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1-29 07:14: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三、 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糖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到我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我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我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的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跟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唤!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黄、蓝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橙、绿、紫色彩。

  2、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在生活的的体现,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红、黄、蓝颜料各一份,一次性杯若干,颜色记录卡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 一)点击ppt出现水果城堡图,引出活动。

  1.师:水果城堡里面的.水果成熟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水果城堡里面摘水果。怎么样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水果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3种颜色填满门上的3个圆形才行。"2.师: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水果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圆形,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变变看吧。")(二)幼儿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发现打开城门的3种颜色是橙色、绿色、紫色。

  1.师: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请你们把颜色两两相加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举起颜色卡)并把它记录在颜色卡上。比如说黄色和红色调在一起,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那么黄色和蓝色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2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师:你们太厉害了,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原来,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呢,真神奇呀!

  (三)智力游戏:吃水果。选择水果并说出水果的颜色。

  (四)听音乐做律动,活动结束。

  水果城主人:"小朋友们,丰收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相互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囤积水……玩得不亦乐乎。《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机会,让他们在玩水中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使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运水》。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一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一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 工具运)

  2、 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三)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五、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常见的树叶玩游戏,发现它们的特点。

  2、游戏中感知6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柳树、梧桐、枫树、银杏、松树、鹅掌楸的树叶图片,1~6点卡,1~6数字卡片,6种动物图卡。

  2、纸面教具树叶图卡,1~6点卡,1~6数字卡片,6种动物图卡。

  3、经验准备: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幼儿人手2~3种树叶,每种树叶6片。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树叶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小动物到森林里玩,捡了一些好看的树叶,可它们不认识。

  ——小朋友来说说,这些树叶的形状像什么?

  ——你认识它是什么树的树叶吗?

  小结:枫树叶子像鸡爪,柳树叶子像眉毛,松树叶子像尖刺,银杏树叶像小扇,桐树叶像手掌,鹅掌楸叶像衣。

  出示相关动态图片,引导幼儿形成6以内的数字概念。

  1、教师出示每个小动物的图片,再出示不同数量、不同品种的树叶,引导幼儿点数;

  ——每个小动物都捡了几片、什么叶子?

  2、教师再出示点卡和数字卡片,请个别幼儿匹配出相对应的点卡与数字卡。

  教师和幼儿玩“树叶商店”的买卖游戏,引导幼儿给自己收集来的树叶归类,进行点数。

  1、教师说出自己想买的树叶的名字和数量,鼓励幼儿拿出对应树叶;

  ——我想买4片银杏叶,你能帮我拿出来吗?

  2、熟悉玩法后,教师尝试不直接说出树叶名称,而是说树叶的主要特征,引导幼儿根据特征准确地找出树叶;

  ——我想买黄色的、像扇子一样的树叶,你能帮我拿吗?

  3、也可交换角色请幼儿来买。教师卖树叶时请幼儿检查卖得对不对。

  4、幼儿两两分组玩“买卖树叶”的游戏。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角色游戏中开“树叶超市”:将树叶分别装在小盘子里,布置成超市。幼儿自由选择做营业员或顾客,进行“树叶超市”的角色游戏。“顾客”描述出树叶的特征与数量,“营业员”准确找出“顾客”需要的树叶。

  2、玩智力游戏:树叶躲猫猫。

  准备:幼儿常见的树叶若干,如银杏叶、柳叶、鹅掌楸叶、枫叶、梧桐叶等。

  玩法:

  1、教师出示树叶,请幼儿说说树叶的名称。

  2、教师当魔法师,幼儿闭上眼睛后,教师迅速拿掉(或者增加)一片树叶,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说出什么树叶不见了(或者增添了什么树叶);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片树叶交换位置,请幼儿说出什么和什么换了位置。说对的幼儿当魔法师。

  提示:此游戏可提高幼儿的感知辨别力、记忆力,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增加或减少树叶的类型。

  活动提示

  此活动列举的六种树叶,可根据当地的树叶资源进行品种上的替换。

  张贴图卡点数环节,可根据需要反复进行,给更多幼儿操作的机会。也可以为每个幼儿准备1~6的点卡与数字,看图卡在自己的桌子上匹配相应的点卡与数字,以便教师了解每名幼儿的学习情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重点)

  2.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难点)

  3.初步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生活中废纸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造过

  难点:乐于尝试再生纸的简单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再生纸成品一份、搅拌机一台、废旧纸若干、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操作用具每人一套。活动过程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废纸和再生纸成品,让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大家猜它们有关系吗?(再生纸就是用废纸品做成的)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大家认真观察废报纸是怎样变成再生纸的。

  二、初步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制作再生纸,让幼儿了解再生纸的制作过程。

  2.教师示范结束,引导幼儿说一说再生纸的过程,教师小结。

  (1)教师将废纸撕碎,放入水盆中浸泡。

  (2)将浸泡的报纸放入搅拌机中打碎,做成纸浆。

  安全提示:如果小朋友需要制作纸浆,搅拌机有危险性,必须在有家长或者老师的协助下才可以制作。

  (3)把纸浆倒入盛有清水的盆中,把模具放入搅匀的纸浆中,轻轻晃动模具直到看起来表面平坦。

  (4)将模具平放在毛巾上,把毛巾折叠用力按压几下,待纸浆中的水被挤出后,轻将将纸撕下,晒干。

  三、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体验制纸的乐趣。

  1.两位教师分别指导各组幼儿进行操作。

  2.幼儿制作完成,教师出示课前制作的再生纸,让幼儿观察他们自己做的和教师出示的再生纸有什么不同。

  最后小结:幼儿制作的再生纸需要晒干就和教师的一样了,而且再生纸晒干了才能使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浪费纸张、要节约用纸。要把废纸收集起来变成有用的新纸。人人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

  四、活动结束

  幼儿把自己制作的再生纸拿到阳光下晒干。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育活动,我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孩子理解。

  二、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孩子的兴趣为什么会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为什么很高呢?1.本次教育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选材新颖,紧扣环保主题,能与现实生活结合,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本活动属于科学活动,整个流程都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既解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现实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制作再生纸,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我们不仅不应该浪费纸张,还可以通过我们的双手利用废旧纸制作再生纸,这样更深刻的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地探索,让孩子真正动手操作,自如地运用材料,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孩子的兴趣随着成功的体验变得更浓。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教材分析: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小昆虫飞出来了,昆虫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虫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生物,有趣的昆虫会引发孩子无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用昆虫作为教学活动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昆虫的家》是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有趣的昆虫》主题中的一个活动,主要通过昆虫搬新家让幼儿找出各个昆虫家所在的位置,从而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儿获得一些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目标:

  1、利用昆虫排队、昆虫回家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数词表示昆虫在楼层中的位置。

  2、通过昆虫搬新家,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3、培养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重点:

  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会用序数词表示。

  活动难点:

  学习区分物体在不同层级中的序列位,建构二维空间方位概念。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各种昆虫,知道各种昆虫的名称。

  物质准备:

  1、多媒体一套;

  2、带有门牌号标签的各种昆虫图片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3、纸制多层平面楼房4幢(1幢2层2间,2幢5层2间,3幢3层3间,4幢4层3间)。

  活动过程

  一、昆虫排队,感知横排物体序列中的位置。

  1、课件:昆虫飞到草地上,说说昆虫飞来的先后次序,数数有几只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认识幼儿园各个区域,提高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

  .对人有礼貌,能主动与幼儿园的人打招呼。

  .喜欢幼儿园,爱护公共物品。

  活动准备

  .事先将幼儿园各区域的照片剪成 4—6 块。

  .图画纸、彩笔。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 出示幼儿园不同区域的拼图照片,请幼儿拼成完整的照片,然后介绍那是什么地方,在那里有什么活动。

  2、 带幼儿游览幼儿园。出发前向幼儿介绍活动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如认真观察、注意安全等。途中则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有什么改变,讲述各活动区的用途。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提示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3、 当游览途中遇到园长、老师时,引导幼儿向他们问好。

  4、 返回活动室后,向幼儿提问:

  刚才我们经过什么地方?

  你有什么新发现?

  新的东西和旧的有什么不同?

  新的东西有什么用途?

  你认为哪里是幼儿园最美丽的'地方?为什么?

  5、 请幼儿把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地方画下来。

  6、 与幼儿讨论作品,并说一说怎样爱护这个美丽的地方。

  评价

  .能说出幼儿园不同的区域。

  .会向人问好。

  .能发现并说出幼儿园的变化。

  备注

  活动建议:

  事先与园长、老师和其他员工约定,当看见小朋友时,请他们主动向小朋友问好,并询问他们是哪个班的小朋友。

  提前选好幼儿园里变化大的活动区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常见昆虫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重点难点:

  尝试总结昆虫的共有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昆虫啊昆虫》。

  2.幼儿用书:《昆虫啊昆虫》。

  3.搜集昆虫标本。

  4.昆虫的基本特点。

  活动过程:

  一、将挂图的各个部分用纸遮挡起来,出示挂图后,先打开“这些都是昆虫吗?”部分,请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认识的虫虫。

  1.我们已经研究虫虫很长时间了,这些虫虫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谁?

  2.有些虫子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昆虫,这些都是昆虫吗?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到底昆虫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算是昆虫呢?

  二、再打开“怎样才算是昆虫?”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表达自己的观点。

  1.看看这里的虫子,它们都是昆虫,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它们都有触角吗?触角是长在哪里的?触角的作用是什么?

  3.它们的'脚都有几只呢?

  三、结合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探索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1.这里还有几个关于昆虫的问题,你想了解哪一个?

  2.听一听这个问题,再到你的书中寻找答案。

  四、幼儿自主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说清楚自己的发展。

  1.昆虫喜欢吃什么?

