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各种颜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学习从上至下地观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兴趣,感受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色彩。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选择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欣赏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导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周围的花和草,感受周围环境的美,引起幼儿想坐一坐、躺一躺、看一看的欲望。
师:这里可真美啊!你们想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吗?
二、认识野花和野草。
1、寻找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这里的草地又干净又漂亮,我们去找一找,再轻轻地摘一朵你喜欢的野花。
2、讲一讲自己喜欢的野花。
师:你喜欢的野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上至下的观察。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中讲述,再请幼儿与同伴交流。
3、认识野草。
(1)师:那一片绿色的是什么?小草长在哪里?
(2)引导幼儿拨开小草,观察小草,知道草长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长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动。
幼儿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让幼儿感知体验在大自然中的轻松和快乐。
四、活动延伸
回到教室,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其他生活中常见的野花和野草。
小百科:野花一般指在路边,田里或林间等野生的不知名的花,又喻指男人在外拈花惹草的对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糖黄沙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小班常识活动: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引题。
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是生活在空气中的,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2、知道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萌发科学探究的热情,获得怀疑和探究的勇气。
二、活动重难点:知道空气对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气便不能生存。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没有破损的塑料袋(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好)、扇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被风吹的经历,知道风吹在脸上和身上的感觉。
四、理论依据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和获得真正内化的知识经验是判断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指标。首先,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活动前的情绪调动能够使幼儿的主动学习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而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的维系,则是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其次,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体现在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或者说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速度进程进行学习。另外,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还体现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由于幼儿获得的认识不是来自于教师由外向内的传递,而是经过了发生在幼儿自身内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是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知识经验。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儿的经验水平是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起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发,融入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使教育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幼儿的需求。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探究过程具有如下特点: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三、幼儿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五、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型"。因此,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这一阶段所具有探究过程的特点,从而使开展的活动能够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探究。
五、活动过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知道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中。幼儿分组拿着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过程中使塑料袋里充满空气,然后收紧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里鼓鼓的就是空气。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幼儿一手拿着塑料袋,另外一只手拿着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过观察到塑料袋的摆动,知道风的形成。
教师向幼儿讲解有关空气与风的形成的关系:
(1)空气是能够流动的;
(2)空气的流动便成了风。
3、通过操作,知道空气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通过尝试着不呼吸空气,知道人离开了空气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同时注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1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11-12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2-12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7-0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树叶》06-17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具12-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轮子12-31
【热门】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17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精】03-17
【推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