幼儿依次传白云卡片。音乐暂停时,拿到白云卡片的幼儿可发挥想象,说:“我是云宝宝,我能变成××。”

  二、讨论云的形成。

  1、为什么天空中有云?云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回答。)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提问:“小水滴想旅行请谁来帮忙?太阳公公帮助小水滴变成什么飞上了天?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云是怎么聚集而成的?

  三、讨论云的颜色。

  1、云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天空中的云有时是白色的,有时是灰色的、黑色的?

  2、通过实验感受云的颜色与厚薄之间的关系。

  ①将手电筒当作太阳,将白纸当作白云,引导幼儿做实验,观察当“太阳光”照在一张纸上时所产生的现象。(透过纸能清楚地看到光。)

  ②当“太阳光”照在叠放的几张纸上时,你发现了什么?(光能透过纸,但看得不太清楚。)

  ③再加上一些纸,你发现了什么?(看不见光了。)

  3、小结:其实云是白色的,只是因为云的厚薄不同,才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当云很薄的时候,阳光照在它们身上,云看上去就是白色的;当云变厚时,阳光只能透过很少的部分,云看上去就是灰色的;当云很厚时,阳光无法透过,云看上去就是黑色的。

  活动延伸:

  画出各种各样的云。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七个小矮人头饰若干,游戏操作材料,胶水若干,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起幼儿兴趣。

  七个小矮人外出回来,发现白雪公主不见了,非常焦急。正在这时邮递员小乌龟送来了一封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读一遍信)小矮人们:白雪公主现在已经被我囚禁在了城堡里面,我马上就可以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路上已经被我施了魔法,你们快放弃营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们,你们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吗?(有!)好,那我们出发吧!

  2、第一关:通往城堡的小路一复习6的分和与组成。

  师:这里是通往城堡的一条小路,可是被恶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挡住了去路,我们怎么过去呢?瞧,那有个指示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读一遍指示牌内容:只有用含有正确答案的数字之箭才能将蜘蛛杀死)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蜘蛛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难题吧!个别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画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因为6可以分成1和5,所以应该用含有6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集体回答。(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应该用含有2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以此方法,说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来是6……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3、第二关:城堡大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堡大门)

  可是城门被施了魔法,必须按对密码才可以,这可怎么办?看,有个通告!(读一遍通告)(请你根据大门上显示的图片列出相应的算式,你会发现惊喜!)

  我们赶紧来看看有哪些题目吧!(根据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列出相应算式3+3=66—2=41+5=6……)

  师:你们真聪明,列出了所有的算式。你们看,城门打开了,我们赶快走吧。

  4、第三关:修桥过河——找出相应的答案。

  师:你们看,恶毒皇后的宫殿就在河对岸,但是唯一的小桥被皇后破坏了,我们不能走桥上,而且也不能游过去,因为河里有鳄鱼,会被鳄鱼吃掉。

  幼:河面上飘着好多被破坏的木板,我们可以修桥。

  师:可是怎么才能将小桥修好呢?小勇士们,你们仔细看看。

  师:哦,原来每个木板上都有一道算式题,我们只要帮算式题找到正确的.答案,就能将小桥修好,就能安全过河。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幼儿逐一捞起木板,并将加减算式补充完整。

  师:你们真棒,小桥修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安全过

  河喽。

  5、(分组操作)找出恶毒的皇后——进一步巩固6的加减运算。

  师:皇后的宫殿到了,可是她却躲起来了,我们一起把她找出来,好不好?

  现在我们分三个小组,每组桌上有一张大的图片和一些小的卡片,大图片的空白处有很多算式题,请你们在数字卡片中找到相应的得数,然后贴到对应的算式题上。最后我们把三幅大图拼起来,到时皇后就会出现啦。(幼儿分组操作)(将皇后的图片分成三部分,头、身体、腿,像拼图一样,大图片上是含有题的轮廓,小卡片是数字,等到幼儿把数字贴到相应的地方,将大图片反过来就看到眼睛、鼻子、嘴巴、身体、胳膊、腿了。再将三幅图片拼起来就是皇后了。)

  6、活动结束。赶走皇后,救出白雪公主。

  师:你们看皇后出现了,她被我们打败啦,我们赶紧去救白雪公主吧!七个小矮人在城堡中找到公主。

  全体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去接白雪公主。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2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数学活动逻辑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出现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充分考虑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以"马戏团"为主线,通过游戏"躲单抱双"→"集体操作"→游戏"转转乐"→"跑组操作"这四大环节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和动手操作中感知和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2、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ppt;数字转盘;"小动物"操作单、连线操作单、圈一圈操作单、"动物回家"操作单、笔和夹子人手一份;教师操作大图三份;马戏团团长服装和小丑服装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步感知单数和双数。

  师:宝贝们,我们一起去参观马戏团吧。

  1、介绍"躲单、抱双"游戏规则。

  师:小朋友们下午好,欢迎你们来到贝林马戏团,我是马戏团的团长,在看节目之前我们要先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躲单、抱双",当音乐起的时候请你们跟着团长动起来,当音乐停的时候请快速的找到一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第一次游戏。

