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11-12 12:3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美术说课稿

小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使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爱上美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依据《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使语言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五、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②“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③“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六、说学法:

  1、“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法”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儿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和“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程序概述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动画、比较形态→自由讨论、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示范讲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手指歌。意图是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课件里出现皱着眉头的青蛙妈妈,教师提问,幼儿带着问题看图。意图是预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说《小蝌蚪》儿歌,课件里出现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图片,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意图是以说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课件的演示,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观看动画、比较形态

  动画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意图是用启发性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三)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1、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讨论小蝌蚪的各种游泳形态。意图是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小蝌蚪游动的初步印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2、总结小蝌蚪游动姿态,幼儿想象小蝌蚪的画法。意图是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创作、示范讲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来,请幼儿变出可爱的小蝌蚪。意图是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幼儿探索画法,教师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难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重点指出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意图是避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3、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意图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作完画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意图是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课件里出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在图片,为幼儿创设情景。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图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意图是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九、活动延伸:

  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学故事、唱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小班美术说课稿2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美术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选择设计了粘贴、添画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团色彩鲜艳的皱纹纸,添画简单的叶、茎、草等,来培养幼儿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开放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趣味教学法的实践过程:生活激趣——活动引趣——点评唤趣

  三、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粘贴等纸工制作方法。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3、发展手的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提前带幼儿参观小花园。

  五、活动组织:

  1、观察感知,激发兴趣 。教师直接出示范画,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欣赏、观察、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小花是用什么制作的?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重点帮幼儿掌握团圆、添画的技能。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纸团而松开了,说明团得不够紧,应再重新团一下。

  4、善待评价,点评唤趣。 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花园里的花最多?谁的花最美?谁添画的最好看?谁的画面最整洁?

小班美术说课稿4

  一、说设计思路:

  《有趣的曲线》是小班的一节绘画课,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众所周知: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小班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了游戏环境,充分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这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学习,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很自然的,我生成了画《欢乐的曲线》这个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学习画曲线的方法,表现不同方向的曲线。这点也是此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我做了如下准备:一段视频,纸彩带人手一条,画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等,主要是用来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提问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以及教师一笔一笔教画的那种旧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曲线时,我渗透了艺术领域中的舞蹈活动,让幼儿在欣赏老师一段舞蹈视频和幼儿自己跳彩带舞的过程中感受曲线的变化和不同;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延伸活动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等。

  3)、另外,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画不同方向的曲线,解决重点;最后又在游戏中让幼儿的在情感表现、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体现了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活动特点。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游戏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表现中,教师又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曲线加以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绘画,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教师放一段视频让幼儿欣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自由跳彩带舞,在游戏中感受曲线。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曲线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环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同时愉悦了幼儿的情感,丰富了知识。

  3、第二环节,尝试让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并且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书空练习手画曲线等。

  在这里,我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伴以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技能,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的记录,又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及了解,使幼儿乐于参与,积极表现,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5、创造表现

  第三环节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6、展示幼儿作品

  第四环节是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作品欣赏是每个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幼儿的大好时机。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教师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这一环节符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使幼儿积极参与讲评作品的活动,但教师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小鱼的身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也是增进师幼情感的好时机。

  7、结束活动,是跟随音乐模仿曲线学小鱼游泳,回活动室。

  希望本次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作画的兴趣。

小班美术说课稿5

  教学目标:

  一、幼儿熟悉小鸡,并有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小鸡的外形及简单的动态。

  三、根据饲养的经验添画食物,感受小鸡生活的快乐。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本班的活动重难点如下:

  一、重点:在小鸡的外形,绘画小鸡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小鸡,最好是有过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难点:绘画小鸡的动态,小鸡的'动态看似很复杂,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很有规律的,幼儿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一、认识小鸡,最好饲养过小鸡。

  二、小鸡(食物或录像)、小鸡的图片(外形图和动态图)。

  三、油画棒和白纸人手一份。

  四、幼儿用书。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操作法为主,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学会一大一小的两个圆连在一起,小的画在前面大的画在后面,并学会均匀涂色,掌握绘画技能;第二次操作是绘画米粒,让幼儿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四、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因此我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法、体验法等方法,慢慢学习绘画的技能。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有机联系起来,有意识的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但可以让幼儿学会,还会让幼儿会学。

  教学过程:

  1.观察小鸡(实物或录像)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有什么颜色?(黄、黑)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像什么?嘴巴、眼睛又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圆圆的。)像什么?

  2.观察小鸡的动态师:小鸡做了哪些动作?低头、抬头、回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飞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讨论绘画方法。

  ①教师:小鸡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提供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幼儿进行演示。)然后添上什么?(嘴巴、眼睛、小鸡冠、翅膀和脚。)②幼儿变成这样了又该怎么画?(提供不同动态的小鸡,让幼儿寻找不同的变化规律。)4.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①教师:你想画几只什么样的小鸡?它们在干什么?怎么才能看出它在吃米?(低头、地上有米。)②教师:小鸡还喜欢吃什么?(小虫子。)小鸡喜欢在那里玩?

  5.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你画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的?他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只小鸡?为什么?

  活动延伸:在美工角知道幼儿用橡皮泥表现小鸡的生动姿态;在课后让幼儿饲养小鸡或小鸭,进一步观察和表现小鸡、小鸭的生动形态。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圆的练习,小朋友们基本掌握了画圆的技巧,这就为表现小鸡身体的形态做了最基础的能力准备

小班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新纲要指出“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儿童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中班儿童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儿童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从高处往下跳”的健康活动。通过创设不同的难度,使不同程度的儿童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儿童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有效发展儿童的深度知觉、速度知觉、力度知觉。桌椅是儿童日常生活中较常接触的,本次健康活动利用桌椅作为儿童游戏的对象,通过儿童自由的尝试搭跳、搭高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培养儿童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养儿童勇于挑战的精神。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对于中班的儿童对于向下跳并不陌生。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儿童从高处往下跳,但却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动作,不会很好的保护自己。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在复杂的变化的`条件下,动作易变形,从而出现有些儿童落地时脸、身体,膝盖着地,影响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继续巩固和提高已掌握动作,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儿童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活动中,着力巩固儿童向下跳的正确姿势,以增加落地时的安全性。

  活动难点:尝试用椅子桌子搭高跳。当高度创设到一定程度时,儿童会产生一定的害怕,这时需要老师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提醒他们保持正确姿势。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空中平能力、落地缓冲能力和落地点的弹性和柔软程度来帮助儿童确定向下跳的高度,为儿童创设不同高度的目标,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使活动呈现出挑战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