  2.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五、出示昆虫标本,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中的昆虫,说一说这些昆虫外形的特点。

  六、记录幼儿更多的问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解物体的沉与浮。

  (1)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

  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逐一观察材料。

  指导语: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

  指导语: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样?我们来统计一下人数。

  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

  (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

  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

  (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

  (2)共同小结。

  指导语: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东西很大,一开始很多人猜它会沉下去,可是一试却发现不是这样。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

  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1)讨论方法。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塑料瓶来做潜水艇,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浮起来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4)共同小结。

  指导语: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潜水艇,石头和水等就好比是潜水艇的压舱物。当瓶子充满水时,压舱物就有足够的重量,潜水艇便潜入水中。如果我们把潜水艇内的水等排出舱外,随着压舱物的减少,潜水艇就浮了起来。

  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

  指导语:小朋友都很聪明,科学家也很聪明,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设计意图

  《纲要》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园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的一日三餐均在园内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发现,班上许多孩子都爱吃肉食,不爱吃蔬菜,每天让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蔬菜是件很困难的事,家长们也很着急。因而,我们尝试开展了“好吃的紫包菜”活动,让孩子认识颜色好看、营养丰富的紫甘蓝,调动孩子对蔬菜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感官感知紫包菜的外形特征及构造特点。

  2.能积极参与探索和讨论活动。

  3.喜欢紫包菜并乐意品尝。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过常见的蔬菜,如青菜、包菜、茄子等。

  2.紫包菜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紫包菜沙拉。篓子、托盘每桌一个,菜刀和案板各一块。关于紫包菜的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发幼儿的猜想,激发探究的欲望

  1.出示PPT 1。(紫包菜的切面图,截取其中的一大部分。裁剪成一个长方形的漂亮画面。)

  师:今天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仔细看看、想想,它像什么呢?(幼儿大胆、自由地猜想。)

  2.出示PPT 2。(紫包菜的一片叶子)

  师: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1

  3.出示PPT 3。(一棵完整的紫包菜)

  师:现在看出来了吗?它是什么?

  二、运用自己的感官,探索紫包菜的特征

  (一)探索紫包菜的外部特征

  1.出示紫包菜,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今天,我把这神秘的东西带来了,看,这是什么?

  小结:它是一种蔬菜,它的名字叫紫甘蓝,我们扬州人喜欢叫它紫包菜。紫色的蔬菜可不多,你还看过什么蔬菜是紫色的呢?

  师:想看看、摸摸紫包菜吗?每个人去选一个紫包菜,认真地观察,看看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观察紫包菜。

  幼儿观察紫包菜时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看看、摸摸、捏捏、闻闻、掂掂,多方面感知。

  师: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紫包菜看上去有点像球,摸上去冰冰凉,闻一闻有点清香,掂—掂还有点重……

  (二)感知紫包菜的内部特点

  1.认识紫包菜的叶子。

  师:紫包菜的身体里面会长什么样子呢?你有什么好方法知道?

  师:好的,你来试一试。(个别幼儿尝试剥下一片叶子)这是什么呀?(出示剥下的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叶子是紫色的,我们看到的白色是它的叶肉,叶肉是白色的。

  2.幼儿动手剥紫包菜。

  师:叶子里面还会是叶子吗?每个人都去剥几片试试,把它剥开,看看它身体里面长什么样子!(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帮助。)

  3.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叶子里面是什么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为什么没有剥完?

  小结:原来紫包菜身体都是一片一片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的呀!

  4.玩游戏“紫包菜”,进一步了解紫包菜的内部特征。

  师:紫包菜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大大的紫包菜吧。

  提醒幼儿叶子要一片一片地包上去!

  5.切紫包菜,感知紫包菜内部的美丽。

  师:刚才,我们在想办法看看紫包菜里面时,有小朋友提出用切的`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横切面。)

  师:好漂亮的花纹呀!是不是很熟悉呢?在哪里看到过的呢?现在,我们知道一开始看到的那幅图片是什么了吧!这美丽的花纹就是紫包菜切下来的样子。从这美丽的花纹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叶子紧紧地包在一起。

  三、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感知吃蔬菜的好处

  1.讨论蔬菜的好处。

  师:你还吃过什么蔬菜?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呢?

  小结:每一样蔬菜里面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紫包菜、青菜、菠菜……身体可以更健康,还可以防止感冒哦。

  2.欣赏用紫包菜做成的菜。(PPT图片三至四张)

  四、活动结束:品尝紫包菜沙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同一种东西在水里可能会浮也会沉。

  2、学习寻找让东西浮起来的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胶泥若干、玻璃弹珠、卡纸、屈别针若干、桂圆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胶瓶若干、吸管若干、盐、糖。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位魔法师,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里。他的城堡四周围着一条水沟,使城堡和外界隔离,不准外人进入,可是总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找这位魔法师。所以在城堡的水沟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师能够大发慈悲,可以收他们做徒弟。

  于是,有一天魔法师设了三道关卡。他说如果有人闯过这三道关卡,就可以收这个人做徒弟,否则,就施展魔法把他们摔得鼻青脸肿……

  现在,老师就按照魔法师的方法设立了三道关卡,请小朋友来进行闯关,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宝宝。

  二、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两边设立三个关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玻璃弹珠,旁边有纸、胶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屈别针,旁边有空塑胶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里的桂圆,旁边有糖、盐等魔法物。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边的'关卡。

  请幼儿开动脑筋看如何让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来,你可以利用旁边的魔法物进行帮助。哪一组闯关成功就是“聪明宝宝队”。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确认物体是否浮起来 ,是否闯关成功。

  操作后谈话:你闯关成功了吗?过了几关?你是如何做的?

  让闯关成功的幼儿介绍其方法。

  四、鼓励幼儿再次操作

  听了小朋友的介绍,你再去试一试好吗?

  五、老师带上魔法师面具给每位闯关成功的幼儿贴上奖牌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小朋友真聪明,魔法城堡欢迎你们,你们将在这里学到更多本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

  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并制造声音。

  2、初步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培养幼儿对音响世界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师:《猫和老鼠》光盘一张、塑料、木块、铁片、纸。

  2、幼儿:人手一张纸,各种质地的瓶子、盒子、衣服、袋子、线、棉花、书等。

  三、活动过程:

  1、产生兴趣

  (1)师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断,并在幕后利用木块、塑料、纸等给动画片配音。

  (2)提出问题:你听到什么声音?猜猜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

  2、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

  (1)幼儿人手一张纸,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纸张发出剧中的锯子声?

  (2)提出问题:除了纸张,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可以发出有趣的声音。

  3、探索、发现任何物品的拉动都中会产生声音。

  (1)介绍提供的材料(包括辅助材料)。

  (2)提出要求:

  A、尝试让多种物体发出声音,大胆利用辅助材料。

  B、把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以及使发其发声的方法用表格记录。

  4、探讨实验结果

  (1)师:你让什么物体发出声音?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发出声音?你是怎么记录的?

  (2)小结并提出要求: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5、再次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交流。

  6、交流实验结果。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只要振动任何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活动延伸:

  ①让幼儿观看动画片,并利用身边的物体尝试给动画配音。

  ②录制自然界的音响,并寻找其音响的来因。

  ③自制瓶子小乐队。

  小资料库:

  1、请你“看”声音。

  声音,只能用耳朵听,怎么能看呢?原来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而声音的传播又会引起物体的轻微振动,这是肉眼不易看到的。我们可做一个声音引起物体振动的实验。

  器材:

  普通衣架1个。橡皮筋1条,棉线1团,大小相等的硬塑料片(可用废照相胶卷代替)10片,缝衣针1枚。

  步骤:

  (1)在硬塑料片上穿上棉线,系在衣架上,棉线长短相等(约10厘米左右)。

  (2)把衣架挂在无风的地方,塑料片能静止不动。

  (3)在衣架旁边,把一根橡皮筋拉长(可以把橡皮筋绷在小凳子脚上,也可把像皮筋的一端用牙齿咬住,一端用手拉长),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发出“嘣嘣”的.声音。

  (4)这时可以发现,衣架上挂的塑料片会随着声音摆动起来,声音强,摆动就大;声音弱,摆动就小;声音停止,摆动也停止。

  2、小铃铛的声音听不到了

  老师介绍月球上的情况,一定会说到月球是一个沉寂的世界,听不到一点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必须依靠空气才能传播。孩子们一定感到很奇怪。下面这个实验,便是说明要有空气才能听到声音。

  器材:

  带橡皮塞子的玻璃瓶1个,小铃铛1个,细铁丝1根,医用注射器一支。

  步骤:

  (1)将小铃铛系在铁丝的一端,铁丝的另一端插在木塞上,最好不要刺穿木塞。

  (2)将带有铃铛的木塞塞住玻璃瓶,摇动瓶子,右以听到铃铛的声音。

  (3)将注射的针头刺入橡皮瓶塞,逐次抽出瓶内空气,直至空气十分稀簿为止。这时摇动玻璃瓶,只见铃铛摇动,却几乎听不到声音。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鼻子的外形特征、名称及用途

  2、掌握正确擦鼻子的方法

  3、通过活动使幼儿产生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若干种小动物,知道它们鼻子的形状知道酒、醋、香水、清水的气味

  2、教具:鼻子正面、侧面图各一张,香水、酒、醋、清水各一瓶,纸巾人手一张

  3、人手一张没画鼻子的小人头像

  三、活动流程:

  1、请幼儿玩点鼻子的游戏,训练幼儿的思维、动作敏捷、协调2、先后出示"鼻子"图片及字卡,认识鼻子并认读,认识鼻子长的部位,外形结构,由鼻梁、鼻尖、鼻孔组成。

  3、鼻子的用途:幼儿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1、闻气味(出示香水、酒、醋、清水,请幼儿发挥小鼻子的作用,问出不同的瓶子里各盛了什么东西)

  2、告诉小朋友,鼻子不但能闻出气味,更重要的是起呼吸的作用(学习"呼、吸"两词,并感受,知道鼻子呼吸的重要。

  4、安全教育:讨论怎样保护鼻子(不得外鼻孔,不用异物堵塞,不要用力碰撞鼻子,洗脸时要用湿毛巾轻轻将鼻子洗干净,正确的擦鼻子的方法)

  4、手工游戏《贴鼻子》

  活动反思:

  我带的是中班幼儿,我认为这节活动很适合我班孩子。我是在小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将触角往外延伸了一下。虽然整个活动的时间长了点儿,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活动偏重于科学领域,但也渗透了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是一节综合活动。其实鼻子的话题很多,除了本节活动涉及的结构、功能外,还有鼻子的不同之处。还有动物的鼻子……让幼儿感觉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鼻子,但聊起来很有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鼻子直接去闻气味,这样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有些气味如:烟味、油漆味等,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不能直接去闻。因此我教给孩子用扇一扇的方法辨别物体的'气味。这种方法其实我们是在初中上化学的时候才会接触到,那么在这里我教给孩子,是从安全考虑,让幼儿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在设计活动时,喜欢在最后有个拓展环节,旨在给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和有更多想法的孩子有个思考的空间。在此活动的拓展部分,我引入了"我们的鼻子都一样吗?"以及"动物的鼻子",这里只是开了个头,不急于讲完。目的是激发孩子们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后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但活动中也有欠缺的地方。如:在活动前还想一定要关注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失误,有的孩子没有叫到。这让他们有些失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自己一定要注意这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6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茶叶的基本特征,知道茶叶泡水前后的各种变化。

  2.能够在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中感知茶叶的特征变化。

  3.了解喝茶的好处多,萌发对茶叶的喜爱。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茶叶泡水前后的变化,了解茶叶的特征变化,知道茶叶是一种植物的叶子。

  难点:知道喝茶的好处。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天,和家长在家喝茶,询问有关茶的知识。

  2.放在小盘子中的各种茶叶若干:透明杯子;热水:抹布: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茶精灵”图片,激发幼儿对茶叶的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看看是谁?我们和茶精灵打个招呼吧!

