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树的主要特征。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经验。
3.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四季的树》插图4张、《护树行动表》1张。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想想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树。
——你们看看这些树木,想想它们分别是哪个季节的树。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树与其它季节的树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春天的树叶是翠绿色的,叶片比较小;夏天的树叶是墨绿色的`,叶片比较大;秋天
的树叶是金黄色的:冬天的树叶都掉光了。
二、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里春天的树,发现春天树的秘密。
——找一找,哪些树长绿芽了,哪些树没有长芽。
——比一比,哪株树长的新叶多,哪棵树长得高。
——摸一摸,树皮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可以跟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三、结合“护树行动表”,引导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
1.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方法
——老师想请小朋友帮忙保护幼儿园里面的树。小朋友可以几人一组,组成护树小组。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树呢?
2.教师结合“护树行动表”,交代记录要求。
——师: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每天保护树的行动呢?(写上日期、参与的小朋友名字或号数、画下护树行动内容,如为树浇水,禁止破坏树的人,为树挂上标签等)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搜集有关树木、森林的图片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日常活动:
(1)鼓励幼儿发现、提出与树相关的问题,如怎么知道树的年龄、树吃什么、树喜欢什么害怕什么等等,进一步挖掘主题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更新完善“护树行动表”,相互之间交流护树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知道图形旋转但形状不变。
2、能用三角形通过转转拼拼组合成多种图形。
3、幼儿在探索中感知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用三角形转转拼拼组合成多种图形。
活动准备:三角形多个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观察发现图形旋转但形状不变。
(1)教师旋转图形,幼儿观察
(2)教师自己转动,幼儿观察(发现再转还是老师自己)
二、图形碰碰碰游戏。
(一)两个三角形组合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两个三角形碰碰碰,两个三角形碰在一起的边边要全部碰在一起。每人一个三角形,两人一组合作游戏)
1、教师示范
2、幼儿动手操作,两个三角形碰碰碰游戏,教师指导。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组合成的图形记录下来。
(二)、四个三角形转转拼拼游戏。
1、请幼儿猜猜四个三角形能组合成那些图形。
2、强调游戏规则:每人一个三角形,四人一组合作游戏。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一起将拼成的图形记录下来。
三、结束:
三角形宝宝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真开心,其他的图形宝宝也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下来让我们邀请更多的图形宝宝一起来玩游戏。
活动延伸:
科学区,投放各种图形,幼儿探索土星之间的关系。
《有趣的图形》活动微反思
本次活动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整个活动教学安排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复习巩固——找出图形旋转但形状不变的特点——再到由易到难得合作游戏,每个环节密切相关,层层深入,深深吸引着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让幼儿分组操作培养了幼儿团结和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教学中利用课件让幼儿直观认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一次又一次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感知游戏的快乐,激发了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其次,能将多媒体技术有机的`运用到活动中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观察力。不足之处是过度不是很圆滑,课堂组织语言还不够生动,不能及时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收获很多,要上好每节课教师需要更多的激情投入来带动幼儿,其次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所讲述的语言一定要吸引幼儿,那么活动就成功了一半。任何一个活动,成功的方法不止一种,只要我们不断的研讨,就会取得成功。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感知滚动现象,初步理解圆形的物体可以滚动,方形的物体不能滚动。
2.了解圆形物体在平地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不一样。
3.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玩皮球的经历
材料准备:圆形物体(如小汽车、罐子、积木、皮球、玻璃珠等)、方形物体(如积木、方形盒子等)
活动重难点:
理解圆形的物体可以滚动,方形的'物体不能滚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看视频《足球比赛》,让幼儿感知足球滚动的现象。
2.探索思考:
(1)视频中的足球是什么形状的?
(2)它是怎样运动的呢?
二、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
探索发现:
1.圆形物体滚动的特点。
2.圆形物体在平面上是怎样运动的呢?
3.小结:通过各种圆形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我们可以发现,圆形物体在平面上是以滚动的方式运动。
三、幼儿玩一玩,想一想。
探索发现:
1.圆形物体在斜坡上怎样运动呢?
2.和在平面上的速度一样吗?
3.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圆形物体在平面上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不同,在平面上滚动得慢,在斜坡上滚动的快。
四、感知方形物体运动的特点。
1.探索发现:
(1)幼儿在平面上进行实验,观察方形物体是否可以滚动?
(2)幼儿在斜坡上进行实验,观察方形物体在斜坡上是怎样运动的?