  三、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垫子。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儿童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儿童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演示法:幼师在儿童自由探索如何从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础上,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跳姿势。幼师把正确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给儿童,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2、激励法:幼师在儿童尝试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后,激励儿童尝试更高的难度,提议儿童几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满足不同程度的儿童的学习要求。

  3、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幼师和儿童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分散练习尝试不同的跳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地方跳。第二次探索,着重练习一种方法(并脚轻跳)懂得保护自己脚尖着地、轻轻落地。第三次探索,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往下跳,再次强调保护自己的方法,并要求稳稳得落地。第四次探索引导儿童搭

  高并脚跳启发儿童想出利用垫子和要求老师加强保护。四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保护的要求上也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观察法:幼师通过观察儿童分散练习,纠正部分儿童不到位的姿势,引导儿童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时对勇敢的儿童加以鼓励。

  6、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幼师通过邀请儿童逐个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儿童发现正确落地保护自身的方法。

  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儿童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儿童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儿童尝试从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当然儿童在练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跳下的时候姿势的掌握。选择跳的位置的合适性,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经验。尝试用正确安全的方法从高处往下跳。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从高处往下跳”一定会对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保护自己往下跳的方法,也会回忆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热身运动——尝试花样跳——各种高度跳——搭高跳。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儿童在“椅子操”的音乐声中开始学做韵律操。使儿童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为活动能够安全的开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准备。

  2、基础部分:通过以尝试不同高度、难度的跳为主线开展各个环节。鼓励儿童尝试从不同高度往下跳,着重练习并脚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儿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尝试合作搭高跳。整个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3、结束部分:幼师带领儿童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儿童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对活动进行评价,整个过程考虑到儿童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小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幼儿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幼儿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幼儿实施影响。

小班美术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快乐。

  蜗牛有软软的身体,大大的贝壳房子,很是可爱。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美术活动,通过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孩子认识蜗牛的结构特征。就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且动手制作小蜗牛,更能让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制定的活动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表现蜗牛的身体,并用简单的线条装饰蜗牛外壳,添画五官。

  3、大胆想象,装饰蜗牛外壳,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简单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够用线条装饰蜗牛。

  2、难点: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并把握卷的方向,把装饰的花纹留在正面。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直观形象法:小班下期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还没有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而可爱的小蜗牛的直观形象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易被他们所接受。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幼儿的绘画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在为小蜗牛添画五官和装饰房子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示范,引导幼儿更好地去表达想象。

  3、操作法: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动手画一画,卷一卷,可爱的小蜗牛就出现了。

  4、观察指导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多种感官参与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玩玩、做做、试试、想一想等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绘画示范-幼儿操作-评价指导-展示作品

  1、激发兴趣:观察蜗牛图片,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创设情境:小蜗牛听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六一都表演节目了,所以它也想去参加森林舞会,可是它的小房子不漂亮,请小朋友帮它装饰装饰。

  3、绘画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添画小蜗牛的五官,并用线条装饰小房子。

  4、幼儿操作:在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让他们来操作。

  5、评价指导:在孩子们画画时在旁边巡回指导,先个别指导,当看到孩子们绘画的精彩之处时,就集体评点一下。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地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6、展示作品:将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让大家共同欣赏。赞美孩子的作品,当孩子们体验到了作品完成的乐趣后,会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课题类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健康活动《香甜的水果》。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并喜欢不同种类的水果,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在这一课题中,我又以我爱吃的水果香蕉为例,创设了这节健康活动并展示给大家。

  2、教材分析:正如《纲要》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外形、与众不同的吃法及口味,这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由此,我设想通过《香蕉变魔术》这一活动,来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并且在创设活动中注意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初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教学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活重点是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本次活动难点是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4、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的这些能力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创设了《香蕉变魔术》这节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的健康活动课,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三个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活动中,我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操作体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来锻炼幼儿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更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让幼儿用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尝试法: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香蕉若干;方纸盒一个;纸篓一个。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活动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主题、想想活动、分享活动、延伸活动。

  (一)通过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以后才能吃。我在表述时语速较慢,咬字清晰,这样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的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魔术游戏,发挥幼儿想象这一环节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

  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新奇,接着我就开始变魔术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第一种变化:香蕉横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我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桥、像月亮、像彩虹等),此时,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第二种变化:香蕉竖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又像什么?”我会模仿打电话状,喂,小朋友好!幼儿模仿:老师好!这很容易猜出是电话。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做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整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分享乐趣我首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并注意因材施教,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香蕉的幼儿,我会适当的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剥开的香蕉观察想象香蕉像什么。我会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鹿、花等)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吃香蕉,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的味道,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吃香蕉的好处。初步培养爱吃香蕉的情感。品尝香蕉后,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欣赏《水果歌》,延伸本节活动我组织幼儿自由发言:你除了爱吃香蕉外,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答出:苹果、橘子、葡萄、草莓、菠萝等。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尝一尝、吃一吃这些水果,说说他们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也可以把水果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最后,欣赏水果歌结束本次活动。

  六、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小班美术说课稿10

  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

  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

  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小班美术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美术说课稿12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基本是以儿童蜡笔画为主。有一种现象,引起我的注意和反思。小班幼儿,你让他用蜡笔画画,有许多孩子束手无策或随意乱抹一通,但是,你如果让他们画棉签画,孩子都很乐于参与;而且完成作品的比率很高。是不是棉签画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于是,我决定先从作画材料人手,丰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儿作画兴趣。手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这一活动由此产生。

  2、重点难点:

  重点:手指点画进行绘画活动。

  难点:有序地点画衣服。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

  2、有序地点画衣服,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颜料若干盆,每组一块湿抹布。

  2、操作材料每人一张。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随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激发幼儿兴趣。(因事先没有和该班教师沟通好,所以幼儿直接坐在位置上)

  教师:“瞧,谁来了?”(出示范图)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鱼妈妈和鱼宝宝。

  教师:“对了,鱼妈妈和鱼宝宝要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可是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啊?

  幼儿回答。

  评析:活动开始以音乐游戏《网小鱼》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自然地进入活动之中。

  2、教师示范,幼儿尝试给“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介绍材料,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好,可我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给鱼妈妈和鱼宝宝做衣服。我请了一个朋友来帮忙,看看是谁。这是我们的朋友颜料。看我怎么用颜料来做衣服。这是什么颜色啊?”

