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1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
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
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引导语:小朋友仔细听,谁来了?幼儿自由说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启发引导。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引导语:熊猫宝宝又走又跳,天气这么热,一定又渴又饿,妈妈带去你们采竹叶吧。宝宝们,你们先站好等一等,妈妈先过去看看有没有危险。(幼儿每人一个圆点依次站成四队)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引导语: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引导语: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2
。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游戏《采竹叶》是根据《山东省幼儿教育活动教材》小班下学期体育游戏《送竹叶》改编的。该活动安排在小班下学期的期末,此时的孩子年龄约在3。8岁到4。5岁,身体协调及平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完善。本活动就力图通过游戏,综合训练幼儿走、钻、爬等基本动作的活动。活动虽取材于教材,但又不囿于教材。为了使幼儿更形象地模仿熊猫的动作,把手脚着地屈膝爬,做为本活动的一个重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等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并体验熊猫慢吞吞走路(相对于人而言则是‘爬’)的动作。为了更好地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以游戏情节把走、钻、爬等动作的巩固练习贯穿活动始终,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同时,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渐渐萌发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因而活动中提出了一定的规则要求。
此外,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由过去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的单一价值观逐步转向以健身为主,全面育人价值观。因此,我希望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不仅要掌握新的爬行动作技能,还能够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和保护意识;
2。能力和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综合练习走、钻和手脚着地屈膝爬等动作,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是手脚着地屈膝爬的动作。这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
依据:爬的动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双手双膝着地爬行、手脚着地屈膝爬、匍匐爬行。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是在双手双膝着地爬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难度相对较大的爬行动作,但小班小学期期末的幼儿动作发展正逐步趋于协调、自然,所以经过正确指导,小班幼儿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双膝是否着地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四)活动准备:
1。教玩具:
⑴表现熊猫走路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⑵反映熊猫特点的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
⑶熊猫头饰每幼儿一个。
⑷拱形门做‘山洞’,自制竹子树若干:彩卡纸做的‘竹叶’可以摘下来。
2。场地布置:如图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音乐视频启示法、游戏情境体验法、重点分解法、示范讲解法。
音乐视频启示法: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认识事物必须依赖于具体形象的物体,为此在活动中我采取了视频课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以期完成教学目标。
游戏情境体验法:这是活动的主要方法。兴趣是
幼儿学习的内动力,最好的老师,它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运用具体形象的熊猫头饰,通过让幼儿扮演熊猫来完成熊猫走、站立走、钻等动作,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幼儿活动积极性高。另外,形象的“竹林”、“山洞”、“小桥”、“草地“等也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重点分解法:手脚着地屈膝爬是活动重点和难点,要让孩子一次性掌握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双手双膝着地爬。为让孩子掌握这个动作,观看录像后,对这一动作进行了重点练习;在之后的‘熊猫操’、‘采竹叶’中又进一步进行了巩固,这样重难点被分解在各个环节来突破,使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个动作。
示范讲解法:在一个游戏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难度比较大,‘小桥’怎么走,‘山洞’怎么钻、‘草地’怎么爬有必要进行示范讲解,以帮助幼儿按要求完成连续的动作。因此,在活动中,采用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办法明确提出了游戏的要求。
三、说学法指导:
体育活动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动’,为了让幼儿乐动、善动,主要通过情境体验法完成教学目标。启发幼儿听,感受音乐节奏的“动”;引导幼儿看,观察熊猫走的‘动’;鼓励幼儿学,亲身体验走、爬的‘动’;指导幼儿做,巩固走、钻、爬等的`‘动’。在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运动,是我指导幼儿活动的主要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熊猫走路的动作。(2分钟)