2.思考:方形物体能在斜面上能滚动吗?
3.小结:通过以上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方形物体在平面上不能滚动,在斜坡上可以滑动。
五、分享交流。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可以滚动呢?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微课《圆圆方方滚一滚》以幼儿熟悉的《足球比赛》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探索,观察、对比、思考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幼儿通过“玩中学”知道:圆形物体是以滚动的方式运动,在平面上滚动得慢,在斜坡上滚动的快;方形物体在平面上不能滚动,在斜坡上可以滑动。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的可变性。
2、能认真实验并初步学会记录颜色的变化。
3、对变色活动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发现两种颜色完全混合后会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难点:
能通过两种颜色的混合发现颜色之间有趣的变化关系并作简单记录。
活动准备
1、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红黄蓝三色颜料水、贴有颜色标记的水杯、搅棒);
2、桔子、树叶、葡萄图片一份;
3、“会变的颜色”集体记录表、橙、绿、紫色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引起兴趣。
1、(出示红黄蓝三色水)师: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三种颜色的颜料水, 是什么颜色呀?
2、(出示图片)师:我还带来了三张图片,看看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3、设疑:今天我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来画画葡萄、桔子、树叶,可是,我没有 这些颜色,怎么办?不过我听说红、黄、蓝三种颜色会变魔术哦,用它们两两结合, 就可以变出这些颜色来。你们相信吗?
二、激发猜想,学习记录。
今天你们就来做小小科学家,做个变色实验,看看能不能把紫色、橙色和绿色变出来好吗?
1、出示记录表。
师:一起来看这张记录表。表上有什么?你能看懂吗?(引导幼儿看懂表上的内 容:颜色标记和猜想标记)
2、记录猜想。
师:你觉得红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还有黄色和蓝色、红色和蓝色呢?请把你的猜想贴在相应的空格里。
小结:看来,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光猜想可不一定正确哦,小小科学家一定要亲手做一下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三、参与探索,操作记录。
1、认识操作材料。
师:看一看,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1)红黄蓝颜料水各 2 份
(2)贴有颜色标记的水杯 3 个
(3)搅棒
(4)橙、绿、紫三色标记
2、明确操作要求。
(1)根据杯子上的颜色标记选择相应的颜料水倒在一起,用搅棒搅匀,仔细观察 它们变出了什么颜色。
(2)做完一次变色实验后及时在杯子下面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
3、自主实验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师:小小科学家们,赶快去试试吧! 四、交流展示,记录结果。 1、集体交流实验过程及现象。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变色实验的?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场演示实验并记录结果。
3、儿歌小结。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吧。
(结合记录表及图片)红色黄色变魔术,变成橙色画橘子;黄色蓝色变魔术,变 成绿色画叶子;红色蓝色变魔术,变成紫色画葡萄。红色黄色和蓝色,变来变去真有 趣!
五、拓展延伸,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是用两种颜色来变魔术的,如果把这三种颜色放到一起变一变,又 会变出什么颜色来呢?孩子们,有空的时候记得去试一试哦!
活动总结
一、选材生活化。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内容与要求的第一条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 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选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 悉的、变化明显的颜色来组织活动。单纯的讲解颜色的变化很难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在《会变的颜色》活动中,我设计了有关颜色的实验,通过让幼儿动手尝试发现颜色 的变化。
二、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得到快乐。
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活动开始时,我首先抛出问题,以 此引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愿望,并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经历探索之后,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发现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幼儿可以澄清自己 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还可以了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尝试学会用不同方式解 决同一问题。
在探索交流之后,我针对不同记录结果,进行集体演示,巩固了幼儿的认识,进 行简明的概括和整理,帮助他们提升经验,并用儿歌小结。这样,幼儿在经历了猜想
记录—探索实验—分享交流的整个过程,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5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亲自验证吹泡泡的方法,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工具吹泡泡,在实践中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2.能够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积极尝试,通过操作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
3.体验用多种工具探索吹泡泡的乐趣。
重点难点
通过操作,探索发现有孔的物品能吹出泡泡来。
能够对实验进行大胆猜测并验证。
活动准备
泡泡液或肥皂水、吸管、细绳、铅笔、带孔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在睡眠室)(神秘的语气)小朋友们,快把眼睛闭起来!老师要给你们一个惊喜,不许偷看哦。(吹好多泡泡)看!是什么?(泡泡!)
