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
一、活动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比较、排序在小班的教学和游戏活动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到。我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投放到活动中,运用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点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就是将吸管一端对齐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长短。活动中问题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突出重点,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感受比较的需要,体会比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标:
1、知道长和短,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
2、能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进行排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三、说活动准备
1、教师:吸管一根;一份从长到短排好队的吸管。
2、幼儿: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样长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张。
四、活动重难点重点:
能用一端对齐的方法比较吸管的长短。
难点:通过比较,能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
五、教法、学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采用启发探索法、观察比较法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以多感官观察发现,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征以及用一端对齐比较吸管长短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感受比较的需要,从而为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打下铺垫。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吸管,了解吸管的外形特征;其次,通过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点,并通过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其次,引导幼儿将3根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排序,强化比的方法;最后,将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分开展示,引导幼儿检查排序情况。
第一环节,活动刚开始直接出示吸管,提问:"看,这是什么?吸管是什么样子的?"调动幼儿观察吸管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吸管的认知。
第二环节,再次提供吸管,引导幼儿自选第二根吸管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观察使幼儿感知吸管的多样性,如吸管是五颜六色的、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丰富对吸管的了解。重点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长有短,并探索比较的方法。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探究比长短的方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中,在知道比长短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比较3根吸管的长短再进行排序。强化幼儿比的方法,培养幼儿按长短排序的能力。通过一名幼儿在集体面前操作,有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排序的方法,为孩子们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帮助幼儿感知另一种从长到短的排序方法,丰富幼儿的排序经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最后第四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的排序卡分两边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检查排序情况。这样既有助幼儿再次直观感知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时又能巩固幼儿的排序经验,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我们大班年级组进行了一次研讨活动,本次的教学活动是在上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开始部分我就利用幼儿园老师相同款式的两辆汽车直接导入,从而让幼儿想到车牌号码孩子们比较熟悉的数字组合,让本次数学活动渗透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让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在最后一部分我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再结合我们班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制定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数字排序的知识,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3个数字的组合排列的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尝试又快又全地排列组合。
三、准备教学具
1、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2、学具:作业纸,笔。
四、活动过程
《有趣的数字》这节活动我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在我们幼儿园老师中有两辆一样的汽车,于是我把它们的汽车拍了下来,通过提问:这图片上的汽车,是我们幼儿园里马老师和许老师的汽车,它们颜色一样,外形一样,那她们平时用怎么办法辨别哪一辆汽车是自己的呢?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车牌号。并且车牌上的`数字也有很多不同组合第二部分也是本活动的重点。为了发挥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首先我出示3个数字,提出数字组合的要求,让小朋友来写一写可以排列组合成哪些组合,先让孩子思考。然后教师将幼儿所说的数字组合展示出来,请将小朋友说的所有组合进行整理,并在记录的过程中用红笔来特别标注,方便幼儿寻找其中的规律。
第三部分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我在这一块里面设计了一份操作活动,给孩子们3个数字,6辆汽车,让他们来给汽车制作车牌。
在教师讲评部分,因为操作纸比较小,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看清楚,因此我将孩子们的操作纸拍成照片的形式放到电脑里进行讲评,使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清楚。
第四部分,我利用PPT展示了不同的数字组合,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通过生活的拓展,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I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1)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4
活动目标: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复习1~20的数数,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字1~10卡片人手一套。1~20数字卡片一套。
2、小型玩具。
活动过程:
1、数量对应:
幼儿将1~10数字卡依次排好。
幼儿在数字卡片下面排出对应量的玩具。引导幼儿发现1~10数量按顺序排放的递增(递减)关系。
教师随意取几张数字卡片,请幼儿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游戏“大了、小了”:
玩法:请一名幼儿离开教室,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给在场的幼儿看,然后将卡片合上。请离开的幼儿,猜猜这个数字是几。如果他说的数字比卡片上的`数字大,其他幼儿立刻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以此类推,脸续猜3~5次为宜。
(1)幼儿分成两组,以小组的形式做游戏“大了、小了”。
(2)以竞赛的方法,比比哪组得胜。
(3)指导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帮助幼儿逐步建立1~20之间数的顺序。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习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分类》
一、说教材1、设计意图:
分类是根据物品的同和异,把物品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归并在一起。对小班幼儿来说分类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求同,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比如西瓜和西瓜、糖果和糖果。
第二个层次是分类,分类就是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在一起。在本节课中就是在找到一模一样的礼物的基础上再把礼物分成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三大类。
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的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他们会把西瓜和糖果都放到食物箱里。所以设计时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循序渐进,再让幼儿进行分类活动。通过生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积累有关类的经验,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目标定位:
1、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2、练习将物品分类,并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3、让幼儿通过游戏体验相互合作、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重点:让幼儿能找出相同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这个作为难点的理由是上个环节只是学会分相同的物品,现在要学会分类,把有共同特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食物,PPT,玩具,书本,储物箱,小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
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科,那么怎么才能让幼儿喜欢上数学,对数学有兴趣呢?只有运用游戏才能让幼儿保持兴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运用游戏来导入课题,先吸引住幼儿,又在结束的部分运用游戏,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观察法:运用PPT让幼儿能直观的了解画面,并通过画面上的物品越来越少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了解相同的物品应该摆放在一块。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礼物自己动手操作,把同类的物品放到一个储物箱中。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送小白兔礼物,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分类时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现了自我判断能力。
游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的'玩,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幼儿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个活动我共分了三大环节,即感知--认知--分类刚开始设计了情景,在森林王国里,小兔在珠心算比赛中获奖了,大家去祝贺它。让幼儿扮演成小动物,孩子就很有表演欲望,把祝贺的礼物统一放在一起,先感知分类。导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求同,也就是把相同的物品放到一起。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观看PPT,让幼儿观察都有什么礼物,礼物摆放的太乱了,引导幼儿一起整理,先把一种物品拿出来,摆放在一起。再拿出一种物品,摆放在一起。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第三个环节是分类,也就是把有具有共同特征的物品放到一起。是第二环节的升华,加深。我运用的是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把带来的礼物按照可以吃的,可以玩的和书本放到有图标的储物箱进行分类。能吃的就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有水果、蛋糕和糖果都是能吃的,这就需要幼儿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体验,反复感受,已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
老师和幼儿抬着食物箱到外面草地上分享食物,让幼儿在游戏中欢乐愉快的结束活动。
5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益智活动区,投放玩具卡《我会分类》请幼儿操作,并把各个类型的东西放在一起。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7
题目:《1和许多》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数学活动《1和许多》。下面我将从幼儿、教材、教法学法、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及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幼儿。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3岁刚刚入园的孩子,我将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是孩子特别喜欢按照顺序背数字,甚至可以背到10,这种行为表明这些孩子对这些数字特别感兴趣。
二是孩子还没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当孩子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习惯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表示三,有一次我换成了另外三个指头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初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二、说教材。
我准备的资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小班上册数学领域上的“1”和“许多”。 认识“1”和“许多”是认识量的基础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关系的基础,单个的数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许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这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通过和“1”的对比后却能够很容易感知这两个量以及“许多”这个大集合是由一个一个元素组合而成的。
三、说教法。
活动过程中,我要运用提问法,图片展示法。
四、说学法。
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
五、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
(一)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能力目标:能区别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
(三)知识目标:知道 许多是由一个一个1组成的。 三个目标相辅相成,又循序渐进。
六、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一)经验准备:能听懂老师的指令。
(二)物质准备:
1、若干苹果图片是为了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具体操作而准备的材料。
2、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是有很多的苹果,是为了
在第四个环节中帮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课件是为了在第三个环节中帮助孩子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感知“1”的量和“许多”的量的区别。
七、说话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上共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帮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个苹果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通过观察PPT,感知“1”和“许多”的差异,并能够区别“1”和“许多”。 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感觉“1”的量和“许多”量之间的区别。 第四个环节是通过孩子们的观察,一个一个的数一数,感知“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八、说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将在生活中寻找“1”和“许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为了活动的延伸有三个作用,第一是可以巩固对这两个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的知识是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的意识和观念。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们二幼教研团队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活动的一些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火车火车嘟嘟开》讲述了一辆可爱的小火车去旅行的故事,它经过了农场、森林、海边、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它就会邀请那里的小动物坐上车,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车的形象可爱快乐,充满生机,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