  茶精灵听说小朋友带来了茶叶,也想参与到你们的分享中,你们同意吗?

  提问:那谁来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你都带来了什么茶?

  教师小结:原来,茶叶的种类这么多呀。

  二、通过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茶叶基本特征。

  提问: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茶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教师巡视指导幼儿)

  2.谁来分享一下你带来的茶叶是什么样子的?(注意提升)教师小结:原来,茶叶是细细的、干干的,有的直直的,有的还卷曲的,每种茶叶都有自己颜色和味道。

  三、冲泡茶叶,观察茶叶遇水前后的变化,知道茶叶是一种树叶。

  茶精灵听了你们说的,都忍不住想尝尝茶叶是什么味道的呢?

  提问:

  1.干干的`茶叶遇到水会有什么神奇的变化呢?(猜想)

  2.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杯子里的水是热的,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杯子里茶叶和水的变化。)

  提问:

  1.你们观到了什么?谁能和茶精灵说说你的发现?

  教师小结:其实茶叶是一种植物的叶子,茶叶遇水后茶叶会慢慢舒展开,有的叶子会变大变宽,杯中的水也会变成绿色,但是红茶不像绿茶一样叶子伸展的很大,但是水会变成红色。

  四、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的好处。

  茶精灵也品尝到了小朋友泡的茶,可好喝了。一片叶子怎么会这么神奇,它是怎么变成茶叶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么?(猜想)茶精灵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来看一看。

  提问:刚才你们从视频里看到了什么?(采茶,硒茶,搓茶..)

  教师小结:原来茶叶的制作需要这么多的工序,这可真不容易。

  提问:

  1.家里谁喜欢喝茶?为什么喜欢喝?

  2.你们认为喝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茶精灵也有想说的,我们听听茶精灵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喝茶可以消除我们的疲劳,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夏天喝茶还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五、了解多种茶叶,知道中国是产茶大国。

  除了今天我们带来的茶叶,还有还多茶叶,我们再来看一看吧?

  提问:你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茶叶?告诉一下茶精灵吧。

  教师小结:原来茶叶不仅有很多种,还历史很悠久,而且喝茶是家人的一种活动呢。

  活动延伸:

  老师也带来了一套茶具,我们放在活动区,一起玩爸爸妈妈泡茶的游戏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7

  设计意图:

  中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常常会涉及"比较高矮"的内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设计游戏情境,分三个部分开展比较高矮的活动。

  第一部分是人与人的比较。中班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关于高矮的相对概念,并且积累了一些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他们也喜欢在日常活动中互相比谁更高。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们让幼儿在和同伴的反复比较中巩固两两比较高矮的方法,加深对高矮相对性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人与物的比较。我们借助幼儿喜欢的"搭积木造房子"的游戏,引导他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理解高矮。我们对幼儿造房子提出了要求--比班里最高的幼儿要矮,这使得幼儿不仅要和同伴合作完成造房子的任务,更要使自己建造的房子符合一定的要求。于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用目测的方式进行估计,或者请班里最高的幼儿前来作实际比较,人与物的高矮比较自然而然地进行着。

  第三部分是物与物的比较。我们让幼儿通过为房子挂门牌号码来对自己所造的这几幢房子的高矮进行比较和排序。对中班幼儿来说,要完成对6幢房子的排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这些房子高矮差不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先是帮助幼儿快速确定最高和最矮的房子(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比较出来),这样一来参与排序的房子的数量也就减少了两幢。我们还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工具一直尺、纸板。在必要时提供测量工具和方法,能使比较更为准确,也有助于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测量与比较的方法和概念,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最后想说明的是,我们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大积木、奶粉罐、纸盒之类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东西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们对于它们的特性比较熟悉;二是这些东西自身有一定的重量,比较稳固,幼儿能够较快地造好房子,不易倒塌。

  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乐意和同伴一起用多种材料造房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房子从矮到高排列。

  2.愿意和同伴愉快地交流与合作,大胆地表达。

  准备:

  1.让幼儿收集各种造房子的材料,如纸盒、大积木、奶粉罐等。

  2.1~6的数字卡片,直尺,纸板。

  3.活动宜分组进行。

  过程:

  一、好朋友比高矮

  1.师:我们这些孩子中,谁最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2.师: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自己比谁高,比谁矮?(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

  3.师:怎样比高矮?(请两个幼儿示范。)

  4.师(小结):比的时候,人要站直,背靠背,脚并拢,人头放正,眼睛看前方。这样比出来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可以用手来比一比,或者请朋友来做裁判。

  5.请大家一致认为比较高的幼儿和其他幼儿逐一比较,看看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最后看看这名幼儿是不是最高的。(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幼儿有关高矮的概念,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6.师(小结):原来我们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知道谁最高。

  二、造房子

  1.引出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我准备了几种材料(逐一介绍材料),等会儿你们可以两人一组选择相同的材料一个一个叠起来造房子。(强调用相同的材料建造房子,为幼儿后续的建造和比较提供便利。)

  2.提出造房子的要求:造的房子要比班里最高的幼儿矮;将房子造在场地后方,和其他幼儿造的房子保持一定的距离;房子要造得牢固,不容易倒。

  3.让幼儿自由分组,选择材料造房子。(在幼儿造房子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观察幼儿的合作情况以及每一组使用哪种材料、房子是否造在规定的地方,并引导幼儿请班里最高的幼儿与自己的"房子"比一比,看看"房子"是不是比他矮。教师在指导幼儿造房子时,最好使几幢"房子"的高矮差异明显些,以方便之后的比较。)

  4.请班里最高的那名幼儿逐一与6幢"房子"比较,检验所造的"房子"是否符合标准。(在比较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造的房子比×××(最高的'幼儿名字)矮"巩固幼儿对高矮相对性的认识。如果发现造的"房子"不符合要求,就引导幼儿及时调整。)

  三、房子比高矮

  1.师:这些房子一样高吗?我们一起将这6幢房子从矮到高排排队,先看一下哪幢房子可能排在第一个,哪幢房子可能排在最后一个。(幼儿通过目测作出判断,并用建造房子的材料为房子命名,如盒子房子等。)

  2.师:接下去几幢"房子"该怎样排?(幼儿通过目测进行比较,判断出比第一幢"房子"高一点点的"房子",并请造房子的幼儿将"房子"移到指定的位置。)

  3.师:真的是这幢吗?请你来比一比,看看这幢"房子"是不是比××房子高一点。

  4.师(小结):比较不同高矮的房子时,用眼睛看可能会出错,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5.和幼儿共同为前3幢"房子"排序,引导幼儿了解排序的方法。

  6.师:那么接下来的3幢"房子"该怎么排呢?请造这3幢房子的孩子上来把这3幢房子按照顺序排下去。(在幼儿移动"房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防止"房子"倾斜倒塌。当发现有"房子"高度相近,不容易通过目测进行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使用直尺或者纸板等进行比较。)

  7.引导幼儿给6幢"房子"装上1~6的数字门牌号码,规则是最小的门牌号码给最矮的"房子",即最矮的"房子"是1号,以此类推。数字必须是连续的。(幼儿为自己造的"房子"放上相应的数字。)

  8.币幼共同检验6幢"房子"的门牌号码是否是从1~6连续排列的。

  延伸活动:

  教师为其中一幢"房子"加盖屋顶,并提问:这幢"房子"盖上屋顶之后,如果6幢"房子"仍然是从矮到高排,还是这样排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2.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3.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一瓶黄颜色的.水。

  2)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料及棉签等。

  3)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4)水果篮样图人手一张。

  2.经验准备: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咱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猜他是谁?

  魔术师扮演者: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术!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术展示。

  魔术师:“我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接下来,请你们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颜色就会改变,好不好?”“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绿色)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的颜料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二)幼儿动手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看看你们用这些颜色都能变出什么新颜色?然后把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当魔术师有个小小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三)总结结论。

  1.师: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红和蓝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3.幼儿用变出的颜色给水果上色。

  三、结束部分

  1.总结收获,评价幼儿的表现。

  2.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9

  活动目标: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幼儿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0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册“红黄蓝绿”主题,是“颜色对对碰”的一个生成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我爱颜色宝宝”时,有的幼儿喜欢挑圆瓶的水玩,有的爱挑方形的水玩,还有的幼儿想尝试各种水的玩法,为了满足幼儿对水的好奇心,让他们了解更多对水的知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选择了本次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是流动的、无固定形状的特性。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

  2、在玩水中初步体验水是流动、无固定形状的。

  活动准备:

  1、师幼人手一杯水和一杯牛奶,两个小番茄,一双筷子,PPT。

  2、投放盛着水的大脸盆四个,毛巾若干条,各种形状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孩子们我们一起去玩玩水,找找水的秘密吧!

  二、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

  1、感知水是无色的: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感知水是无味的:幼儿品尝水和牛奶,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牛奶又是什么味道的?。

  3、感知水是透明的:哪个杯子能看见小番茄?

  (放两个小番茄到两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

  4、小结:原来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

  三、玩一玩水:感受水是流动的。

  1、让幼儿尝试用手抓水。

  2、讨论:用我们的手能把水抓住吗?为什么?