2.(泡泡爆完了)哎呀,泡泡没了怎么办?(幼儿自由发言)
二、对吹泡泡实验进行大胆猜测。
1.(回活动室)分别出示四种工具,请幼儿说是什么。
2.你们猜猜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
3.老师这里有小贴画,你认为哪个能吹出来就给它贴一个小贴画。教师注意提要求:音乐结束时要完成猜测,回到小椅子上。
4.小结幼儿的猜测。
三、第一次实验。
1.每个桌子上都有一种材料和一张记录卡,请小朋友们试一试,如果能用它吹出泡泡就在记录卡上贴一个小贴画,如果吹不出来就不贴。快去试试吧,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
2.(对比猜测和实验记录)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跟猜想一样吗?
(1)吸管可以吹出来。(与猜想一样)
(2)铅笔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带孔玩具有的能吹出来、有的吹不出来。
①请吹出来了的幼儿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②他是从哪里吹出泡泡的?
③对!从有小孔的地方吹就能吹出泡泡来。
(4)绳子吹不出来。(与猜想一样)
3.小结:小朋友们通过实验发现吸管和玩具可以吹出泡泡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孔、有洞)对啦,有孔、有洞的东西就可以吹出泡泡来。
四、第二次试验。
1.既然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刚才没能吹出泡泡的绳子变成有孔、有洞的东西吹出泡泡来呢?
2.那小朋友们赶快去试一试吧!
3.小结:第一次用绳子吹泡泡的时候没有吹出来,绳子是什么形状的.?第二次吹出来了的时候绳子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的尝试再次证明了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有孔、有洞的东西可以吹出泡泡来。
五、自主寻找材料,进一步提升经验。
1.请小朋友自己在班里找一种有孔、或者能变成有孔的东西去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孔就能吹出泡泡来。
六、结束。
1.你们找到的有孔的东西吹出泡泡了吗?
2.那我们现在拿着你们找到的工具一起去操场上吹泡泡吧!
活动反思
本节教育活动预定的活动目标全部达成,重难点设计突出,体现出幼儿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的猜想与探究过程。幼儿自始至终积极融入参与探究活动之中。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二、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圈三个。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入:“孩子们,这是什么呀?。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瓶子。(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那这个瓶子神奇在哪呢?它说只要你请它跳个舞,他就会变魔术给你看!我们试试吧。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你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他们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把瓶子放在地上休息。
幼儿猜猜:“为什么他们三个小朋友的瓶子没有变颜色呢?”
(4)引导幼儿发现瓶盖的秘密。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
(2)“小瓶子想找好朋友了,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教师随音乐舞动。“看,颜色真的又变了,黄色变成了什么颜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
(2)“对了,原来瓶盖里有颜色,老师刚才把自己黄颜色的瓶盖拧下来,换上了一个里面有蓝颜色的瓶盖,水就变成了绿色了。”
(3)“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瓶子里水的颜色,要选里面有不同颜色的瓶盖,一定要拧紧。)
(4)幼儿换瓶盖。
(5)随音乐舞蹈。
(6)“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回倾听。
(7)请两三名幼儿在集体前说说。
(8)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7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图画纸和面巾纸的不同质地,初步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2、大胆操作探索,并乐于动脑思考问题。
3、在竞赛中体验团队的荣誉感和竞赛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三组操作材料:一组为一筐硬板纸,一组为一筐图画纸,一组为一筐面巾纸。(每组材料中都有一些进行过对折,另有一些画有苹果轮廓)
2、每小组两个小筐蜡笔,每个幼儿一个粘有泥巴的海洋球。
3、竞赛记录表一份(教师用)、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三组小朋友,要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比赛!”出示教师记录表,“分别是搭房子,给苹果宝宝穿衣服和给鸡蛋宝宝擦脸,看看哪一组会赢!”