  幼儿回答。

  教师:“我帮鱼妈妈做一件x颜色的衣服。”

  袖子拉一拉,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鱼儿身上用力点点点。我们一起来做衣服,一个接着一个点。给鱼妈妈穿红衣服。”

  教师:“鱼妈妈的衣服做好了,小抹布上擦一擦。

  (2)通过观察,幼儿尝试手指点画。

  教师:“现在我们要给谁的衣服了?”

  幼儿:“鱼宝宝的。”

  教师:“鱼宝宝不想穿跟妈妈一样的衣服,你猜猜鱼宝宝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儿回答。

  教师:“好,就听你的,让鱼宝宝穿黄衣服。我们还能怎样给鱼宝宝穿衣服呢?”

  幼儿回答并空手示范。

  教师:“我们还可以这样给鱼宝宝穿衣服呢,一个接着一个,像在排队。我们一起来试试。谁愿意给鱼宝宝来做衣服?请xx。你的小手真能干。鱼宝宝的.衣服做好了,小抹布上擦一擦。”

  评析:示范是在激发兴趣基础上帮助幼儿热爱绘画的过程,本活动的示范伴以通俗易懂的儿歌来进行,使幼儿自然而然而习得绘画的方法。

  3、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鱼妈妈和鱼宝宝的衣服都做好了,它们去参加舞会啦,可是还有许多鱼妈妈和鱼宝宝没有衣服,宝宝来帮助它们,好不好?拉一拉袖子,两个两个小朋友走到桌子旁边,做衣服的时候让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宝宝你们给它们排排队。”

  评析: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切身的感受做漂亮的衣服送给鱼妈妈和鱼宝宝,使他们享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4、展示幼儿作品,让大家相互欣赏,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你喜欢哪一张画?”

  幼儿说一说。

  教师评价:

  1)我看见他做鱼妈妈衣服的时候是从左往右点的,做鱼宝宝衣服的时候是从上往下点的。

  2)他做的衣服很干净,也很漂亮。

  5、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帮鱼妈妈和鱼宝宝都做了衣服,现在它们要去参加舞会了,我们一起去送它们(师幼伴着音乐做小鱼游动作)。到了,跟它们说再见吧!谢谢宝宝帮我们做衣服!再见了!”

  评析: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参加舞会,使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

  三、活动后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日益受到重视。把游戏因素与绘画结合起来,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尤其是对正处于绘画初级阶段的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更应作为绘画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画画成为幼儿的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从中实现教育目的。

  此次绘画活动由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舞会没有漂亮的衣服穿,使幼儿很自然地进入到绘画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如何帮助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在示范时,注意到了与幼儿的互动,并不是一味地要把技巧交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和掌握绘画的技巧。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小班美术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而激发兴趣需要贯穿始终。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

  教学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

  2、每位幼儿热带鱼(胸饰)、4个大小不一的瓶盖,抹布。

  3、已调好红、黄、绿、紫四种颜色水粉。

  教学过程:

  1、《鱼儿好朋友》

  A、幼儿跟随《鱼儿好朋友》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B、幼儿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面前坐下。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师: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播放音乐伴奏)

  师提问:鱼儿怎么了?(它孤单,没有朋友)

  师: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

  师: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吧。

  2、引出课题

  A、师: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圆形)

  师:今天我带了许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东西的形状。请幼儿想一想怎样用这些东西来画泡泡。

  B、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个物品只能蘸一种颜色,想用其他颜色要拿另一个杯子。

  C、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D、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3、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4、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跟着《鱼儿好朋友》的音乐游出教室。

  教学分析:

  幼儿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习惯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特殊的绘画方式,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目的不仅让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布置,提高每位幼儿都有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开始的情境引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使幼儿产生帮助小鱼,和小鱼作朋友的想法。孩子们争先恐后把自己身上的小鱼贴到大的背景图上,一副美丽的群鱼图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很高兴。接下来引入课题,教师示范,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印画的效果非常漂亮,孩子们都想跃跃欲试,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小班美术题目是《小鱼吹泡泡》,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蜡笔涂色和颜料刷画。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采用小鱼吹泡泡,小鱼游泳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主要通过刷色,引导幼儿学习刷画的技能,因为刷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

  二、说学情

  小班的孩子喜欢玩色,但是我们幼儿园所提供给孩子们的绘画材料有限,所以孩子们的绘画多是以蜡笔为主。经过前几周的绘画训练,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蜡笔的涂色方法。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3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在圆圈里面涂色巩固涂色的方法以及对颜色的认识

  2、学习用蘸有颜料的排刷在画面上刷画,初步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3、体验涂色、刷画的乐趣。

  目标中提到了感知油水分离,因为是小班的幼儿,不需要深入了解只需要体验,能感受到这个奇妙的现象并且从刷画中感受到快乐就是我们这个活动的重点。排刷是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怎样用排刷刷画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准备

  物质准备:

  1、示范画一张,便于教学示范。

  2、人手一张画有小鱼和泡泡的画纸。

  3、油画棒人手一盒,排刷(水粉笔)一人一只。

  4、已经调好的淡蓝色颜料(每桌小朋友一盘)。

  经验准备:《许多小鱼游来了》的游戏经验

  五、说流程

  本次活动一共分为6个环节:1、导入部分2、彩色泡泡(教师示范涂色)3、小鱼游泳(教师示范刷色)4、幼儿操作5、欣赏与评价6、延伸活动

  第一部分:我所采用教法是情景导入法,运用《许多小鱼游来了》的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小鱼游的动作,创设游戏情景,结合出示范例图片导入活动。

  分析说明:小班的幼儿天性喜欢游戏,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用游戏化的口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因为前一周孩子们刚学会了《许多小鱼游来了》的歌曲,所以孩子们会对这个音乐产生熟悉感和敏锐度。

  第二部分:彩色泡泡。我采用的是观察法,教师运用童谣式的讲解语言示范给泡泡涂色:“油画棒真爱玩,找个点点转圆圈。先在中间找个点,再把身子躺下来,转呀转呀用力转,一直转到圆边边。看一看、找一找,白白的漏洞去涂好。” 这部分主要是要让孩子回忆涂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涂色的技巧和要点。

  分析说明:因为小班的孩子刚刚接触蜡笔,对蜡笔涂色的技巧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到位。在以往的绘画练习中也常出现涂色不均匀、用笔力道不够、颜色出框框等现象。所以这次我编排了一首涂色小儿歌,边念边涂色,巩固幼儿的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是小鱼游泳,同样是观察法。老师用语言创设小鱼游泳的情境,让幼儿自然地想到小鱼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刷画的`兴趣。我用小儿歌示范讲解刷画的方法两遍,后一次让幼儿边念儿歌边集体尝试操作水粉笔。这个环节还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让幼儿体验这种奇妙的变化。

  第一遍小排刷,手中拿,颜料盒里泡一泡,笔杆前面走,笔刷后面跟,从左到右刷一刷,从下往上刷一刷。小鱼终于到了大海里了!