  3、小结:原来水会流动,水从我们的指缝流走了。自来水会流动,我们用水后要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四、装一装水:探讨水的形状。

  1、投放各种形状的容器,幼儿盛水,观察水的.形状。

  2、引导幼儿讨论:

  (1)你的水装到什么形状杯子里?水又是什么形状?

  (2)讨论: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结论:水装到圆杯子里变圆了,装到正方形杯子里像正方形,装到长方形杯子里像长方形,装到椭圆形杯子里而像椭圆形。

  3、出示PPT,欣赏大自然中水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关于水的照片,看看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4、小结:水的形状变来变去的,我们用来装水的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无固定形状的。

  五、结束部分

  小结:今天玩的开心吗?我们不但玩了水,还知道了很多水的秘密,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而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六、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投放材料,带孩子继续探索水的秘密,如在水里加一块糖,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1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孩子们的眼中,

  1、可以像铅笔,也可以像火箭;

  2、可以像鸭子,也可以像大白鹅……

  这些数字在孩子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神奇和有趣呀!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光用小嘴巴数数并不难,可如何让他们正确的认识数字并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呢?为了让小班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结合PPT课件,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趣味数字》,通过象形儿歌、趣味练习、娱乐游戏、幼儿歌曲多种方式,层层递进让幼儿走进数字、理解数字、喜欢数字。同时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以游戏操作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理解并说出多1或少1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见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2、物质准备:

  PPT课件、彩色数字卡片1—10若干、自制数字情景卡槽活动过程:

  一、欣赏数字歌,引出主题。

  观看PPT第3页,让幼儿听语音。

  教师导入:"数字宝宝和你们做游戏,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呢?"

  二、发现相邻数的秘密。

  观看PPT第4页,让幼儿了解相邻数的基本含义。

  教师导入:"仔细听一听,什么是相邻数?"

  三、幼儿操作,相邻数找朋友。

  播放PPT第5页至9页,通过游戏操作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识。

  四、相邻数消消乐迷宫。

  播放PPT第11页,相邻数消消乐,帮小蝴蝶指路。

  教师导入:"相邻数消消乐,一起来帮助小蝴蝶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2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简单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

  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飞机图片(客机、战斗机、水上飞机、直升机):课前回家收集关于飞机种类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活动,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提问:“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猜猜是什么?

  2.提问:你们做过飞机吗?坐飞机有什么感觉?

  小结:坐飞机很舒服,速度很快。

  二、通过观察客机的飞机模型,激发幼儿的前期经验,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

  1.请幼儿观察飞机模型,与同伴交流讨论,了解飞机的结构。

  提问:观察飞机模型,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用处?

  小结: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这几部分构成。机翼是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尾翼是保证飞机平稳飞行的,起落架帮助飞机平稳起飞和降落。

  2.通过模型认识飞机的用途与便利。

  提问:它的用处是什么吗?它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坐飞机旅行?

  小结:飞机是现在速度最快的一种交通工具,他可以在天上飞行,可以去汽车去不了的地方。出行坐飞机很便利,飞机的本领真大。

  三、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提问:除了客机,你们还认识哪些不同的飞机?它们都有哪些用处?直升机有什么用处?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战斗机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飞机有这么多种类,他们的用途也不一样。有的飞机可以用来打击敌人,维护国家的安全,一般是军用飞机;有的飞机用来运送旅客或者是喷洒农药,一般就是农用飞机。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本领真是大。

  四、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行带来的震撼和祖国的强大。

  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种飞机?为什么?你们还想设计出什么样的飞机?会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五、活动延伸

  到活动区,将你们想要设计的飞机画出来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运用直观性、引导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独有的学习效果。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了飞机的种类及作用,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在解决活动重点“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作用”时,让幼儿观察客机飞机模型在前,教师总结、提升在后,利用观察法,充分的引导幼儿探索与发现,并在己有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飞机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说说除了客机还认识哪几种飞机,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在认识到飞机本领大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个别幼儿的差异性,让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同时教师还运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的认识到不同种类的飞机外形与作用,加深了对飞机的了解。

  在解决活动难点“知道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时,运用谈话法,让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飞机,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己有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视听结合法,让幼儿通过观看飞机展视频,感受飞机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整节活动中师幼互动频繁而有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飞机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其作用,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但活动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幼儿想象设计自己飞机时,急于达成自己的目标,提问不明确,对于幼儿的回答缺少肯定与提升,导致幼儿在设计飞机时缺少新意,现场调控能力还需继续加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3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能用比较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恐龙特点。

  重点难点:

  观察、比较画面中的恐龙,了解恐龙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回到恐龙世界》,相关恐龙的基本介绍。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中第16~17页的内容,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1.第16页上有两只恐龙正在打架,你能看出来两只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哪一只恐龙看起来更凶猛?

  2.恐爪龙看起来更凶猛,它的爪子是什么样的?哪一个图是它放大的爪子?你怎么知道的?

  3.凌齿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爪子、牙齿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4.第17页上画了几种恐龙?三角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剑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8~21页的内容,仔细观察画面中各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并和身边的同伴说一说。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和互相讲述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1.在这个完整的画面中有很多只恐龙,你认识哪些恐龙?

  2.和同伴说说你看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三、图片,玩“你说我猜”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和比较恐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先说明玩法,并试玩一次:每一次请一名幼儿站在图片前,当猜恐龙的人;教师先指出一只恐龙让其他幼儿看到,然后请他们分别说一句话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恐龙的外形特点,猜恐龙的人依据描述该恐龙的特点,知道幼儿指出所描述的恐龙。

  四、小结

  活动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幼儿对恐龙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所以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不仅能让幼儿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4

  教材分析

  中班小朋友对动物有一定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大象的鼻子能把树连根拔起、海豚会杂技表演??激发了幼儿对动物更多的好奇,点燃了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但受年龄限制,他们对动物本领的了解是不科学、一知半解的,为了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等方法,了解一些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我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通过运用大量的图片及影视资料,鼓励幼儿自主观察与交流,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并初步感知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了解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察的内容,将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

  3、产生探究动物本领的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收集关于动物本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

  2、体育活动场景图1张,不干胶粘纸1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3、《动物的超级本领》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建议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并自由模仿。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动物运动之最”,初步了解动物的高超本领。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提问:你要介绍什么动物?它有什么高超本领?

  (2)比较这些动物的高超本领。

  提问:谁最有耐力?谁跳得最高?谁是大力士?谁是最有名的“杂技演员”?

  3、游戏“动物本领大比拼”,进一步了解动物的`高超本领,尝试按照动物的本领进行分类。

  (1)和幼儿一起商讨动物运动会的项目,并确定适合不同动物参加的运动项目。如:长跑、跳跃、游泳、举重、杂技等项目。

  (2)结合幼儿资源包中有关“动物的超级本领”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按“比赛项目”对各种动物进行粘贴分类。

  4、教师和幼儿一起交流,初步了解人们运动和动物运动的关系。

  (1)请幼儿想想说说,自己了解人类的哪些运动项目是从动物哪儿学来的。

  (2)教师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跳远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5

  活动目标

  认知:在操作中了解大米是由稻谷剥壳而来

  情感:产生使用工具的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操作技巧:学会简单工具的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式难点:对工具使用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一碗大米;未脱壳的稻谷;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拿出一碗大米给小朋友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拿的东西吗?

  师:我们吃饭时都很吃喜欢大米饭,那你们知道米是怎么变成白白亮亮的样子吗?农民伯伯从地里收获时大米就是这样的吗?

  二、活动展开

  (一)幼儿观察并亲身感受稻谷,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稻谷剥壳后就是大米 1.教师展示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农民伯伯抱的是什么呀? 2.幼儿猜测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大米是从稻谷变来的,那小朋友们们猜一猜大米是怎么从稻谷变来的?

  3.幼儿实践探索

  老师拿出稻谷分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动手剥开稻谷黄金的外壳,看看里面住着谁?

  4.幼儿讨论

  师:那我们吃的大米是怎么脱掉衣服变成白白的样子呢?同桌的小朋友们讨一下吧。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主选择工具操作

  师:小朋友们有什么方法帮大米脱掉衣服?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工具,小朋友们猜一猜哪种工具帮大米脱衣服变白白最快速?

  2.幼儿探索工具使用,教师指导注意幼儿工具操作安全

  拿出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让小朋友们选择,选择同一种工具的小朋友成为一组,分组合作。老师给每组小朋友相同数量的稻谷,看看规定时间内哪个组的小朋友能帮更多的大米变白。

  师:小朋友们在使用工具帮助大米脱衣服的时候,小心不要被小工具伤到哦

  3.请小朋友讲一讲工具的操作方式,教师进行指导。

  4.请小朋友们交换工具给大米尝试脱壳

  5.活动注意

  在幼儿使用工具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安全问题。

  教师要注意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脱完壳的大米还不能吃。

  师:在小朋友们的努力下,稻谷已经脱掉了外衣变白了,但是想要把我们脱 壳的稻谷变成我们能吃的大米,还需要很多叔叔阿姨继续用更多工具帮助大米变更白。

  6. 活动小结

  请小朋友们分享用各种工具脱壳的感想,有没有困难,引出珍惜粮食。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用更多方法将稻谷变成大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想到了还有很多使用工具帮大米脱壳变白的方法,等小朋友们回家的.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们一些稻谷,小朋友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用更多工具帮助更多稻谷变成大米吧。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主旨在引导幼儿了解稻谷与大米的关系,同时培养幼儿对工具使用探索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增加手指灵活性。本教案灵感源自幼儿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兴趣,进一步由幼儿感兴趣的大米出发,发展幼儿对工具使用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去探索,增加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运用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从上课伊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由于事先准备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所以幼儿一直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整节课情绪高涨。幼儿乐于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事物规律的活动形式。在总结磁铁特性这一环节,做的还不到位,有点急于求成,要先让幼儿来讲出他发现的规律,教师再进行引导,做最后的总结。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教师在讲述表格填写规范时语言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仍然有些幼儿将猜测和验证环节混淆起来,不会填写表格。此外,应将游戏探索磁铁特性这一方式延伸到今后的玩磁铁的活动中。

  对磁铁相斥、相吸的现象感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磁性水果拼图、磁铁小推车、水果图卡、磁悬浮应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图,看看能拼出什么水果。