2、完成任务
(1)比赛搭房子: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动手用本组的材料一起搭建房子。期间教师适当提示对折纸的用途,并给予幼儿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看哪一组的房子建得最快最好。
(2)比赛给苹果宝宝穿衣服:鼓励幼儿用蜡笔给绘画在纸上的苹果宝宝涂色,看看哪一组的涂色最快最好。
(3)比赛给蛋宝宝擦脸:鼓励幼儿用本组的材料帮蛋宝宝擦干净脏脏的脸,看看哪一组擦得又快又干净。
3、每一次小活动结束,教师评出最好的作品外还要对其他作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简要地说明和点评。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辨别不同质地的纸张具有不同的用途。
[活动延伸]
找一找幼儿园里和家里还有哪些纸,它们的质地和用途有哪些。
更多免费优质教案、公开课视频、高清PPT课件、配套资料等请关注(www.365kejian.com)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我们园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种植活动,孩子们通过小组种植、特色活动对一些植物有了初步了解,也能说出一些常见蔬菜的名称。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些植物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却不太清晰。
前期我也开展过语言活动《啪啦啪啦嘭》,通过小鼹鼠找新家帮助孩子梳理哪些蔬菜好吃的部分在地底下。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的拓展,延伸到好吃的部分长在地面上、长在矮株上、爬藤需要搭架子的蔬菜上,进行了经验的整合。
目标:
1、初步了解植物名称,通过观察、探究发现植物好吃的部位生长不同位置后进行分类。
2、能大胆猜测,并愿意用语言完整的分享自己的'猜想和发现。
3、逐步关注身边的、当季的植物,关心周围事物。
准备:
1、土地剖面图、植物的图片若干(青菜、茼蒿、萝卜、土豆、辣椒、豇豆、黄瓜、茄子)。
2、PPT。
3、青菜、茼蒿、萝卜、土豆、辣椒各1盆。
过程:
一、视频导入:拔萝卜
老师:视频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萝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除了萝卜还有什么植物好吃的部分也藏在土里?
二、通过图片、土地剖面图,调动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出示各种蔬菜图片,帮助幼儿初步感知。
老师:这些蔬菜你们都认识吗?你认识哪些?
2、猜测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哪里。
老师:你能看懂这幅图吗?(地面上、地底下、爬藤需要搭架子、矮株)这些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三、根据猜测尝试根据生长位置进行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都准备了一个剖面图和蔬菜的图片,请你们将蔬菜好吃的部分送它们的回家。
2、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幼儿分享猜想结果。
师:你是怎么猜想的?哪些生长在地底下?哪些生长在地面上?哪些生长在矮株上?哪些爬藤需要搭架子?
四、设置真实场景,请幼儿探索好吃部分生长的位置。
(1)老师:老师将这些蔬菜带到了这里,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这些蔬菜好吃的部分到底长在哪里?如果和你的猜测不一样,记得调整一下记录表哦。
(2)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3)分享探究结果。
老师:请你介绍一下,你发现蔬菜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
(4)老师:除了刚才这些果实,还有一些我们不太确定,老师也没带过来是不是?我们共同验证一下。(出示PPT)
(5)教师小结:这些蔬菜中有的好吃的部分长在地面上,有的好吃的部分藏在地底下,有的爬藤需要搭架子,有的长在矮株上。
五、深入研讨,寻找秋季的植物。
1、引发新挑战,调动已有经验
老师:刚刚我们都给这些蔬菜找到了家,知道他们好吃的部分长在哪里。除了今天老师带来的蔬菜以外,你这段时间在幼儿园还看到哪些蔬菜呢?(幼儿猜测)
2、老师:是不是你们猜的那样呢?我们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近日小朋友发现,武汉的大街小巷已焕然一新,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谈论着。有孩子说:“爸爸妈妈说我们小区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干净是因为马上要开展军运会了。老师,军运会是什么啊?”“老师,我知道今年军运会在武汉举行”“老师,为什么军运会在武汉举行呢?”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我们认为追随“军运会”这一体育盛事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
兴趣、爱好,同时应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 2019年,武汉举办军运会,军运会的临近让大家对军运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的孩子也通过家庭、社会及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对军运会有了点滴的了解,他们生活在武汉,在整体的社会环境下感受着军运会的气息。如周围环境的改变、全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增强、军人们为军运会在努力备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等都为孩子们在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能够感知到体育竞技的精神。我们想试图通过“与军运同行”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有关军运会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军运会在武汉举办,我们作为武汉人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因此,我们决定充分利用武汉主办军运会的机会向孩子
们介绍军运会,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军运会,了解军运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军运会吉祥物的设计活动,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2、了解吉祥物的含义和设计方法。
3、通过吉祥物的.设计,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吉祥物的含义和设计方法。
难点: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让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军运会吉祥物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对吉祥物有一定了解。
物质材料准备:小卡片、各色记号笔、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的诞生视频,回答问题。
1、视频讲述了一个什么事情?
2、通过欣赏,你发现五个主人公分别是由哪些事物变化而来?