  第二遍大家幼儿人手一支水粉笔在地上一起练习。

  分析说明:此环节是难点所在。因为幼儿初次接触水粉笔对它充满新奇,而刷画的技能又与油画棒存有很大不同。如何让小班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够清晰领悟刷画的技能,我认为老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我采用的是配上儿歌的示范讲解。浅显易懂的儿歌指导语和直观的动作示范,能够让小班幼儿一下子就感知到动作要领。为了逐步消减难度,使幼儿在作画中能够较快地运用好水粉笔。我满足幼儿对水粉笔充满新奇的心理需求,在第二次示范的时候让幼儿人手一支水粉笔,跟着我一起念儿歌在地上练习无色刷。

  第四部分:老师清晰交代作画要求即:“先用油画棒给泡泡涂色,再用排笔刷色。用完蜡笔和排刷之后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

  1.提醒幼儿有序地进行操作先涂色后刷色。

  2.帮助个别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消除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完蜡笔和排刷之后把她它们放回原处。

  分析说明:之所以列出以上3条要点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绘画常规,再者幼儿的绘画水平存在个体的差异,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促进整体提高。

  第五部分: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主要是让他们围绕几个问题来评价:谁的小鱼泡泡吹得最好看?彩色泡泡很多又一点都没破?谁给小鱼拍的照片最干净

  第六部分是延伸部分,即把画晾干,用画装饰教室。

小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幼儿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生活习惯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牙刷设计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特别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天天刷牙好”这一装饰活动。

  二、说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还要根据《规程》及《纲要》的有关精神来确定。

  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牙刷的感知表现在自己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说目标

  《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学习正确得刷牙方式。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得握笔姿势。

  四、说准备

  1、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纹样,我打算事先让幼儿观察了解牙刷

  2、物质准备:根据内容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画出更漂亮的牙刷,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画纸、蜡笔、录音。

  五、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牙刷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牙刷。

  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学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设计图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以达到逐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脑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形状、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牙刷,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惊醒探索和学习,获得装饰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六、说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接着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最后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导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小嘴巴,让老师来看看你们的牙齿。(老师总结:你们的牙齿好白呀!)为什么你们的牙齿这么白了?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2、观察实物,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漂亮的牙刷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把漂亮的牙刷?”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哭啊(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3、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我想通过欣赏范例可以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牙刷毛的特点,也让幼儿在欣赏不同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面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

  (2)教师师范讲解:我想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相较之下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绘画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在幼儿操作时,我想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牙刷毛的特征。这时,我想老师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牙刷毛画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5、欣赏作品,分享乐趣,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6、律动《刷牙歌》结束

【小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11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03

小班美术《彩色汽车》说课稿08-18

小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09-07

小班美术说课稿彩色的汽车11-21

小班美术《烤面包》说课稿11-21

小班美术说课稿15篇11-12

小班美术说课稿(15篇)11-12

小班美术《有趣饼干》说课稿11-17

小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美术说课稿

小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这不仅仅体现在美术这一学科中,在其他的学科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使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爱上美术。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依据《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使语言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

  (2)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突破难点的`方法: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五、说教法:

  ①“直观演示法”,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

  ②“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③“示范讲解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

  六、说学法:

  1、“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法”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七、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儿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件和“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程序概述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动画、比较形态→自由讨论、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示范讲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赏”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手指歌。意图是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课件里出现皱着眉头的青蛙妈妈,教师提问,幼儿带着问题看图。意图是预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说《小蝌蚪》儿歌,课件里出现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图片,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意图是以说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课件的演示,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二)观看动画、比较形态

  动画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意图是用启发性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三)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1、幼儿通过观看动画,讨论小蝌蚪的各种游泳形态。意图是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小蝌蚪游动的初步印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

  2、总结小蝌蚪游动姿态,幼儿想象小蝌蚪的画法。意图是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我创作、示范讲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来,请幼儿变出可爱的小蝌蚪。意图是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2、幼儿探索画法,教师示范讲解。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难点。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重点指出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意图是避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3、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意图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体验创作的乐趣。

  请作完画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意图是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课件里出现小蝌蚪找到妈妈在图片,为幼儿创设情景。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图上。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师生同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意图是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九、活动延伸:

  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学故事、唱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小班美术说课稿2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美术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鲜艳的色彩特别感兴趣 ,且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添画、粘贴技能,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我选择设计了粘贴、添画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团色彩鲜艳的皱纹纸,添画简单的叶、茎、草等,来培养幼儿耐心做事的好习惯,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二、教学模式: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趣味教学”活动模式,即通过选择有趣味的活动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树立活动的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开放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趣味教学法的实践过程:生活激趣——活动引趣——点评唤趣

  三、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粘贴等纸工制作方法。

  2、掌握运用直线、斜线进行简单添画的技能。

  3、发展手的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四、活动准备:

  多种彩色方形皱纹纸、胶水、抹布、粗头彩笔、范画。提前带幼儿参观小花园。

  五、活动组织:

  1、观察感知,激发兴趣 。教师直接出示范画,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欣赏、观察、启发幼儿思考:花园里的小花是用什么制作的?

  2、实践感受,活动引趣。教师示范皱纹纸团花、粘贴以及用彩笔添画的制作方法。重点帮幼儿掌握团圆、添画的技能。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帮助。鼓励、指示。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将难点直接提出来(如:这些皱纹纸软软的,不太好团,只要小朋友能把纸捏紧,就一定能做出好看的花。)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提示粘贴时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纸团的上半部,将底部在胶水中蘸一下,然后按在图画纸上,稍按一会儿,使它粘得更牢固一些,能集中地粘在纸的中部。 注意引导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纸团而松开了,说明团得不够紧,应再重新团一下。

  4、善待评价,点评唤趣。 引导幼儿讨论:谁的花园里的花最多?谁的花最美?谁添画的最好看?谁的画面最整洁?