  2、教师操作。

  3、师小结:原来磁与磁铁之间,有时可以像一对好朋友一样紧紧吸在一起,有时却会互相推开。

  4、讨论。

  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水果。

  5、教师小结。

  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

  (1)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

  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

  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

  3、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正负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经验迁移。

  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也用了磁铁,你知道哪些东西是请磁铁帮忙的吗?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7

  设计意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评析:教师把幼儿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对常见的事物现象、变化规律产生兴趣,使其用一双求知的眼睛去探索、去寻找,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点评

  随着《纲要》的进一步落实和实施,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日益凸显。活动中教师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准确把握孩子们探究的方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孩子们探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奇的发现,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操作游戏材料,勇于探索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新发现,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错觉,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在探索操作游戏材料时,个别幼儿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会更有利于幼儿的交流和探索,使每位幼儿都能深入体会到错觉游戏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8

  教学要求:

  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3、联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启发教学,使幼儿懂得水的用处很大,教育幼儿要节约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教学准备:

  1、喷水器一台。

  2、三大盆清水,瓶子、杯子、胶袋各几只,积木,小船,冰块,白糖、盐,牛奶等。

  教学过程:

  1、观察小喷泉,引起兴趣。

  提问:喷泉里喷出的是什么?水是怎样的?(让幼儿议论一会儿)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讲了自己所知道的'水是怎样的,到底水是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水的秘密。

  2、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起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性质。

  第一组:水的颜色和味道。有白开水、牛奶,让幼儿比比、嗅嗅、尝尝,水有没有颜色、味道?加上糖、盐,又会怎样?

  第二组:水的流动。盛水的大盆里有杯子、瓶子等,幼儿用器皿倒水,观察水会怎样?用有洞的胶袋装水会怎样?用手兜水,水又会怎样?

  第三组:水的浮力。幼儿可随意拿积木、小船等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

  第四组:冰的融化。让幼儿玩冰块,观察冰块为什么越来越小?冰块熔化成什么了?

  3、实验后谈话。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你们找到水的秘密了吗?水是怎样的?

  小结:第一组:水是没有颜色的,水是无味的。

  第二组:水是会流动的,我们倒水时,水会从一个杯子流动到另一个杯子里,水满了,也会流出来。

  第三组:水有一种力,叫浮力,能使一些东西浮在水面上,船就是因为水的浮力才会浮在水面上的。

  第四组:当冰遇热的时候会变成水,水放在很冷的地方会结冰。

  4、老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水的秘密,可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让幼儿讨论,后提问)

  小结:水的用处很大,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人们每天喝水、洗脸、洗衣服、煮饭都需要水;花、草、树木和庄稼的生长需要水;动物也离不开水。

  5、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6、结束:将玩过的水用来冲厕所和浇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9

  一、活动目标:

  1. 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并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2. 初步了解蔬菜的基本特点,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客人,看他是谁?(南瓜爷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白胡子,白眉毛)给南瓜爷爷问好。

  (2)出示南瓜爷爷的家。

  (二).数客人

  (1)师:今天南瓜爷爷家来了好多客人,请你数数一共有几个?(答案不一样)

  (2)“平时我们数数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这么多小客人围成了一个圆,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提问个别幼儿:你是怎么数的?从哪开始?

  (3)教授方法:数一圈的东西,我们先找到最上面的.,然后顺着钟表转动的方向,一个一个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4)“我们一起再来数一遍”。。。。。。“原来南瓜爷爷家一共来了8位客人”

  (三)、猜客人

  (1)“你能从影子里看出它们是谁吗?”请幼儿说“我觉得第X个可能是XX”;“从哪里看出来的?”(形状)

  (2)出示图片,共同验证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对了没有?”

  (四)、找蔬菜做邻居

  (1)了解"邻居":

  “南瓜爷爷请这么多客人原来是要找邻居,谁知道“邻居”是什么?(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或者楼上、楼下的朋友)

  (2)了解蔬菜的定义:

  @ 第一次操作:“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这8位客人里有蔬菜吗?请你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下面用黑色的笔画一个圆。”

  @第二次操作:(等孩子们操作完以后)“好,把笔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对啦,有的人还差一点点,到底什么是蔬菜?(蔬菜就是种出来、可以做成菜的植物)。请你再来找一找,用红色的笔在蔬菜下面画一个圆。”

  @验证:“现在我们一起对着大屏幕,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是蔬菜?”(第一个饼干是在工厂里加工出来的,它不是蔬菜;第二个。。。。。。)

  @“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蔬菜?”(5个)那南瓜爷爷找到了几个邻居?(5个)

  活动延伸:

  1、除了我们找到的蔬菜,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发言)

  2、“小朋友们说了很多种的蔬菜,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小结:生活中的蔬菜种类有很多,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请你们回去找一找,这些蔬菜都有什么营养,回来给我小朋友说一说,好吧!

  小百科:南瓜原产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带,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传入中国,现南北各地广泛种植。的果实作肴馔,亦可代粮食。全株各部又供药用,种子含南瓜子氨基酸,有清热除湿、驱虫的功效,对血吸虫有控制和杀灭的作用,藤有清热的作用,瓜蒂有安胎的功效,根治牙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0

  活动目标

  1.在玩玩找找中发现能使自己身体动起来的关节,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身体的运动技能。

  活动准备

  1、小木偶、木偶图、圆点粘纸

  2、音乐《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

  3、幼儿有玩过木偶人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个神奇的身体,因为它会动,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哪些地方会动吗?(手、脚、头、腰等)

  小结:正是因为这些地方会动,所以我们的身体才很灵活,真神奇。

  二、探索发现——发现小木偶能动起来的秘密

  (一)自主探索小木偶会动的部位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请你帮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会动?

  2、请每一个小朋友找一个小木偶。教师放一段音乐,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让幼儿随意动一动,扭一扭小木偶的身体。如果发现小木偶的身上有会动的地方,就在这个部位粘上一张粘纸。当音乐结束的时候,结束游戏,将小木偶放回桌上。

  (二)找到小木偶会动的部位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是否有幼儿将粘纸贴在木偶的关节上,若没有,则需要引导个别幼儿关注小木偶的关节。)

  2、找到了吗?小木偶的哪里会动?(交流贴在手臂上和肩关节上的贴纸,引发幼儿思考并关注究竟是什么地方在动。)

  3、小结:手会动是因为这里的腕关节在动,胳膊会动是因为肘关节和肩关节会动。正因为有了这些关节,我们的身体才会动,才可以变得很灵活。

  三、寻找关节——知道关节带动着身体运动

  (一)互相探索会动的身体

  1、我们的身体藏着许多会动的关节,接下来,两个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互相找一找身体上有那些会动的关节。

  2、当音乐响起的时候,请跟着音乐随意的动一动自己的身体,如果你发现好朋友的身上有会动的关节,就在这个关节上轻轻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会动的关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是否找到了会动的关节,如果没有找到,需要进行引导。)

  (二)了解会动的关节

  1、有没有找到会动的关节?(出示木偶图)

  2、你说得对,这里藏着一个关节,这个关节叫做xx关节。(教师根据幼儿说到的关节,将圆点标记贴在木偶图相应的关节上,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颈椎、腰椎等。)

  3、小结:今天,我们发现身上有很多会动的关节,其实会动的关节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生活、运动中慢慢找。

  四、游戏——帮助幼儿梳理能动的关节

  1、认识了这么多的关节,接下来要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动一动,跳一跳,让自己的关节运动起来。

  2、运动儿歌:

  动动我们的小颈椎,下、上、右、左。向右转一圈,向左转一圈。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

  动动我们的肘关节,转转我们的肩关节。

  小手插在髋关节,扭一扭。转转我们的髋关节,换个方向转一转。小手放在膝关节,转一转。

  小手回到髋关节,抬抬我们的膝关节,踢踢我们的膝关节。

  最后动动腕关节,别忘了,还有踝关节。换个踝关节动一动,我们的身体真灵活!

  活动总结

  幼儿对活动的内容很感兴趣,对身体能动的秘密有较强的求知欲。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幼儿的兴趣不减。课间,他们会围在一起,几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讨论不休。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发挥延伸活动的价值。教师可以将人体骨骼图张贴在主题墙上,既可以布置主题墙,还可以引导幼儿课间时继续观察、探索、讨论以及记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1

  目标

  蜜蜂采蜜:

  1.观察与比较不同颜色和形状背景图上的不同的花。

  2.能根据掷到骰子的面迅速插小蜜蜂,发展注意力、观察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贴墙转:学习用相同面积的图形组合来等量替换图形,为自然测量面积积累经验。

  图形变变变:了解不同的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破译车牌号:

  1.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感知一个数与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车辆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材料投放

  1.蜜蜂采蜜:

  ①9*6格的底板一块,形状3种:爱心、圆形、方形各18个;

  颜色:红、黄、蓝各18个;花:樱花、月季、向日葵、郁金香、康乃馨、菊花

  各9朵,进行排列组合。

  ②骰子:颜色骰子、形状骰子、花卉骰子;颜色骰子:红、黄、蓝各2面;

  形状骰子:爱心、圆形、方形各2面;花卉骰子每种花各一面。

  ③蜜蜂蓝色、粉色若干。

  2.贴墙砖:“墙砖”底板2块(面积为30厘米*30厘米,上有等大的3厘米*3厘米的网格,其中有的网格镶嵌有材料,有的网格是空缺的),镶嵌材料(背面粘有磁铁).

  3.图形变变变:将彩钉按相同的距离固定在纸盒的一面形成钉板,配以长短不同的橡皮筋.