通过欣赏视频,我们知道视频讲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的诞生过程。分别是由圣火、熊猫、鱼、风筝、藏羚羊为原型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塑造了家喻户晓的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3、由福娃存在的意义,延伸出吉祥物的概念以及出现的原因。
4、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见过的吉祥物。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一系列吉祥物作品,幼儿分小组讨论,吉祥物设计的思路与手法。老师总结:吉祥物设计要与主题的关联性;新颖别致个性突出的独创性;形象设计的拟人化;亲切动人让人喜爱的亲和力;寓意性;激励性;地域性。
2、出示吉祥物和原形的对比图片,让幼儿对吉祥物的设计有更好的理解。老师总结:吉祥物造型活泼可爱,拟人化;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3、出示武汉军运会吉祥物“兵兵”的设计过程和思路,引导幼儿一起探究军运会设计者选取“中华鲟”作为军运会吉祥物的原因有哪些?
4、通过视频欣赏和讲解,让幼儿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吉祥物的设计要求,增进幼儿对吉祥物设计的了解,开阔幼儿的视野,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5、老师小结:我们知道在吉祥物设计时要注意到吉祥物的设计要密切关联设计主题还要新颖别致个性突出。
三、幼儿分组设计武汉军运会吉祥物。
1、播放武汉军运会的宣传视频,幼儿对军运会有初步的了解。
2、请幼儿根据军运会设计吉祥物。要求1、吉祥物要有响亮的名字。
3、作品要切合军运会的主题。
4、吉祥物要拟人化。四、展示评价。
各组挑出一副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小朋友自己讲述创作意图,并进行互评。
活动总结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由此我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选择“军运会”作为这一活动的主题。为了很好地激发、保持并发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让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我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让幼儿对“军运会”从多个角度有了一个整体认知。我在活动的重点环节中善于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课件,感受奥运
吉祥物的艺术美,并引导幼儿发现“吉祥物要有亲和力、要拟人化、要色彩鲜明、最重要的是切合主题”,打开了幼儿的创作思路,引导幼儿积极的创新。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0
设计意图
在一次过渡环节时,我听个别幼儿在讨论某某小朋友今天穿着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对许多基本颜色也分辨不清,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白的,有的把黄的说成了红的。因此如何教会刚入园的幼儿认识颜色,是我们老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对认识颜色,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红色气球在哪里》的活动。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让小朋友们在情绪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认知、寻找、游戏一系列活动,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三种颜色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3、感受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难点:按照相同的颜色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用三种颜色的卡片和小棍制作的气球卡片。
2、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
3、歌曲《红色气球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与配班老师对唱歌曲,吸引宝宝注意,帮助宝宝感知游戏的玩法。
(当老师问唱后,配班老师拿出与问唱颜色相匹配的彩色气球卡片,并伴随歌曲的节奏挥舞。)
二、认识气球卡片颜色
1、“当当当当!是谁来啦?气球宝宝来啦!听!它们在自我介绍了! “我是红色气球!我是黄色气球!我是蓝色气球!”(依次出示)
“也请宝贝们选一个气球做自己的朋友。”(配班出示气球宝贝依次选择)请宝宝自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卡片任一张,用语言引导宝宝认识自己手中的气球卡片的颜色。
2、师:“每一个小朋友都找到气球朋友了,我来考一考你们!