小班美术说课稿4

  一、说设计思路:

  《有趣的曲线》是小班的一节绘画课,小班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活动内容,他们会乐于参与,乐于尝试。众所周知: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小班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大胆的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交流。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精心创设了游戏环境,充分让幼儿在玩玩画画中体验作画的乐趣。这次活动是在游戏的环境中融入不同方向的曲线的学习,以"彩带跳舞"为线索,组成了由"感受--体验--参与表现"的一系列艺术活动,使幼儿在各种感官的刺激下,大胆、快乐地参与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很自然的,我生成了画《欢乐的曲线》这个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学习画曲线的方法,表现不同方向的曲线。这点也是此活动的重难点所在。

  3、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我做了如下准备:一段视频,纸彩带人手一条,画有小鱼的大、小画纸若干,音乐磁带等,主要是用来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愉悦幼儿的情感,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提问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以及教师一笔一笔教画的那种旧方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引导幼儿观察曲线时,我渗透了艺术领域中的舞蹈活动,让幼儿在欣赏老师一段舞蹈视频和幼儿自己跳彩带舞的过程中感受曲线的变化和不同;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延伸活动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等。

  3)、另外,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画不同方向的曲线,解决重点;最后又在游戏中让幼儿的在情感表现、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体现了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活动特点。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游戏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表现中,教师又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曲线加以创作,鼓励幼儿大胆绘画,充分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教师放一段视频让幼儿欣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的自由跳彩带舞,在游戏中感受曲线。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曲线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环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有序的活动氛围,同时愉悦了幼儿的情感,丰富了知识。

  3、第二环节,尝试让幼儿之间相互讨论一下,你的彩带是如何跳舞的?

  并且请个别幼儿说说彩带是如何"跳舞"的,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请大家模仿后,老师记录,记录后,师生共同书空练习手画曲线等。

  在这里,我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伴以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技能,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的记录,又加深了幼儿对曲线的认识及了解,使幼儿乐于参与,积极表现,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5、创造表现

  第三环节以小鱼口吻引出游戏情景,幼儿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6、展示幼儿作品

  第四环节是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作品欣赏是每个美术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展示幼儿的大好时机。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教师以小鱼的身份,游到每个"池塘"去看一看,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家"。这一环节符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使幼儿积极参与讲评作品的活动,但教师不是以评价者的身份,而是以小鱼的身份,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也是增进师幼情感的好时机。

  7、结束活动,是跟随音乐模仿曲线学小鱼游泳,回活动室。

  希望本次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作画的兴趣。

小班美术说课稿5

  教学目标:

  一、幼儿熟悉小鸡,并有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小鸡的外形及简单的动态。

  三、根据饲养的经验添画食物,感受小鸡生活的快乐。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本班的活动重难点如下:

  一、重点:在小鸡的外形,绘画小鸡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小鸡,最好是有过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难点:绘画小鸡的动态,小鸡的'动态看似很复杂,但是仔细观察,还是很有规律的,幼儿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一、认识小鸡,最好饲养过小鸡。

  二、小鸡(食物或录像)、小鸡的图片(外形图和动态图)。

  三、油画棒和白纸人手一份。

  四、幼儿用书。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操作法为主,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学会一大一小的两个圆连在一起,小的画在前面大的画在后面,并学会均匀涂色,掌握绘画技能;第二次操作是绘画米粒,让幼儿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四、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因此我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法、体验法等方法,慢慢学习绘画的技能。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有机联系起来,有意识的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但可以让幼儿学会,还会让幼儿会学。

  教学过程:

  1.观察小鸡(实物或录像)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有什么颜色?(黄、黑)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像什么?嘴巴、眼睛又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圆圆的。)像什么?

  2.观察小鸡的动态师:小鸡做了哪些动作?低头、抬头、回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飞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讨论绘画方法。

  ①教师:小鸡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提供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幼儿进行演示。)然后添上什么?(嘴巴、眼睛、小鸡冠、翅膀和脚。)②幼儿变成这样了又该怎么画?(提供不同动态的小鸡,让幼儿寻找不同的变化规律。)4.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①教师:你想画几只什么样的小鸡?它们在干什么?怎么才能看出它在吃米?(低头、地上有米。)②教师:小鸡还喜欢吃什么?(小虫子。)小鸡喜欢在那里玩?

  5.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你画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的?他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只小鸡?为什么?

  活动延伸:在美工角知道幼儿用橡皮泥表现小鸡的生动姿态;在课后让幼儿饲养小鸡或小鸭,进一步观察和表现小鸡、小鸭的生动形态。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圆的练习,小朋友们基本掌握了画圆的技巧,这就为表现小鸡身体的形态做了最基础的能力准备

小班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新纲要指出“培养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儿童需要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中班儿童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儿童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从高处往下跳”的健康活动。通过创设不同的难度,使不同程度的儿童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儿童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有效发展儿童的深度知觉、速度知觉、力度知觉。桌椅是儿童日常生活中较常接触的,本次健康活动利用桌椅作为儿童游戏的对象,通过儿童自由的尝试搭跳、搭高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培养儿童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两个目标:

  1、学习寻找合适的地方并脚从高处往下跳,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2、尝试用不同高低大小的桌椅搭高跳,培养儿童勇于挑战的精神。根据目标,我把重点放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方法。

  对于中班的儿童对于向下跳并不陌生。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儿童从高处往下跳,但却不能很好的掌握落地的动作,不会很好的保护自己。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在复杂的变化的`条件下,动作易变形,从而出现有些儿童落地时脸、身体,膝盖着地,影响了跳的安全性。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继续巩固和提高已掌握动作,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儿童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活动中,着力巩固儿童向下跳的正确姿势,以增加落地时的安全性。

  活动难点:尝试用椅子桌子搭高跳。当高度创设到一定程度时,儿童会产生一定的害怕,这时需要老师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提醒他们保持正确姿势。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空中平能力、落地缓冲能力和落地点的弹性和柔软程度来帮助儿童确定向下跳的高度,为儿童创设不同高度的目标,由易到难,逐层深入。使活动呈现出挑战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

  三、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椅子若干把,不同高度的大椅子。桌子若干。垫子。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儿童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儿童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儿童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演示法:幼师在儿童自由探索如何从椅子上向下跳的基础上,引导儿童掌握正确的跳姿势。幼师把正确的向下跳和落地的方法演示给儿童,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2、激励法:幼师在儿童尝试不同高度的向下跳后,激励儿童尝试更高的难度,提议儿童几人合作搭高往下跳。满足不同程度的儿童的学习要求。