故事看似很长,但其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很有节奏,而且重复句式较多,这样的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孩子语言学习的特点。
另外通过欣赏轻松快乐的故事还可以带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以这个故事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目标:
今天我们展示的是《火车火车嘟嘟开》主题中的第一次活动。我们把目标定为:
1、喜欢故事,说说故事中好听的句子。
2、丰富故事中的角色,并愉快地扮演和游戏。
环节:
有了目标,在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紧紧围绕小班孩子喜欢角色游戏这一特点,以三次不同内容和要求的开火车游戏贯穿始终。
火车开来了--第一次开火车游戏将孩子们和老师带入了活动室,这时候的孩子随着角色的赋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活动中来。
火车火车嘟嘟开--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故事展开环节所在。如何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倾听故事、理解内容、达到共鸣?我们设计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现。我们知道,小班孩子学习记忆时间比较短暂,通过一小段一小段欣赏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故事里面的情节,再借助教具的`对应呈现,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故事的脉络,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变得轻松明了。与此同时,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火车开到了哪里停下来""它邀请谁和它去旅行""小火车是怎么邀请的",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也引出了对句式学习。
第二步:通过前面的分段欣赏,孩子对故事中各个细节都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师运用用另一种形式--动感的PPT画面完整地讲述了故事,给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时再一次地将孩子引入小火车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处于一种静态的学习状态,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请孩子们自己来选择一个故事的角色,和着故事的讲述,身临其境表演故事。通过这样一种动态的学习平台,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表现的机会,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的"开火车"游戏。
热闹的火车出发了--这是我们的第三个环节,因为是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我们觉得孩子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支持他们对故事角色进行拓展。教师还是运用提问的方式"你知道还有谁住在农场里?""谁也想和小火车去旅行?"帮助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活动的最后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这时故事形象变丰富了、火车变热闹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也在欢快的第三次"开火车"的游戏中结束。
整个活动的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沉浸于小火车快乐的旅行故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在以语言为核心,渗透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活动,使孩子们获得语言的习得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另外通过对故事角色的创编,给予孩子一定的挑战,为后面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这是我们二幼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谢谢!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9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3.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虫等活动。
2.贴绒图片,大图书一本、树叶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1.师一边抛洒落叶一边说:"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树叶宝宝从大树上飘落下来,飘呀飘呀会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励幼儿自由发言。那么小树叶到底飘落在哪里呢?老师带来了好听的故事《秋叶飘》,小朋友认真听就知道了。
2、老师结合贴绒教具,讲述故事提问:小朋友听到了吗?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呢?幼儿自由发言。
3|、分段理解散文,鼓励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1).树叶落在了哪里?(草地上)。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虫)。小虫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屋)。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师幼扮演角色:幼儿学小虫爬到老师处说:"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好的,好的!"。小虫是怎样把树叶当作小屋的?(躺在树叶下面),做出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2).树叶落在了哪里?(沟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蚂蚁)。蚂蚁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船)。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请4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角色学说对话。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坐在树叶上,我们一起试试。
(3).树叶落在了哪里?(河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鱼)。小鱼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伞)。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幼儿一起模仿相应的动作。
4、完整讲述故事利用大图书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重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拓展延伸活动:
师:树叶飘呀飘,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沟里、河里还会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做一片树叶,想飘到哪就飘到哪?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
《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而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就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因此我设计这个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二、说目标:
根据材料,我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
难点: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三、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各色的蘑菇、篮子一个、魔术盒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尝试活动
师:兔妈妈要和我们来玩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一些什么样的蘑菇?有红蘑菇、绿蘑菇、黄蘑菇、很多蘑菇
交代游戏规则:挑一个你喜欢的蘑菇,只拿一个,一边拿一边说:"我拿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蘑菇?"