红色(黄色、蓝色)的气球在哪里?,幼儿:红色气球(黄色、蓝色)在这里。(配班带领引导幼儿回答)
三、宝宝跟随歌曲做动作
1、“你们都认识自己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了吗?(幼儿回答)现在带着你的气球朋友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吧!先把气球藏起来!”引导宝宝模仿老师,一边伴随歌曲做动作,一边出示与歌词中提示的颜色相匹配。(问唱第一句时,宝宝将气球藏在身后; 问唱第二句时,宝宝拿出与老师问唱相匹的气球卡片并挥舞。如有宝宝拿错颜色, 配班老师可拿出正确的颜色卡片与宝宝同唱。) 2、“和气球朋友玩了游戏,开心吗?我想问一问,刚才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和你一起做的游戏?”(个别提问,并提醒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气球的颜色。)
四、气球找家
1、“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再看一看筐子上贴了什么?依次出示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气球标记的小筐(帮助幼儿认识筐子上的标识),播放音乐请宝宝按照歌词中提示的颜色收放手中的气球。
2、“气球的家就在这里,红色球的家贴有红色气球标识,黄色气球的家贴有黄色气球标识,蓝色气球的家贴有蓝色气球的标识,宝宝们快快帮你手中的气球找到自己
的家吧!小眼睛一定要看仔细!” (依次进行,适当引导鼓励)你们都找对了,真棒!气球也给宝宝们说,谢谢宝宝帮我找到了自己的家!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蓝色。还帮助这三种颜色的气球找到了自己的家,红色气球的家在贴有红色气球标志的筐里,黄色气球的家在贴有黄色气球标志的筐里, 蓝色气球的家在贴有蓝色气球标志的筐里。回家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红、黄、蓝这三种颜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从三种颜色的气球和小朋友玩游戏,帮气球找家、游戏---红色气球在哪里、给气球找家等,创设了有趣的情景环节,通过认识、感知、游戏、操作等多种渠道,在看一看、学一学、玩一玩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在此次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红色气球在哪里》的儿歌对唱环节,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从第一环节的三种颜色气球的出场到第二环节的儿歌对唱,再到帮气球找家巩固对颜色的认识,让整个活动进一步深化。总的来说,整个活动幼儿积
极思维、积极参与、活动气氛好,初步达到了预设目标。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中,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在水中会有褪色的现象。
2、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操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连贯讲述发现。
3、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水的探究产生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哪些东西在水中会褪色,哪些东西在水中不会褪色,并记录结果。
难点:理解物体在水中褪色的原因,两两合作进行探究。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对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有把物体放在水中玩水的经验。
物质准备:
1、PPT。
2、装了清水的矿泉水瓶若干、教师一张大统计表、幼儿记录表若干、勾线笔若干。
3、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颜色的物体(如皱纹纸、蜡光纸、布、毛线、彩虹糖等)
4、座位安排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彩色水,创设情境:今天,森林里的小白兔要用彩色水装饰房子,现在需要小朋友帮忙一起制作彩色水。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没有颜色的水变成彩色水呢?
(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源头”,通过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制造风的兴趣。)
二、出示材料,猜想结果。
1.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
2.师:请你想一想,哪些材料能制作出彩色水呢?
3.幼儿猜想,教师统计。
(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使猜想记录助推下一环节幼儿的主动探究。)
三、两两合作,自主探究。
1.师:这些材料到底能不能制作出彩色水呢?我们去试一试吧!
2.教师介绍记录表,交代操作要求。
(1)一次只能选择一种材料放进瓶子里,试完后可以重新拿瓶子换一种材料试试。
(2)两人商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操作和记录。
(3)一张桌子坐四位小朋友。
(4)听到音乐声,暂停操作,回到座位。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关注:幼儿是否能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是否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是否能合作探索并积极交流?
(幼儿在试试玩玩中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经验,通过看得见的具体现象感受物体在水中颜色的变化。)
四、分享探索,拓展经验。
1.展示幼儿记录表,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
2.请幼儿借助记录表,集体交流。
3.教师再次统计并小结:物体放在水中,让水变了颜色,这是一种褪色现象。生活中,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会褪色,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会褪色。
4.观看生活中褪色现象图片,讨论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比如:生活中一些颜色鲜艳的衣服不能混在一起洗,会相互染色;像彩虹糖、海带一类的食物要保存好,不能受潮等等。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2、知道可以根据不同角度介绍叶子
3、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妙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根据不同角度介绍叶子的种类
活动准备:ppt,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蜜蜂和妈妈一起去采蜜,小蜜蜂却捡了好多的树叶,于是他对叶子产生了好奇。
二、基本环节:
1、妈妈从树叶的形状出发介绍了不同形状的叶子,有圆圆的叶子(睡莲),有扇形的叶子(银杏叶),有椭圆形的叶子(槐树),有心形的叶子(绿萝)。
2、还有一些叶子的形状很奇特,比如有的叶子像剑,有的叶子像针,有的叶子像羽毛等。
3、叶子除了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还有非常神奇的本领,有一种植物会害羞,名字叫含羞草,只要手指或者其他东西碰到它的叶子,他的叶子就会合在一起,就好像害羞了一样,所以人们叫它含羞草。(含羞草视频播放)
4、植物的叶子从颜色来说,大部分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有些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颜色,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红色。
小结:植物的叶子真神奇!