  3、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幼师和儿童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四次探索,第一次,分散练习尝试不同的跳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地方跳。第二次探索,着重练习一种方法(并脚轻跳)懂得保护自己脚尖着地、轻轻落地。第三次探索,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往下跳,再次强调保护自己的方法,并要求稳稳得落地。第四次探索引导儿童搭

  高并脚跳启发儿童想出利用垫子和要求老师加强保护。四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保护的要求上也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观察法:幼师通过观察儿童分散练习,纠正部分儿童不到位的姿势,引导儿童想出不同的跳法。及时对勇敢的儿童加以鼓励。

  6、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幼师通过邀请儿童逐个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儿童发现正确落地保护自身的方法。

  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儿童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五、说学法

  以儿童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儿童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儿童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儿童尝试从不同高度的椅子向下跳,当然儿童在练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跳下的时候姿势的掌握。选择跳的位置的合适性,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经验。尝试用正确安全的方法从高处往下跳。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从高处往下跳”一定会对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保护自己往下跳的方法,也会回忆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热身运动——尝试花样跳——各种高度跳——搭高跳。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儿童在“椅子操”的音乐声中开始学做韵律操。使儿童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为活动能够安全的开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准备。

  2、基础部分:通过以尝试不同高度、难度的跳为主线开展各个环节。鼓励儿童尝试从不同高度往下跳,着重练习并脚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儿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尝试合作搭高跳。整个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3、结束部分:幼师带领儿童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儿童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对活动进行评价,整个过程考虑到儿童的运动负荷,激缓结合。

小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幼儿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幼儿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幼儿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幼儿实施影响。

小班美术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快乐。

  蜗牛有软软的身体,大大的贝壳房子,很是可爱。为此,我设计了这一美术活动,通过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孩子认识蜗牛的结构特征。就如《新纲要》中所说的,“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且动手制作小蜗牛,更能让幼儿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制定的活动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表现蜗牛的身体,并用简单的线条装饰蜗牛外壳,添画五官。

  3、大胆想象,装饰蜗牛外壳,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简单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够用线条装饰蜗牛。

  2、难点:用纸条卷曲制作蜗牛,并把握卷的方向,把装饰的花纹留在正面。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直观形象法:小班下期幼儿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还没有摆脱具体形象的束缚,而可爱的小蜗牛的直观形象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易被他们所接受。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幼儿的绘画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在为小蜗牛添画五官和装饰房子的时候,教师要适当示范,引导幼儿更好地去表达想象。

  3、操作法: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动手画一画,卷一卷,可爱的小蜗牛就出现了。

  4、观察指导法:这种方法是针对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的是教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三、说学法

  1、多通道参与法(多种感官参与法):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玩玩、做做、试试、想一想等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幼儿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

  四、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绘画示范-幼儿操作-评价指导-展示作品

  1、激发兴趣:观察蜗牛图片,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2、创设情境:小蜗牛听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六一都表演节目了,所以它也想去参加森林舞会,可是它的小房子不漂亮,请小朋友帮它装饰装饰。

  3、绘画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添画小蜗牛的五官,并用线条装饰小房子。

  4、幼儿操作:在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让他们来操作。

  5、评价指导:在孩子们画画时在旁边巡回指导,先个别指导,当看到孩子们绘画的精彩之处时,就集体评点一下。绘画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语言,我们要不断地培养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孩子就会大胆、自信的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6、展示作品:将孩子的作品放到展示区,让大家共同欣赏。赞美孩子的作品,当孩子们体验到了作品完成的乐趣后,会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课题类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健康活动《香甜的水果》。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并喜欢不同种类的水果,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在这一课题中,我又以我爱吃的水果香蕉为例,创设了这节健康活动并展示给大家。

  2、教材分析:正如《纲要》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外形、与众不同的吃法及口味,这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由此,我设想通过《香蕉变魔术》这一活动,来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并且在创设活动中注意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初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教学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活重点是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本次活动难点是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4、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的这些能力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创设了《香蕉变魔术》这节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的健康活动课,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三个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活动中,我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操作体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来锻炼幼儿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更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让幼儿用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尝试法: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香蕉若干;方纸盒一个;纸篓一个。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活动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主题、想想活动、分享活动、延伸活动。

  (一)通过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以后才能吃。我在表述时语速较慢,咬字清晰,这样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的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魔术游戏,发挥幼儿想象这一环节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

  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新奇,接着我就开始变魔术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第一种变化:香蕉横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我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桥、像月亮、像彩虹等),此时,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第二种变化:香蕉竖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又像什么?”我会模仿打电话状,喂,小朋友好!幼儿模仿:老师好!这很容易猜出是电话。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做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整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分享乐趣我首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并注意因材施教,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香蕉的幼儿,我会适当的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剥开的香蕉观察想象香蕉像什么。我会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鹿、花等)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吃香蕉,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的味道,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吃香蕉的好处。初步培养爱吃香蕉的情感。品尝香蕉后,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欣赏《水果歌》,延伸本节活动我组织幼儿自由发言:你除了爱吃香蕉外,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答出:苹果、橘子、葡萄、草莓、菠萝等。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尝一尝、吃一吃这些水果,说说他们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也可以把水果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最后,欣赏水果歌结束本次活动。

  六、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小班美术说课稿10

  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

  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

  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小班美术说课稿11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美术说课稿12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基本是以儿童蜡笔画为主。有一种现象,引起我的注意和反思。小班幼儿,你让他用蜡笔画画,有许多孩子束手无策或随意乱抹一通,但是,你如果让他们画棉签画,孩子都很乐于参与;而且完成作品的比率很高。是不是棉签画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于是,我决定先从作画材料人手,丰富操作工具,引起幼儿作画兴趣。手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这一活动由此产生。

  2、重点难点:

  重点:手指点画进行绘画活动。

  难点:有序地点画衣服。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

  2、有序地点画衣服,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颜料若干盆,每组一块湿抹布。

  2、操作材料每人一张。

  (三)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随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激发幼儿兴趣。(因事先没有和该班教师沟通好,所以幼儿直接坐在位置上)

  教师:“瞧,谁来了?”(出示范图)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鱼妈妈和鱼宝宝。

  教师:“对了,鱼妈妈和鱼宝宝要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可是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啊?