2、提高尝试——小兔采蘑菇
A、到草地上去采蘑菇,不过小兔要听妈**命令一边做动作一边来到草地上。"拍一下、拍许多下/跳一下、跳许多下/走一步、走许多步/[这个环节是将从户内到户外得过程以跳为主结合一和许多,让孩子了解1和许多的]
B、小兔们帮助妈妈采一个蘑菇好吗?一边采一边说:"我采了一个什么颜色的蘑菇?"
3、结束讲评:
让孩子表达我采了几个什么颜色的蘑菇,听妈妈口令我们一起回家吧!(跳一下/跳许多下)
五、活动反思:
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特别是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尤其喜欢游戏和运动,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
根据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初步经验以及小班计算活动中教学的.目标,我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感受"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如:一开始运用了"魔术的"方法然后采用"和小兔交朋友"、"小兔采蘑菇"游戏情景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并通过反复的游戏,使幼儿能正确区别"1"和"许多",理解两个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我都很注意结合让孩子感知"1"和"许多",如:在带孩子从户内到户外的过程,也抓住时机,让孩子跳一下,跳许多下来到目的地,这样不仅很好的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也让他们在过渡过程中得到练习。在活动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2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 00 入园, 3 30 离园 …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 .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 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 12 上,时针在 7 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 和 “ 自问自答 ”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 .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 .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 12 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 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 2 点到 3 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 .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4
题目: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15
指导思想: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解读:
数学实验教材第58页的“用数学”是学生学习了6、7加减法“用数学”以及8、9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设计了“用数学”的情景。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反映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并巧妙的构成了一幅生机昂然的自然风景画,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美丽的大自然、可爱的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等人文教育。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解决过这样的数学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动画展示、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第58页的内容制成动画,把静态的画面动态化,这样既直观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处于兴奋中。并能根据学生所选的研究对象随时放大课件内容,以有利于学生观察。
(二)、改变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用数学这部分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要在生活中运用,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素材,我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尊重教材的完整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与做一做的两个题目浑然成为一体,构成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因此,我不忍心打破教材的完整,就把整幅画全交给了学生,为学生创设了一幅美的学习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思维素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另外,鉴于书中题目的表现形式学生已不再陌生,因此我把课本中的大括号和问号去掉,这样设计主要是想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供他们探究交流。如果和课本上的呈现方式一样,学生无需合作探究和交流,而是一眼就看出怎样列式解答,这样就缩短了学生的思维进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整个过程,放得出去,也应该收的回来。为此,我在后面又出示课本提供的素材,主要是想让学生再次明确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义,明确怎样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尊重学生、合作探究
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所喜欢的动物选择研究对象,放手让学生观察,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合作探究,让他们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长。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情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相互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把练习、评价溶入其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的每次发言,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在第二个大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去发现并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当然,我也没有忽视教师导的作用。因为学生年龄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我都及时的征求学生意见,提出我自己的想法,进行引导,补充。总之,这节课,我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积极参与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努力让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我想努力的把新课标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但实际中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议,不吝赐教,我热切的等待着,这将是对我教学的最大帮助。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06-10
幼儿园数学活动说课稿11-28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模板02-16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08-03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含反思08-12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08-23
数学幼儿园说课稿(通用11篇)08-12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精选12篇)07-21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数学3篇07-06
【精品】幼儿园说课稿数学3篇07-07