  4.破译车牌号: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不同的汽车,车牌号若干,小挂钩。

  玩法及指导建议

  1,蜜蜂采蜜:

  ①1人游戏:三个骰子,一个是图形的骰子、一个是颜色的'骰子、一个是花的骰子,同时掷骰子,根据三个骰子的上的颜色、形状、花找到相应的图案。

  ②2人游戏:一人取蓝色蜜蜂,一人取粉色蜜蜂,投掷骰子,谁先找到与三个骰子合成的提示要求相吻合的图案,就把蜜蜂放上在图案上,一次只能放一只、游戏结束,比比谁的蜜蜂多,多者获胜。

  2.贴墙砖:观察底板上空缺处的外形及其包含的网格数量,取镶嵌材料进行填空。熟练后,可变换底板位置,也可用多种不同的镶嵌材料组合填补同一空缺处。

  3.图形变变变:

  ①用皮筋在钉板上变出各种图形。

  ②两位幼儿比赛谁变的图形多。

  ③变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形。

  4.破译车牌号:幼儿自选车辆,根据已有车牌号上的数字,从卡槽中找出相邻数放入车牌中,尝试根据相邻数破译车牌号。车辆根据大小按一定顺序排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2

  教材分析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而小纸船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本活动引导孩子利用蜡光纸、普通皱纹纸三种纸纸折成小纸船的形态,探索观察三种纸船的吸水性的不同,它们沉浮的`快慢也不同,从而让孩子们学会记录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情现象,通过游戏或竞赛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在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的同时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认识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喜欢积极参加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人手一份。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建议

  一、认识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感知纸的吸水性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幼儿尝试操作,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一)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

  1、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作“1”,最慢得记作“3”

  2、交流猜测结果。

  (二)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三、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二)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纸上, 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三)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快,谁就沉得快。

  小班语言儿歌《水果歌》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教具图幼儿园班本课程《疯狂的小石头》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3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的变化。

  2、养成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冰,给每位幼儿提供一杯水。

  2、镜子、透明玻璃杯。

  活动过程:

  一、小水杯里的奥秘。

  1、出示几杯水,请幼儿观察。这就是我们昨天一起准备的`水,看看发生变化了吗?

  2、你发现了什么?

  3、幼儿讨论后得出结论:昨天放进了冰箱的杯子里仍是水。结冰的杯子里,有些冰已经融化,又有冰,又有水。

  二、移动小水杯。

  1、将已结冰的小水杯集中放在活动室中间,分散放在桌上。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水杯里的变化。

  2、小水滴变成了冰,我们有办法让它变成水吗?

  3、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让杯子里的冰融化。如:用纸去扇扇,用嘴去吹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三、抓住小水滴。

  1、教师将一杯水倒入平底锅中加热沸腾,请幼儿猜测水会怎么样。

  2、幼儿观察几分钟,看看发生了什么,平底锅中的水是否会减少。

  3、教师用镜子、纸、透明杯等举到平底锅上方,去“抓住”小水滴。

  4、小水滴为什么都逃出来了?它被抓住了吗?告诉幼儿细小的小水滴被抓住以后,又抱在一起,变成“胖胖”的水滴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4

  活动目标:

  1、产生对颜色的兴趣。

  2、认识紫色、桔黄色、绿色,通过探索懂得颜色的混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3、幼儿能运用颜色大胆创新作品。

  活动准备:

  1、足量的红、黄、蓝三色颜料,透明口杯,棉签若干,调色盘。桔子、茄子、白菜图片各8个。

  2、儿童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介绍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成员,引出桔子宝宝,白菜宝宝,茄子宝宝,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引出红、黄、蓝、三种颜料,并让幼儿说出颜色。

  2、教师边操作实验边讲解,让幼儿观察颜色变化。

  指导语:今天,老师要当个魔术师,用刚刚带来的颜料变个魔术给你们看看,请你们仔细观察好。

  将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倒入一个空口杯中,轻轻摇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桔黄)用同样的办法变出绿色、紫色。

  并记录如下:黄+蓝=绿色红+蓝=紫色3、交代实验要求,请幼儿调色、上色,教师指导。

  指导语:刚才老师变了魔术,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魔术师,自己来变魔术好不好?

  (1)教师逐个变出一篮子没涂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来帮忙。

  (2)交代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让小朋友们用自己变出的颜色,边听音乐边用棉签给没上颜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颜色。

  3、启发幼儿自我创作图画。

  指导语: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已经给茄子(桔子、白菜)宝宝们上完颜色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好吗?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都当了魔术师,用颜料变了魔术,我请小朋友们回去用其他的颜料变出更多的漂亮颜色,然后把你的魔术分享给老师和朋友们,好吗?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匹配。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让圆筒发出声音。

  3、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铺地垫,上面放人手一个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大型积木(红、黄、绿)三块放地垫。

  4、材料人手一盒:豆类(红豆、黄豆、绿豆)或雪花片积塑(红色、黄色、绿色)分类放于红、黄、绿三块大型积木上;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到圆筒宝宝的家里)

  2、感知1和许多、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

  ②感知1和许多。

  让每个幼儿拿1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几个旺仔宝宝?你拿了1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匹配。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

  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

  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找红朋友,绿宝宝说我要找绿朋友,黄宝宝说我要找黄朋友。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朋友、黄朋友、绿朋友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雪花积塑

  ④放找朋友音乐,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匹配、捡放豆豆或花片,要求边放边数。

  4、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匹配、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4、边评价边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拍、搓、转、滚、敲身体各部位等)

  三、幼儿带着旺仔宝宝出去玩,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5

  活动目标:区分上午、下午,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上午我在干什么,下午我在干什么?

  活动准备:红、绿各一个小房子

  幼儿一日生活图片

  幼儿一日生活的课件

  活动重、难点:区分上、下午,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

  二、谈话导入

  1、白天小朋友干什么?(上幼儿园)

  2、上了幼儿园先干什么?(上课)

  3、上完课了,我们坐的有些累了,我们要去干什么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们要干什么去了?(回教室)

  5、这时候,我们觉得口渴了,要干什么呀?(喝水、看电视)

  6、看完电视了,宋佳老师和大家一起干什么呢?(唱歌、跳舞)

  7、这是,我们觉得肚子饿了,要干什么去呀?(吃饭)

  8、吃完饭了,我们要干什么了?(睡觉)

  9、睡醒后我们又干什么呢?(喝水、吃午点、滑滑梯、滚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们去哪儿呀?(教室)

  11、回教室干什么呢?(洗手、洗脸、喝水)

  12、这个时候呀,你看谁来了?(爸爸、妈妈)

  13、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师说什么呀?(再见)

  二、观看小朋友一日活动照片

  1、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老师把它变在电视机里边了,你们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绍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并用完整的话说

  三、变魔术

  1、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大大的房子)

  什么颜色的呀?(红色的,绿色的)

  2、小朋友在幼儿园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这么多的'事,现在呢?老师把它从电视里变出来,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4、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上午小朋友上幼儿园

  上午小朋友在上课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师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睡午觉以前叫上午(把上午两字贴在红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觉以后叫什么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们做什么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

  7、总结

  刚才,我们说了睡午觉以前是上午,睡午觉起来是下午。小朋友说说,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为什么呢?

  四、送图片

  每位幼儿一张图片(上午或下午图),先观察,再说一说,图片上的幼儿在什么时候干什么?(大生的告诉爸爸妈妈,说对的小朋友把图片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作为新手的我,在教学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托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识上午、下午的经验

  托班幼儿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带领幼儿回忆一天的生活情况,上午小朋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上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妈妈姐小朋友回家……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帮助幼儿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在这节课中,我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图片,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结合下,认识上午小朋友在幼儿园干了什么,同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下午。通过幼儿对上午的认识,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其特点,在表达下午小朋友将干什么时,不用教师提醒就可以较完整的说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儿园分别干了什么。

  时间概念的初步建立,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活动中教师说出一个内容,请幼儿说一说是上午还是下午,但是笼统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觉到区分上午与下午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区分,虽然告诉孩子们在睡午觉之前是属于上午,睡醒觉之后是下午,但部分幼儿不能够准确的说出来,所以活动中调整的活动形式,教师出示各种一日生活图片,请幼儿为图片区分上午与下午,这样孩子能够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6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了解紫藤花目前开放的状态,能简单记录下来。

  2、能运用观察、触摸、讨论交流、经验迁移、猜想等方式,发现并初步概括出紫藤花的花型,并尝试想象出紫藤开放后的状态,简单记录下来。

  3、对紫藤花的开放过程和变化感兴趣,知道爱护紫藤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的花芽花苞有前期持续性观察。

  2、物质准备:记录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讨论,发现紫藤花目前开放的状态。

  提问:你发现紫藤花的花苞了么?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小结:现在的紫藤花的花苞就像一个个大草莓,外边还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白色的皮。

  二、请幼儿自由分组观察、讨论,记录紫藤花目前开放的状态,并大胆猜想出紫藤开放的样子,简单记录。

  1、以小组自由观察的方式,通过观察、触摸、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紫藤现在的花型,共同记录紫藤目前的状态。

  提问:花苞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状?花苞长在哪里?

  2、以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大胆猜想紫藤开放后的样子,并简单记录自己的想法。

  提问:紫藤现在是这样的,那么它开放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 三、请幼儿小组讨论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这样猜想的原因。

  请幼儿分组讨论自己的猜想,互相介绍并说一说猜想的依据,请每一小组出一位代表做简单介绍。

  四、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期待花开,验证猜想。

  活动反思:

  幼儿在分组观察紫藤花的过程中较为随意,难以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交流。在表达自己的发现时,语言不够丰富,对细节的观察不够。在记录的时候,运用的线条符号较为单一。在组织类似活动时,应当在集体要求时更为明确和简练,节奏再紧凑一些,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知道要爱护蚂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察蚂蚁,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仔细看一看,会是谁呢?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2、教师:看清楚了吗,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3、提问:

  (1)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2)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3)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4、教师蚂蚁的.外形特征。

  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课件,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教师: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8

  教材分析:

  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飞来飞去忙着筑窝、捉虫,乳燕叽叽喳喳叫着吃虫、学飞……中班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和好奇心。本次活动通过寻找观察等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同时,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之上,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人,激发幼儿爱护小燕子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燕子是益鸟。

  2、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观察到的小燕子的样子和特点。

  3、知道燕子是人类的朋友,要和燕子和睦相处。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在自己家周围找找燕子窝,观察燕子的活动。

  2、“幼儿学习材料”—《春天你好》,《幼儿素质发展课程·语言》CD,《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14

  活动建议:

  1、组织谈话活动,播放课件,引发幼儿对小燕子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燕子的基本特征。

  (1)组织谈话活动,调动幼儿对燕子的已有经验。

  提问:你认识小燕子吗?你见过的.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小燕子喜欢住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地与同伴交流。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小燕子的主要特征。提问:小燕子在干什么?它长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自由飞翔及停留在树枝上、屋檐上的姿态,学一学小燕子飞翔的动作,说一说小燕子的大概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图片听故事,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请幼儿阅读《春天你好》第14页,按照头、身体、尾巴的顺序观察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小结:小燕子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身体上有一对翅膀,身体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小燕子捉虫的片段。提问:小燕子在吃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结:小燕子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是保护庄稼的益鸟。

  (3)播放故事《燕子和老爷爷》,引导幼儿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提问:小燕子住在哪里?它为什么要南飞?春天小燕子回来了吗?