  幼儿回答。

  评析:活动开始以音乐游戏《网小鱼》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自然地进入活动之中。

  2、教师示范,幼儿尝试给“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

  (1)介绍材料,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好,可我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给鱼妈妈和鱼宝宝做衣服。我请了一个朋友来帮忙,看看是谁。这是我们的朋友颜料。看我怎么用颜料来做衣服。这是什么颜色啊?”

  幼儿回答。

  教师:“我帮鱼妈妈做一件x颜色的衣服。”

  袖子拉一拉,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亲,鱼儿身上用力点点点。我们一起来做衣服,一个接着一个点。给鱼妈妈穿红衣服。”

  教师:“鱼妈妈的衣服做好了,小抹布上擦一擦。

  (2)通过观察,幼儿尝试手指点画。

  教师:“现在我们要给谁的衣服了?”

  幼儿:“鱼宝宝的。”

  教师:“鱼宝宝不想穿跟妈妈一样的衣服,你猜猜鱼宝宝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儿回答。

  教师:“好,就听你的,让鱼宝宝穿黄衣服。我们还能怎样给鱼宝宝穿衣服呢?”

  幼儿回答并空手示范。

  教师:“我们还可以这样给鱼宝宝穿衣服呢,一个接着一个,像在排队。我们一起来试试。谁愿意给鱼宝宝来做衣服?请xx。你的小手真能干。鱼宝宝的.衣服做好了,小抹布上擦一擦。”

  评析:示范是在激发兴趣基础上帮助幼儿热爱绘画的过程,本活动的示范伴以通俗易懂的儿歌来进行,使幼儿自然而然而习得绘画的方法。

  3、幼儿操作材料

  教师:“鱼妈妈和鱼宝宝的衣服都做好了,它们去参加舞会啦,可是还有许多鱼妈妈和鱼宝宝没有衣服,宝宝来帮助它们,好不好?拉一拉袖子,两个两个小朋友走到桌子旁边,做衣服的时候让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宝宝你们给它们排排队。”

  评析: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切身的感受做漂亮的衣服送给鱼妈妈和鱼宝宝,使他们享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

  4、展示幼儿作品,让大家相互欣赏,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你喜欢哪一张画?”

  幼儿说一说。

  教师评价:

  1)我看见他做鱼妈妈衣服的时候是从左往右点的,做鱼宝宝衣服的时候是从上往下点的。

  2)他做的衣服很干净,也很漂亮。

  5、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帮鱼妈妈和鱼宝宝都做了衣服,现在它们要去参加舞会了,我们一起去送它们(师幼伴着音乐做小鱼游动作)。到了,跟它们说再见吧!谢谢宝宝帮我们做衣服!再见了!”

  评析: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采用游戏化的方式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参加舞会,使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

  三、活动后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日益受到重视。把游戏因素与绘画结合起来,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尤其是对正处于绘画初级阶段的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更应作为绘画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幼儿教师应如何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画画成为幼儿的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从中实现教育目的。

  此次绘画活动由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舞会没有漂亮的衣服穿,使幼儿很自然地进入到绘画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如何帮助鱼妈妈和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在示范时,注意到了与幼儿的互动,并不是一味地要把技巧交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和掌握绘画的技巧。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最后的结束部分让所有幼儿送鱼妈妈和鱼宝宝去参加海底世界的舞会,让幼儿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结束后所带来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喜欢美术活动。因为太久没有上课,对于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不过整个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创作的作品也很漂亮。

小班美术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而激发兴趣需要贯穿始终。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

  教学目标:

  1、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2、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

  1、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

  2、每位幼儿热带鱼(胸饰)、4个大小不一的瓶盖,抹布。

  3、已调好红、黄、绿、紫四种颜色水粉。

  教学过程:

  1、《鱼儿好朋友》

  A、幼儿跟随《鱼儿好朋友》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B、幼儿依次在一幅大的海洋背景图面前坐下。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师: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播放音乐伴奏)

  师提问:鱼儿怎么了?(它孤单,没有朋友)

  师: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愿意)

  师: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吧。

  2、引出课题

  A、师: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提问: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圆形)

  师:今天我带了许多东西,仔细看看这些东西的形状。请幼儿想一想怎样用这些东西来画泡泡。

  B、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个物品只能蘸一种颜色,想用其他颜色要拿另一个杯子。

  C、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D、提醒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3、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4、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跟着《鱼儿好朋友》的音乐游出教室。

  教学分析:

  幼儿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习惯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为了让幼儿掌握一些特殊的绘画方式,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活动目的不仅让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也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布置,提高每位幼儿都有班级小主人的意识。

  活动开始的情境引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使幼儿产生帮助小鱼,和小鱼作朋友的想法。孩子们争先恐后把自己身上的小鱼贴到大的背景图上,一副美丽的群鱼图出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很高兴。接下来引入课题,教师示范,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印画的效果非常漂亮,孩子们都想跃跃欲试,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在评价幼儿作品时,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小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小班美术题目是《小鱼吹泡泡》,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蜡笔涂色和颜料刷画。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采用小鱼吹泡泡,小鱼游泳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主要通过刷色,引导幼儿学习刷画的技能,因为刷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

  二、说学情

  小班的孩子喜欢玩色,但是我们幼儿园所提供给孩子们的绘画材料有限,所以孩子们的绘画多是以蜡笔为主。经过前几周的绘画训练,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蜡笔的涂色方法。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3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在圆圈里面涂色巩固涂色的方法以及对颜色的认识

  2、学习用蘸有颜料的排刷在画面上刷画,初步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3、体验涂色、刷画的乐趣。

  目标中提到了感知油水分离,因为是小班的幼儿,不需要深入了解只需要体验,能感受到这个奇妙的现象并且从刷画中感受到快乐就是我们这个活动的重点。排刷是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所以怎样用排刷刷画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准备

  物质准备:

  1、示范画一张,便于教学示范。

  2、人手一张画有小鱼和泡泡的画纸。

  3、油画棒人手一盒,排刷(水粉笔)一人一只。

  4、已经调好的淡蓝色颜料(每桌小朋友一盘)。

  经验准备:《许多小鱼游来了》的游戏经验

  五、说流程

  本次活动一共分为6个环节:1、导入部分2、彩色泡泡(教师示范涂色)3、小鱼游泳(教师示范刷色)4、幼儿操作5、欣赏与评价6、延伸活动

  第一部分:我所采用教法是情景导入法,运用《许多小鱼游来了》的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小鱼游的动作,创设游戏情景,结合出示范例图片导入活动。