三、总结
小蜜蜂总结了今天它外出学习到的东西,树叶是多种多样的,有各种形状的,比如说有圆形的,扇形的,椭圆形的,心形的等;有神奇本领的,比如说含羞草;有会变颜色的树叶。
活动延伸:
妈妈说树叶的奥秘还多着呢,引发幼儿对树叶奥秘的进一步探索,比如说让小朋友找找我们身边的常绿树有哪些,它们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神奇的.叶子》这节课是中班科学领域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幼儿发现和描述叶子的不同特征、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妙,植物名称并非学习目标。我从幼儿的已有知识出发,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爱探究的小蜜蜂导入,接着出示各种形状的叶子,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叶子都不一样,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叶子的多样与神奇,最后让幼儿去说去总结。微课制作反思,初次制作微课,各方面还有待改进,不管从设计还是技术支持方面,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3
(一)初步感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许多树叶和花,请你们来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初步感知。
幼儿有的拿着树叶玩耍,有的围着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儿的是仙客来和灯笼花这两种特殊的花卉,孩子们围着它们讨论着。
2、在幼儿玩耍过程中,教师个别提问幼儿:你手中的树叶它像谁?
幼儿纷纷拿着手中的树叶,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弯弯的月亮;有的说像花瓣;有的说像圆形、椭圆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扩散思维活动:
1、教师提问:你玩的树叶像什么?这里的花有的像什么?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有的说像牙签;有的说像缝衣服用的针;有的说像刺猬身上的小刺;有的说像大头针;有的说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儿扩展思维,展开想象,幼儿争抢着说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说菊花像头发;有的说荷花像彩色的灯坠……。
2、教师发散幼儿想象还见过的树叶或花像什么物品?
幼儿说有的树叶像小船、月亮、箭、胡萝卜、圆形等等。
幼儿说出了有的花像美丽的蝴蝶;有的说像发卡;有的说像衣服上蝴蝶结、鸡冠、喇叭、太阳等。
引导幼儿活跃思维,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创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 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
1、出示鸡冠花、梧桐树叶、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鸡头等的图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挥想象空间,找出两种相似的物体并进行粘贴。
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能将两种相似的物品进行正确的对应粘贴。
(四)创新思维活动:
1、教师:人们很聪明,他们通过观察物体的'某个特性或本领,做了相似的发明。出示实物雨伞、小锯、钳子让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据荷叶、小树叶两边的小齿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夹住东西的本领发明出来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师引导幼儿开拓思维,想象出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物体的某种特性或本领发明的。
本环节要让幼儿知道是根据物体的特性发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做小小发明家设计发明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呢?
请幼儿自己讲一讲要设计什么样的发明,是根据什么物体的什么特性发明的。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大胆说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4、让幼儿绘画出想要发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环节只让幼儿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设计出自己的构想。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展示出来。
本环节让幼儿进一步开创思维,展开创新思维活动。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4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情绪,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我们班的小朋友正是对身边事物感兴趣的时期,我设计了《小小送货员》这个活动,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感知7以内的数量,幼儿根据订货单的图标所示,购买相应数量的物品,也对幼儿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看懂订货单的图标并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3、愿意与同伴一起活动,并能按要求检查操作结果
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能按照标记和数字的要求,拿取相应数量的物体难点是让幼儿认识订货单和理解订货单上标记与数字的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具:订货单、小篓子、兔子卡片
2、学具:雪花片、木珠、图书、玩具小汽车若干,人手一个小篓子、1张订货单
3、环境准备:幼儿座位排成半圆,桌子放在幼儿座位的前方呈一排摆放
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订货单
(1)教师出示小兔,介绍他的身份
T:小兔开了一家网上超市,朋友们只要把自己想买的东西和数量告诉小兔,小兔就会根据朋友们的'订货单将货物一样不少地送到他们的手里。因此,朋友们都喜欢在小兔家订货。这不,一大早又有朋友们一起帮小兔来看看吧!
(2)教师出示订货单,幼儿观察并理解订货单的含义T:订单上面有什么?这些标记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幼儿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
2、学习按订货单取实物
(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谁会帮助小兔按照这张订货单选取货物,不多也不少呢?