  师:大家都找到了好朋友,都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了,结果还剩下一位小朋友。

  (2)第二次游戏。

  师:现在我要请一名观众跟我们一起游戏,我们再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

  3、教师小结:刚刚在第一次游戏中两个两个好朋友抱在一起,一个也不剩的叫做双数;第二次游戏的时候两个两个抱在一起,剩下一个的叫做单数。

  (二)集体操作,初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感知单数、双数的含义。

  1、介绍操作材料。

  师:来看马戏表演的还有10组小动物,待会要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每一组有几只小动物,小动物们的位置都是两只两只的配对坐在一起,现在团长要请你们用两只两只圈起来的方式帮它们安排座位,要记得是两只两只圈起来哦,看看是不是都刚刚好,还是有多出一只小动物。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轻轻的拿起椅子底下的托盘给小动物安排位置吧。

  3、教师引导幼儿结合ppt共同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安排座位的时候有哪几组小动物是两只两只刚刚好的,又有哪几组小动物是多出一只的。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教师小结:1只、3只、5只、7只、9只的`小动物都是两只两只配对在一起的,最后还剩下一只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单数";2只、4只、6只、8只、10只的小动物两只两只配对在一起,一只动物也不剩的数,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双数"。

  5、引导幼儿按顺序说出10以内的单双数。

  师:请你们一起来按顺序念一念单数1、3、5、7、9,双数2、4、6、8、10。非常感谢你们帮小动物们安排好座位,精彩节目马上开始,掌声有请小丑出场。

  (三)游戏"转转乐",进一步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1、介绍游戏玩法。

  小丑:你们好,我是马戏团的小丑,要和你们玩"转转乐"游戏。

  2、幼儿游戏。

  (1)第一次请个别幼儿回答。(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小丑: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回答我转到的是单数还是双数。

  (2)分组竞赛游戏。(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赛,每组请两位小朋友上来,看哪一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底下的小朋友来判断他们说的对不对。

  (3)请一名幼儿上来转转盘。(游戏反复进行两次)

  师:现在我要请请小朋友上来转转盘,底下两组的小朋友来回答转盘上得是单数还是双数,比比看哪一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

  3、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小结。

  (四)迁移生活,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和活动室内的单双数。

  1、师:请小朋友找找你们身上或者我们的教室里面有什么地方是单,什么地方是双。

  2、教师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小结。

  (五)跑组操作,巩固10以内的单、双数。

  1、结合ppt介绍材料。

  师:刚才的小丑走的时候说要去准备神秘大礼包了,你们想要神秘大礼包吗?那就要完成三组操作材料。

  (1)第一组操作材料"气球操作单"。

  师: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判断气球是单数还是双数,并在单数的后面贴上小红花。

  (2)第二组操作材料"动物回家"。

  师:小兔子回家的路线是单数,请你按顺序把单数的路连起来;小猫回家的路线是双数,请你按顺序把双数的路连起来。

  (3)第三组操作材料"水果连线"。

  师:请你数数盘子里的水果有多少个,是单数还是双数,把单数的水果连到一个黑点的篮子里,双数的水果连到两个黑点的篮子里。

  2、提出跑组要求。

  师:我们马戏团有一种特别的操作方法,叫做"跑组操作",请你们仔细听跑组操作的要求。

  (1)有三组操作材料,完成一组后再继续操作另外两组材料,操作完将记录单夹在夹子上,三组材料都必须完成。

  (2)提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请所有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跑组,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请三位幼儿上台操作并与其它幼儿共同验证。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现在我要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一下。

  师:他们做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跟他们做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没关系,我们待会回答区域的时候再一起来改正。

  (六)活动延伸:兑换礼品。

  师:恭喜你们完成了三份操作任务,神秘大礼包已经准备好在出口处了,你们拿上记录单就可以去兑换一份神秘大礼包了,我们一起去出口处兑换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3

  知识背景: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活动评价: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孩子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孩子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4

  一、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谁的力量大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各种材料的强度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让幼儿感知材料的强度与外在因素(长短、大小、宽度)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实验,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态度及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普通餐巾纸或皱纹纸、牛皮纸条、塑料纸、玻璃弹子、木棍、绳子、挂钩、宽胶带、容器(可用塑料饮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弹簧秤。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强度。

  宽、窄、长、短不同的塑料带、皱纹纸及牛皮纸,让幼儿想办法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哪种纸最牢。

  探究的问题:

  用三种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纸提重物,哪种纸的力量最大?

  试一试。

  把相同长短、宽窄的皱纹纸、塑料纸、牛皮纸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纸的下端系上一个小容器。一名幼儿向容器中放玻璃弹子,另一名幼儿记录,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弹子后纸才被拉断,记录下玻璃弹子总数。比较三种不同纸被拉断后玻璃弹子的总数。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塑料纸力量最大,牛皮纸的`力量也不小。

  (2)皱纹纸力量最小。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一材料,相同长度、宽窄不同的纸挂重物,谁的力量最大?幼儿实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同一材料中,当长短相同、宽度不同时,纸条越宽,它的力量越大,挂的重物越多。

  (2)细纸条的力量最小。

  六、注意事项

  1.盛玻璃弹子的容器不宜太小,以便盛更多的玻璃弹子。

  2.纸条不宜裁得太宽,以方便观察。

  3.木棍可用筷子或铅笔代替。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教学重点

  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工具区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纸盒,里面有两只玩具小鸡,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

  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每个小组一盆盐水;小粘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

  3.教师制作的蛋壳工艺品,如不倒翁、脸谱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律动:动物怎样叫,师生问答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导创编:师: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

  2.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小鸡:“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再提出一个关于小鸡的问题让你旁边的小朋友回答好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启发思考

  提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可爱的小鸡是鸡妈妈用鸡蛋孵出来的,是用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吗?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

  2.尝试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活动教案02-08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7-13

[精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6-25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26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12-1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教案03-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热】03-17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