  分析说明:小班的幼儿天性喜欢游戏,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用游戏化的口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因为前一周孩子们刚学会了《许多小鱼游来了》的歌曲,所以孩子们会对这个音乐产生熟悉感和敏锐度。

  第二部分:彩色泡泡。我采用的是观察法,教师运用童谣式的讲解语言示范给泡泡涂色:“油画棒真爱玩,找个点点转圆圈。先在中间找个点,再把身子躺下来,转呀转呀用力转,一直转到圆边边。看一看、找一找,白白的漏洞去涂好。” 这部分主要是要让孩子回忆涂色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涂色的技巧和要点。

  分析说明:因为小班的孩子刚刚接触蜡笔,对蜡笔涂色的技巧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到位。在以往的绘画练习中也常出现涂色不均匀、用笔力道不够、颜色出框框等现象。所以这次我编排了一首涂色小儿歌,边念边涂色,巩固幼儿的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是小鱼游泳,同样是观察法。老师用语言创设小鱼游泳的情境,让幼儿自然地想到小鱼要到大海里去游泳,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刷画的`兴趣。我用小儿歌示范讲解刷画的方法两遍,后一次让幼儿边念儿歌边集体尝试操作水粉笔。这个环节还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油水分离”的现象,让幼儿体验这种奇妙的变化。

  第一遍小排刷,手中拿,颜料盒里泡一泡,笔杆前面走,笔刷后面跟,从左到右刷一刷,从下往上刷一刷。小鱼终于到了大海里了!

  第二遍大家幼儿人手一支水粉笔在地上一起练习。

  分析说明:此环节是难点所在。因为幼儿初次接触水粉笔对它充满新奇,而刷画的技能又与油画棒存有很大不同。如何让小班幼儿在一开始就能够清晰领悟刷画的技能,我认为老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我采用的是配上儿歌的示范讲解。浅显易懂的儿歌指导语和直观的动作示范,能够让小班幼儿一下子就感知到动作要领。为了逐步消减难度,使幼儿在作画中能够较快地运用好水粉笔。我满足幼儿对水粉笔充满新奇的心理需求,在第二次示范的时候让幼儿人手一支水粉笔,跟着我一起念儿歌在地上练习无色刷。

  第四部分:老师清晰交代作画要求即:“先用油画棒给泡泡涂色,再用排笔刷色。用完蜡笔和排刷之后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重点:

  1.提醒幼儿有序地进行操作先涂色后刷色。

  2.帮助个别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消除胆怯心理。

  3.提醒幼儿用完蜡笔和排刷之后把她它们放回原处。

  分析说明:之所以列出以上3条要点是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绘画常规,再者幼儿的绘画水平存在个体的差异,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促进整体提高。

  第五部分: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主要是让他们围绕几个问题来评价:谁的小鱼泡泡吹得最好看?彩色泡泡很多又一点都没破?谁给小鱼拍的照片最干净

  第六部分是延伸部分,即把画晾干,用画装饰教室。

小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幼儿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它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他们生活习惯很感兴趣,同时也对牙刷设计的花纹和图案充满着好奇,幼儿有特别喜欢在学中玩,玩中学,为此,我设计了“天天刷牙好”这一装饰活动。

  二、说内容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为基础,还要根据《规程》及《纲要》的有关精神来确定。

  本活动贴近生活,取材来源于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能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自由自在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牙刷的感知表现在自己装饰的作品中,有利于艺术目标的实现。

  三、说目标

  《纲要》对于艺术教育目标的要求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1、初步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学习正确得刷牙方式。2、尝试沿着一条线段自上而下地画短线,初步学习正确得握笔姿势。

  四、说准备

  1、知识准备:为了让幼儿更生动、简练的勾画出各种纹样,我打算事先让幼儿观察了解牙刷

  2、物质准备:根据内容及目标的需要,为了让幼儿画出更漂亮的牙刷,我为此活动准备了以下材料:范例、牙刷一把、画纸、蜡笔、录音。

  五、说教法学法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运用了示范与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起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牙刷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牙刷。

  下面我对所运用的教学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示范与范例法:老师直接操作给孩子看,学习一些关键的技能,如:设计图案,色彩的搭配等。出示范例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创作内容,扩大孩子的视野,以达到逐步提高的审美能力。

  2、观察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牙刷的外行、色彩、特征等,用脑思考各种观察过的图案、形状、特征进行比较,从而积累内在图式,深化表象。观察牙刷,并分析牙刷的特点,激发幼儿的设计及表现欲望。

  3、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装饰牙刷,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惊醒探索和学习,获得装饰牙刷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装饰技能。

  六、说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教具,引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接着让幼儿操作,自由发挥,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最后在欣赏作品中,交流、分享装饰的乐趣。

  下面对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具体说明:

  1、导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小嘴巴,让老师来看看你们的牙齿。(老师总结:你们的牙齿好白呀!)为什么你们的牙齿这么白了?你们每天刷牙吗?你们是怎么刷牙的?(告诉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

  2、观察实物,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漂亮的牙刷是为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的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把漂亮的牙刷?”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牙刷是什么样子的了,牙刷的毛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牙刷)

  教师小结:牙刷的毛是短短的,直直的,排列的很整齐。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刷毛的画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哭啊(出示一张画好牙刷但是没有刷毛的画纸。)

  3、欣赏范例,幼儿观察,教师讲解示范

  (1)幼儿欣赏范例:我想通过欣赏范例可以让幼儿直观的理解牙刷毛的特点,也让幼儿在欣赏不同范例的基础上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为下面的装饰活动垫下基础。

  (2)教师师范讲解:我想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直观且易于幼儿接受和掌握。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能力相较之下较差,所以我才采取示范的方法,让幼儿对整个绘画有个整体的了解,进一步为装饰做好准备。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在幼儿操作时,我想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做是为了树立幼儿的信心和发挥想象。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注意牙刷毛的特征。这时,我想老师应该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把牙刷毛画得更漂亮,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5、欣赏作品,分享乐趣,让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们体验到创作和与同伴一起欣赏作品的乐趣,以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6、律动《刷牙歌》结束

【小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11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03

小班美术《彩色汽车》说课稿08-18

小班美术说课稿(精选10篇)09-07

小班美术说课稿彩色的汽车11-21

小班美术《烤面包》说课稿11-21

小班美术说课稿15篇11-12

小班美术说课稿(15篇)11-12

小班美术《有趣饼干》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