  小结:燕子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燕子妈妈会生蛋,孵出小燕子,每天捉害虫喂它们。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去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4)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启发幼儿和小燕子和睦相处。

  请幼儿互相讨论:老爷爷是怎样对待小燕子的?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在老爷爷家住下?如果小燕子每年来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感受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树立保护小燕子的意识。

  3、组织幼儿玩游戏“小燕子捉害虫”,进一步激发幼儿喜欢小燕子的情感。

  教师与幼儿共同扮演小燕子,随音乐做小燕子捉害虫的不同形态体验小燕子捉害虫的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9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接触过磁铁,并被神奇的磁铁深深的吸引,让幼儿产生无尽的遐想。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钓鱼玩具,是用磁铁做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呢?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认识磁铁的特性。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有趣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磁铁相斥、相吸的特性。2.能运用磁铁的特性进行游戏活动。3对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认识磁铁的磁性,感受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活动准备:

  物品准备:磁性拼图、形状不同的各种磁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和幼儿操作、体验磁铁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磁性的拼图玩具,请小朋友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3.教师小结:有的拼图能吸在小磁板上,有的不能吸上去,原来这些能被吸上去的拼图背面有一层黑黑的东西,没被吸上去的背面什么也没有,这些黑黑的东西叫磁铁,它们和小磁板可以吸在一起。

  4讨论:

  教师:如果要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也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该怎么办?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上来试试,看看怎样让这套无法吸在一起的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5.教师小结:教师:原来只要把两个无法吸在一起的磁铁,改变其中一块磁铁的方向,它们就能吸在一起了。

  6.出示形状不同的磁铁,介绍磁铁的“两级”。

  (二)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进一步感受磁铁两极的特性

  1.教师手持磁铁和幼儿的磁铁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现象时随时启发,怎样让你的.磁铁和我的磁铁交朋友?教师:等一下请小朋友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和同伴手中的磁铁碰一碰,看看要怎样让这两个磁铁会吸在一起。2.幼儿双双合作玩磁铁。教师:接下来请小朋友两个人合作玩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教师: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让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的。3.教师小结:小朋友都玩了游戏"请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让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两块磁铁会吸在一起,有的不会吸在一起,因为磁铁有两极,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磁铁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三)观看图片,了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磁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大的用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介绍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四)经验迁移教师:磁铁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也用到了磁铁,通过磁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继续探索磁铁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0

  教学理论依据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对于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随时随地能看到、用到纸,但这些纸的真正用途和特性,他们却是不了解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食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对各种常见的纸的用途及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实施策略:

  1.创设活动情景,通过参观展览会,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创设情景,通过提问、幼儿讨论、组织参观等活动,引导幼儿对纸产生兴趣,同时激发幼儿探究纸的愿望。

  2.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思考及主动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尝试,鼓励幼儿的探索热情。

  3.形象的课件游戏,感受获取知识的乐趣通过感知、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实验等方式,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纸及纸制品,初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易折,易撕碎,易揉皱,易吸水,易燃烧等特点。

  3.知道珍惜节约用纸。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纸,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难点:能积极探索纸的秘密了解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有接触纸制品的经验。

  2.物质准备:(1)各种各样的纸(2)操作框(折纸、画好树叶的纸)(3)PPT 课件,节约用纸的小视频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纸的多样性。

  1、运用原有经验讲述各种各样的纸及用途。提问:你认识这些纸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自由观察讨论,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注意总结。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等,感知纸制品的质地。

  教师小结: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探索纸的其他特性

  (1)了解纸易折的特点。

  小结:通过把正方形的纸变成长方形,我们知道了纸易折的特点。

  (2)了解纸易撕碎的特点。

  小结:通过帮助大树,我们知道了纸易撕碎的特点。(3)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

  三、出示 PPT 帮助“纸娃娃”,巩固幼儿对纸特性的掌握,延伸纸易燃烧的特性。出示纸娃娃,引导幼儿根据所学经验将纸娃娃送回展览馆,让幼儿了解纸易燃烧的特性。

  四、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制品,引导幼儿感知纸制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延伸活动:了解几种特殊的纸:复写纸、糯米纸、锡箔纸五、通过小视频引导幼儿知道节约用纸的重要性,并能掌握节约用纸的方法。提问:通过视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纸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纸制品是利用大树、树皮、植物纤维等材料制作而成,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要做到节约用纸,就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减少纸巾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纸杯,纸可以用双面等等,希望我们小朋友把这些节约用纸的好办法教给身边的人,呼吁大家一起节约用纸。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1

  制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动的原理(电池滚动而带动外壳翻转)。

  材料:

  废旧1号电池、硬卡纸、双面胶。

  制作方法:

  1.将长20厘米、宽7厘米的硬卡纸围成圆筒状,再用双面胶粘贴固定。

  2.将其中一个筒口用长8厘米、宽5厘米的纸封住。

  3.在圆筒内放人电池,并用同样方法封住另一个筒口。

  4.用水彩笔在圆筒上画一个站立的小人(图①)。

  玩法:将玩具放在斜坡上滚下来,筒上的.小人会不断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制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细铁丝、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纸、笔。

  制作方法:1.将一根长20厘米的细铁丝弯曲成M状,然后在铁丝两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图②)。

  2.把画有小动物头形的硬卡纸贴在铁丝上(图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笔上摇晃着玩,体验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须符合力臂相等和两边物体等重这两个条件才能平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胶棒若干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征。(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ppt,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PPT课件,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粘贴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观看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青蛙一生》,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PPT)。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PPT)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设计意图: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小百科: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3

  教材分析

  动物是幼儿的好伙伴,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中班幼儿对动物有强烈的兴趣,喜欢亲近它们,喜欢模仿它们的声音、动作,对动物的观察更细致、探究欲望更浓厚。

  《动物睡觉》这节活动,恰好能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选取了一些幼儿熟悉的动物作为探究对象,比如说小狗、兔子、长颈鹿等;并将这节科学活动搬到地垫上,老师与幼儿席地而坐,讨论时其乐融融,游戏时大胆表现,就这样边聊边玩边习得。通过“连环激趣”,即先玩“猜影子”游戏,让幼儿积极观察图片,激活其思维,经过教师生动的语言调动,激发幼儿求知欲;进而,看视频、图片演示,了解动物睡觉方式,帮助幼儿将已知经验梳理提升,满足其求知欲;接着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满足其表现欲,也是对教学效果很好的检验。我们从幼儿自己的睡姿导入活动,从最熟悉常见的动物入手,紧密贴合幼儿生活,由常见的趴姿——站姿——特殊睡姿——抱姿,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已知经验得到提升的同时,拓展多角度新经验,整个活动变得因“序”而明。活动重视幼儿的“亲历体验”,让幼儿在模仿扮演中验证和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的生活习性。

  2.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3.感受动物睡觉方式的奇特有趣,对动物睡觉方式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地垫

  知识准备:对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有初步的知识经验

  活动建议

  1.观看小朋友睡觉的“美图秀”,引出活动内容。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小朋友们的睡觉姿势都很对,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睡觉姿势呢。

  2.利用图片、视频、模仿等多种形式,了解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及相关生活习性。

  (1)通过“猜影子”的方式播放课件,观察发现采用“趴姿”、“站姿”睡觉的动物。

  提问:都有哪些动物在睡觉?它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小动物有的`趴着睡,有的站着睡,都为了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能够迅速逃开。

  (2)出示图片,了解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感受其奇特有趣。提问:这些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我们来学一学。

  小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

  小结:动物睡觉的方式有很多,有的倒挂睡,有的睁着眼睛睡,有的睁一只闭一只眼睛睡,有的蜷缩成一团,有的抱在一起,真是太有趣了!

  (3)观看视频,拓展新经验。

  与幼儿一起观看动物睡觉的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独特的睡觉方式。

  小结:动物的世界里有许多奥秘,每一种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睡觉方式,大家可以回家再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看看还会有什么新发现。

  3.玩模仿游戏,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提出游戏要求:听准教师指令并迅速正确的做动作。

  播放音乐,幼儿听教师指令做模仿动作。教师通过鼓励和互相学习的方式激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动物的睡觉方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巩固对5以内数量的认识。

  3、愿意阅读画面上的方位词。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图片:里外

  2、每桌上一个小筐,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出示图片:感知5以内的`数量。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这儿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只羊

  2、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羊在哪里

  认一认汉字:里外。

  (2)观察牧场里面和外面的羊,里面有几只外面有几只

  (3)看图说说:羊在哪里请你给牧场里面的羊用圈表示,牧场外面的羊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动,感知里外。

  (1)请小朋友拿5个积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请小朋友从小筐里面拿出2个积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据幼儿兴趣,反复练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5

  一、活动题目

  中班科学教案――玩纸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玩纸活动,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纸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各种废纸(大小、形状、颜色、特性等均不相同,但一定要干净)、酒精灯、火柴、脸盆、水、胶水、剪刀、抹布等。

  五、活动过程

  收集废纸活动。

  幼儿将幼儿园和家中日常生活、学习用的绘画纸、复印纸、彩色纸、皱纹纸、蜡光纸、旧挂历纸及一些碎纸片均收集到班里的废纸箱里。

  玩一玩。

  (1)这些是什么样的纸?

  ①报纸、挂历纸。

  ②图画纸、牛皮纸。

  ③复印纸。

  (2)纸可以怎样玩?

  ①纸可以撕。

  ②纸可以搓成一团团。

  ③用剪刀,然后再粘贴。

  ④可以卷成纸卷。

  (3)哪些纸容易撕,哪些纸轻,哪些纸厚?