(2)邀请个别幼儿根据订货单选取相应数量的实物
(3)集体验证对错3、幼儿操作
(1)介绍操作要求
T:今天超市的订货单太多了,小兔一个人忙不过来,它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帮忙,按照订货单上的要求准备好货物。小兔已经把订货单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等一会请小朋友就按照订货单上的标记和数字拿取东西,记住不能多拿也不能少拿。完成后带着你选好的物品回到座位上,与身边的小朋友相互介绍和检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照订货单上的标记与数字拿取相应的货物。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与检查验证。
4、集体检查与验证
(1)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拿的订货单和选取的物品,集体验证是否正确
(2)在验证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教师要让幼儿自己解决调整,如果无法完成再寻求集体力量。
(3)教师小结
T:今天小兔特别开心,谢谢小朋友的帮忙
活动总结
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乐于主动学习验证货物数量,并且能够合作完成一起验证对错,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已达成目标1和2,在活动中,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在活动小结时,缺少数学精炼的语
言,如:订货单左边代表什么?右边代表什么?合起来代表什么?原来7个雪花片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等精简的语言。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教师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幼儿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杠杆原理。
2.在游戏中明白物体抛出的距离和杠杆支点远近有关。
3.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杠杆原理。
2.难点:探究物体抛出的距离和杠杆支点远近有关。
活动准备
长柄铁勺子、橡皮筋、积木、粘粘球、河马靶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勺子,讲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勺子是用来做什么呢?
动物园的河马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喂它好吗?可是大河马在水里,离我们那么远,我们要怎样才能把果子送过去呢?
二、幼儿探索操作给河马喂食。
1.幼儿每人拿一把勺子,尝试把果子送出去。
师:我们要先学会投果子的本领。现在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勺子,练习把果子投过去。(幼儿尝试)你们把果子投出去了吗?
2.幼儿探索勺子不离开桌面把果子投出去。
师:动物园里有规定,小勺子只能放在投食物的.台子上。我们再来试试小勺子放在投食台上怎么把果子投出去。(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探索如何利用积木和勺子给河马喂食。
师:看这儿还有积木,积木和勺子能不能帮我们把果子投出去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观察讨论。
师:积木和勺子一起组合能把小果子投出去吗?你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勺子在积木的支撑下,把勺子柄压下来就能把果子投出去。
4.幼儿尝试用投食器集体练习投食。
师:我发现刚才果子在积木和勺子的帮助下投出去了,可是勺子也飞出去了,怎么办呢?咱们用皮筋把勺子固定在积木上做成一个投食器,每人拿一个投食器把果子投出去。
幼儿集体练习投食,教师巡回指导。
三、幼儿游戏操作,发现果子投出的远近和积木固定的位置有关。
1.比赛谁投的远。
师:我们来比比看谁能把果子远投到小河里可以得到一个徽章,投到河马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两个徽章。
2.幼儿观察比赛结果,对比发现投得远的原因。师:你把果子投到什么位置了,为什么呢?
(1)请两位幼儿示范,幼儿观察结果并讨论。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投得近,有的投得远呢?
(2)对比投食器发现,并引导幼儿观察皮筋固定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投食器上有两个颜色的点,两个投食器一个皮筋是固定在红点的位置,一个固定在黄点的位置。刚在固定在红点投食器抛得远,固定在黄点的抛得近,是不是皮筋固定的位置影响了果子投的远近呢,一会你们自己去试一试。
(3)幼儿调整投食器皮筋位置,验证果子抛出的远近与皮筋与果子间的距离有关。
师:现在我们分别把皮筋调整到黄点和红点的位置,看一看哪个颜色的点能帮助
你把果子投得更远。皮筋固定在哪一个颜色的点把果子投的远?
教师出示记录图示并小结:皮筋放在红点,与果子间隔的距离短,就投得近,皮筋放在黄点,与果子间隔距离长,就能把果子投得更远。
四、给河马投食。
1.幼儿比赛,看谁投进河马嘴里的果子多?。
师:现在河马离我们这么远,我们应该把皮筋和果子间的距离间隔长一些,比一比谁喂到河马嘴里的果子最多。
2.教师调整河马距离让幼儿调整皮筋位置再次游戏。
五、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勺子和积木做了一个投食器,给河马喂食。同时知道了想要把果子投得远,果子和积木之间的距离就要隔得远。看,河马吃饱了,对我们说谢谢。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探索试试还有什么物品可以组成投食器可以把投出去。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给小河马喂果子为主线,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明白简单的杠杆原理。活动中孩子们兴趣浓厚,先思考如何投果子、怎样投得远。教师以徽章、比赛等形式激励幼儿,活动中鼓励他们不断尝试,调整支点位置,表现出了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甜甜的草莓》中班科学教学设计05-11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15篇11-18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5篇11-08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5篇)11-08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5篇11-07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合集15篇11-09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15篇12-1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 (15篇)12-1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学设计(精选21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