1。通过听音乐,启示幼儿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从音乐的节奏的感受上,体会熊猫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2。幼儿回答后,教师追问一句:你怎么觉得像是大熊猫来了?因为音乐节奏慢,像大熊猫在慢吞吞走路的样子,并请幼儿学一学大熊猫走路的样子。
3。启发引出下一环节:熊猫走路到底是怎么走路的呢,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并提出看录像的要求:在录像中,你最喜欢熊猫哪个动作?鼓励幼儿带着问题看录像。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练习走、钻、爬动作。(6分钟)
1。看一看:看视频课件,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并重点观察了熊猫走路的姿势(相对于人们的手脚着地屈膝爬),这个镜头相对其它镜头来说,时间要长。以使幼儿仔细进行观察,为模仿奠定基础。
录像中还介绍了熊猫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本领:站立行走、投篮,并通过配音使幼儿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激发幼儿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懂得要保护它。
2。请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引导幼儿说一说最喜欢熊猫哪一个动作?然后学一学,重点练习熊猫走(手脚着弟屈膝爬)
在这里强调了幼儿喜欢的动作,喜欢的就感兴趣,感兴趣的就乐意去做,去动,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幼儿对熊猫走路的姿势以前是很少模仿的,好奇心驱使他们都喜欢对他们来说很少做的动作,所以,当老师问到最喜欢的动作时,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熊猫走路的动作。也就自然进入重点动作(爬)的练习。
3。情境体验巩固练习:
律动表演:《可爱的大熊猫》
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熊猫的各种本领,这同时也是综合练习前的准备活动,活动各部位关节,如手、脚、腿以及腰部的灵活性。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扮雄猫宝宝,一起表演律动《可爱的大熊猫》让幼儿在模仿中体验熊猫真可爱,会这么多本领,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三)游戏《采竹叶》,综合练习走、钻、爬等动作(6分钟)
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提出游戏要求:
示范讲解:我们去‘竹林’还真不容易呢,要先走过一座小桥,两臂侧平举,以保持身体平衡;钻过山洞,要弯腰、屈膝,以免碰到山洞上;向熊猫一样走(爬)过一片草地,手脚着地屈膝爬。到竹林后,摘一丛竹叶后向熊猫一样站着从旁边慢慢走回来。
逼真的‘竹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当看到‘妈妈’真的采回了竹叶,孩子们更加跃跃欲试,想去摘竹叶。
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明确了游戏的要求,为幼儿练习作好铺垫。
2。情境体验:幼儿做游戏《采竹叶》,教师指导
⑴宝宝们,我们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之所以强调一个跟着一个,这也隐含着游戏规则:依次前进,不争不抢。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提醒幼儿走钻爬的要求,并注意观察按要求活动的和没有按要求活动的。幼儿回到原地,把采摘的竹叶放在小筐里。
⑵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宝宝们,你们走小桥时,一定注意脚不要踩到线外,不然就要掉到‘小河’里了;还有摘了竹叶后,宝宝们一定要记得从旁边走回来哦。我们再去采竹叶好不好?这次,看谁能按妈妈说的要求去做。
⑶巩固游戏,教师语言提示指导。表扬鼓励按要求
游戏的‘宝宝’。
宝宝回来后,‘品尝’又鲜又嫩的的竹叶。
(四)律动《快乐的大熊猫》,放松活动(2分钟)
宝宝们,你们都吃饱了吗?我们散散步,活动活动去休息吧。
运用情节自然衔接到结束部分,从而降低了幼儿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放松肌肉,使之尽快地消除疲劳,使身体由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妈妈带宝宝做放松活动,让孩子在放松、满足的状态下自然离开活动场地。
五、活动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体验贯穿始终:坚持在游戏中学习,在情境中运动。
2。注重重难点的分解,循序渐进。
从课堂效果来看: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学学、做做中尽情体验了熊猫的各种动作,达到了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体验,幼儿对熊猫的热爱之情贯穿始终,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这从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上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天气热,场地小等客观原因,整个活动运动量略显不足。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几次这样的锻炼机会,以便更快地成长。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相关文章:
小班体育活动说课稿:采竹叶11-18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1-0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1-23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02-10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2篇)11-0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精选12篇)11-0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3篇11-2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13篇)11-23
大班体育活动说课稿(精选13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