  ①这种牛皮纸我撕不了。

  ②这种白纸好撕。

  ③挂历纸厚,不透亮。

  ④报纸比挂历纸轻多了。

  做一做。用废纸制作美丽的物品。如太阳下的`向日葵、五彩树、热带鱼等。

  说一说我的作品。

  (1)我用纸折了一个手提包。

  (2)我用报纸剪了一个窗花,剪了一个纸帘。

  (3)我用纸做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4)我撕了许多“面条”。

  做纸塑。

  (1)纸浆:课前幼儿亲手将收集的废旧纸撕碎浸泡在水中。

  (2)幼儿自己尝试玩纸浆,捏成不同造型。

  (3)幼儿纸塑设计,按照自己想法设计自己喜欢的造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6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3.通过调查表了解哪些物品可以去除油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猜物游戏导入

  1.师:还记得我们之前玩的猜物游戏吗?今天方老师带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它是什么?

  2.幼儿进行猜物游戏。

  3.师小结引出油。

  二、猜想记录

  1.师:油是黄色的,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那如果把它和水倒在一起会怎么样?油会在水的哪里?

  2.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猜想,教师出示幼儿猜想结果。

  3.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结果,师小结。

  三、油和水混合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并进行交流,

  四、延伸活动

  1.师:因为油和水不能融合所以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了油渍很难去掉,前几天我们发了张调查表,谁来介绍一下?

  2.幼儿介绍调查表内容。师小结。

  3.师:还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油和水的秘密,我们拿着调查表一起去给他们介绍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7

  活动目标:

  1、认识蟋蟀、螳螂,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能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3、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知道爱护益虫。

  活动重点:

  了解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仔细观察蟋蟀、螳螂间的异同,并能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在生活中见过螳螂、蟋蟀;

  (物质准备):

  1、画有螳螂、蟋蟀的记录板6块、表征圆点若干;

  2、课件、蟋蟀叫声音频、蟋蟀&螳螂生活习性的`音频;

  3、展示板(空间准备):幼儿围半圆&围桌坐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一)猜螳螂提问:身穿绿衣裳,挥舞大刀忙,左一下右一下,消灭害虫美名扬!这是谁呀?

  (二)猜蟋蟀提问:家住暗角落(播放课件),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窸窸窣窣叫。(播放音频)听,它还会唱歌呢!

  二、幼儿观察、操作、比较、感知蟋蟀与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并分组记录表征螳螂和蟋蟀腿、翅膀的数量。

  (一)幼儿观察图片,分享各自发现,了解蟋蟀、螳螂的不同之处。提问

  1:看一看蟋蟀、螳螂分别长得什么样子?它们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上有什么?

  小结:原来螳螂和蟋蟀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身体的颜色不一样;螳螂前腿有大刀一样的武器,头呈三角形,这是蟋蟀没有的;而蟋蟀能发出好听的叫声,螳螂却不能。

  (二)幼儿操作、记录,并分享交流蟋蟀、螳螂的相同之处。

  过渡语:但我们也发现了它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各自有翅膀和腿,到底有几对翅膀和几条腿呢?请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一看,用贴圆点的方式记录下来。

  (观察要求:2名幼儿为一组,观察、表征蟋蟀与螳螂腿和翅膀的数量,请一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与表征进行分享)提问: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它们的腿有几条?翅膀有几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最短的时间把螳螂和蟋蟀翅膀、腿的数量观察的又快又准确,发现原来蟋蟀、螳螂分别都有6条腿、2对翅膀,都会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三、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播放视频)

  提问1: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提问2:蟋蟀和螳螂各自有什么本领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播放视频)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丛里的植物上,有自身的保护色,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它是益虫,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里或者砖块的下面,喜欢在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农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又了解了蟋蟀和螳螂更多的小秘密,其实,生活中还有好多小昆虫,春天到了,它们也开始出来活动了,希望小朋友在生活中多去观察、探索更多昆虫的小秘密,有时间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延伸活动:

  1、鼓励家长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认识、了解更多的昆虫,探索、发现其中的秘密。2、在科学区,投放其它相关昆虫的标本,供幼儿观察、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桔黄、绿色和紫色,并能自己调配颜色。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每组三杯为红、黄、蓝的颜料。吸管若干。垫板、抹布、白布(分块)人手一份,记录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个,示范教具一套(同幼儿)。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认识三原色,学习用吸管取色师:这里是森林大染坊,欢迎小朋友到这里来学习染布的本领。

  (一)教师示范用吸管取色。

  1、出示红、黄、蓝三杯颜料

  2、提问:如果我想染一块红布,要用什么颜色?

  3、教师正确示范如何用吸管取色来染布。(出示红布)

  (二)请幼儿尝试学习染一块蓝布。

  1、提问:如果要染一块蓝布的话,要用什么染料?

  2、请幼儿尝试每人染一块蓝布。(出示蓝布)

  3、用黄色可以染一块什么布?(出示黄布)

  (三)小结:这些颜色是我们经常要用的。红、黄、蓝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过探索活动,学习桔黄的调配过程,并学习做记录

  1、出示木偶(小兔):老板,老板,我想要一块桔黄色的布做衣服,你这里有吗?

  2、幼儿讨论:怎样从这些颜色中变出桔黄色?

  3、幼儿自己尝试调配桔黄色。

  4、请调配出桔黄色的'幼儿说说: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染出一块桔黄色的布。

  5、幼儿再次操作验证结果,教师用色块示范如何做记录。12?红黄桔黄

  三、幼儿独立进行探索活动,并能记录结果。

  1、继续情境表演,提出要调配绿色、紫色的要求。

  2、提问: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绿色的布?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会变出一块紫色的布?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4、请幼儿出示表格陈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小结:颜色真奇妙,两种不同的颜色调在一起,就会调配出另一种颜色。

  四、延伸活动:

  我的染坊里还有其他的染料,你们去试试还可变出什么颜色,并把结果记下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9

  活动目标

  1、大胆讲述豆芽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

  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生长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贯彻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讲述豆子生长过程及外部特征。

  1、“上星期小朋友都种了一些豆子,谁来说说你种的豆子现在怎样了?”

  2、“谁来说说你的豆子是怎样发芽的?”

  3、“你种的豆芽长的是什么样的?”

  4、“你种的.豆芽和别人一样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和小伙伴说一说。”

  5、“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6、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观察上午豆芽是生长在水里的,其实豆芽在土里、沙里也可以发芽,你们回去可以再试一试。”

  二、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1、出示豆芽生长照片

  2、幼儿用画的方式记录豆芽生长过程。

  3、教师总结。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刷子用处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刷子完成不同的劳动任务,体验劳动的快乐。

  2、探索并了解不同刷子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3、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刷子的认识和对刷子的探索过程。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①幼儿和家长、教师一起收集不同种类的刷子。②认识牙刷,知道牙刷定期就要更换。

  2、材料准备:不同种类的刷子如杯刷、鞋刷、奶瓶刷、眉刷、油漆刷、胭脂刷、废旧牙刷等等;纸箱、颜料、鞋油、痰盂、杯子、梳子及化妆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鞋刷,让幼儿说说鞋刷的作用,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刷子。

  2、请幼儿挑选一把自己最喜欢的刷子,介绍它的用途。

  3、逐一介绍劳动任务(刷墙、洗奶瓶、洗痰盂、化妆等),请幼儿找出最合适的刷子参与活动。

  4、幼儿劳动。

  5、交流讨论自己劳动的方法。

  6、说说废旧牙刷的用途。

  活动延伸:

  1、在主题探索活动区里投放不同用途的刷子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尝试使用。

  2、利用废旧牙刷进行刷画、做牙刷相框等美工活动。

  3、用刷子帮助家人刷鞋、洗杯子,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0

  活动目标:

  1、萌生玩石头的兴趣,了解石头上可以涂色画图案,体验创作的乐趣。

  2、倾听故事,初步感知石头的用途,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

  3、在音乐伴奏下学习用石头敲击简单的节奏。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倾听大胆的想向,敢说。

  活动难点:

  通过幼儿的小手来帮助石头达成心愿。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鸡,小猫。蜈蚣卡片各一张贴在积木上。

  2、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

  3、幼儿每人捡3—4块石头,组织幼儿参观小区,寻找石头路。

  4、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画石头。

  引导幼儿观察,大胆想象,自由涂、画石头,通过幼儿的小手一个个石头,摇身一变,成了幼儿手中心爱的玩物。有的变成了有趣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有的变成了动物,企鹅、小鸟、兔子、象、蝴蝶。。。。。有的利用了石头的形状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有的利用石头本身的窟窿变成了有胡子的老人、奥特曼、还有的把石头涂成了各种颜色,铺成了一条小的五彩石头路。

  二、石头碰碰响。

  调皮的石头、来唱碰碰歌了———石头打击乐。音乐享乐,我们用石头跟着节奏演奏吧,播放音乐,按节奏用石头与石头一起敲击。

  三、听故事《快乐的'石头》

  在石头王国里有一块石头,光溜溜,胖乎乎的,石头看到小朋友能天天上幼儿园跟老师学本领,心理很羡慕。一只小鸡走来了。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石头。这时一只小猫过来了。小猫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蜈蚣爬过来,石头说:蜈蚣大哥,你有那么多脚,借给我两只好吗?蜈蚣摇摇头,还是不肯把脚借给石头。唉,我自己要是能长出脚来该有多好啊!石头多想到处看看。哟,多漂亮的石头!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捡起了石头,把它变成了一副画送给了老师。现在石头在教室里和小朋友一起静静的听课。石头就象自己长了脚一样。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1、倾听故事:教师操作桌面教具引导幼儿说说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体验石头实现愿望的快乐心情。石头虽然最后还没长出脚,但它感觉自己长了脚一样,因为它的心愿实现了,不光是那个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个小朋友却帮了很多石头达成了心愿。石头来到我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习,做游戏非常的快乐。

  四、变成一样多。

  方法同组幼儿分男女,男孩拿出和鸡脚一样多的石头2个,女孩拿出和猫脚一样多的石头,用什么办法把2个和4个石头变成一样多呢?(有的拿来2个变成和4个一样多,有的把4个里拿掉1个放在2个那里,变成一样多了。还有的把4个石头拿走2个,变成和2个一样多)

  五、会变的石头,用肢体动作表示。

  有的变成了兔子,有的变成了大象,有的变成了飞鸟,蝴蝶。有的变成了千姿百态的奥特曼的形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中班08-30

[经典]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4-22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1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2-26

(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7-25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7-25

(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6-28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优秀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